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实用5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苏东坡传读书笔记【实用5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第一篇】
读《苏东坡传》是因为我想进一步了解苏东坡;我想了解他,也是因为我喜欢他,喜欢他“大江东去浪涛尽”的那份豪情气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那份淡定从容,还有悉心钻研留下美食“东坡肉”的那份热爱生活。选读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也是想进一步了解这位文人,看看这位文人如何下笔描写东坡先生的。
作者林语堂是近代著名的学者文人,学贯中西,他在题记中说:“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直言不讳对东坡先生的喜爱,再看文章,也很佩服作者,尽管喜爱东坡先生,但是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的展现了东坡先生和他的家人朋友、“敌人”和那个时代。
务实——苏东坡一入仕途,丝毫没有文人的恃才傲物和夸夸其谈,总是务实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与水灾饥荒战斗,解救难民;主政杭州时,解决杭州城供水问题,疏浚西湖,修建苏堤、三潭映月,建立中国第一所公立医院。苏东坡宦海漩涡中坎坎坷起伏,无论悲喜,无论沉浮,都能怀揣初心,一路向前。
重情义——苏东坡对待朋友和亲人,感情真挚细腻。东坡一生有三个妻子和一位暗恋的情人,他的诗词里透射出对每个人的深情,第一任妻子王弗在他28岁时去世,十年后悼念亡妻时,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他的第三任妻子朝云在他被流放在惠州时不幸染病去世,苏东坡写了一首咏梅词来悼念她,把她比做圣洁的梅花,月下梅花,白衣仙女,隐约朦胧,绝与尘世俗态不同其格调,痛之深,爱之深。苏东坡的初恋(也是暗恋的情人)是他的堂妹,因为道德伦理,不能成婚,闻之堂妹离世的信息后,对墙而泣;即便是到去世前一个月,还特地为初恋的堂妹写了祭文,祭文注满了他的情思。可见他如此重情重义。
豁达——对待迫害自己的政敌没有恨,太息而已。章停原是苏东坡的好友,后来成为政敌,章停得势后,迫害苏东坡,将他贬到惠州、海南,后章停失势,章停的儿子章授想拜访苏东坡,探一探苏东坡对他和他父亲和他的态度。苏东坡写了一封回信,文中毫无愤恨报复之心,尚以己之遭遇可怜仇敌之境遇,困惫方笔,太息而已,林语堂誉之为“人道主义精神”的典范。由于仗义执言、乌台诗案,屡受政敌打压、诬陷被贬,面对逆境,面对挫折,依然是胸怀古今,傲然独立,这种胸襟和态度没有丰厚的知识、智慧和修养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的。
苏东坡自我评价,“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以此共勉。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第二篇】
谁说的和原话都记不得了,大意是传播中国文化就要像林老先生一样,他是能用英文写作的少数中国作家。此前我只读过林老先生的一些文章,全本的书这是第一次读。选了他的《苏东坡传》。看了前言他对苏东坡的喜爱,我就完全可以确信,这是一本一等的书,毕竟作者的全部热情都在其中。
说到大才子,唐,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李白;宋,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苏轼。从流传的民间小故事里,可以看出李白和苏轼这两个天才的些许不同。李白,或是下水捉月,或是骑鲸飞升,或是粲花之论,或是力士脱靴贵妃捧砚,无不带有浓浓的仙气和浪漫色彩。
人们心中,李白是学不来的,他的浩荡才气和仙气绝无可复制性,五千年,只出了一个李白。而苏轼则不然,他修的河堤叫苏堤,研究出的做猪肉的法子叫东坡肉,还有个了杜撰的妹妹苏小妹,还常常和佛印调笑嬉闹。是如果说李白是活在天上,那么苏轼就活在人间,他更真实,更可亲。
李白那样的仙气不能复制,东坡那样的魅力同样是无法复制的。用儒家的精神入世,用道家的精神出世,用佛家的精神超脱,他完美的诠释着宋代文人儒释道三家融合的趋势,是北宋文人最精彩的一位。
读完后对照林老先生的一些事迹,不免觉得两个人有很多相通之处,我想林老先生为苏东坡作传,大概也是因为苏东坡是他希望达到的境界,自勉也勉励后人吧。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第三篇】
他名震京师,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他仕途曲折,既是噩梦,也是命运。撇开“官场深似海”,我最想谈“情”。谈苏轼,这一旷世才子,给我们留下的情感共鸣。 苏轼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赠予苏辙,手足之情可见深矣。
几十年来寒窗苦读,踏青嬉戏,进京赴考,乃至于深陷囹囵,总有一人站在苏轼身后,心甘情愿舍己救兄。贬谪又如何?在两兄弟身上,我深深懂得了“情”的永恒,千里之隔仍有情。“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是为友情而高歌。苏轼喜欢与各种身份的人交往,包括默默无名的读书人和平民白丁。广泛的不论阶级的“情”才使得苏轼的诗词丰富多彩,贴近生活。可垂老时,在海南儋州,只有儿子苏过陪伴过春节。一轮孤月静静地悬挂在海外他乡的天穹,月光便化作无限的寂寞和苍凉袭过苏轼心头。“搔首凄凉十年事”,苏轼是重情的,三个一生缘牵的红颜虽离他而去,他却始终对她们怀着眷恋与思念,直至生命的尽头。 千丝万缕的“情”织就了苏轼的人生。于是,再回顾乌台诗案,黄州谪居等官场变故,原来依然有“情”。
苏轼为官,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到了徐州,刚想安定下来,就碰到一场铺天盖地而来的洪水。苏轼穿着草鞋,拄着木杖,一身泥水,向禁军求援。他的情系百姓,感动了禁军,他们筑起长堤,终于使徐州脱险。与徐州共存亡而结缘,难怪改任时,徐州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深情挽留,“暂别还复见,依然有余情。”啊。百姓爱戴的父母官,才是好官!接踵而至的冤案正是因为有“情”,他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九死一生中,被贬黄州,反而出现创作的黄金时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是他面对逆境的淡然心态。“鬓微霜,又何妨”多么豪迈。有时他感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倒觉得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苏轼,足当“英雄”。
苏轼的每段“情”都与传奇联系。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时间的流逝褪不去才子的光华。如今,依然有余情。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第四篇】
有无数笔者写过苏东坡,但也仅仅是写过,东坡只是在他们笔下一闪而过,却从未活过。
而林语堂先生喜欢苏东坡,到了迷恋的程度,他在这本书里说:“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所以,东坡先生,在他笔下活着。
有谁会不喜欢苏东坡呢,除非他的内心盛不下这么纯粹的人。苏东坡身上有着人们一生追慕的完美人格,林语堂先生执着地喜欢着东坡,以致他笔下的东坡有他自己的影子:他们同样热情、幽默、豁达、真诚,也难免天真,并会为此遭受磨难。
虽时隔千年,林语堂在写这本传记时,仍无法冷静,他把自己的生命体验投射到苏东坡的身上,牵动自己的悲喜,也让这本书里的苏东坡活得更生动、立体。在这本书里,林语堂是冲动的,富于想象的,他眼里的东坡是一个神奇的综合体:“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整本书里,林语堂先生勾摹出一个看似熟悉又有很多独特细节的苏东坡,官方简介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慢慢隐去,从林语堂这里复活的是一个“造酒师、人道主义者、月夜徘徊者、生性诙谐者”。这是密友嘴里的苏轼,是老友重逢。
林语堂和他的这本书,想要描述的是一个优雅智慧而又有趣的人,他活在一个不完美的时代,但葆有着几近完美的人生。苦难没有让他生活沉重,反倒拓展了他人生的边界,这是林语堂渴望但无法企及的人生。
苏东坡有一种自然的魅力,让旁人无法抗拒,在平步青云时,他心无旁骛,绝极诗、文、书、画、词的造诣。纵使后来身处海南的瘴雨蛮烟中,他仍能胸中自有一片心安故乡。这又是他更大的魅力。当年面对乌台诗案,东坡被泼了一身的脏水,携带了二十多口家人来到黄州,生活从花团锦簇变成屋漏夜雨,凄凄惨惨戚戚。可他芒鞋短褂,亲自动手开鱼池、找菜种,经营苦难的生活,那些背后设计他的人,期待他落魄,希望他悲悲切切,他端出的却是一碗“火候足时它自美的东坡肉”,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面对苦难,苏轼说“一蓑烟雨任平生”,生活赐我以苦难,我报之以哂笑,面对人生低谷时的样子,展示的就是自己的格局。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第五篇】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读了《苏东坡传》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我很爱读书,但是由于功课繁多,平时很少读书,唯独这本《苏东坡传》可以让我过目不忘。我读这本书一共花了一个月每天晚上我会为了这本书熬至深夜。
苏东坡天纵才已,不必多说,书中妙手的文章的例子比比皆是,苏诗不少见,担书中引用的诗文都结合了诗人的生活情景,每一句都是在某种特定的场景下借诗人只口自然,吟咏而出。嘻笑骂接成文章,读起更绝鲜活可敢。苏东坡先生性格豁达,喜好郊游。常人也有机会和他举杯共饮,寻幽探胜,当他在月夜孤舟上发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声。”的感慨时,孰能不神往?这是和苏东坡同一代人的幸运但他们也是不幸的苏东坡所在的时代也正是宋朝由剩转衰的时候苏东坡虽文章文明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破害。但中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的宋朝登峰造级;他比中国的其他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幽默感、丰富感、变化感,他的人格精神体现的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是历史的星空。
自始至终,苏东坡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达则兼济天下,穷则其独善其身,以超凡的智慧,在出与人士的钢丝上行走的得游刃余。他又是至情之人,对亲人、爱人、友人的厚重敢情浩浩荡荡,充盈在胸,随意喷涌即是锦绣文章。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弊端,苏东坡马上反抗,拿起了他的武器笔,把王安石的恶端自己的政治思想全都写了上去。但他反抗失败了被贬至杭州,随后苏东坡远离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更加俊逸撒脱。他不怕困难,被贬了许多次。但他都没死心,反而反抗心里更强。诚如林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词一样永留千古。”苏东坡不会说空洞的官话,不会讨好朋友,也不会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他只知道坚持他认为正确的,并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然而对于这些,他是丝毫不在乎的。也正因为苏东坡身上的人道主义光辉,他深受百姓的爱戴,成了百姓之友。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恐怕是这个原因吧!
读一本好书就像于一个高尚一人交流,读《苏东坡传》使我从苏东坡坎坷的人生经历中感悟到了人生的豪放和壮美,从中吸取不尽的力量源泉。读书吧,书能净化陶冶人心灵让人永保精神上一愉悦。同学们,让我们量身书上的海洋巾吧,让我们的人生于书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