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的姐姐观后感(精编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电影我的姐姐观后感(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电影我的姐姐观后感1
清明小长假,电影市场闯出一匹黑马——《我的姐姐》。因为身边刚好有两个姐姐,奉献型的“姑妈辈”姐姐——我的姐姐,新生代的姐姐——我的大女儿,所以就直接买票去看了。
在看的过程中,我有很强的代入感,结果是第二天顶着一双又红又肿的熊猫眼去上课。接受身边或关心或好奇眼光的审视。泪点低的人真的不适合去看亲情类的电影啊!
很幸运,我没有生长在重男轻女明显的家庭里。但我年少时确实得到过姐姐的呵护。姐姐在一次情绪崩溃时,曾歇斯底里的哭着说:“我顾这个,顾那个,谁来顾我呢?”记忆中姐姐确实为弟弟,妹妹牺牲了很多。看电影时我就在心里想:姐姐呵护年少的我,我也要尽我所能照顾以后的她。
现在九零后,零零后,有很多的高端知识分子,他们是教育的成功产品,但在他们的身上还有多少家国情怀呢?还记得年那个在毕业典礼上演讲时说,美国的空气都是多么香甜的留学美国的中国女孩吗?他们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凡事的思维模式是:这样做,我将会得到什么?从来不会想:这样做,我将为我的团队带来什么?我个人认为:在传统文化中,亲情,责任还是应该继承下来,发扬光大的。如影片中的安然,《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她们在竭力摆脱原生家庭时,内心深处也是对家庭充满期待与渴望的。毕竟,家,是我们生命的起点,也是我们安顿灵魂的'地方。在成长的路上,我们的思维层次提高了,胸怀广阔了,与原生家庭和解了,这个过程也是完善自己的过程。你不能什么都不为家庭成员做,却希望其余成员都为你服务。在所有关系里,最好的模式是相互成全。家人之间也是如此的。更何况,无论怎么努力,终极一生,我们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就如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下的: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既然没有完美的个体,哪来完美的原生家庭呢?再说,如果每个人都犹如模型化的产品,那人生岂不是太无趣了!
电影我的姐姐观后感2
很遗憾,又是不会开头的1篇文章。
更遗憾的是,这部电影让我有了前后割裂,结局只求圆满,不求自洽的感觉。
电影讲的故事挺简单的,就是一个20左右的姑娘,由于父母重男轻女所以在事实上早已脱离了家庭,自己养活自己并且正在准备离开这个城市。但天灾难料,一场车祸夺去了她父母的生命,留下了一个没见过几面的亲弟弟。她准备将弟弟送养,被姑妈和舅舅为代表的一系列七大姑八大姨阻拦。在等待送养的过程里,她和弟弟产生了很多矛盾但也产生了感情,在最后关头放弃了送养。这个大故事的支线是这个姑娘和谈了五年的男朋友分手的事情。
由于我上面讲得挺简单的,可能不能体现电影真正的割裂感,此处建议感兴趣的朋友去电影院亲身看一下,就演员来讲还是值得一看的,不想太多也是可以被推动感情的。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两个大问题,一个是女性为何无法真正理解女性,或者说,不同代际女性之间思想的隔阂和不可调和;第二个问题是在爱情和婚姻里“合适”到底是什么意思。
先说说第一个问题,其实看电影的中途我还哭了几次,虽然不是在导演设置的泪点的位置(我有点儿像被气哭了哈哈哈)。电影里塑造了一个姑妈的形象,像极了我在生活里见过的某些老一辈的女性,非常“善良”,非常注重血缘亲情,这里的亲情包括但不限于直系亲属。这个角色毋庸置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人”,但是,她的好是只可以在某些特定情境下被讨论的我认为。或者说,她的好,不适用于现在的时代。她和剧里的姐姐塑造的其实挺真实的,就像现在很容易见到的两代女性。老一辈的姑妈被重男轻女的思想所禁锢,从小接受到的看到的都是以家里的男性为重,男性是可以传承家里的香火的,所以要把好的机会让给自己的'弟弟,即便自己是较为优秀的那一个。小一辈的姐姐像极了现在的我们,活在一个实际上还是男权为重的社会,但并不接受重男轻女的观点,一直在努力打破一些刻板印象和逃脱类似思想的桎梏。
这两个代际的女性之间必定是存在一条沟壑的,我想我完全无法否认,甚至进一步说,我和我自己这代的某些女性之间也是存在这样的沟壑的,只不过这里是用两个代际去代表了两种碰撞的观点。
电影里姐姐说过这样一句台词,是问她舅舅的:“当儿子的感觉是不是特别好啊?”这句话我想我是可以共情的,虽然我自己的家庭是一个氛围很好的环境,但身为女孩在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一些被“性别冒犯”的环节。就拿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来说,很多女孩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你不需要太优秀,太优秀不好找老公”或“你以后能嫁个好人家就行啦”。在这样的语义环境里,仿佛女孩最后的归宿就是家庭,学业或者事业的过于优秀反而是相亲履历上的一条扣分选项。不过很可笑的是,未婚或者已婚未育又会成为职场履历上的一条扣分选项。十分有趣不是吗?
性别红利这个命题已经很陈旧了,我也不打算再去讨论了,只是呢,我希望女性能够多理解女性一点,放在电影的框架里就是,这个姑妈不要强迫侄女去抚养那个小男孩。这个孩子并不是姐姐的责任和义务,望周知。姑妈这个角色挺撕裂的,她其实饱受重男轻女的苦,她自己其实内心深处也对过去的一些事情耿耿于怀,但是在她痛苦的同时她又把这份痛苦转移给了自己的侄女。我是想不通这个问题的,我不懂她为什么明明知道这是一条痛苦的路,却还是非要让姐姐走这条路。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可能有人会用亲情去解释,但这个姐姐和原生家庭的亲情本身就像一丝细烟,根本抓不住。毕竟电影一开头警察就问姐姐和遇难者是什么关系,因为在她父母的手机里,没有她一张照片,车上的照片也是爸爸妈妈和弟弟,姐姐这个人仿佛就在这个家庭里不存在一样。总结一下,姑妈的这种行为是“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的真实写照。
再说说第二个问题,“合适”在爱情和婚姻里的重要性。前半部电影到时候其实我已经在想了,姐姐和她男朋友怎么能做到谈五年的,他们连对未来的规划都不一样,而且很明显能看出男朋友家里的观念和这个姐姐是完全不一样的。姐姐去男朋友家吃饭那场戏,我真是隔着屏幕都感到了尴尬和窒息感。男朋友的妈妈一直在构想姐姐和自家儿子能尽快结婚生孩子的美好未来,姐姐却在想着要考研去北京,彻底离开这座城市。又是类似的代际之间的冲突。电影里是条支线,没怎么展开,但在现实里也不是找不到对应。
我这个年纪去说婚姻是有些无力的,因为直至目前,我甚至还没解锁怎样维系一段亲密关系这个话题。但是,没吃过猪肉,我见过猪跑啊:)
能使爱情和婚姻维持下去别的激情什么的不谈,合适肯定是有一席之地的。这种合适可能不为旁人所知,但这两个人必然能磨合出一个独一无二的适合彼此的相处方式。不同的合适的细节我不知道,但我想,总归三观和未来规划这种大方向是得一样的。大胆地推测了一下,合适大概是一种相似且互补的状态。观念相似,性格互补,可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我猜的,理论大师上线)。
又说了快两千字,差不多该结尾了,但我还想另外吐槽一下电影的结尾。结尾真的就是“喜闻乐见“的大团圆。姐姐放弃了送养,和弟弟开心地生活在了一起。但我真的很想问和最后弟弟问的那个问题一样的问题:”姐姐,我们去哪儿?“真的,去哪儿?且不去吐槽弟弟在电影里突然变懂事这件事,就单纯讨论这个现实问题,姐弟俩的未来在哪里?我真的不是很能看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上周的热搜,姐姐因为要负担弟弟妹妹的生活压力过大轻生未果。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人世间,真正的生活是没有馅饼会从天而降的。从天而降的只会是一个又一个需要努力攀过的峰和迈过的坎。残忍但真实。
一个对小细节的吐槽结束这篇观后感吧,演员表如果不是用“姐姐“”弟弟“这样羁绊性的词而是用他们的名字去表达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的话,我想我会更喜欢。
希望我永远不会有讴歌某个姐姐特别伟大的一天,而是看到每一个姐姐都能独立快乐地在阳光下开怀大笑。
电影我的姐姐观后感3
01
一天两场的电影,这个算是一场,怎么说,有点不太容易去形容出来,在看部分剪辑的部分期待有更加精彩的表现最终的结果只能说是一种完成一种拼凑,其实不算是特别满意的电影。
电影会感觉到有点可惜,主要内容围绕姐姐和弟弟吧,一对不熟的姐弟,因为父母双亡被迫抚养,刚开始是一种累赘,最终是一种相互依靠吧。
只是感觉,电影其实想要给我们表达的部分有很多,但最终说出来的部分其实很少。
感觉很多部分都可以单独的拿出来去叙述,最多的感觉只是提了一下,没有那么多的深入,那么多可以叙说的点,留下来的只是一种遗憾吧。
从她的姑姑来说,刚开始看到剪辑以为会是一个单独的部分,不过是提了一下,留给观众感受吧。
姑姑因为家里面从始至终的重男轻女吧,看着奶奶偏心弟弟却没有一点的办法,有的只是顺从,有的只是屈服。
有的只是去做那样一个老好人,这样的身份,甚至被自己的女儿嫌弃。
02
挺不可思议的嗷,在那样偏见大的。家庭中,没有一点点的遗憾吗,没有怨念吗,还是选择去进行那千百年重复的命运。
自己知道能够改变还是一次又一次的放弃,大概,也是时代背景下的一个无奈吧。
上大学被迫让给弟弟,西瓜也不曾享受过,即便现在,还是会习惯于把西瓜最甜的部分给孩子。
去俄罗斯发展,为了照顾弟弟家的孩子被迫返回。
曾经耳熟的俄语,是遗憾,还是不甘,亦或者说,只是一个漫长的回忆啊。
所以会说是套娃的命运,希望能够照顾,却又不希望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造成同样的不幸,毕竟,明明那个孩子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新的时代,没有必要再让那个孩子,放弃属于自己的人生。
这算是很感动的一个点吧。
再者,就是姐姐了吧,从小遭遇不幸,被迫装瘸子,甚至说,很少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寄养的生活更多的也是一种提心吊胆。
想着能够逃离这个地方,最终还是要去完成那样一分期望,完成那样一份负担?至少对于她当时的现状是那样,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了啊。
03
整个故事的发展太过理想化了,孩子都在恰巧的时间懂事的让人心疼。
弟弟为了姐姐去寻找寄养的家庭最终还是会选择姐姐,姐姐为了弟弟的生活,还是会放弃自己规划已久的人生。
因为那样一份血缘呢,还是因为这样一份,大众都想要看到的剧情呢?
不知道,只不过,现实中没有那么美好的画面了吧。
其实很是讽刺,女性一直在牺牲,一直在为了这个社会所谓的发展让步,即便在今天,性别歧视也不曾完全的消除。
即便是受到教育的知识分子,好像还是会走上原先的老路,被迫或者自愿,就好像这一切从来没有改变过。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啊,还有很长的权利要去争取啊,是否,每个人都会有权利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人生啊,是否,每个人都能够过上属于自己的人生啊。
我的姐姐,为了我的人生。
这一点,好像是一种亘古不变的话题啊。
电影我的姐姐观后感4
前天去观看了一部很感动的电影——《我的姐姐》。
对于这部电影,我从春节开始就想看,可惜4月2日才播出。反复看了许多遍预告,我的泪下来了。无疑,电影一定更感动。
刚开始,安然(电影主角)陷入失去父母的悲痛,她的父母因为被车撞死了。安然才知道和父母分开的四五年时间里,生了弟弟安子恒(安然的弟弟)。一家人都希望她能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但她认为抚养了弟弟,她这一生就完了。
姑妈说:“长姐如母!”长姐如母,多么地轻抄淡写啊。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多少个姐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姐姐们不得不去抚养弟弟。
那天〔〕在外地上大学的哥哥放假回家几天,我们去饭店吃饭。服务页是一个年轻的姐姐,妈妈问她:“小姑娘,你多大呀?”姐姐的年龄让我出乎意料——21岁。
姐姐因为生计问题,不得不出来工作。她还有两个弟弟,这样家庭的思想非常传统,还是那四个字——长姐如母。
21岁,本应是上大学的年纪,却因为一句“长姐如母”,这一生就这么完了!
像这样的`家庭,中国还有许多。一个女孩儿,我不希望有更多的家庭的长姐都能成为母亲的角色。
这部电影看哭了我,如果你是姐姐,如果你家有个长姐,请你一家人一起去看《我的姐姐》吧!希望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电影我的姐姐观后感5
你等等我不行吗,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啊,可是我只有你了。
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了”
“我只有你了”
“我拼命的努力是为了什么,为了去更远的地方”
看完这部电影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也有很多人和我感同身受,我也想安然一样,在努力,加倍的努力逃离这个地方,逃离这里的人,我加倍的努力为了让你们觉得我不是一无是处,可我好像错了,我的一开始就是错的,我的出生就是错的',一点做的不好的地方,除了不尽的谩骂好像就只是不尽的谩骂。
感同身受的逃离这里,让你们正眼看我一下,可我好像永远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我永远都不完美,可又有谁会是完美的呢,每天被灌输我是穷人家的孩子,我本就不应该享受富贵,我和别人家不同,受够了,真的要受够了。我好像什么都做不好,我好烦,好像所有人都不喜欢我,我本来就不是完美的人,你们都不是完美的人,干嘛要让我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世界上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千千万万个人想要逃离现在拥有的生活,去更远的地方,看更远的世界,真当我走到了那一步,又会说什么一年四季不着家,眼里还有没有长辈,自相矛盾可能就是长辈了吧。
其实这部剧也反映了现实中很多这样家庭的人,一只想要飞走的鸟,却突然被什么东西束缚了,明明可以去看看更远的世界,却只能在这小小的笼子里看看周围的小世界,一生也就这么过去了。好可悲,真的好可悲,明明可以去更远的地方,但如今也只是在这鸟笼里看看周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