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优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孔子的名言(优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孔子高中作文【第一篇】
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日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我们明白孔子有很多的导师。大到道家创始人,小到故事中的两个六岁小孩。这样鲜活的例子自然说明了孔子的谦虚、和刻苦好学!可是这还不够深刻,因为孔子还是一个终身好学,终身求索的人。孔子说:“五十有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让我们来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人、礼、国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以礼治国。为了国家、他能够“毁三都”、为了国家,他能够亲自领兵。可是鲁国的君上却为了自我的利益,而将孔子赶出鲁国,可是,孔子并未放弃,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没有放弃,走到哪讲到哪。有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扬仁、义、礼、智、信。也许真正的大无畏,不仅仅是在战斗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为了教育不畏惧一切困难的教师们!
第三,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很有战略思想的人。2009年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齐想借用会盟来刺杀鲁国君上,以为孔子早就料到这一招,出动了五百乘兵车,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兵车并未出动。可是,孔子早有准备,会盟开始,齐国动用五百乘战车,而鲁国竟然也有五百乘战车。齐国见此情形,只好收兵。讲到这,有朋友会问了,鲁国的战车是从哪来的呢?哈哈!五百乘战车子虚乌有因为他们站的高,下头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车,后面拉上扫把,一跑起来、烟雾弥漫。这样便构成了“五百乘战车”的壮观景象!孔子的战略就是这样:兵以正和,以奇胜!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这也就是孔子。爱人、爱己。正像它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不愧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东方圣贤!
孔子【第二篇】
时光匆匆,转眼间几千年历史夹带着几丝颠沛的流离滚滚而来,微风袭面,思绪飘回千年之前。
当时是,孔年少,岁值暮年,壮心不已,巧用牛车之计勇吓齐国数百兵车。望鲁君惜才重士并委以重用,然鲁君怯弱,三桓趁机以玉决赠之。
孔,心灰意冷,单车别乡,游历列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传到说教之坚,感化世人之难。无言以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终一日,天下大乱,鲁国危在旦夕,三桓悔增玉决以遣孔。但碍于情理,未请孔,乃请孔之弟子冉秋归国以壮士威,齐军大败。
数年后,三桓将死,痛悔年少以遣孔之错。望孔归来。派其儿以玉环赠于孔,孔谅之,归于鲁。发展其学说,造福黎民苍生无数。
时至今日,儒学依旧影响后世,不只中国,世界各国都热爱孔子,尊崇儒学,作为儒学之源的中国,我们更应该发展儒学。
我眼中的孔子优秀作文【第三篇】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万世师表,创造了许多至今仍不失智慧光芒的教育理论。相比老子的高深莫测,庄子的漂渺遁世,只有勇于入世、至情至性、在黑暗的世界里坚持为理想而奋争的孔子最为可亲可敬。通过《论语》、《史记》的记载,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但是,最值得我们所关注的,无疑是其教育思想。也正因为如此,使我对孔子崇敬与热爱。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不分等级、贫富贵贱、善恶、智愚,应一视同仁,均应给予教育,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并首先创办私学、招收平民学生。在孔子的弟子中,有极贫穷的,如颜回;有父亲被看作是“人,品行不好”的,如仲弓,他都尽心教诲,成为后世的楷模。
孔子很注意了解自己的学生,“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论语雍也》),并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过人,自以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论语先进》)针对高柴智力较差、曾参较迟钝、子张较偏激、子路行为粗俗的特点实施教育。《论语为政》篇载:针对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四人的不同情况,同是关于“孝”的提问,孔子给予不同的回答。《论语颜渊》篇还载:针对颜渊、仲弓、司马牛的不同情况,同是向孔子请教“仁”,孔子给的答案也各不相同。孔子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给予切合实际的指导、教育,为后人树立了因材施教的典范。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孔子认为教师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问,要忠于职守,勤于教导学生,不辞辛苦。
孔子在他的教师生涯中,真真正正地实践了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在教育思想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学习榜样。另外,孔子在其治国思想上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同柏拉图一样,为世人勾画出一幅宏伟的蓝图。
在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的社会里,孔子四处游学,向人们宣扬“仁义”、“爱人”、“以德治国”,他明知不可行,却拚却一生的心血,飞蛾扑火,直落得贫老落魄,仍痴心不改,其精诚之至,足以让逃避现实、独善其身、浑浑噩噩的人汗颜。
孔子和子路曾在路上迷路,向两位种田的人打听,得知是孔子后,其中一位耕者说道,“天下的坏东西像滔滔洪水一样多,你管得过来吗?还不如像我们一样过隐世的生活。”孔子失望又绝决地说道:“正因为天下无道,我才出来,如果天下太平了,我也会过隐世的生活。”孔子不愧为万世知识分子“敢为天下先”的楷模,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强烈的责任感让人唏嘘不已。
孔子的名言【第四篇】
1、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孔子
2、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孔子
3、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
4、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其亲。——孔子
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孔子
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
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8、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
9、知耻近乎勇。——孔子
10、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
11、因材施教。——孔子
12、不迁怒,不贰过。——孔子
1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
14、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16、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
17、苛政猛于虎。——孔子
18、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
1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
2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
2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
2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孔子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
24、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
25、过犹不及。——孔子
2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孔子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8、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
30、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子
3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32、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
3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3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35、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
36、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
3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
38、辞达而已矣。——孔子
39、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孔子
4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
41、无为而治。——孔子
42、大德必得其寿。——孔子
4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4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45、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4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
47、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怠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孔子
48、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4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5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
5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子
52、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孔子
5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孔子
5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5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
5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5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5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
59、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
60、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6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
62、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
63、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
6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孔子
6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6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孔子
6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68、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孔子
69、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孔子
7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71、过则勿惮改。——孔子
7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
7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7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7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76、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77、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
7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79、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子
8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
81、德不孤,必有邻。——孔子
82、君子以当仁不让。——孔子
8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孔子
84、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
8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衰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