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创新作文素材(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66441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创新作文素材(优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创新作文素材【第一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非常之大的。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两个途径来实现。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阅读素材,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优质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运用语文教材中的有效素材,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将创新性学习与经验性学习有效结合,在阅读训练中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引导创新行为。

1.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小学生的阅读素材,主要来自于课内和课外两种途径,不论是哪种途径的阅读素材,都蕴含着丰富的创新素材等待着教师和学生去共同挖掘。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的阅读探索中发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所在。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学生由于阅读经验的欠缺,不知道从何入手,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训练的初期,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通过创新性提问来引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学会质疑、批判,逐渐养成创新性思维。

2.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不是被动的灌输,而是从学生出发的带有极大能动性的自觉,小学生正处于阅读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引导,教会学生进行判别阅读素材之外,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只有学生具备较高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具备培养创新思维的主观基础,长期的自主阅读,能够让学生养成预习、复习、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反复思考和判断,促进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的发挥和运用。

教师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不是把学生封闭在课堂里和课本中,而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二、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阅读的创新思维训练,能够让学生从吸收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创新思维,而写作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写作是强化创新思维的过程,不论是从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这些方面中的任意一点来看,写作都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创设情境注重情感体验

写作训练需要情境的烘托,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可以拉近学生情感与文字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思维去进行创新性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创新性思维进行想象和创造,将自己的思维真实并适当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在学习《拉萨的天空》这一课时,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熟读课文后,当一批外国游客的导游,将拉萨的美丽风光介绍给游客,要当导游,必须能对课文熟读成诵,这就促使学生自主诵读,并在诵读中能够传达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美,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有了一个将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与提升。

2.运用发散思维大胆想象

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小学生的年龄层次,属于创造力较为丰富的阶段,学生在想象过程中,用自己的想法概括和诠释了身边的世界,推动着个人思维的进步。小学的精髓之一就在于新,学生由于个人知识储备、认识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要敢于冲破现实的限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补充和更新,通过联想、想象,以身边的人、事、物、景为素材,进行大胆地创造性写作,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还能让作文变得更加生动且富有生命力。

本文从阅读和写作两个角度,简单探讨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和方法,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课程创新思维的培养,仍然存在许多细节值得进一步探究。对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工作也绝不能停留在表面,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做努力,提升学生整体的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1]廖礼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J].科技资讯,2010(14):195.

创新作文素材【第二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课程基地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1-0014-02

作者简介王岚,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江苏常州,213164)副校长,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

自20世纪90年代OECD开展“素养的遴选与研究”以来,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构建核心素养框架。2013年,中国启动了核心素养项目研究。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新鲜出炉。

核心素养整体框架的顶层设计与建构,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度形成了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

一、核心素养的校本建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需要每一所学校进行适切、适合、适应本校基础的现实转化。在建构校本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国际范围以及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公有的因数”,也需要关注学校与学生个性发展诉求的“独有的因数”,需要在“公有”与“独有”中整合、融合并最终实现契合。

被誉为“少年硅谷”的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下文简称“铜小”)正是在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建构中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培养什么样的铜小人?怎样培养?培养得怎么样?是铜小管理者与教师常常自问的三个问题。

铜小对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不是简单机械地复制与借用,而是充满个性地创生与建构。学校秉承“让师生得到应有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七大维度的铜小学生核心素养,分别是社会责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并建构了相应的二级指标体系。在这样的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位从铜小走出的学子一定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质――这种特质是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国家标准基础上的有别于其他学校学生的鲜明的气质与独特的形象。

二、核心素养的实践落地

20多年来,铜小坚持用课程改变学校、用课程重塑文化、用课程发展学生,不断发现课程的价值、放大课程的价值,并让课程的价值持续增值。因为,在铜小人看来,如果说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那么要回答“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其答案一定蕴含于课程。一所学校究竟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这所学校能够给学生提供怎样的课程服务、课程选择与课程体验。

1.孕育“人人在创新”的课程文化。

课程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铜小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课程的含义。课程已然成了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全部学习与生活体验。

在铜小,人人可创新、人人敢创新、人人能创新、人人在创新。创新设置课程、创新开发课程、创新实施课程、创新评价课程。而这样的课程文化,流淌在校园的时时处处,充盈于课程的方方面面,浸润于师生的灵魂血液,成就了师生精神的幸福归依。

2.建构“东方硅谷”的课程基地。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观花项目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学校、南京市星光基地学校,铜小坚持以课程项目建设为契机,20年如一日把课程基地建设成为“东方硅谷”学习中心、儿童创造研究中心、项目课程体验中心、课程改革推进中心、课程资源建设中心,并发挥积极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铜小的“东方硅谷”课程基地,是极具生长性、发展性与延续性的。20多年来,岁月更迭、人员交替,初衷不变、宗旨未改。在铜小人看来,童年是极具幻想性与创造性的。一个人童年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成年后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因此,铜小努力“让儿童回归童年,让童年回归金色”。铜小人致力于重新发现儿童的创造性、生长性与独特性。在实践中研究,在田野里生长,在社群中分享,在创造中改变。从五大基地到N个基地,从六大科技室到N个室,基地的生长,同步体现的是教育理念的生长;基地的发展,同步展示的是课程建构的发展;基地的创新,同步表达的是教育实践的创新。

3.创生“智慧云梯”的校本教材。

“社会责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这七大核心素养从校本构建到校本实施,课程是重要的途径。而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中,教材又是重要的载体。铜小在课程研究之路上,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构建了师生发展的校本教材“智慧云梯”。

校本教材的编著与实施体现了全员创编与人人研究。系列校本教材《铜小科技》《小小科学家》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从核心素养校本表达的视野出发,每个年段围绕“七大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研究。

校本教材的编著与实施体现了系统研究与持续创新。比如《铜小科技》2007年暑假就进行了第四次的校本修订,在保持教材原有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植儿童生活的环境背景、根植儿童生活的时代背景。而这样的改版与修订,自《铜小科技》诞生以来早已成为一种常态。常思常改,常改常新,从版走向版本的过程,是对于儿童核心素养研究的发生与发展,是对课程校本建设的持续与深入,是对基地专题研究的思考与思辨。从目标体系到内容体系,从操作体系到评价体系,《铜小科技》越来越贴近铜小学子的学习与生活,越来越有力地引领着铜小学子的创新与实践。

校本教材的编著与实施体现了智慧启迪与创造培育。校本教材的编著是一个教学相长、且行且优的过程。校本教材的编著,不仅凝聚着校本教材研究教师团队的智慧,也凝结着一批批参与校本教材学习与体验的学生的才智。儿童究竟需要什么?儿童究竟喜欢怎样的教材?什么才是好的学习项目?怎样的校本教材才是儿童需要并喜欢的?在一次次对话中,在一条条建议中,《小小科学家》日臻完善。《小小科学家》真正成了铜小学子的《小小科学家》,铜小学子也真正成了铜小的“小小科学家”。

4.创建“教学做合一”的实施路径

提高学校生活品质的核心在于重构学习生活。学校与学校最大的不同,不是校舍、不是环境、不是奖牌,而是提供不同的学习生活。铜小的学习生活是让人充满期待的,是令人不嗷匚兜摹R蛭,每一天的学习生活,都是与研究结缘的,是与创造相约的,是与当下链接的,是与未来牵手的。

双百工程,让童年与自然亲密接触。“一百种动植物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促成铜小学子人手一张动植物研究课程单,可以独立研究、可以组团开展、可以实地观察、可以村落走访、可以网络学习、可以对比试验……不同的课程载体、不同的学习方式,带来的是多样的学习体验与研究成果。而这样的过程,是“教学做合一”,也是“玩思创一体”。

创新作文素材【第三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创新点;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28-01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越发激烈,人才成为提升竞争实力的核心,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为国家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大力推广素质教育。高中地理不仅是带领学生了解地理文化科学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充分发挥教学优势,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研究高中地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可以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一、高中地理教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创新点

教材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因此,研究高中地理教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创新点,有助于我们研究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

(一)传统地理教材特征

传统地理教材以知识为核心,教材取向全部是重点地理知识,采用大量的知识点进行覆盖,长篇幅叙述,教材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为地理知识完整性、逻辑结构合理性两个方面。

(二)新版人教版教材创新点

新版人教版教材具有标志性。人教版教材主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核心价值评价标准,不仅包含地理知识的叙述与讲解,还包含人本关怀的教育因素,满足时代需求与社会需求,符合时展规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更加重视对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以发展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主动学习、自我判断、自我思考、团结合作、创新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也更符合实际生活,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学以致用。其内容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教材内容的删减特征:新版人教版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从教材内容的删减方面就可以看出新版教材更加重视内容的简洁性,比较冷门的地理知识或极度复杂的地理知识点被大量、合理删减。如2008版的人教版教材的页数就从以往的200多页删减为120多页,这种内容的简洁性也更加适合学生学习。

教材内容的增添:新版人教版教材在传统教材版本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增添了具有实用性的地理知识,更加贴近了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与实践。如水资源的分布与影响,这些内容都是学生个人所需的常识。此外,该版本教材还增添了实践活动类环节的开发与整合。

二、高中地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一)提升师资团队的素质水平

教师是学生进入知识领域的领航人,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奠基者,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其素质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对学生教育成果,因此,必须提升师资团队的素质水平,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提高教师素质水平,可以通过进修与培训的方式增加他们的专业知识,或是参加一些比较出名学者的讲座、开教师经验交流会,以及去其他学校观摩与学习,从而促进教师素质水平提升,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引导者、领航人等榜样作用。

(二)改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与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已经取代应试教育成为教育指导思想,传统的应试教学观念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像车间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不具备特长。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重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所需为准合理、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与教学步骤,认真备课,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指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在课堂上增加对学生个人能力强化培训的环节,注重对学生引导,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创新教学方式,增加现代元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教育应该适当增加现代元素,创新教学手段,如当前比较成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就是现代元素融入教学的一种很好的创新教学模式,此外,还有微课、翻转课堂等,都可以适当地运用到当前地理教学当中。

三、结束语

研究高中地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能够满足时展的需要,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晓萍。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

创新作文素材【第四篇】

作文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创新写作活动,这就要就学生必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丰厚的积累。就会为“无米之炊”而烦恼。学生只有去生活中积累素材,观察生活,体悟清理,才能够真正地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挖掘写作的源泉。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泉之水,作文反映生活,来源于生活。要学会写作文,就必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善于用情感、意识去观察生活,去走进生活。怎么样去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呢?首先是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并热爱生活。让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特别是用心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百味,进而热爱生活。比如,组织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大量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悟生活,并用语言记录下来做好积累;鼓励学生发展课余爱好。总之,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生活的美好。然后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一个不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写作灵感的。老舍先生曾说过:“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究底,把他看全,找到他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括。”只要去用心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养成一种对周围事物抱有好奇心的习惯,就能在不断地积累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对于作文创作,如何积累素材?首先,学生要拥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广博的知识来源于读书,良好的语感来源于读书,丰富的词汇来源于读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更提出了有明确的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生阅读二三部名著”。可见,阅读积累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把这么多的诗文铭记于心中,写作的时候不会愁“无米”下锅。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有丰富的阅读积累,以班级为一个单位,可以成立了读书交流的活动组织,安排大量的写读书心得的活动,这为学生作文奠定基础。其次,学生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作家王蒙说过:“生活并不能直接化为创作,只有经过作家心灵的汲取、选择、消化、感应、酝酿、裂变、升华、飞跃、变成作家心灵的一种负载、力量、火焰之后作家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这就是说写作素材的积累、生活上的积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是息息相关的,而且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积累。只有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将素材理论化表达出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让学生树立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常规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造成学生在思想上僵化,止于创新步伐,不敢向前一步。而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以其独一无二的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思考。

要想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学生树立思维意识开始。作文是针对对整个世界感受的文字描述;而世界又是十分复杂的,还随时发生着许多这样那样的变化,这就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任意”选材的范围。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采取针对性的训练,使其保持对世界生活热爱和关注的心态,并能够准确而快速地捕捉到所需要的信息,表达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成就感,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证明自己的存在。能得到他人的赞赏,内心的愉悦之情是十分奔涌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宜地进行赞赏教育方式,通过一些赞赏和肯定,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一旦得到了第一次的肯定,就想得到更多的肯定。就会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写作中就会充满激情,以认真积极的态度对待,强化了自身的创新意识。

三、对作文训练作科学合理地安排,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对作文训练作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在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很多的作文都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还硬性要求学生必须按规定的题目写,具体到作文的范围、题材以及体裁都是由教师指定,不能擅自更改。如某位教师指导学生写《我的爸爸》,作了不少硬性规定,有位学生写的《我的爷爷》,教师罚学生重新写作,原因是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这种限制型写作,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效果也不明显。如果将题目改成《我的……》,让学生自由发挥,展开联想的翅膀,必定能写出真正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对作文训练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比如说写作的自由权交给学生,只是适当地引导学生写日记、周记等文章。

对作文训练的科学合理地的安排,还需要一个能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的良好环境。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勾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开发出他们心灵深处的财富,写出才情并茂的作文。并采用开放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拓展创新思维活动空间。所谓开放式的表达指的是教师在写作训练的范围上不作限制,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体裁、任意选择题材以及不规定文章的字数等内容,学生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写作训练模式。此时,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犹如长江之水奔涌出来,在这个写作的过程中也得到锻炼和进步。我们在这里提到的开发式的表达,并不完全是任由学生胡写乱写,而是在学生的思维未成形之前,给学生一定自由空间,然后教师在加以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时,教师不可以用许多条件限制了学生地思维,让学生更多地运用自身的思想情感完成写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96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