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500字1
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其中大树与调皮的小男孩的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
从前,有个孩子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到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长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了盖房子。”又过了几年,青年变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作为中年人我也应该到别处去看看。”大树说:“你可以把握的树干砍了做成独木舟。”中年人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中年人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说:“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更不会理我了吧。”他说:“不,现在我只想陪你一起晒太阳。”树桩开心极了。
这个人的一生都在像大树索取,而大树所要的回报仅仅是他的陪伴。大树就像我们的父母,都是无私的,为了儿女,给予他们所有的一切。
百善孝为先,我平常对父母索取的多,对父母的体谅少,常常因为饭菜不可口就大发脾气,由于父母不答应我的要求就大哭大闹,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现在我知错了,应对父母怀感恩之心,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心常在。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500字2
周六早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收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看完后让我明白了作为孩子,一定要心存感恩之心,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所有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之本,立世之道。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赋予了我们的生命;是父母培育我们成长,使我们长大成人,这种恩比天高,比海深,需要我们一生一世来回报。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尊敬师长。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他们传授了我们知识,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是他们引导我们走上了人生之路,把我们培养成人,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好的成绩来回报老师。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回报社会。社会给了我们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孩子要把感恩之心化作学习之动力,学有所长,学有所成;要把感恩之心凝聚成回报之源泉,努力学好本领,争做有用之人,回报社会。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立世做人。懂得感恩是做人必备的优秀品质之一,是其它优秀品质形成的基础,也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常怀感恩之心,就会对他人、对社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份欣赏。常怀感恩之心,就能使我们心胸广阔,宽容豁达,对生活充满爱和向往。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将变得更和谐,更友善!
于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500字3
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还是成年人,人格健康总是人生的基石。人格包含:坚强的意志,敢于拼搏的勇气,宽容、谦虚、善良、自信心、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自制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高尚的品质等等。一个人人格健康,犹如拥有一片沃土,它会使每一粒知识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一个人人格不健康,它的内心犹如一片荒漠,即是给它栽上艳丽的花朵,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会凋谢。所以,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拥有健康的思想,才会清楚地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父母能够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
于丹教授说得对,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了我们的不朽,我们的墓志铭。观看于丹教授的讲座,让我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种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宽恕自己,学会放弃,坦然与淡定地面对这个大千世界,可以化解心中很多的遗憾。宽恕他人,更需要一种无畏的胸怀。这时,你会发现,身边充满了真诚、热情和信赖。
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只要我们从中寻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终身享用。
观《感恩教育》有感4
周六早上八点十二分,我准时打开电视,收看于丹老师《感恩教育》的知识讲座。于丹老师语言妙趣天成,一个个小故事被她娓娓道来,而这些有趣的故事又都让我受益匪浅。
“什么是孝呢?”于丹老师首先发问,然后讲述了一个《男孩与大树》的寓言故事:男孩小时候很喜欢和大树玩耍,大树每天都等待着男孩;到了男孩少年时期,大树让他摘取果子换取学费和玩具;青年时期,大树又把树枝给了男孩盖房子和娶新娘;后来大树贡献出树干给中年时期的男孩做独木舟去周游世界。可以说大树为男孩付出了一切,最后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桩。当男孩成为老人时,他想去的地方已经去过了,想看的东西也已经看过了,现在他只想和树桩在一起晒晒太阳。
故事中大树和男孩的关系多像爸爸妈妈与我的关系呀!都说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父母的爱,它只求奉献不求回报。而作为子女又应该如何呢?“正为本,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作为子女要有感恩的心,即孝心。古时候就有孔融让梨的故事,现代有伟大的总理周恩来在百忙之中还要抽出时间给父亲喂饭,田世国为救母瞒着她偷偷捐肾;台湾企业家赖东进跪着给失明的父母喂饭。看看我自己,在家是个“小公主”,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平时要什么有什么,可一遇到不满意、不顺心的事我就会对爸爸妈妈大发脾气,怨东怨西的,甚至有时对他们的说教不屑一顾。
讲座中说到:作为儿童,我们应该要去交朋友,和朋友一起玩耍、分享快乐、面对挫折。可是,于丹老师提到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一名儿童在他的日记中写到:“每个人都有朋友,可以和朋友一起玩,而我却不一样”。如果孩子没有朋友,整天只知道呆在课桌前、电脑旁,不同别人交往、沟通,就会变得自闭、自卑,不自立。
现在,为数不少的家长都反对孩子自己在外交朋友。也许是为了安全吧,只让孩子呆在家里,变成了“宅童”。这些家长的糊涂观点,不好!我认为只有让孩子充分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同小朋友一起玩耍、一同分享收获、经历困难、将来步入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才能更强。
于丹老师说:把一个鸡蛋、一根胡萝卜、一把茶叶分别放在三个沸腾的锅里煮一段时间后,再把它们拿出来看看。把鸡蛋剥了皮儿,所见到的蛋清和蛋黄被煮的硬邦邦的,这种人就是被现实世界熬得心硬的人;另一个锅里的胡萝卜,被煮成了一滩软萝卜泥,这是被世界熬得完全没了自我的人;那一大把丑陋的茶叶,已经在水里舒展开来,还把一锅无色无味的水,煮成了一锅好喝的茶,这种人通过煎熬仅使自己变得美丽。
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后我懂得了要珍惜父母之爱,学会感恩,努力学习,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回报父母。我们要像茶叶一样,奉献自己,留芳他人。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只有能经得起煎熬、克服困难,甘于奉献,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于丹感恩教育讲座观后感5
关于孝道,《爱心树》这个故事是一部很贴切、很感人的教育教材。这棵爱心树可以为了那个小男孩奉献出自己的枝、叶、果实和树干等来帮助孩子,我想在中国社会现有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的爸爸妈妈都是以这种“爱心树”的形式在无私地为孩子们付出。一方面让我很感动,感动于爸爸妈妈对子女无私的爱、无私的奉献;另一方面也凸显出中国式教育的弱点,于是就产生了“啃老族”这一新词汇。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与“赠人金子”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在说你送人物质,不如教人学会创造物质的方法。爸爸妈妈亦是如此,在你给子女创造足够多的物质财富时,他们总有花光花完的一天,而教会他们创造物质财富的方法,那他们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靠自己后天创造的物质财富,我认为这个才是重点。
其主要的问题就是要让孩子自我去发现,多与社会、自然接触,靠他们自悟而自己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强不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才会让他们立于社会的不败之地。孩子有自信,孩子也会散发出他个人的“人格芬芳”。于丹老师说:“一锅同样温度的水,却煮出不同的东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处于相同的社会环境下,只要有自信,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自主地散发出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这样才会让他们离成功的距离越来越近。
孩子的教育方式多种多样,爸爸妈妈自身就是老师,以身作则为自己的孩子慢慢地讲述着许多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