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关于革命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稿子【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96009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关于革命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稿子【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生经典红色故事诵读【第一篇】

革命故事1、少年游击队

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革命故事2、两个小八路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革命故事3、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是一个当年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的真实故事。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艰难地往前走,走着走着,终于倒了下去。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革命故事4、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

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革命故事5、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革命故事6、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河北省涞源县,位于河北西部,与山西交界,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之一。抗日英雄王二小就生长在这里、关于王二小的英雄故事我就不多所说、

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剁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到在大石头上。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冲向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三位战士永远长眠在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当时来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写了王二小在反"扫荡"斗争中,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的材料,报道给边区青救会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很快在边区,直至全国传唱开来,这一唱就是六十多年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秋日的太阳暖融融挂在天上,地里玉米,豆子熟了,柿子,核桃,苹果挂满枝头。山坡上羊儿成群,牛儿悠闲地甩着尾巴,一片平和景象。谁能想到六十年前,有一个东洋倭国贼寇窥我中华,在这条美丽的山谷中残杀我英雄少年。前事不忘,在歌声中永远记住十三岁的放牛孩子王二小。

革命故事7、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革命故事8、小侦察员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革命故事9、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革命故事10、赵一曼

赵一曼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少年时代就接受了先进思想,勇于向传统观念和反动势力作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成长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抗日英烈之一。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无数党员干部和进步青年惨遭杀害。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许多人宣布脱离了共产党,军校里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出现了动摇。赵一曼却坚决地表示:“不,我决不回头,我要战斗下去,继续奋斗下去。”军校决定由留在后方的叶挺率领第11军第24师赴前线攻打叛军,并把军校全体同学编为中央独立师,赵一曼随军校女生队被编为政治连,受叶挺指挥,开赴前线。五月十七日早晨五点钟,女生队分两路出发,一路到金口,一路到纸坊。我們高举‘中央独立师’军旗和许多面锦旗,号兵吹着进行曲,向望山门车站前进。”赵一曼和女生队沿途张贴标语,向群众宣传“我们是革命的军队,是保护人民大众的”。在炮火连天的火线上,赵一曼和女生队的学员紧跟作战的男学员部队,投入了紧张的抢救伤员的工作。不顾子弹在头上尖叫,把受伤的战友抬下火线,热情地为他们包扎、换药、喂药。这次从出征到返校共34天。在这34天里,赵一曼“历尽艰难困苦,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红色经典诵读 最新红色经典诵读【第二篇】

《祖国万岁》

祖国万岁!犹如编钟响彻天宇

每一个音符都是惊心动魄的春雷

祖国万岁!一声最响亮的赞美

让我满眼都是如雨的泪水

祖国万岁!一声来自五千年的合唱

就像风吹麦浪一样生动和壮美

踏访草原,看雄鹰啸傲大雁列队

走进深山,看季节中的景色在风声鸟语中轮回

新世纪冉冉升起的旗帜

让我在巍峨的大厦上欢呼和陶醉

看万里江山

都有无限的风光明媚

祖国万岁!昂首矗立的是青山

不肯固定一方的是绿水

山的不朽,塑造了五千年的锦绣

水的流动,流出了五千年的声威

在节日的焰火中

我是燃烧爆响的花蕾

祖国万岁!一声悠长的呼唤

一声壮丽的赞美

在人民行进的行列中

我是国徽上的一粒小麦

在祖国的繁花绿树上

我是一只飞翔的子规

祖国万岁!万岁祖国

多少王朝远去了

一代天骄也烟灭灰飞

神的宫殿倒塌了

只有万里长城千古不毁

祖国万岁!我生命中的赞歌

我血中的光辉

在我的一生中

所有的身外之物都能割舍

唯一不能割舍的

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小学生经典红色故事诵读【第三篇】

1.刘胡兰

刘胡兰,10岁起参加儿童团,12岁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2.儿童团团长海娃

有一次,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安排儿子海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一路上受尽折磨。

深夜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

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

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陡峭的山路上,乘机拼命往山上爬,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

海娃忍着疼依然坚持到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3.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

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4.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生于江苏邳州,1949年9月在重庆被害,遇害时年仅8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小的战士。

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

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

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

5.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一次日本鬼子又来“扫荡”时迷路,就叫王二小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将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年仅13岁。

红色经典诵读演讲稿【第四篇】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红色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名叫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

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很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的珠河县处死“示众”。

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人为纪念她,把东北烈士纪念馆门前的街道命名为了一曼街,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赵一曼同志为民族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格。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不仅要学习她不怕牺牲、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更要践行她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强烈历史担当,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要有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情怀和精神,兢兢业业做好每一项工作,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事情,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39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