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奖惩之后高考作文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81099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奖惩之后高考作文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考作文奖惩之后【第一篇】

一个学生,第一次考试得了100分,受到了奖励;第二次得了98分,却受到了惩罚。另一个学生,第一次考试得了55分,受到了惩罚;第二次考试得到了61分,却得到了奖励。前者显然是退步了,而后者自然是进步了。退步需要惩罚,进步需要奖励,这也许就是大多数家长认同的标准。但是,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家长们也应该有不同的态度,不能只因分数的高低就给孩子下“好学生坏学生”的定义,从而进行奖惩。这是对学生本身极大的不公平!

司马迁曾说过:“一生之为优,非即学矣。”学习成绩的好坏,就如一顶帽子。帽子好不好看,跟帽子底下的人关系不是太大。学习固然重要,但要是让学习成绩成了它的替身,就会给学生增加不小的压力,让一些学生产生恐惧感,害怕学习,甚至不敢去学习。相信,这也是家长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吧。

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随之进行奖惩就会产生成绩的差异。对于每一个学生,家长都应该给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审视的标准。这就要求家长们在学生身上多用点心,经常与之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给孩子定一个适当的标准,使其努力。若达到了自己的满意的结果,则可给予相应的奖励。如果孩子在学习方面特别突出,经常考满分,家长也应该给予奖励。若某次没有达到满分,家长也不应该去惩罚孩子,而应该去鼓励他,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下次一定会考好。反之,则容易让孩子害怕自己考不好,从而害怕考试。总而言之,家长对孩子应该多鼓励,需要惩罚的时候要慎重考虑。

就拿漫画中的例子来说吧,第二次考98分的学生,虽说比第一次少考了2分,但可能98分仍然是班上最高分。而第二次考61分的学生,尽管这次进步了6分,但有可能他的这次成绩仍然是班上倒数呢!因此,家长们的奖励或惩罚应该要非常慎重,不能只看绝对的分数。

同时,对于一些工作很忙没时间陪伴孩子的父母来说,学习成绩则成为了家长对孩子近期表现的一种审视工具。尽管如此,家长们也不能片面地将成绩看成全部,应该多与老师、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力求融入孩子的学习当中,相信这也会使出门在外的家长们对孩子的成长更放心吧。

不因分数论奖惩,家长们的老思想必须被打破,还学生一份理解、包容与鼓励!

高考作文奖惩之后【第二篇】

洋洋五千言神秘而辽远的《老子》中有这样的话语:“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只有音与声相和,才能交织出和谐的韵律;作为独立的人类个体,我们的内心也是坚硬与柔软并存,必以合适的方式面对这种存在状态,方能造就谐和的自我。

我们的内心可以柔情温婉,也可以坚韧刚劲。民国时期有很多养尊处优的大家小姐,在温存雅致的氛围中成长,柔情似水,温情楚楚,后来战争突起,风云忽变,在生存环境的剧烈摇摆下,很多大家闺秀都不是软弱绝倒,而是调动起内心坚韧的一面,支撑起家人的生活。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界的叶嘉莹先生、复旦校花严幼韵女士,无不如此。正是这种刚柔相济,使她们内心谐和,叶嘉莹先生才能在高龄之下精神矍铄,身体已老,但心灵还在诗词研究上生生不已;严幼韵女士才能始终保持高雅仪态,身体也已年过百年,精神依然自在活泼。

我们的内心应该要追求柔软的感性,也应该握住冰冷的理性。我们可以带着丰富的情感来体验人生,情感的悸动会给我们生命的惊喜,然而,一味跟着感觉前行,人必定会迷失自我,不知所来为何。当然,如果只以绝对理性作为自己的导引,固然可以活得清晰,目标明确,但似乎也会错失柔软的呵护,也会失去体验感性之美的契机。莎翁的剧本,以理性的角度看,处处都是张扬的激情与夸张的文采,但正是这种永恒的艺术的感性之美,“引导我们上升”。英国的罗素研究数学与哲学,对一个事物总有犀利澄澈的分析,是非黑白,过往将来,至今看来仍震彻人心,但他同时也是感性发达的人,他有“对知识的渴求”,更有对“爱情的渴望”,有“对人类苦难不可抑止的同情”,他是一个非常和谐的个体,因此才在学术研究上十分出色,更在人际交往中张弛自如。

人人心中都有柔软与坚硬,如何调动软硬,才是终极的大智慧,它会造就一个真正和谐的人。而老子的“音声相和”中,音与声的比重,也是最后是否能奏出和谐旋律的重点。其实本能的反应会帮助我们调和软硬的比例,但要更精进,每个个体必须从自己的特性出发,去感悟,去试炼,去无限接近最和谐的自我。

一个和谐的自我,里面必定深藏着一份高贵独立,还深藏着一份亲切可依。

奖惩之后作文【第三篇】

看两幅漫画,触目惊心的是漫画上的两个掌印和孩子同样委屈的表情。或许有人会贬抑从100分退步到98分就掌掴孩子的父母,抨击的理由是眼里只有分数;赞扬从55分进步到61分给孩子亲吻的父母,赞扬的原因是看到孩子的进步。其实,“直不百步耳”,两位孩子的家长都采用“巴掌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棍棒教育”的方法。

如果纠缠于家长要重分数还是进步,或者棍棒教育也是一种严格教育,打是亲骂是爱,我们可能一叶障目,不见**家庭教育弊端的“泰山”。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教育后代的重要性,“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这样的话大家耳熟能详。但很少有父母想到:打在儿女脸上的掌印,打的是父母的脸。

鲁迅先生曾在1919年写过1篇文章《我们怎样做父亲》,文中说**亲权重,父权更重,**人从来认为父亲问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近一百年过去了,**父母依旧认为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这是父母威权的体现之一,把孩子脸上的掌印当做父母**的印戳。只是为这掌印找了“望子成龙”等美丽的掩饰,算是有点“进步”了。鲁迅说“本位应在幼者,却反在**”,**的家庭教育就这样“本末倒置”了。父母把自己未竟的理想或对子女的期望施加给孩子,忘了孩子是“即我非我”的**个体了,在孩子的生命历程中,他们是本位,父母可以给孩子引导,但不能越厨代庖,代替甚至强迫他们生长。

打在儿女脸上的掌印,首先打的是父母的脸面。孩子的成绩是许多父母的脸面,成绩差,父母脸上无光。那些信奉“巴掌教育”的父母,他们的人生多数不成功,却企图用自己的巴掌“打造”成功的孩子。第二,打的是父母的脸,父母对孩子严格要求当然没错,但过于严格就可能物极必反。棍棒下出孝子,更多出的是逆子。“虎妈狼爸”的成功只是个案,最让人担忧的是棍棒和掌印在孩子的心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痕,而且学业上的成功就等同于人生的圆满吗?网络上曾有句流行语:“你这么做,你父母知道吗?”对那些巴掌高高举起、重重落下的父母,我也问一句:“你们这么做,你们孩子知道吗?”

纪伯伦说:“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鲁迅说**父母做了自己父母的“***”,反过来苛责孩子“又来专做他的**”,这样的谬种流传,难道不值得现在的父母深刻反省吗?

鲁迅在那篇文章的最后说:“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亲子关系健全,才是家教的基础。父母尽力教育子女,但应该先让孩子从巴掌的阴影中走出,才能“完全**”,还孩子以自己的。生命和人生。唯有这样,孩子脸上的掌印才会消失,吻痕才会深刻、暖入孩子心扉。

奖惩之后作文【第四篇】

前几天总是蒙蒙细雨,今天终于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日子。

刚到绘画班,吴老师便欣喜地递给我一个鲜红的锦盒,上面用烫金的字写着:“全国中小学生幼儿优秀美术书法大赛”,中间那个醒目的“奖”好像在说:“欧阳霖,你又获奖,不过千万别骄傲哦!”。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一块金灿灿的金奖奖牌跃入我的眼帘,最下面还有一本鲜红的荣誉证书:“是金奖不是特金奖。”我小心翼翼地把金牌放在手上掂量一下,套在脖子上,感觉沉甸甸的,这时班上几十双眼睛盯着我,有的同学向投来既羡慕又嫉妒的眼光,有的同学则向我投来钦佩的目光。虽然绘画方面我连连得奖,但我没有太多的欣喜,因为这不是最高的特金奖,况且我还是惦着学校的奖状,低着头自言自语:“今年的六一节,我得不到学校的奖状,连快到手的单项奖都‘黄’了”

吴老师听到后对我说:“不要灰心,你这学期表现不太好,好学生不只是光看学习成绩,还要看他*时综合表现,一个好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你问问自己比上学期有进步吗?老师是对于有进步的学生会给予鼓励哟!”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想起自己的不足:上课回答问题坐下来后还忍不讲一两句话,完成了作业有时不及时交,成绩也有所下滑……

于是,我咬着嘴唇用力了点了点头,在心里暗暗地鼓励自己一定要好好努力,争取明年让我的成长纪录袋里再添一张梦寐以求的。三好学生的奖状!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68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