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活着》读后感【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425599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活着》读后感【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活着》读后感【第一篇】

本周读的是余华的《活着》,主人公富贵在老年时讲述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出生在富贵家庭,染上赌和嫖,输光了家产,父被气身亡。年轻时被抓壮丁,后回到家乡,母亲已病死,女儿已病哑。壮年时妻子染病,儿子去献血,血被抽干净,人枯竭而死。

中年时女儿难产死了,妻子伤心病亡,无人照顾的女婿,出生没娘的外孙。老年时女婿工伤而死,外孙吃豆时被撑死,只有一头老黄牛,陪伴在身边。

书中有一些句子,摘抄如下:

人都是一样的,手伸进别人口袋里掏钱时那个眉开眼笑,轮到自己给钱了一个个都跟哭丧一样。

他说的话就像是一把钝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脑袋掉不下来,倒是疼得死去活来

要饭的皇帝也是皇帝,你没钱了也还是少爷。人要是累得整天没力气,就不会去乱想了。

想着想着心里像是被堵住了,都透不过气来,像被人捂住了嘴和鼻子一样。

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如果单从书里讲述的大事记来看,这真是一个足足沉重的悲剧。在看的过程里,我的内心一直带着一种期盼,期盼这个老人,在经历一些不幸后能扭转过来,过上幸福的生活,直到合上书本,结局也是凄惨的。

看完以后,倒不大记得清楚那些悲伤的细节,而对于书中小幸运的细节记忆深刻。

父亲在知道儿子败光了家产后把田地房屋换了铜钱,让儿子挑去还债的温情,那种无奈却如释重负的情感。母亲用小脚一瘸一拐去挖野菜,从一个地主太太到什么活都能做的老婆婆。

妻子病倒了不想拖累家人,躺在床上将旧衣服拆了重新缝制。儿子在学校跑步获奖了把糖分成一堆一堆的犹豫,女儿出嫁后时不时回来帮衬。

女婿帮家里改善住房,背着孩子去工地干活的情景,以及小小的外孙看到外公挑不动担子将两颗白菜拿出来抱在怀里帮其减轻重量的点点滴滴。

这些小确幸,让人感受到了活着的幸运,至少还有记忆,能回想起那些幸福的瞬间,只要那些瞬间的感觉存在,就足以抵抗失去的悲痛。老人的亲人都死了,但是他们都还在他的记忆里活着。

或许是基因的神奇,人在经历痛苦的当下,是极其难熬的,但是过去以后,却不太能体验到当时那种痛得死去活来的感觉,但是对于快乐和幸福的事情,在往后的每一次回想,好像都能再一次体会到当时那种快乐和幸福的感觉。

难道每个大人其实也是小孩——记吃不记打?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我觉得没有标准答案,每一种都是正确答案。活着,就是为了来体验各种情感——酸甜苦辣咸。

《活着》读后感【第二篇】

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其实在某些方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可以互通的,虽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法准确地面面俱到地回答。但看完这本书,至少有一个原先就有的观点被再次巩固和强化,那就是:勤奋努力地工作,用乐观积极、与人为善的心态好好活着。

首先一点,勤奋。按稻盛和夫书中的定义来说:劳动的目的不应仅取得粮食、免于饥饿,也是为了锻炼人类的心智,如果每个人都勤奋努力,就能够培养出美好的心智,让人变得更完美。

我认同这个观点,我们都不完美,但都可以努力让自己更完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想,努力劳动在给我们带来物质回报的同时,确实带来了精神上的收获,虽然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不免抱怨、烦恼,心情郁闷,但当事情过去后再回头看,或许这其实也是一个修炼心智的过程,正是因为有好多好多这样的抱怨和[]烦恼,我们才逐渐变得成熟,变得稳重,变得能独当一面了。

当然,努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人为善。稻盛和夫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要保持谦虚真诚的态度,尽量少掺杂个人主观意识,秉承他人之心看待所处的局面。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当一个人低落的情绪也会对一个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论结局如何,最起码我们赢得了经验和保持乐观的心态,因而心怀感恩、欣然接受这个考验。换句话来说,事已如此,生气并无用处,又何必拿别人的错惩罚自己?还不如一笑而过。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用这几种方法

1、如果有时间去烦恼,就比别人更加努力地工作;

2、保持谦虚绝不骄傲;

3、每天自我反省,反省并不是意味着每天烦恼一下;

4、以知足、感恩之心而活;来避免烦恼的。

活着读后感【第三篇】

含着眼泪看完这本书。三年前同学给我推荐这本书,我一直等他借给我看,他不舍得,后来,我也没有去买,也不太喜欢看电子书。同学没有给我透露过任何内容,我总以为这本书会蕴藏着很多的大道理。看完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爷爷奶奶她们的过去,好像亲眼看着她们经历过的无助与绝望。奶奶说,我有一个伯伯,走丢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了,比我爸爸大两岁,我还有一个叔叔,病死了,八几年的时候病死的,奶奶说叔叔特别聪明。

小时候,不喜欢听奶奶讲过去的故事,因为总也听不懂,也不理解她们那个年代的人到底经历了些什么。现在,能懂了,却不愿意再去听奶奶讲那些故事了,不想去揭奶奶的伤疤,那一个年代的人,都活的比我们坚强,比我们更精彩的活着。

我看的不是小说,不是一个故事,是一本在还原那个年代的日记,那么真实。我会把这个书跟我的爸妈分享,善待老人,善待我的爷爷奶奶,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坚强,活着,要好好的活着,除了生死,其他的事都是小事!

《活着》读后感【第四篇】

好久没有认真地读书了,读完这本书后觉着“读书不一定让你发财,但至少会让你知道,如何才能活出个人样”。

《活着之上》从一个弱者写起,让读者揪着一颗心,吊着一口气读,到最后一页这颗心也没有放下来。读这本书时首先觉得震撼,其次是压抑,并且这样的压抑一直持续到了结尾也没有消失。想要看看一世清白而且不低三下四求人的主人公最终战胜了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社会的结局,尽管到最后作者也没有个明确的态度。可是庆幸的是聂致远在这一生中还是尽量做到不卑不亢,曲折中还是实现了自己的追求。小说一直在叙述着聂致远是如何与现实做着种种抵抗,是如何地坚守,这种坚守固然值得佩服,可是不免显得缺少智慧。读的过程中,时而站在主人公的角度上想要这个世界给予一个公平,可是时而又会觉得主人公太纯粹怎么能一点不去处理人际关系呢,在这个社会中不会八面玲珑怎么活得下去呢,看到最后我也不知道自己身处这个社会中会站在哪一边,只能说做一个好人,最起码对得起自己的利益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作品除了通过主人公聂致远遭遇的各种不公来反映社会现实,另一个重点就是普遍存在的学术腐败问题,令人深恶痛绝、无可奈何而又避之不及。理想与现实,责任与欲望,这都是复杂的东西。这些东西的复杂,是来自于人性的复杂。这本小说能引起人对于这点复杂的一点的思考,思考活着之上的东西。我们最终都要选择一种活法,也要探寻活着的意义,更要找到除了活着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读完这本书后总觉得这句话很适合聂致远:“即便你的人生被辜负了,也永远不会失格”。希望生活中可以多些活着之上存在的空间,至于生活,社会无法迁就我们,我们也无法在朝夕之间实现理想国,理想怎么实现关键还是看我们如何定位自己。每个人不可能无欲无求,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在空闲之余思考点活着之上的东西,一切就都追其自然了。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1425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