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理的小故事(优质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有哲理的小故事(优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故事大哲理【第一篇】
1936年,弘一法师由鼓浪屿移往厦门南普陀寺担任住持。当时,有很多人说弘一法师是贪图厦门的富裕生活,这让弘一法师的弟子们非常不悦,他们就写了1篇关于弘一法师的生平文章给当地的`报社以辩驳造谣者。报纸刊发出来后,弘一法师才知道徒弟们的这一做法,他皱着眉头把徒弟们叫到跟前说:“你们虽然是出于好意,但这其实是对我的坑害,看来我日后在这里要更加谨慎了。”
徒弟们不赞同地说:“师父,是那些人说你的坏话,我们才决定为你正名的。”弘一法师摇摇头说:“你们要记住,如果你们日后也被人诬陷,切不可去辩驳,越辩驳就会越吃亏。如不辩驳,别人一谤便罢,没有后患;而一辩驳,诬陷便会无穷无尽,那样你们还有什么时间去做別的事情呢?所以,我们只管把自己认为的最善最美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倘若做错了,即使再多的人称赞我们也于我们无益;而要是做对了,即使再多的人说我们的坏话也于我们无损。我们为人做事,必须要置诬陷于不计。”
果然不出弘一法师所料,报纸刊发出来后不久,外界对弘一法师的非议更多了,但徒弟们都谨遵弘一法师的教诲,没有再做回应。时间一天天过去,所有的非议与诬陷也自然就不了了之,烟消云散了。
小故事大哲理【第二篇】
东汉时期,有个叫乌吉的农夫,种了一大片地的甜瓜。到收获的季节时,滚圆香甜的瓜招来了一伙贼。这伙贼非常狡猾,乌吉上半夜看守,他们就下半夜偷;乌吉下半夜看守,他们就上半夜偷;乌吉一整夜看守,他们就趁他打盹的时候偷。
乌吉实在没辙,就索性不去看瓜了。不仅如此,他还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每天傍晚他都摘几个顶大的甜瓜放在地头,等贼夜里来将它们拿走。从此,这伙贼偷瓜更方便了,连地都不用下了,拿一只大麻袋将地头的大甜瓜直接装走就是了,原来是贼“偷瓜”,现在简直就是乌吉“送瓜”。
村人都以为乌吉被偷怕了,有点“犯迷糊”。你不防贼就罢了,也不能养贼啊?乌吉淡淡一笑,说:“你们都只看到一步棋啊,我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如果我不把瓜摘好放在地头,那些偷瓜贼就要自己下地摘,因为毕竟是偷窃,就必须争分夺秒,心理素质再好也会有一点手忙脚乱,这样他们不但偷了我的瓜,每一次还踩坏不少瓜。现在我把瓜摘好放在地头,就减少了不少损失。”村人一听,顿时觉得乌吉的做法不仅不愚蠢可笑,反而充满了智慧。
后来还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在乌吉“养贼”后不久,贼们不知道是碍于脸面,还是被乌吉的举动所感染,或者是领悟到什么,就不再来偷瓜了。
乌吉的“养贼”看似滑稽可笑,实则充满应变智慧。当我们对身边的丑恶行为实在无力改变时,也不妨运用乌吉的这种欲擒故纵的策略,不但能将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也许能就此抑恶扬善呢。
有哲理的小故事【第三篇】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小故事4: 沟通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著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你真的听懂了手下的话了吗?你是不是也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权威打断手下的语言?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在手下还没有来得及讲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我们的经验大加评论和指挥。反过头来想一下,如果你不是领导,你还会这么做吗?打断手下的语言,一方面容易做出片面的决策,另一方面使员工缺乏被尊重的感觉。时间久了,手下将再也没有兴趣向上级反馈真实的信息。反馈信息系统被切断,领导就成了“孤家寡人”,在决策上就成了“睁眼瞎”。与手下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将会使你的管理如鱼得水,以便及时纠正管理中的错误,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制度。
小故事大哲理【第四篇】
十多年前,我在一所民族学院读书。班上大部分同学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也许是家乡偏僻且贫穷的缘故,他们几乎都很少与家人通电话,信件往来倒是很常见。
作为班长,我的一项工作就是每天午休前站在讲台上发信。念到哪个同学的名字,那个同学就上来取回自己的信。我留意过,“多吉”这个名字从我口中吐出的次数最多,每周必有。多吉是布依族,来自贵州黔南自治州。那些信正是从黔南寄来的,估计就是家书了。
那一日,我又在讲台上分发信件,多吉听到名字后喜滋滋地上讲台来取信。大概是信封边沿破损了,我的手刚抬起,里面的“信”飘了出来———竟是一片树叶,只见那片叶子在空中翻转几个来回,缓缓地落到了地面上。
大家惊异地看着多吉,他的脸腾地一下便红了。
“……我爹不在了,只有娘,但她是个瞎子,我家就我一个儿子,娘很想我,我也想娘,我用勤工俭学的钱,给她准备了上百个写好了地址的空白信封。我对娘说,如果她平安,就寄一片桉树叶给我。我收到信后,又将桉树叶寄回去,但不是一片,而是两片。干枯的桉树叶在水中浸泡湿润后,两片合在一起,娘就能吹出很清脆的声音。我娘说,那样的话,她就知道我平安了。她还说,桉树叶发出的声音像我呼喊她的声音。”
那天,我第一次真切理解了这个词语——大爱无言。
小故事大哲理【第五篇】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小故事大道理》(哲理卷),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如《小黄花的春天》告诉我们,冬天的寒冷无法阻止小黄花的开放,也就是说没有东西能阻止我们的决定,除非你没有勇气……这本书中有许多故事,如《人生如水》、《0分比100分要优秀》、《捕鼠器》、《烈马》、《应付未来的方法》等等一些好看的故事。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你是老虎不是羊》,是个有趣的故事,故事讲了:一只小老虎因母虎被杀而被一只母羊收养,小老虎喝母羊的奶,和小羊羔们一同玩,它在尽力把自己当成羊,可是,老虎仍是老虎不能变成羊,忽然,一只不知名的巨兽从山中跑出来,大喊一声,这只不知名的巨兽有着黄色的皮毛,皮毛中还夹着黑色的斑纹,显的很庄严、威武的样子。这只不知名的巨兽对小老虎说:“你跟我来一下。”小老虎跟巨兽来到了河边,巨兽说:“请你仔细地看一看,瞧一瞧自己,看看自己是哪种动物。”老虎说:“我是一只羊羔。”巨兽说:“不,你是一只老虎。”说着大老虎吼叫了一声,它又叫小老虎也叫一声,小老虎一开始叫好像在呜咽,第二声还是像在呜咽,在第三声时,小老虎感觉身体中有一团东西在蠢蠢欲动,它使劲一吼,终于吼出来了,大老虎说:“记住,你是只虎,不是羊”说完大老虎便走向丛林去了。在后来的十天中,小老虎独自在丛林中觅食,漫步。在自己不确定自己是老虎的时候,它就大吼一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继而迷惘,失落。这时我们该静静地思考,问问自己。如果,自己是强者为什么不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的实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