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精编4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精编4篇”作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1
校园最美是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淅淅沥沥的雨点,浇灭了夏的燥热。秋风习习,树叶飘落,我踩在松软的落叶上,欣赏秋天校园的一花一草,一枝一叶。
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站立在校车车道两旁的榕树,到了秋天,它们依然浓绿,只有其中的三四片叶子泛黄而已,它们像威武的哨兵一样守护着可爱的'校园。抬头望向不远处,教学楼仿佛一本巨大的书打开着,让你有一种想走进去阅读其中奥秘的冲动。
沿着校车车道往南走便到了文化长廊。红砖绿瓦,檐边上翘,很有闽南特色和古代年建筑的风格。柱子是长方体,正反两面镌刻着名言警句,不同的字体,更体现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这是我们学校独一无二的。一转眼,仿佛看见“诗仙”李白在饮酒作诗,“草圣”张旭在用头发写字……秋风惹得远处的树木摇摆,叶子翻起黄昏,落日旁,橘红色的晚霞一层又一层,像是要翻起涟漪。坐上台阶,感受着习习秋风,令人心旷神怡。
漫步在长廊上,不久便到了长廊的尽头,这里有一个漂亮的音乐喷泉。喷泉的四个角上有四只张着嘴巴的狮子,喷水时,水会从它们嘴里喷出来,像四座用水做的小桥。喷泉中央有一个大圆盘,中间有几根细长的用来喷水的管子。每到清晨或傍晚,这喷泉都会喷出晶莹、透明的水花,水花落在水面上发出“哗哗”的声响,好像许多快乐的孩子跳进了水里,在欢快地游泳。而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喷泉还会随音乐的节奏改变,一会儿如千古传诵的梁祝翅膀,轻盈地相对翩翩起舞,在轻柔的低语间,感触柔水般的无奈和坚贞,五彩的水诉说着淡淡的永恒;一会儿又如狂风暴雨般的激情,喷泉直上云霄,带着心中激昂的色彩如神七升天;一会儿又如雄鹰展翅,七彩水流描绘黄昏。
绕过喷泉往西走,便到了荷花池。池中央架着九曲桥,灰白色的石头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桥下是水,水中有荷花。但只有一两朵还在坚强地屹立着。一朵花有四五个花瓣,由内至外,先是白,白得淡雅朴素,到了花瓣边泛起了些粉,像是少女羞红的脸那般粉嫩。荷花旁边还有绿得像是流得出油的荷叶庇护者,衬得荷花更是小巧玲珑。
这就是秋天的校园,美丽,宁静,优雅!无论身处何地,它都会萦绕在我的心间,时时走进我的梦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4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
关于乡村振兴经验的调研报告2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随着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由实施精准扶贫全面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近期,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委党校科干班第2调研小组带着这个问题,采取调阅资料、进镇入村、访谈座谈等多种方式开展社会调研,认真总结花垣县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深入了解当前花垣县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制约因素,初步提出抓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加快全县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振兴提供决策参考。
一、现实背景
(一)政策机遇。国家层面,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员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三步走”的安排,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21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吹响了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和动员令,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2021年6月1日,《乡村振兴促进法》开始施行,现阶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各有关部委必将陆续出台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大礼包”;省层面,2020年4月湖南省委省政府通盘考虑和精心谋划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落实,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州层面,2021年1月湘西州委州政府致力在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走在前列,提出了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县层面,花垣县立足“首倡之地”,继续开创“首倡之为”,提出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2021年5月10日县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只要我们积极备战、主动作为,乡村振兴必将大有可为。
(二)成功经验。脱贫攻坚形成了精准扶贫“花垣经验”。花垣县是精准扶贫“首倡地”,2013年以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以精准脱贫统揽全局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大的政治任务、最紧要的民生工程,2020年顺利脱贫实现县“摘帽”、村退出,全县142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606人全部实现脱贫,精准扶贫“花垣经验”先后在全省、全国作为典型推介;十八洞村成“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是全国脱贫攻坚最生动的案例和最鲜活的教材,也是花垣县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政治高地”、“金字招牌”和“实践样本”。十八洞村精准脱贫过程中所形成的经验模式、体制机制、举措办法,如驻村结对帮扶紧扣“精准魂”高举“党建旗”袪除“软骨病”苦练“造血功”打好“组合拳”、“党建引领。互助五兴”、产业发展“四跟四走”等经验做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民力无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脱贫攻坚精神,必将为推进乡村振兴进带来有益启示、发挥重要作用,花垣县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业可兴。
(三)主要优势。一是县域内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花垣县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是朱镕基总理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立八中求学地,是文学大师沈从文《边城》小说的原型地,是世界非遗项目“苗族赶秋”的发源地,是全球寒武纪第一颗“金钉子”的标准地,“书里边城”、古苗河、蚩尤部落群等“五大旅游板块”开发方兴未艾,“神秘苗乡·蚩尤故里·世界边城”已成为武陵山片区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特别是国家级湿地公园紫霞湖具备作为湘西州旅游开发互补错位发展的最佳优势和最大潜力;二是县域内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现已发现矿产23种,锰矿累计探明储量3112万吨,居湖南省之最、全国第二,表层铅锌矿探明储量523万金属吨,居湖南省第二、全国第三,享有“东方锰都”、“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其中,初步探明的深部铅锌矿资源储量达1300万金属吨,远景储量超过3000万金属吨,花垣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铅锌矿基地。产业平台逐步成型,花垣县是全国较大的电解锰生产基地、全省较大的电解锌生产基地、湘西州最大的特色金属制造业基地;三是“两园”建设有成效。县工业园区是“省级工业集中区”“湖南省新材料自治州基地”“湘西州国家锰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湖南湘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面积68。5平方公里,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第六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花垣县现代农业产业开发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四是县域区位交通优势凸显。形成了以吉茶、张花高速公路为主线、以209和319国道为干线、以县乡公路和乡村公路为支线、以湘西机场为突破的交通网络格局;五是投资兴业环境不断优化。新出台招商引资“十条”将招商引资作为第一选择,营商环境持续明显好转。
二、当前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基层基础需强化。一是基层党务工作力量略显不足。虽然各乡镇均配备专职副书记和组织委员,但多数专职副书记难以做到专职专岗,一部分党建办组织干事党务工作能力有待加强培训,村级党务工作规范化开展越来越依赖大学生村主干。二是村干部能力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村支书、主任“一肩挑”人员缺乏以党建引领乡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责主业意识,抓党建党务工作吃劲费力,面临“不会管、不敢管、不常管、不善管”的困境。村干部大专以上文化比例偏低,普遍缺乏村庄建设发展的规划意识,工作开展人浮于事,推动发展实绩不优,群众难以信服。三是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不够。多数农村党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青壮年党员多数外出务工化身“流动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很多村50岁以上党员成为了参加村级组织生活的“主力”,开展组织生活存在不经常、走过场的活动化现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流于形式,特别是民主评议不合格党员顾忌人情,处置力度很弱,对无职党员教育监督和有效管理难度加大。
(二)产业发展要着力。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不快。县域锰锌“两矿”资源主导型产业受环保、资源、安全等政策刚性约束,长期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经济总量小、产业层级低、产业格局“一矿独大”等矛盾和问题并尚未完全破解,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支撑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二是农村产业发展不强。县级财政自我“造血”能力不足,“蛋糕”也不够大,用于乡振振兴投入“僧多粥少”。虽然全县精准脱贫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农村产业路、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及引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多数乡镇、村产业发展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低,精深加工和科技含量不够,附加值低,不少企业、合作社也存在靠天吃饭、吃“政策饭”的问题,产业做大做强任重道远。三是集体经济发展不优。虽然全县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面上全覆盖不低于5万元,但由于各乡镇、村地理区位、交通设施和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整体质量不优、可持续“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一些资源禀赋差、资产来源弱、难以发展集体经济的脱贫村,没有成熟成型的集体经济产业,仍需要政策兜底“输血”。一部分村集体经济抗风险能力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适用人才待培引。一是农村党员“老龄化”。农村后备力量储备不足,新发展年轻党员数量不够,后备力量不足,全县农村党员平均年龄55岁,老龄化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二是部分农村“空心化”。在城镇化进程中,“男耕女织”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在很多村庄已不复存在,大批农村劳动力纷纷流向基本公共服务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城镇,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体的留守群体,农村“空心化”现象成为一些村庄发展的“痛点”,缺乏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三是人才外流“常态化”。农村40岁以下年轻党员留在村内发展的偏少,留下来的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能力难以适应乡村振兴需要。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很多不愿回村创业,驻村服务的大学生村主干因经济待遇低、发展前景渺茫等队伍难以稳定,流失超过招引人数的三分之一。
(四)生态文明须坚守。一是矿业污染酿苦果。由于受“先发展、后环保,先上车、后买票”的历史局限性制约,花垣至今仍在承受过去由于矿产资源乱采滥挖积留问题多、一些冶炼企业污染环境涉及面广带来的深远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也为以往“先污染、后治理”“有水快流、大干快上”而付出了长期治理的沉重代价。二是发展理念待转变。调研发现,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已经实现村容村貌的明显改观,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如滥用农药化肥、垃圾不分类、滥倒污水垃圾、秸秆乱烧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乡镇垃圾储运处置成本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比较滞后。由于基层环保意识不强,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难以根除,农村绿色发展理念有待加农村大宣传力度。三是乡风文明需改观。农村社会风气虽然持续好转,但封建迷信在一些群众中间仍有“市场”,信命信鬼信神、红白事大操大办、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较为普遍,尤其是打麻将娱乐赌博的不正之风没有禁绝,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管理缺位的问题,势必影响了农村农民奋进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五)文化传承仍滞后。一是民间自发性传承日渐势微。受现代生活方式以及外来文化冲击,全县80后、90后、00后等一大批年轻一代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度趋于淡薄,关注和热爱程度有所降低,目前全县各级传承人平均年龄达60多岁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青黄不接,一些优秀民族文化、民族秘技特艺后继无人,很多项目濒临失传,非遗保护建设有待加强。二是政策引导扶持力度亟待加大。对民族文化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还比较欠,特别是缺乏对民族文化发展的规划设计和统筹布局,缺乏对民族文化发展重大项目的谋划、推动和落实。对于弘扬与发展民间传统的文化、技艺、医学等优秀的民族文化贡献者,长效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扶持措施效应不够明显。三是民族文化与旅游业融合不够。花垣作为苗族聚居县,长期以来对本民族文化的宣传、推介及开发力度偏弱,没有注重与旅游业发展进行深度融合,县城以及部分乡镇的苗族民族文化气息和特色已显得比较缺乏,民间文化艺术发展存在“散、小、弱、乱”的现象,在大湘西旅游景点圈及精品线路上的苗族文化氛围不浓厚、展示不充分、影响力不足、吸引力不够。
三、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聚焦基层组织这个关键,推进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进一步推进实施基层党建引领提升工程。一是全面加强村支“两委”班子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用好村党组织书记“领头羊”,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选拔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进入村支两委班子,把建好“领头羊”队伍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关键。二是发挥党员引领示范作用服务于民。坚持团结和带领全体党员干部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本职,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根本任务,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亲民,以实实在在的工作行为为民,以丰硕的工作绩效富民。三是注重加强党员干部的培养、发展、纳新工作。加大农村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力度,把农村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致富能人吸引在党组织周围,通过各种形式党的培训,把农村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党员培养成为村干部,提高基层班子和党员队伍“双带”能力素质。建立村校共培机制,加大对党员后备力量的培养。
(二)聚焦产业兴旺这个前提,推进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一是做好产业融合文章。切实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工业反哺力度,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抓好原有规模种植、养殖基地扩建,引导矿业企业和矿业主投资开发农业产业,创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着力提升烟、果、茶、畜禽等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二是加大涉农资金整合。要持续加大涉农资金资源整合投入力度,加快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农产品流通和服务市场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三是加大惠农政策实施。要进一步实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烟、果、茶、牧、渔、药等特色产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产业,共享“十八洞”品牌力争上规模、强龙头、成体系;四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经营。引导耕地、山林、水面等农业资源向种养能手、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集中,推进集中连片开发,因地制宜地发展粮食、油料、畜禽、水产等特色农业基地,形成集约经营和规模经济;五是引进高新技术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进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打造绿色、生态、有机、富硒农产品特色品牌,以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品牌质量带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六是推进“旅游+”“+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推进旅游与工业、农业、交通、文化、水利、林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大旅游商品开发,提高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的转化率。
(三)聚焦生态宜居这个要求,推进生态振兴。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一是实行“理念先行”。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二是实行“城乡一体化”统筹规划。高质量编制乡镇、村庄建设发展规划,确保一个优质规划凝聚人、一幅美好蓝图干到底。突出以建设生态文明宜居城市与和谐美丽乡村为目标,对城乡发展实施战略同向、规划同编、设施同建、环境同治、改革同步、机制同创、产业同兴、成果同享,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等方面实行城乡一体化统筹;三是推进“美丽乡村”和“美丽农家”建设。注重引导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公众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生态价值意识、生态忧患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倡导科学、健康、低碳、节约的生态文明生活观。突出抓好城乡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建设清洁田园、清洁能源、清洁水源、清洁家园。要加强原生态自然景观和森林资源保护,抓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重大生态修复等林业重点工程。扎实开展村边、路边、屋边、水边、山头植树造林和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行动,倡导门前屋后栽花种草,努力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家园。四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配置,公共交通、电力、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让农民群众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四)聚焦乡风文明这个任务,推进文化振兴。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一是注重塑形更要铸魂。乡风文明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大力开展“文化同教育、文明同教化”行动,不断改善和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风貌,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二是倡导节约也是发展理念。联动开展禁赌、禁烟、禁伐、禁渔、禁猎活动,倡导文明理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攀比成风等陈规陋习,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三是注重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统筹规划苗族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及全方位挖潜设计,着力在自然生态文化、历史文化、苗语言文化、服饰文化等重点民族文化上寻求突破,实施上好一堂苗语课、设计好一套苗服、掌握好一门苗技、编排好一部苗戏“四个一”计划,努力增强广大苗族群众对民族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要加快苗族民族文化进校园步伐,在全县中、小学校开设“非遗”课堂,大力推进苗族武术、苗族接龙舞、苗绣、苗族花带、剪纸等“非遗”进校园活动,经常性组织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努力扩大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成果。要借助旅游平台,精心对接旅游大市场加快发展民族文化,对接市场需求大力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放大苗族文化的时代价值和迷人魅力。
(五)聚焦治理有效这个保障,推进人才振兴。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一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民主议事、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村民自治制度。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全力将村规民约当作农村党员群众、家家户户的“积分管理细则”,通过强化村规民约的执行落实来展现村民为村集体的贡献度,并与村级集体经济分红相挂钩,不断提高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做到关系村级发展的大事由群众“拍板”,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由群众自己“定夺”。积极协调处理好群众利益关系。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认真排查和及时化解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稳定。乡村善治要人才支撑。二是要注重培育引进专技人才。围绕基层推动乡村振兴实用人才需求,积极与农广校、涉农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对接合作,加大相应专业设置和招生力度,开发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实用专业,全力为乡村振兴培育好基层急需紧缺的型技能人才。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引进激励机制,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建立健全本土大学生关爱激励机制,着力回引各类优秀人才投身乡村发展。要积极吸纳聚集实用人才,将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乡镇一线、农业农村一线、扶贫一线“蹲苗”锻炼成长,树立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提升年轻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引领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本领。三是培强培优本土人才。大力发掘和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土郎中”“田秀才”,培养造就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向质量型、技能型、经营型转变,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关于乡村振兴经验的调研报告3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市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市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市委农工部在赴先进地区考察和对全市农村牧区农牧业基本情况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全市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草拟工作,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我市共辖9个旗区、51个苏木乡镇、743个行政村、5847个村民小组,农牧区常住人口19。9万户、52。9万人。近年来,我市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提升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完成危房改造13。5万户,极大改善了农牧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特别是帮助贫困家庭实现了安居梦;解决29。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特别是通过分散供水、分户取水方式,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人畜饮水问题;完成街巷硬化与乡村公路建设9881公里,有效解决了农牧民买难卖难出行难等问题;升级改造农村牧区电网15166公里,保障了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广播电视通讯、标准化卫生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便民连锁超市、社会保障工程全面覆盖,农牧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二是着力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
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沿河地区肉羊、肉牛、生猪、乳业、家禽獭兔和瓜果蔬菜产业及西部牧区绒山羊产业初具规模,粮经饲比例由2015年的61:16:23调整到57:17:26。“稳牛增羊”工程收到预期效果,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1270万头只,其中肉羊480万只、绒山羊610万只、肉牛30万头。
三是不断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
我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编制了“两图册一导则”(效果图、立面图和施工技术导则),村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充分彰显出乡村之美。深入开展农村牧区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农村牧区环境得到整体改观。
四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完成了贫困嘎查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做到了户有册、村镇有档案、旗区有电子台账。结合干部下乡驻村工作,实现村有驻村工作队,户有帮扶责任人。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优先在贫困地区安排实施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围绕肉羊、肉牛、生猪、绒山羊、乳业、优质牧草、瓜果蔬菜以及林沙等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4291户,有力地推动了贫困人口稳步脱贫。
就我市农村牧区农牧业发展现状而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具备了优势条件,也存在着短板和不足,从优势条件看:一是我市农牧业生产条件好,土地草牧场资源丰富、土壤洁净、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增加,达到664。5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30亿斤左右,牲畜存栏量稳定在1200万头只以上;全市建成现代农牧业节水基地331万亩,基本草原保护面积扩展到8045万亩,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024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200多万亩。二是通过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三是城镇化水平高、工业比重大,城镇化率达到73。5%。工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2。8%,具备了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坚实基础。从短板和不足看:一是农牧业供给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粮经饲结构为57:17:26,经济作物、饲草料比重小,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组织化程度低,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品牌化建设滞后。二是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全市苏木乡镇农牧业科技服务综合站人员机构编制均未按要求落实到位;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着农畜产品市场化进程。三是农村牧区发展动能不足,主要表现在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村牧区居民老龄化问题突出,农牧民转移就业不充分,持续增收乏力,2017年全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729元,同比增长8。1%,低于全区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同时低于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0。2个百分点。四是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环卫基础设施不完善,管护经费不足,长效机制不健全,旗区间进展不平衡。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49处,其中旗府所在地、经济开发区29处,其余20处主要集中在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各旗区除旗府所在地建成运行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填埋场外,其他苏木乡镇、嘎查村均未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均就地简易填埋。
因此,我市推进乡村振兴,就要发挥优势,抓住关键,补齐短板,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编规划
中央1号文件提出,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市级层面应遵循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分类推进的原则,编制全市乡村振兴总体指导性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明确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细化、实化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和支持举措,确保中央1号文件得到贯彻落实,政策得以执行落地,具体规划编制中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摸清家底。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摸底,全面摸清村庄资源条件、区位特点、人口规模、发展现状及趋势、存在问题等,为乡村空间布局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打好基础(目前,我部已完成全市村庄情况摸底工作)。二是优化布局。根据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充分厘清农牧业优势发展区、城市规划控制区、工矿区、生态恢复区等不同区域类型,统筹考虑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和各项设施配置需求确定重点建设村庄,优化村庄布局;根据“两河”流域、西部牧区、城镇周边等不同区域特点和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分区分类的思路,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等要素,进一步完善小城镇规划,优化小城镇布局。三是多规合一。在聘请有权威、高水平规划设计机构的基础上,市级成立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各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共同配合规划设计机构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各项专项规划之间有效衔接、有机统一。
二、兴产业
中央1号文件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围绕上述要求,我市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结构
一是调优产品结构。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农牧业生产标准化;建立健全农畜产品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加大农畜产品品牌培育和创新力度,建议在牧区建设好“阿尔巴斯”品牌,在黄河、无定河流域建设好“无定河”、“库布齐”等区域性公共品牌,实现农牧业经营品牌化;分行业、有重点、有计划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等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实现农牧业产品特色化。二是调绿生产方式。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积极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实现绿色发展,以质取胜。三是调新产业业态。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推动农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进农牧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牧业、体验农牧业、创意农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四是调活经营体系。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牧户,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牧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建育一批服务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提高组织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探索建立“公司+支部+合作组织+农牧户”经营方式,发展多样化的联合和合作。发挥好国有农字号企业作用,支持和鼓励其主动参与农牧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二)补短板
一是补齐科技服务短板。加强农村牧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基层农牧业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加快建立政府购买农牧业公共服务机制,健全完善旗区、乡镇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二是补齐仓储物流短板。建设适应农村牧区电商发展的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支持供销、邮政、快递及各类企业将服务网点延伸到苏木乡镇和嘎查村。三是补齐生产设施短板。继续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建设,加强田水林路机电配套和饲草料储备库建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牧业。
(三)推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工作,力争2018年底全面完成。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牧区承包地“满分作文网三权分置”。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牧户承包权前提下,探索实行统一连片流转和按户连片耕种等土地草原集中方式,推动土地草原承包权和经营权直接分离,实现土地草原要素集聚和规模连片经营,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化等问题。放活承包土地经营权,鼓励农牧民依法将经营权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三是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或自治区试点,在学习借鉴试点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村集体经济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认定、农村牧区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三项工作。探索为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建设用地保障,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
(四)促融合
一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维护进城落户农牧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发挥其承载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作用。提升小城镇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能力,引导农村牧区常住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二是推进工农互促发展。探索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和属地乡镇一体化管理机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为园区(工业项目)配套服务的生产、服务设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搭建运输公司、劳务公司、保洁公司等平台,促进农牧民就地就近就业。鼓励工业企业在项目所在地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从事农牧业经营和服务。三是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推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和《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等关于支持农村牧区创业创新的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等优惠政策,建立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吸引各类要素融合到乡村发展中。
三、治环境
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具体到我市,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xxxx市农村牧区环境综合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农村牧区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推进乡村环境治理地方性立法。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市级制定农村牧区垃圾污水处理导则、农村牧区环境综合管理考核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指导和督促农村牧区环境综合管理工作;旗级结合实际对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作出规划,重点开展“清脏、治乱、增绿”三项行动:一是开展“清脏”行动。清垃圾,科学布局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因地制宜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统筹推进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清理,实现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清污水,深入推进集中居民点污水处理,推进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全面提升全域污水收集处置水平。户改厕,在农村牧区按照户厕普及、公厕配套的方式,全面推进农村牧区厕所革命。二是开展“治乱”行动。以乡镇综合执法为抓手,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全面整治农村牧区村容村貌和市场秩序。整治村容村貌乱,重点整治中心集镇、嘎查村、农村牧区沿路沿线乱搭乱建、乱倾乱倒、乱停乱放、乱摆乱占等现象。整治市场秩序乱,加强对农村牧区商超、集贸市场、机械及车辆维修市场、旅游景点、食品药品经营等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延伸,进一步规范农村牧区各类市场经营秩序。三是开展村庄“增绿”行动。结合国土绿化行动,按照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在镇村主要道路沿线、河道两侧、村庄巷道、农牧户房前屋后以及村庄周围开展村庄绿化,形成点线面结合、城市与乡村相连的绿化网,全面推进乡村增绿。
四、促增收
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增加农村低收入者收入,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
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我市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农牧民整体收入水平。一是保障转移性收入。贯彻落实好国家、自治区各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完善地方性补贴政策,健全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保持农牧业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农牧业补贴效能和精准性。二是增加工资性收入。重点抓好“转观念、强素质、建平台”三项工作,教育引导农牧民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有条件的农牧民就近到产业园区企业打工;开展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搭建城乡互动创业就业平台(如运输公司、劳务公司、保洁公司等),拓展农牧民创业就业渠道。三是增加财产性收入。通过深化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赋予农牧民更多的财产权。四是增加经营性收入。通过提高农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扶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高组织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促进农畜产品营销等提高农牧民经营性收入。
(二)提高贫困人口收入。一是加快完善建档立卡扶贫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推行“公司+党支部+合作组织+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牧业、入股分红、捆绑式发展等方式,构建贫困户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二是深入开展包联驻村工作。选择重点嘎查村,选派优秀干部,成立驻村工作队,帮助抓好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社会治理、健康导医、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三是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我市有70%的贫困户是因病致贫,要着力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商业补充保险、医疗兜底和社会救助健康扶贫“六重”保障体系,市、旗区全部设立“一站式”工作站,推行“一站式”结算服务。
五、强保障
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要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要坚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落实好上述要求,具体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组织保障。按照“统筹调度、旗区主导、各司其职、督导检查”的原则,建议成立市级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旗区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发挥好主导作用,旗区委书记要下大力抓好“三农三牧”工作,当好“一线总指挥”;各级党委农工部要发挥好“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作用;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市派驻各旗区工作督导组要将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指导,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
(二)强化投入保障。在坚持公共财政向“三农三牧”倾斜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撬动、拓宽、激发”着力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多渠道保障乡村振兴建设资金。整合即统筹整合各类涉农涉牧项目资金(包括市级“农维费”、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等),集中用于乡村振兴;撬动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探索开展补助改股份、补助改基金、补助改购买服务、补助改担保、补助改贴息的模式,通过政府贴息、建立发展基金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向农村牧区;拓宽即充分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值收益,土地出让增值收益,运用村庄整治、小流域治理、矿区复垦等增加耕地积极争取占补平衡指标收益,统筹安排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激发主要是在唤醒沉睡资源、激活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农牧民群众的投资主动性、积极性,让农牧民成为乡村振兴的投资主体。其中政府投资重点用于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三)强化示范引领。按照《xxxx市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要求,将涉农涉牧项目资金、美丽乡村建设奖励资金集中投放到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到20xx年,全市建成3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示范带动促进乡村振兴;认真总结东胜区、鄂托克前旗城乡统筹发展试点的成功经验,在产业基础较好的城镇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点,推动全市城乡融合发展;在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乌审旗等工业基础条件较好的旗区探索建立工农互促发展的示范典型,推动全市工农互促发展。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4
人人都有家乡,我也不例外。家乡应该有一些古文啊,老房啊……下面我就说一说我家乡吧!
我的家乡在洲湖,那里风景优美,每天都许多游客到我家乡观景。偶尔有个别小朋友会给他们带带路。我的家乡有三大,一大是:大夫第。二大是:温泉。三大是:观景台。下面我就一一介绍一下吧!一大:大夫第。大夫第是由108间房间组成的。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原来本来是有许多房子,后来因为战争,英国有飞机炸毁了。所以现在的房间剩下了不到100间了。这大夫第里还有一个很让人感到烦恼的脑筋急转弯。以前还没炸毁是,有一位战友数了数房间,数来又数去就是107间,还有一件呢?其实还有一间使整个房子合起来成了一间。你说好不好玩啊!
二大:温泉。温泉是一个既可以洗澡的地方,又可以保健的地方。但是你一定不要泡太久哦,要不然会使身体缺氧哦!
三大:观景台。观景台是一座山,但是怕你爬山劳累就选了一座可以看见大夫第的形状的`山。但是你不要爬到山顶,因为我们这儿的山很高,怕你支撑不住。到了半山腰,你就可以看见我的故乡了,到那时你会情不自禁的说:“原来这里是那么美丽呀!”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那是我出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