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1000字]水浒传的读后感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5464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1000字]水浒传的读后感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读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第一篇】

谁年少时没有过仗剑走天涯的梦;谁没有羡慕过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逍遥生活;谁又不曾想象过自己武功高强,正义勇敢,在战场上竭力厮杀。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重情重义,嫉恶如仇,这一百单八名好汉名扬四海,威震八方。

我很想穿越去那个朝代,也像鲁达武松般要酒要肉。俗话说无酒不成事,若是少了酒,哪还能有大闹五台山,哪还能有醉打蒋门神,哪还有一百零八位好汉!这酒就像强力粘胶一般将好汉们紧紧团在一起,任凭风吹雨打也始终凝聚在一起,造就了这个朝代的神话。

我很敬佩吴用。他是众多好汉中唯一武功一般的人,但他却给人很不平凡的印象。他用计如有神助,从智取生辰纲开始,他的神机妙算没有一次不令人叹服。在取生辰纲过程中,他仿佛能窥视人心,巧妙利用防范心理,使处处谨慎的杨志也未能避免中计。吴用不伤一毫便大获全胜,正如后人评价的:“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他虽狡诈,却心术生得端正,从未有过不义之心,相比宋江的哄骗之术,吴用显得忠诚得多。吴用与宋江看似宋江罩着吴用,实是吴用罩着宋江。如此足智多谋,赤胆忠心,怎不谓之英雄?

鲁智深是最可爱的一位好汉了。他的出场就极其血腥,这注定了他的结局:“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你对他的第一印象一定是粗枝大叶,可是随着情节的发展,你会发现他的心思似女人家细腻,他先安排金氏父女离开,再去寻郑屠户;在林冲刺配沧州后一路跟随,才免得林冲在野猪林遇害。其个性特点被作者刻化得十分鲜明。此般见义勇为,自可称之为英雄。

林冲是最能忍的。他的妻子被人调戏,他能忍;他被设计误入白虎堂,也能忍;就算在√阿拉文库★√野猪林差点丧命后,他还是忍;在草料场被烧听见陆迁的话后,他终于再也忍不了了,雪夜上梁山。即便在梁山受到王伦等人的挤兑,却依然忍气吞声。这种逆来顺受的心性使他刚硬不起来,这种隐忍是刻在骨子里,改变不了的。但在关键时刻,总能拍案而起,例如火并王伦,这样才有了轰轰烈烈的梁山故事。他曾是枪棒教头,一身的武功却从未轻易展露。令人感动的便是他与鲁智深的兄弟之情了。林冲在深山独有一名好友就是鲁智深,他叫鲁智深一声哥哥,鲁智深圆寂后,林冲也暴死他墓前,这悲剧的结局也正是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结局。这样的武艺高强,论为英雄绰绰有余。

梁山好汉们的命运从一开始造反的声势浩大,到招安后的支离破碎,吐露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与被奴役生活的愤懑。这种思想就被寄托在了梁山好汉身上。他们敢于造反,并积极参与其中,却又愿意归顺朝廷,也表现了忠君思想的严重。

这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但每个人义薄云天、侠肝义胆的性格,塑造了一百零八个英雄!

读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第二篇】

《水浒传》这一部关于梁山英雄好汉的悲壮史诗,终于被我读完了。我读的是原著,虽然厚,但是有种原汁原味的感觉,是我全身心的进入了书籍,与里面的人物一起经历着一个又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

英雄好汉,从最初的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可惜遭奸臣谋害。读到最后,我不由得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水浒传》有两个字贯穿全文,可以说是这本书的主旨:忠和义!

“忠”这个字在宋江身上有很好的体现,不论有多少的诱惑,不论敌人有多么的凶猛,他依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而且林冲的妻子又做到了“忠”,她对于高俅之子的侮辱,宁死不屈,最后上吊自杀!而在当今这个社会中,很多人都能做到“忠”,但是“义”就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了。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读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第三篇】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个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写读《水浒传》有感【第四篇】

古希腊神话里说,人类原本是男女同体的,由是尽观《水浒传》,萦绕全篇的是侠义二字。

对外,梁山英雄以游侠的姿态行走于世间;对内,他们以义尽忠于兄弟。何谓侠?小而言之,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为民除害;大而言之,是替天行道的社会担当。

武松曾说过: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理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便死也不怕。东溪村七星小聚义,设誓劫取生辰纲,便已初见端倪;后来水浒英雄大聚义,反抗官府,击杀害民之贼,攻城掠池,更令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在风中猎猎招展。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细推治乱兴亡数,尽数阴阳造化功!

水浒群豪为何揭竿而起?为受官府压迫的贫苦百姓,为黎民,为天下苍生!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历代帝王的勤政爱民,穿越时空与此交汇。

这就是最博大的侠者情怀,其精髓在于:心系天下,为民请命。

理解了《水浒传》侠的思想便更能了解其义的行为,梁山好汉的义正是建立在侠的基础之上。它不仅意味着兄弟相亲、肝胆相照,更意味着适时的大义灭亲。

正因如此,它不尽相同于《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的义气。刘关张的结义,最初就是建立在为了破灭黄巾上报国家的基础上,后来也不是尽义于公,尽义于人民,而是尽义于个人,尽义于兄弟。关羽降汉不降曹,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

水浒英雄的义,最初就是建立在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基础上,所谓仗义疏财归水泊,报仇雪恨上梁山。

正因为梁山义军的义包含有这样丰富、深广的社会内容,所以嫉贤妒能的白衣秀士王伦,才被老实人林冲火并。也正因为这种义不废于私,不废于个人,所以当李逵听到了宋江有苟且行为的谣言,才气作一团,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得粉碎,还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要砍杀他。

中国人素来便有这种侠义精神。早在先秦时期,侠义的含义便渐趋丰满。从专诸到豫让,侠义还仅仅停留在知恩图报的范畴,而之后的荆卿作别易水,慷慨赴死,便有着深深的为民请命的意味。

而真正将侠义精神理论化的,恐怕当属墨家。后期墨家两个支派中的一支紧抱墨家思想中侠义的一部分启承转合为新的墨家流派,后世学者把它称为墨侠。于此之后,侠义精神便深深熔铸进国人的血肉中,不断流传。

然而当代,我们不少人正在失去这种情怀,这种心系天下的大气。今天的侠义在耳中和口中,不在眼前,人们渴望着侠的神人天降,往往又将侠的萌芽亲手扼杀。

那么,是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侠义的存在,还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挺身为侠的勇气?然而,当我们明白侠义之精髓并非供世人祭拜的雕像,亦不是皇帝手中的传国玉玺,而是人们心中的内在需要时,侠义又何来灭绝香火一说呢?

只要心中有侠义,胸中有天下,侠义的精神就永远找得到宿主。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195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