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633989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400字1

如果缘分是一个圆,在圆的尽头,所有的遗憾,命运都会安排一种特殊方式,来令其圆满。

在人生最为焦虑的时候,有幸读到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灵修之作,跟随书中主人公若凌的步伐,逐渐从自我焦虑中走了出来,我想这本书的出现就是我命运中一种特殊方式的存在!

张德芬是一位为了追求自我真相不辞艰辛、跋山涉水的修行者。《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她的第一本书。主人公若凌名校毕业,容貌姣好,在公司身居要职,收入颇丰,老公才貌双全,但她并不快乐。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家嘲讽和丈夫的背叛,工作中尔虞我诈,这一切让她深感痛苦。在一个下雨的寒冷冬夜,若凌巧遇一位智慧老者,在老人的帮助下,她逐渐走出困境,遇见了全新的自己,找到了幸福的真谛。老者并没有用魔法帮助若凌改善所有的现状,他只是让若凌明白了什么是喜悦,什么是真我。

我们都在努力追求着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东西,成功、金钱、爱情等一切众人都想获取的东西,以为这就是快乐的全部,然而很多时候,拥有这些的人也并不快乐。没有拥有的人在追求途中,身心疲惫,感觉不到快乐;追求到的人在拥有的那一刻得到了快乐,没有多久又想去追求的更多,很少有人能拥有持久的快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只会快乐而不会喜悦。

也许有人会问,快乐和喜悦不是一回事吗?有什么区别?快乐是由外到内,而喜悦是由内到外的。我们的快乐往往来源于外在事物,它的条件是有一个使我们感到快乐的事物存在,比如一件漂亮的衣服,一个好的天气,一旦令我们快乐的情境或者事物不存在了,快乐也随即消失。而喜悦不同,它是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是内心本身的情绪,不因其他事物的变化转移,一旦拥有喜悦,外界是无法夺走的。

真我是什么?从小到大,有一个意识会陪伴我们上学、读书、结婚、做事,那种意识一直没有变,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都在改变,但我们仍然有一个基本内在的自我感觉。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我们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逝,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这种真我意识是可以让我们喜悦的。

然而身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习惯了以面具示人,忽略了真我也丢失了喜悦。我们初入人世时,饿了会哭,开心会笑,想玩就闹,注重真我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再随心所欲,我们懂得了很多道理,拥有了自己的价值观。扮演着好孩子,好同事,好爱人甚至好人等等的角色,然而,在戏份中,有多少是我们心甘情愿演出的。为了演好这些人生大戏,我们戴着面具,逐渐看不到真我。

经过多年外界信息的过滤,我们留下觉得正确的思想,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正确的思想是否被自己真正认可,是否是自己真正愿意做的。所以我们开始浮躁,焦虑,悲伤,压抑,痛苦。

我们常常在意别人的看法,苦恼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为了追求成功抛弃理想,为了讨好压抑情绪,即使拥有了很多,也只会抱怨,觉得不快乐。这就是忽略真我丢失喜悦的后果。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障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注重这种真我的感受,你就会感到喜悦。

世界从来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样子,它的所有形象,源自你的内心。喜悦很简单,)(只要你觉得自己拥有了,那么你便拥有了。

人要学会臣服于已经发生不能改变的事情,不要我执我念,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接纳万物,你会遇见那个未知的自己,那个喜悦的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2

最近读了一本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

刚刚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它很深奥,很难懂。但是看在它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又很吸引人又很特别。就像是有些人一样,第一眼看见觉得不怎么样,但是以后越看越顺眼,越看越好看。当我细细咀嚼,慢慢体会的时候,忽然发现它已经在慢慢的进化着我的心灵,涤荡着浮躁、悲观和欲望。

在这一个个的生活小故事中,最能引起我的共鸣的是这样一件事。她说,那一天业绩考核出来了,每次都得第一的她,突然被挤了下来,她的内心非常难受。早上她上班,发现同事们正用不同的眼光注视着她,有同情、鼓励的,有幸灾乐祸的。在接下了和老板的谈话中得知,在老板的一再要求下原本就工作出色的她终于得到了总经理的认可,得到了一个并列第一。她喜出望外,回答哦啊座位上,她想起了刚进办公室时同事的眼光。可是,现在的她觉得同事们的眼光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的呀。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有类似的感觉,当你获得一些与往常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当自己的想法改变的时候,总觉得周围的人看自己的眼光也会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的眼睛里充满着自己主观臆想出来的内容。就像故事中提到的有些同事“同情、鼓励”,有些同事“幸灾乐祸”,都是她的大脑自己去筛选、过滤、定位出来的,并不是事实。这样的想法,其实都是自己根据自己当时的情况虚构、假想出来的。换句话说是一种假象,是在自己的主观想法作用下杜撰出来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说是在古时候,有个砍柴的人发现自己的斧头不见了。他一直认为是他的邻居偷的。他每次看到那个邻居都觉得他就是那个偷斧头的人,而且越看越像。有一天,他带着新买的斧头上山去砍柴,突然在他曾今砍柴过的地方发现了一把已经生了锈的斧头。当他再一次看到他的邻居时,他发现他的邻居怎么看都不像是会偷斧头的人。

是呀,周围的人、事、景、物常常会在我们不同的想法下产生着不同的变化。其实不是他们在变,而是看的人在变。所以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凭借着主观想法去臆断,要追根溯源,多想想藏在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就像书中的老人所说的: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以前我总是抱怨为什么这么多烦事都来找我,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背叛,欺骗,争夺,为什么我的心情会因为外在的人或事起伏现在我学会了臣服,由于在不同的环境中角色的不同以及对外界事物的追求产生了小我而我们在面对外界时有时我们需要臣服,我们的抱怨和痛苦改变不了什么。让我们臣服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当我们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种结局。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3

这本书讲的是心理层面的东西,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它是在讲一个故事,在故事中学习,很是惬意。故事中的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如何去面对?这是张德芬要告诉我们的。

俗话说,每个人的阅历都是一本书,我想,张德芬出版的第一本书,就是她人生的阅历,层层剥茧,我们会看到现实中我们遇到许多不如意。而当我们通过书中老人教导,掌握了心灵成长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能脱茧而出,重获新生,找到更美好的未来。

印象很深的概念是“臣服”,也就是接受已经出现的不好的事实,然后告诉自己不需要它,这是很艰难的,因为不少的人对发生的事情第一反应往往是推卸责任的态度:条件不好、别人不好、这件事情不应该发生在我身上……,结果那些不愉快思绪就像鬼魂一样依附在你的意识中,让你不得安宁,其实这样的折磨更甚于一顿痛打和责骂,有的人甚至让这些想法跟上自己一辈子,结果本来是一时的不痛快却变成了一辈子的抑郁。书上有些方法教导,让我们感到并不困难,一旦逃离这种负面的情绪,我们就会有机会获得新生,人生灿烂的一面正在等着你。你会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办到许多以前认为办不到的事!

另一个概念“胜肽”我也挺感兴趣,这种由情绪引起在体内自动产生的化学物质,左右着我们未来的情绪,而“豢养”什么的“胜肽”其实是由我们每个人决定的,如果平时我们乐观一些,那么就有乐观的“胜肽”,久而久之,细胞感受器对乐观“胜肽”有特定的胃口,你的细胞会让你的生理有快乐的需求,这让我想起了于丹教授讲过的两兄弟的故事:一个负面情绪很重,一个很乐观,父母把悲观的孩子关到一个堆满孩子喜欢的玩具的房子,把乐观的孩子关到一个堆满牛粪的屋子,若干时辰之后,父母开门,悲观的孩子对着满屋的玩具发愁,不知该玩哪一样?而乐观的孩子对着那堆牛粪正在挥汗如雨地挖掘,因为他坚信有什么宝贝藏在里面。其实,“胜肽”也好,正面负面情绪也好,讲的不就是同一样的`东西吗?快点发现自己那些快乐、正面的一刻,豢养它们,你会更快乐、更成功的!

读了张德芬的书,让我感到人生的根本是在快乐中成功,而这些快乐和成功实际上是你给自己的,除了你,没有别人!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633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