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牛郎织女的故事【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96872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牛郎织女的故事【参考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牛郎织女故事范文【第一篇】

一、形制与图式

图1中的镜器作八出菱花边形,圆钮,窄素缘。镜图上方置流云托月与星象图,下方置河流、拱桥,桥上左右两端各配置一组“一主二侍”人物相向行,人物身后云雾升腾缭绕。桥左侧一组人物中,主人头戴花冠,着大袖宽袍,正双手拢袖于胸向前款款行,主人身后两侍者身材略小,各手持仪仗羽护卫主人。桥右侧一组人物中,主人头戴卷梁通天冠,着宽袖纱袍,腰束大带,双臂前举手板,作躯体前倾拜谒状,身后有两侍者持仪仗斧、钺护卫。流云托月图下方,四只雀鸟正引颈展翅朝着拱桥方向奋飞。与此镜形构、图式相同的标本还见于河南灵宝阳平镇宋墓出土器(《中原文物》2009年第三期)、山东淄川澹庐藏镜(《山东民间藏镜》图276)、《瀚海2011年秋拍铜镜图录》第2685号拍品等。

另有一类与此器物象配置基本类同的标本见于陕西西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藏镜(图2)、湖南省博物馆藏镜(《湖南出土历代铜镜》图165)。此类镜圆形,镜图中的桥作短宽的平直状,桥上方流云间的雀鸟多为三只,并集中在一起向下方俯冲,其余流云托月图式、桥两端人物配组图式等与图1相同。在近年各地举办的拍卖会上也出现过此类拍品,如《嘉德2012春拍铜镜图录》收录器(图3)等。从宋金时期人物故事镜形制、图式的演变线索及流播地域分布特征看,此类圆形镜标本的出现与流播年代,较八出葵花边形人物镜稍晚。

二、器物定名与流播背景

上述镜图有几个显著特征值得注意:(1)镜图核心物象是“月夜过桥相会”的两组人物,其中凸显的对象是两侍从执仪仗羽拱卫的主人;(2)两组人物皆从升腾缭绕的云中走来,表明皆非凡间世俗之人;(3)图中雀鸟穿行于月下云间,均朝着“桥”所在的方向奋飞,其活动所喻示的功能意义应特有所指。

这个“月夜星空集飞鹊,月下渡桥见故人”的镜图画面,宁静、神秘、浪漫、唯美,营造了如梦似幻的朦胧氛围,它呈现的其实就是宋金时期广为流播的牛郎织女“七夕鹊桥会”故事的特定情节场景,可以以此命名此类镜为牛郎织女故事镜。

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源远流长,《诗经・小雅・大东》中已出现了牵牛、织女故事的史影,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中亦有“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不出三岁,若弃亡”。表明至迟战国末牵牛织女传说已经被赋予了爱情内涵,但此时两者还不是夫妻关系。两汉之际,古诗《迢迢牵牛星》人格化地描写了牵牛、织女星神夫妇为天河阻隔的分离之苦,另《淮南子》:“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风俗通义》:“织女七夕渡河,使鹊为桥。”《四民月令》:“七月七日,……祈请于河鼓(牵牛)、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表明“七夕鹊桥相会”此时已发展成这个故事的核心情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牵牛、织女传说故事更为丰富具体,梁《荆楚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此书还附着另外一说:“牵牛娶织女,借天帝二万钱下礼,久不还,被驱营窟中。”

牛郎织女七夕鹊桥会故事流播最广、对同时代社会文化影响最深则是在唐宋之际。唐代经济、文化繁荣,牵牛织女神话故事、七夕节俗在统治者的倡导下逐渐成为全国性活动。宋代实施“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文化建设极为发达,这一时期牛郎织女传说及七夕节俗活动盛况空前,《东京梦华录・七夕》记载了北宋东京七夕节俗场景:“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及小塑土偶耳。……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里巷与妓馆,往往列之门首,争以侈靡相尚。”《梦粱录》《武林旧事》对南宋临安七夕节俗的繁华热闹场面亦有记述。

另外,有研究者对元代以前442首“七夕诗词”行统计,计有汉魏六朝41首、唐代83首、两宋318首,其中仅两宋诗词就占了总量的约72%。不仅如此,两宋还形成了《鹊桥仙》词牌名,《全宋词》《全宋词补辑》中计有《鹊桥仙》180多首,其中多达三分之一的作品与牛郎织女故事直接相关,由此可见这个故事在宋代文化生活中影响之深广。

兴起于北宋晚期的人物故事镜,在上述七夕文化极其繁盛的社会背景下融入牛郎织女故事题材并广为流播,是很自然的事情。金人南下入主中原后,女真政权提倡学习文明先的汉文化,注重继承、沿袭传统汉文化习俗,根植于传统农耕文化土壤的牛郎织女故事仍在中原故地流播不衰,金代人物故事镜中的此类题材,正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产生。

三、物象内涵与误读原因

确认了上述镜为牛郎织女故事镜,便可对镜图物象及其文化内涵作出解释。

1.桥与飞雀

镜图下方的桥,是“七夕仙会”中引渡牛郎、织女团聚的“天桥”,这个桥的搭建方法、存在形式、建桥时间及其使用的材料等都十分神秘,据说是七夕夜晚喜鹊按照天帝的命令集体搭建的。镜图中的喜鹊向着“桥”所在的下方奋飞,是正忙着搭桥工作。宋金诗词中题咏“鹊桥”者甚繁,如袁去华《虞美人》“鹊桥初会明星上”,陈师道《菩萨蛮》“银潢清浅填乌鹊”。这些喜鹊搭桥所用的材料,是天上的特殊“石头”――星星,所以人们又称这座鹊桥为“星桥”,见诸欧阳修《渔家傲》“归心乱,离肠更逐星桥断”,贺铸《乌月啼》“牛女相望处,星桥不碍东西。”按天帝的安排,喜鹊必须在七夕夜不间断地衔石填河才能维护“鹊桥”的存在,一旦喜鹊飞离,这座桥便自然消逝,因而它的存在是十分短暂的。

2.桥上人物

桥两端“一主二仆”两组相向行走人物是“七夕鹊桥会”中的牛郎、织女。左侧头戴花冠、着大袖宽袍的高大主神是织女,右侧头戴卷梁通天冠、着宽袍大带、双臂前伸执举手板的主人是牛郎。牛郎、织女皆从升腾缭绕的云中走来,标示身份地位不同于常人。此类场景在同时代诗词中也有描述,钱惟演《戊申年七夕》:“一岁佳期一夕过,羽旗云盖涉微波。”欧阳修《鹊桥仙》:“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渔家傲》:“喜鹊填河仙浪浅,云轩早在星桥畔。”这些诗词描绘的“羽旗”、“星榆点缀”、“云盖”、“云轩”等物象形态,多在上述镜图中能找到“图式化”解注。

3.繁星、明月、浮云、河流

镜图中的繁星、明月、浮云、河流等,都是构成“鹊桥仙会”情节场景所必备的辅助物象。天空密布“繁星”,是因为牛郎、织女本为天上的星宿神,天河两岸就是它们生存的世界。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发生于月下,所以镜图中“月夜”不可或缺。而以世俗凡间的流水代表“天河”,或是缘于天象中浩瀚的银河在镜图有限的空间内难于表达,又与完全人格化了的牛郎、织女形象不相协调匹配,故而变通使用了符号式的“流水”图式。

既然上述“七夕鹊桥会”组图特征可以认证,为什么近世论者还会对其神话学内涵“疑而不决”或屡屡误读呢?笔者认为要因有三:(1)铸镜工匠随意将原本无法共存的几组物象“误置”于同一镜图中,导致后世论者读图顾此失彼无以相互兼顾、探究内涵则抵牾悬疑无法自圆其说;(2)镜图中仙人形象、仙人活动、仙界场景等已深度“人格化”、“世俗化”,名为“神仙世界”,实系“人间百态”,后世论者读图,因认知经验中的传统神话意象与镜图物象“去神仙化”形构之间彼此看似风马牛不相及而无法将两者并融一体思考;(3)此神话千百年来嬗变异化繁复,形成了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版本,这些具体演变形态差异的存在及缘于时代变迁导致的后世论者对前代文化现象的误解与忘却等,亦是造成今人误读镜图内涵的要因,以下举例简说。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时间在农历七月七日,此时夜空月相本是“弯月如钩”的上弦月,而镜图上方却误置“圆月升空”景观,若以这个“月圆”的物象作参照物看待下方的桥上人物,则显然无法将其与“七夕鹊桥仙会”的神话学内涵发生关联,此系诸多论者对上述人物镜内涵久疑未决的要因之一。

牛郎、织女本系天上神仙,仙人及其生存环境与凡间物象自应迥然有异,而上述图式中的牛郎、织女形象却是典型的世俗之人特征。牛郎头戴卷梁通天冠,着宽袖纱袍大带,执举手板作拜谒状,身后执斧钺的卫仪侍者随护,俨然是人间帝王出行。织女戴花冠、着宽袍长裙、正双手拢袖于胸,身后左右手持仪仗羽的侍者伴行,则是一幅宫廷嫔妃的显贵做派。在后世论者看来,镜图描绘的就是一幅人间帝王、嫔妃贵人桥上相遇图式,哪里有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二人世界”情景呢?

再如镜图中小桥,桥面、桥墩、桥孔、两侧栏杆的形构与装饰图案细节,与现实生活中的拱桥没有任何区别,整幅“夜空朗月,小桥流水”画面,难以与浩瀚神秘的“天河”景观发生关联。

正是缘于镜图中上述“十五圆月”、“帝王出行”、“嫔妃出行”之类的景观存在,近年有论者将其与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联系起来,认为此类镜应命名为“唐王游月宫故事镜”。实则宋、金镜中另有谓之“唐皇游月宫故事镜”者,镜图配置物象与本文介绍的牛郎织女镜完全不同,典型器见于湖南常德桃源县芦花潭太平村出土镜(图4)、宁夏固原隆德县观庄出土镜(图5)、安徽六安霍山县城南门出土镜(图6)、山东汶上县刘楼辛沟村出土镜等。唐玄宗游月宫故事见卢肇《逸史》:“开元中,中秋望夜,时玄宗于宫中玩月,公远奏日:‘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中掷之,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玄宗同登。约行数十里,精光夺目,寒色侵人,遂至大城阙。公远曰:‘此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皆素练宽衣,舞于广庭……”上述例镜中,长拱形大桥、桥左端穿长袍站立的男子、执旌节行走于桥上的方士、桥右端一高髻女主人和持仪仗羽要的侍者、人物身后的楼阁建筑、大树、隐约山峦等,大体能与《逸史》描述的人物、景观契合,而以《逸史》所记比照牛郎织女镜镜图物象,显见牵强附会、图文悖谬之嫌。唐皇游月宫故事发生于“月中”,牛郎织女七夕鹊桥会的故事场景出现在“月下”,两者区别明显。

四、余论:另类牛郎织女故事镜解读

宋金时期,还有另类值得关注的牛郎织女故事镜,镜图人物形象及场景设置与前述“七夕鹊桥会”故事镜完全不同,例镜见于《嘉德09春拍铜镜图录》图(图7),该镜镜图上部置星象、山峦、圆月、仙鹤、流云。钮下方右侧有一穹隆顶圆形茅屋,屋后置两颗大树,屋前站立一男子,左手执一长棒,右臂上举,正仰脸望着右上方空中仙人作招手状。男子前方的地上腾起一缕云气,向右上方逐渐翻卷升腾膨大,至钮左侧的高空中形成硕大云团,云中出现“一主二仆”仙人组图,中间主神戴花冠,着大袖长袍,双手拢袖于胸前,正站立俯视地上的男子,主神两侧各配置一持仪仗羽的侍神。

上述镜图在宋金镜中虽不及“七夕鹊桥仙会”图式流行,却大量出现于同时代的砖雕、木雕、石刻、墓葬壁画、画像石棺、瓷器彩绘等作品中,笔者统计仅目前见于著录的宋金壁画墓及画像石棺材料中就有此类图式21处,如河南登封黑山沟宋墓壁画(图8)、荥阳孤柏嘴宋墓壁画(图9)、荥阳司村宋墓壁画、嵩县北元村砖厂宋墓壁画、洛阳北宋张君墓画像石棺、山西屯留宋村金代墓壁画、潞城北关宋墓砖雕、闻喜下阳村金代墓壁画、山西壶关下好牢宋墓壁画、四川广元宋墓石刻等,许多墓葬画像中还有“董永”、“董永行孝”、“董永孝义”之类的榜题,以标明画像中男子的身份,由此可以确认此类图像表现的是“董永孝感遇仙”故事文化内涵,图像左上方乘云飞升的女子,则无疑是故事中的另一主人公织女,只不过镜图中的织女组图更显精细繁杂而已。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第二篇】

关键词:苗族;天鹅处女型;分析;地域文化

同其他民族一样,苗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奇特的民间故事,它们的类型多种多样,天鹅处女型故事就是其中一类,它同其他类型故事一样深刻反映着苗族人民的多层面的生活,折射出浓郁的地域性特征。

一、中国 “天鹅处女” 型故事

天鹅处女型故事属于异婚故事,在中国有着丰富的异文传承,除在汉族中流传外,还在苗、藏、蒙、回、壮等30多个少数民族中流传。天鹅处女型故事的基本情节结构是:天女化身为鸟飞至人间洗浴、羽衣或法器被偷无法返回、被迫成婚、找到羽衣飞走。中国天鹅处女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以此为“基本型”加减母题,形成众多的异文。

“天鹅处女”型故事范围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以万建中为“在民间神话故事里,塑造了众多神采各异的既为动物又为‘处女’的两栖类形象,比如天上的天鹅、孔雀、大雁,水里的鱼、田螺、青蛙以及陆地上的老虎等,她们与人间好后生邂逅、成婚,我们把这类故事称为天鹅处女型故事。”[1]狭义的天鹅处女故事只指化身为天鹅或飞鸟的仙女与凡间男子结为夫妻的故事,本文文本主要选用广义的范围,以此从中分析其母题的变化增加。

钟敬文在《中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一文中列举了我国流传的四个类型,即牛郎型、术士指引型、动物报恩型和孔雀衣型。笔者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故事《天女配九皋》、《往里今和七仙女》、《仙女的故事》、《孤儿和龙女》、《龙女配召赞》、《牛郎织女(一)贵州清水江流域的苗家传说》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其共同的叙事结构及体现的地域性文化。

二、苗族“天鹅处女”型故事的母题分析

“民间故事由简到繁、由单纯型向复合型的演变,有的是以原有故事为核心扩充情节,增益母题;有的则是将两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故事拼接在一起,”[2]“天鹅处女”型故事的中心母题是女鸟变人,与凡间男子婚配,该类型故事的所有情节都紧紧围绕中心母题展开,苗族“天鹅处女”故事情节围绕中心母题展开形成多种变体。

变体一:天女下凡――与男子婚恋――生育孩子――天女返天――难题考验――妻子相助――夫妻分离。此变体有《天女配九皋》、《往里今和七仙女》、《牛郎织女(一)贵州清水江流域的苗家传说》、《仙女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完整的情节,同时在相同母题下,也会存在着差异,如《天女配九皋》、《往里今和七仙女》故事中天女返天是出于天女思念家人,带着丈夫孩子一同回天上,而《牛郎织女(一)贵州清水江流域的苗家传说》、《仙女的故事》中天女返天是发现了被牛郎藏匿起来的羽扇独自返回。前者为岳父母或舅子设计杀害情节做铺垫,后者则引出丈夫在帮助得以上天寻妻的故事情节。又如,结局有大团圆也有悲剧结束,《仙女的故事》是同两个孩子返回人间夫妻团聚,《天女配九皋》、《往里今和七仙女》则是夫妻被淹死变成柳树隔岸相望,儿子变成鸟儿夜夜哀啼。

变体二:龙女下凡――与男子成婚――遇到难题考验――夫妻破解难题。这个变体有《孤儿和龙女》、《龙女配召赞》,这些故事中母题有叠加,在牛郎织女型上揉入了田螺姑娘的情节,它们的共同点是天女都是被男子吸引,下凡主动帮助男子解困,婚成婚后遇难题,夫妻共同破解难题,夫妻面对的难题一般为县官、土豪,目的通常是试图调戏、霸占天女。夫妻同心同德战胜这些对头《龙女配召赞》是个很特别的故事,在故事中天女下凡的方式是踩歌踏月场,与召赞情投意合,召赞在“叟”的帮助下救了龙王而获得报恩的机会,而龙女的法宝是龙皮,召赞将龙皮烧掉使得龙女无法变回龙。《孤儿与龙女》的故事情节别的母题是孤儿受地主的挑拨将龙女赶走,后经历考验最终团圆。

在对苗族天鹅处女型的口头叙事文本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其 “天鹅处女”型故事的口头叙事还结合了苗族特有的民族音乐吟唱形式,能更好的抒感,如《牛郎织女(一)贵州清水江流域的苗家传说》: 苗岭山上的杉树是设笔直的了/ 苗家地方的杜鹃花是最鲜红的/清水江河里的木是最澄洁的了/ 亲爱的姑娘啊,/人世间你是最美丽的了。用生动的比喻,苗族特有的飞歌形式来表达爱慕之情。

三、苗族“天鹅处女”型故事的地域符号

经过对具体的文本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苗族“天鹅处女”型故事情节单元较为复杂,多重母题粘接,或叠加。故事中的信仰色彩和地域性文化较为明显。

(一)仙女原型是女神崇拜

仙女的形象是温柔善良、美丽无比,使用魔法为贫困的男子变出万物,同时在难题考验过程中解救男子,使其度过危机。这些故事情节的呈现都是苗族对女神崇拜的无意识体现。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聚居区内,流传着众多与女神有关的神话、故事,如《仰阿莎》其主角仰阿莎翻译出来就是“清水姑娘”的意思,她出身于水井,自然万物都想与她“游方”;在《苗族古歌》中有《妹榜妹留》的神话故事,苗族的始祖被亲切的称为“蝴蝶妈妈是苗族的女神。仙女原型是女神崇拜,其重要功能之一是用母性的温柔、力量来满足人们在困难面前幻想的情感需求。

(二)苗族地域巫风与原始信仰融合

在天鹅处女型故事中,人间男子常通过拿走仙女的衣裳来实现与仙女的结合,这体现了先民原始信仰中的交感巫术观念。在苗族地域中还遗存着这样的原始巫术,如苗族佩戴银饰除了美观之外还有辟邪的功能,认为通过接触就能获得该物体的功能。

故事中仙女的魔法手段构成了故事的⑹瞿J剑这些魔法手段是民众生活中行为巫术的真实反映。如《天仙配九皋》中,七仙女用教九皋战胜父亲哥嫂所用的魔法,及四个竹筒,完成难题考验都是苗族生活中巫术的体现,在苗族天鹅处女型故事还有这么一些情节:

“凡有岔路的地方,他都丢下一根鸡毛,究竟有多少岔路,谁也数不清。”“每到一个岔路口,都有一只大公鸡给他报告”(《牛郎织女(一)贵州清水江流域的苗家传说》)

往里今就死了。七仙女见了十分伤心,把丈夫装在一口杉木棺材里,棺材盖上捆着一只公鸡(《往今里与七仙女》)

舅子们同七仙女说:“天底下的凡人死了,用什么来埋?”七仙女就。“用棺材和公鸡。”舅子们用棺材把九皋装殓了,捆只公鸡在棺材上,把棺材放在天水相连的地方(《天仙配九皋》)

“公鸡和鸡毛”以固定的程式出现在苗族天鹅处女型故事中,表现了生活中的巫术手段,在贵州黔东南地区,公鸡在丧葬仪式中经常出现,如在下葬墓穴中需要插鸡毛,清明“挂清”的仪式中也是经常出现,鸡毛也经常出现在苗族鬼师仪式中,被赋予了沟通阴阳两界的“信使功能”。 再如“把棺材放在天水相连的地方”,同《苗族古歌》中描述苗族祖先最早生活的地方一致,在苗族地区中,丧葬中死者头的方向要朝东方,以便灵魂回归到祖先那里。这些都是苗族地域民俗的呈现。

(三)苗族社会生活的折射

在苗族“天鹅处女”型故事中天女洗澡的地方却是在鱼塘,在故事流传的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地区多有稻田养鱼的习俗。苗族的天鹅处女故事中常见以砍树、烧树、播种、拾种子为考验项目的难题。这些难题实际反映了人类早期刀耕火中的生活方式的呈现。

苗族天鹅处女故事中还有以谋害女婿为目的难题。如《往里今和七仙女》。讲天公想方设法迫害牛郎,他首先想在赶场时让牛郎迷路,永远回不来,接着又想让牛郎剥树皮时滑下摔死,再又想在烧山林时用烈火将牛郎烧死,但牛郎在织女的帮助下逃脱了天公的迫害。岳父谋害女婿,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以岳父为代表的女性文化与以女婿为代表的男性文化的冲突。苗族婚姻形态的发展过程中有“不落夫家”的习俗,女子是主人,有权随时向男子提出离异,女子地位远比男子优越。岳父残害男子是母权制反抗新兴父权制的体现。

四、结语

地域的差异往往是自然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所带来的叙事差异。民间叙事的地域性研究是复杂的,本文的研究仅从一个小视角窥探苗族口传叙事的特性,地域的差异、故事的讲述也只有回归到乡土地域文化空间中才能体现它的本质意义。

民间口头叙事是活的文本,随着时代的发展还会注入新的民俗事象。地域性研究在本质上更侧重于人的研究,侧重于人的生活世界,苗族民间故事地域性研究无法脱离历史地理视角,它的研究也会为挖掘苗族民俗文化贡献一份力量,在今天民族地域旅游热潮中展现苗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 万建中。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对话一从禁忌母题角度解读天鹅处女型故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42-44.

[2] 刘守华。“羽衣仙女”故事的中国原型及世界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8.

[3] 丁乃通著,郑建威等译。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4] 万建中。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研究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 .

[5] 漆凌云。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

[6] 黄景春,张 淦 中国少数民族天鹅处女型故事情节结构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6,3.

本文所x故事资料主要出处:

[1]贵州大学中文系等编。 民间故事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60,03.

[2] 谢馨藻 龙怡凡搜集整理,苗族民间故事[M].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08.

[3] 毕节地区文化局,毕节地区民委编 .苗族民间故事 第2集,1984,12.

牛郎织女的故事范文【第三篇】

1.

《猎人海力布》一文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得到一颗宝石,他把听到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一块石头,赞扬了

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2.

《猎人海力布》

写了海力布救白蛇、得宝石、救乡亲、变石头这四件事。

3.

chóu

酬.谢、报仇.、忧愁.、筹.划

shì

誓.言、嗜.好、表示.、修饰.

4.

避难.(nàn)

狂风怒号.(háo)

发誓.(shì)

塌.(tā)陷

催.(cuī)促

5.

近义词:酬谢—酬报

叮嘱—嘱咐

发誓—立誓

催促—督促

6.

“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呼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灾难的可怕。倾盆大雨、巨响、洪水烘托了英雄的壮烈。

7.

形容人优秀品质的成语:

10《牛郎织女(一)》

大公无私、舍己为人、高风亮节、光明磊落

1.

《牛郎织女(一)》一文是一则民间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主要写经常遭受哥嫂虐待的穷苦孩子牛郎被哥嫂赶走后,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在老牛的介绍下,牛郎结识了天天织锦向往自由的织女,两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妻。

2.

丢三落.(là)四

牛虻.(méng)

酿.(niàng)酒

咧.(liě)开嘴

拗.(niù)不过

3.

铺床、铺垫

床铺、店铺

巧记:牛棚里没有床铺(pù),牛郎便铺(pū)上稻草当作床。

4.

近义词:照看—照料

周到—周全

亲密—亲热

装饰—装点恋恋不舍—依依不舍

眉开眼笑—喜笑颜开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5.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这个神态描写写出了嫂子的虚伪、无情。

6.

民间故事中经常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如,老牛突然会说话,它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田螺姑娘》中田螺在夜里会变成姑娘,天亮时又悄悄回去。《孟姜女哭长城》中孟姜女哭了三天三夜哭垮了长城。这些不可思议的地方增加了作品的神秘色彩,更吸引了读者。

7.

ABAC

式词语:

11*《牛郎织女(二)》

无拘无束、一五一十、冷言冷语、一心一意自由自在、十全十美、人来人往、百发百中

1.

《牛郎织女》与《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并称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民间故事一般都表达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牛郎织女》让我们认识了忠厚老实的牛郎,心灵手巧的织女,心狠手辣的王母娘娘。

3.

wēi

依.偎、巍.峨、威.武、微.风

kuāng

竹筐.、诓.骗、匡.扶正义

4.

词语搭配:衰老的老牛

衰弱的身体

衰退的经济

衰败的家业

6.

课文前面老牛说“碰到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后面牛郎披上牛皮向天上飞去。这种写法叫伏笔照应法,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一脉相承。

7.

写到牛郎织女的古诗句: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牛郎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5.

《牛郎织女》这个故事中牛郎代表我国古代社会中吃苦耐劳的男性,织女代表贤惠善良的女性,

王母娘娘代表心狠手辣的封建势力。

1.

讲民间故事注意点①把握故事梗概,力求讲的准确。②添加合理情节,力求讲得可信。③把握语言节奏,力求讲得清楚。④加上体态语言,力求讲得生动。

2.

根据提示,写出民间故事的名字

许仙

白素贞

小青

断桥

《白蛇传》仙女救难

槐树证婚

董永

《天仙配》

化蝶

学堂

女扮男装

殉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牵牛星

河汉女

喜鹊

七夕

《牛郎织女》

1.

俗语是群众创造并在群众中流传的语言,简练形象,大多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如:鼻子气歪了,前怕狼后怕虎,一个巴掌拍不响,打开天窗说亮话,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些俗语

语文园地三

哭倒长城

千里寻夫

秦始皇

《孟姜女哭长城》

最大的特色就是形象,使得描写生动活泼。

2.

成语是语言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词组。它比词的含义更加丰富,而且具有深刻的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如:气急败坏、畏首畏尾、孤掌难鸣、直言不讳、饮水思源等。成语最大的特点是精炼,使得论述铿锵有力。

3.

让讲故事更有新鲜感的方式:①换一种人称。②对故事情节“添油加醋”。③变换情节的顺序。

4.

把情节说得生动形象的方法:①添加环境。②添加动作、神态。③添加符合人物特征的语言。

习作

3:缩写故事

5.

《乞巧》作者为唐代诗人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诗中描写了民间乞巧节的盛况。“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

就叫得巧。一年一度的七夕又到了,家家户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牛郎织女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着一颗颗向往善良美好的心灵。人们许下美好的心愿,对月穿针,表达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

1:“

读懂故事内容”

同学们,文章的题目是“缩写故事”,我们缩写的内容是一个比较长的故事,需要我们缩写成简短的故事,让人读来清楚明了。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读通、读懂故事内容,然后仔细思考故事的主要人物以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清故事的主次内容。你可千万不能将故事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

关键

2:“运用缩写方法将故事缩写得更简短”

当然,同学们,你们也不要害怕缩写,其实缩写有方法。当你读懂故事内容后,你可以将故事的主要内容摘录保留下来。对保留下来的内容,除了特别重要的语句,你不必照搬原文,可以做适当的改写。同时你要将次要内容删去,如需要去掉故事中大量描写的内容,并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概括起来说,还可以把具体的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尽量概括成叙述性的几句话,或改写成转述的语句,当然你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改写。

关键

3:“对照原文”

同学们,缩写以后,你需要将缩写后的故事跟原文比较一下,因为除了将该压缩的故事内容压缩后,还要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保证缩写后的故事不改变故事的原意,然后再认真读读缩写后的故事情节是不是简洁、通顺、连贯。把这些注意点都做到位了,你的缩写故事就大功告成了。

佳作

缩写《猎人海力布》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了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告诉海力布,他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给海力布许多珍宝。小白蛇还告诉他,

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海力布跟随小白蛇来到龙宫。老龙王对他十分感激,要重谢他。海力布什么珍宝也不要,只要老龙王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老龙王沉思片刻便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海力布临走前,小白蛇叮嘱他,

无论动物说了什么,都不要将听到的告诉别人,不然就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自从海力布有了宝石,打猎方便极了。几年后的一天,他在打猎时听到小鸟们议论大山要崩塌,

大地要被淹没了。他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急忙回家告诉乡亲们,可是不管海力布怎么劝说,乡亲们就是不相信,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灾难马上就要来临,他原原本本地将宝石的事情,灾难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当他刚说完,就变成了石头。

乡亲们非常后悔,他们含着泪连忙往很远的地方搬家。半夜里,大山崩塌了,村子被洪水淹没了。人们为了纪念海力布,将这块石头取名为“海力布”。

缩写《牛郎织女》

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妈都去世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可是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只有家里的牛跟他最亲密,人家见他每天放牛,就叫他牛郎。不管是牛的饮食还是给牛洗刷,打扫牛棚,牛郎都照看得很周到。牛郎哼的小曲儿或是心里想的、嘴里说的,老牛也都了解明白。

一年一年过去了,牛郎长大了,哥哥嫂子便赶牛郎走,牛郎牵着老牛离开了家,走到了山里,他靠自己的勤劳打柴换粮食。过了些日子,他在山前盖了一间草房,安了家。有一天晚上,老牛开口跟牛郎说,第二天黄昏,翻过右边的山,到树林前边的湖,会看到一群仙女在洗澡,只要捡起粉红色的纱衣,衣裳的主人就是牛郎的妻子。

第二天黄昏,牛郎照着老牛说的来到湖边,果然看到女子们在洗澡,并按照老牛的叮嘱,捡起衣裳交给一位姑娘,并把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姑娘,姑娘也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他。原来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叫织女,天上的云霞就是她织的。她天天在机房里织彩锦,觉得天上没什么好,像是被关在监狱里一样,她总想离开,到人间去。这天,织女跟其他仙女们趁王母娘娘喝了酒正打瞌睡,

于是偷偷来到人间。她们看到湖边的水很清就下水洗澡。牛郎听织女说天上没什么好,就建议织女留在人间,织女答应了,两人回到草房,结婚过日子了。

牛郎和织女过着一个耕种,一个纺织的美满生活,两三年过去了,他们生了两个儿女,织女喜欢人间的生活,尤其是听到孩子们叫“爸爸妈妈”。可是,有时候她也发愁,怕王母娘娘来找她。一天,

老牛在临死前跟牛郎说它快不行了,等它死后要把皮留着,以后可以披上牛皮应急。

再说天上,王母娘娘知道了仙女们溜到人间的事情,特别生气,尤其恨织女。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于是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发现织女在牛郎家里。一天,王母娘娘亲自来到牛郎家,

正巧遇到牛郎在地里干活,她便拉着织女往天上飞。男孩找来了牛郎,牛郎从地里回到家便披上牛皮,

牛郎织女的故事【第四篇】

笔者从民间收集到一枚“鹊桥相会”大花钱(见图),钱径较大,钱文和图案独特,制作精美,在花钱中十分少见。

鹊桥相会源于一段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织女是天上玉帝的孙女,牛郎是人间一个牧牛的少年。牛郎很小就没有了父母,哥嫂对他很不好。分家时,只给他一头老黄牛。他只好与老牛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有一天,老牛忽然对牛郎说起话来,“明天,织女和众姐妹要到山后的湖里洗澡,你若拿走织女那件粉红色的衣服,织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去做,果然见到了织女。他们成婚以后,牛郎耕田,织女织布,日子越过越幸福,不久,就生了一男一女。可是,牛郎织女的事,到底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火冒三丈,亲自带天兵天将将织女抓上了天。孩子们哭着要妈妈。老牛又一次对牛郎说:“我快死了,我死后,你把我的皮披在身上,就可以飞上天追织女了。”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去做,把两个孩子放在两个筐里,挑在肩上,披上牛皮,真的飞到了天上。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狠心的王母娘娘用玉簪向身后一划,划出了一条大河,挡住了牛郎的追路。这条河就是天河,也叫银河。牛郎望着滔滔的河水,发誓无论如何也要见到妻子。王母娘娘没有办法,只得允许他们每年在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见一面。于是,每到这一天,许许多多的喜鹊就会飞到天河边,为牛郎织女搭起一座鹊桥,让他们相会。这就是“鹊桥相会”典故的由来。而将该典故铸在花钱上,并用图案表现出来,是笔者首次见到。

该“鹊桥相会”大花钱,用精黄铜制作,钱径6厘米,厚厘米,重克。窄穿,穿径厘米。边廓较阔,宽厘米。面文“鹊桥相会”四字,直读,楷书,具有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风格。边廓装饰回纹,规矩、工整。地张阴刻花卉,左右略对称。钱背除边廓装饰回纹外,雕刻了一幅“鹊桥相会”的图画:上面云彩朵朵,下面波浪滚滚,数不清的喜鹊在水上搭起了一座鹊桥,牛郎已从鹊桥走过,在桥的一端与织女相会,夫妻拥抱,小孩则在他们身后,合家团圆,享受幸福时刻。画面设计合情合理,刻制细腻,成为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根据该“鹊桥相会”大花钱的制作工艺和包浆分析,应是清朝末年或民国初年,一位具有较高绘画水平和铸造水平的民间工匠所铸,铸造的数量不大,传世较少。(编者:未见实物,读者自鉴。)

(责编:丁丑)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59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