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16358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坐井观天的故事1

1、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原文: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来源:文章屋网 )

坐井观天的故事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认识“沿、际、信”等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过程和方法:通过读议结合,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中的对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坐井观天”这则成语的寓意。

二、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揭示“坐井观天”这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四、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五、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文题目,解题引文。

1. 带学生体验:说说你看到的黑板有多大?用手卷成筒去看黑板,这时你看到的黑板有多大?然后用书卷成筒再去看,这时你看到的黑板又有多大呢?(小组讨论:为什么有这种现象?)

2. 师:小朋友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那么是对是错?我们从文中去寻求答案吧!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课文题目,认识“井”,老师用简笔画“井”,帮助学生理解。

3. 同桌交流,理解“观”的意思,理解“坐井观天”的字面含义?(师:坐在井里看天)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去读读故事吧!

(二) 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再读一遍课文,读完后师生评议。

3.同桌互读。(注意问句、感叹句的语气)纠正字音。

4.读完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认识生字、新词。

5.出示生字卡片全班认读:信、沿、际。(指名读,“开火车”读,抢读。)

6.同桌交流识记字方法,师生汇总识记字方法。

7.指名认读新词

相信 抬头 青蛙 说错了 回答 还(hái)是 还(huán)给

井沿

你知道“井沿”是哪儿吗?指名同学到黑板上指出来。(井沿就是井边)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广阔。)如:草原、大海就是无边无际的。指名学生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8.“摘苹果”游戏:老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一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然后让学生上台摘下自己认识的字读一遍,下边的学生跟着读两遍,读正确字音的同学就可以把“苹果”卡片送给他。

9.再读课文,指名分段读。集体纠正读音。

(三)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 )和( )为( )的( )争论( )的事。

学生完成后板书:天有多大?

2. 同桌讨论:小鸟和青蛙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一共进行了三次对话。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一次,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二次,第六、七自然段是第三次。)

3. 看插图,填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

过渡:青蛙和小鸟见面了,于是它们聊了起来,谁来愿意扮演它们(可以加一些动作)进行第一次对话?指名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一百多里”有多远?(举例从学校到县城共十里,来回共五次,说明很远。)

板书:飞了一百多里

4.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思考:

(1)青蛙对说小鸟:“别说大话了”,这里的“大话”指什么?(指名回答,老师总结:指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青蛙不相信。)

(2)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它为什么这样认为?(同桌交流,师生汇总: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它天天坐在井里。)

板书:井口大

(3)小鸟同意青蛙的看法吗?(不同意)小组讨论:为什么?(无边无际)

板书:无边无际

(4)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老师读旁白,男读小鸟的话,女生读青蛙的话)

5.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是笑着说的,它们俩笑各有什么含义?

(1)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男生读青蛙的话,女生读小鸟的话)

板书:天天坐在井里

(2)小组合作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师: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

6.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同桌交流,续编它们的第四次对话)。

注意青蛙跳出井口后的语气,加上动作,然后指名上台表演,师生评议后,再邀请一名学生主动上台表演。

7.你想对青蛙说些什么呢?(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8.总结:我们不要像青蛙一样目光狭小,见识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现在我们要努力学习,以后才会明白许多道理。

六、课堂作业设计

读句子,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在后面画“√”

(1)青蛙坐井观天

① 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认为天很美。( )

② 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很大。( )

③ 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很小。( )

(2)“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①大声说话。( )

②夸大的话。( )

(3)天无边无际[ZZ)],大得很哪!

①没有边际。( )

②不好找边际。( )

七 课外拓展

1.回家后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坐井观天的故事3

古镇悠悠出奇泉

说到重庆的古镇,温泉古镇绝对不是其中最出名的,却是唯一一座以“温泉”命名的。这座古镇据说始置于北宋,那时辖于清水县(《四川省郡县志》),是连接云阳、巫溪、城口、川东、陕南、鄂西的重要通道,距开县县城27公里,幅员面积149平方公里。因境内有热泉,四季常温,故名温汤镇。明代温汤井属汉高东里,清末民初为东里温汤井甲,如此算来,温泉古镇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在开县客运中心有专门前往温泉古镇的班车,抵达温泉古镇只需要两个小时。整座小镇以山地丘陵为主,兼有少量河谷阶地。站在旁边的山头上,可以看到整个温泉古镇坐落在半山之间,被一弯碧水和四周青山所围绕,颇有点世外桃源的出尘之感。

漫步在温泉古镇的大街上,欣慰感油然而生,这里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是依旧保存了历史的底蕴。顺着石板路穿行其间,满眼皆是老旧的建筑,岁月在墙上、大门上、屋顶上被一层层地剥落,老墙上由于泥土落下来留下参差不齐的坑洞,门上陈旧发黑的木头述说着老房子的前世今生。屋顶上的瓦片如今变得稀稀拉拉,令每一位行人都小心翼翼地加快脚步。

镇上的居民对外来游人见惯不惊,老人们淡然地坐在门前,面对陌生的镜头会咧嘴一笑,那表情里也有几分俏皮。当你询问温泉古镇的有趣之处,他们会知无不答。我就是这样从一位老人口中听说了温泉镇的两处名胜――“热泉”和“臭泉”。

话说这两泉一冷一热、一香一臭,更奇的是隔河相望,直线距离不超过20米。穿过镇中的新区街道,经过连接两岸的温泉桥,再通过老街满是藤蔓的小道,可以先到热泉。说是泉,其实就是河边一处面积约20平方米的水坑,水坑底部用鹅卵石铺了底,把手放进去,立时感到一股热流。相传温泉古镇的人们有裸浴的习俗,不过遗憾的是,当天笔者并没有看到,不然很可能会脱衣加入,享受一下这天然温泉的滋润。

至于另一处奇泉“臭泉”我没有前往。听当地人讲,他们一般把臭泉喊做“臭水孔”,这泉水乳白,会散发一股臭鸡蛋的酸味,一到夏天气味尤甚,家家户户都会紧闭门窗。不过奇特的是这臭泉水虽不能喝,竟然有治疗皮肤病的作用。镇上谁家的人有什么皮肤疾病的,一般不会去看医生,拿着小桶到臭泉里提上一桶,用臭泉水擦洗患处,几天就能痊愈。

从古镇回来我专门查了一下,这臭泉散发出的臭鸡蛋味道,其实是典型的硫化氢气体,这种气体富含硫离子,如此看来,臭泉起码流经了富含硫离子的地层,所以才会出现“臭味连连”的奇特地理现象。而硫离子杀毒效果非常好,对皮肤病的确很有效果,这就是臭泉的神奇之处。但我不关心这些科学原理到底是不是这口奇泉的真相,我更愿意相信温泉老人的说法――“这是老天爷赐给我们温泉的宝贝”。

仙女洞的美丽传说

除了两口奇泉,温泉古镇最出名的就要属仙女洞了。仙女洞位于温泉古镇河东的半山腰上,以宏阔深邃、迷疑奇巧、冬暖夏凉而著称,唐末人杜光庭有《录异记》,称仙女洞在“麟德年间(664―665年)雷雨震霹,山脚摧裂,洞门自开”,故仙女洞古又名“雷洞”。因其洞内景象奇异,还被称为“灵洞”。至于“仙女洞”的得名,来自于清乾隆至咸丰年间的一则动人的仙女传说。

相传以前的温泉古镇拥有兴旺的盐业,造就了一片经济繁荣。不过,富裕的都是盐老板,底层的盐工们生活依然贫穷,衣服破了无人补,鞋子烂了无人做。天上一位仙女因爱慕人间,下凡来到温泉古镇一个美丽的大洞中住下。盐工们的凄苦生活,让仙女心生怜悯,于是,心地善良的她托梦给盐工们,让这些穷苦人把布放在洞中的一块石头上。第二天,当盐工们重新回到洞中时,就会得到所需要的衣裤鞋帽,而且合身合体。这事后来被一个淫邪的地主知道了,他暗藏在洞中,见仙女来了,就窜了出来,一把抱住仙女,想占为己有。仙女被激怒,轻拂衣袖,地主就变成了一堆乱石,而仙女则化为了一尊石像,永远留在了洞中。关于“仙女”的传说至今仍然是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谈资。

从温泉古镇河东老街拾级而上,片刻便到仙女洞门,门前的门联写着:“自然深邃谁能穷底识乾坤,造化神奇竟有洞天悬日月。”跨入洞中居然有一座清代斗拱式木质结构的建筑,问路人才知这便是当地人所说的戏楼。它曾经是一座道观,宣统三年(1911年)被重建过,楼额上有一幅巨匾,刻着“众仙同日咏霓裳”,门上对联 “径直达桃源渡口;家居安在乐窝中”是清末蜀中书法大家彭聚星的亲笔。闲坐其中,喝喝茶,聊聊天,也不失为来温泉古镇的一大乐趣。

穿过戏楼,走过庭院,便是仙女洞的山岩洞口。整个仙女洞共分内外两大部分。外洞立着一个石屏,将外洞隔为两段,前半段明亮,后半段昏暗。外洞内遍布有石榻、石桌、石鼓、长石凳,镌磨精细。洞中央的顶上悬挂着一口重达数千斤的石钟,当地人称为“万民伞”。相传在1962年7月,石钟曾经坠落,震动了整个古镇。外洞还有一座仙女像,端庄典雅,仪态万千。绕过石屏后方,这里地面平坦,石柱交错,几块巨石状如卧狮立马,巨石左侧有引穴通往内洞。内洞是仙女洞的主体部分,空阔而又幽深,目测同时容纳二三百人不在话下。

进入内洞后光线陡然变暗,没走多远面前又突然出现一个高大的溶洞。先前黑漆漆的洞中又忽然明亮起来,原来洞顶有个大孔,阳光穿洞而入。因为洞内清凉,让人感到有种沐浴月光而不是阳光的感觉,所以这里有着“月亮室”的美名。“月亮室”前部较平,中间有水池,池中一块巨大卧石。后部为一面山坡,山石嶙峋但有小径可攀。站在坡顶,可以一览洞内景色。左侧一块人形的大石,竟隐隐有裙袂飘拂、飘飘欲仙的感觉,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仙女”?

九井十八洞,洞洞出神仙

从仙女洞出来之后,我回到温泉的老街上,找到一间茶店小憩片刻,旁边有个老人主动搭讪,“年轻人喜欢听故事?”我点头问:“不过好像温泉古镇就只有仙女洞的传说吧?”“哪里哟,温泉九井十八洞,洞洞出神仙。我们这里有好多洞,就有好多讲的。”

老人家显然是一个表达欲极强的人,还未等我回应要听故事,他便自顾自地讲起老龙洞的传说来。

相传一个云游僧行至温汤井,看到河东后山有一个洞极为幽静,就想在这里建造寺庙。但入内却看到一条巨蟒盘踞于此。老僧看到江对岸山腰上也有一个洞,心想这蟒莫不是从那个洞出来的。于是对蟒说:“白居土请回原府”,蟒却傲然不动。老僧于是就静坐在它身旁,而这一坐便是七七四十九天。蟒蛇筋疲力尽,但老僧依旧面色红润。不得已,蟒蛇只好灰溜溜地跑回对面洞中,于是这个山洞便得名“老龙洞”。

白蟒的离去,让老僧得偿所愿,终于在山洞里建好了寺庙,取名“罗汉寺”,此洞自然也就被叫作“罗汉洞”。某一天,老僧走出罗汉洞,来到汉丰(开县旧县城)东廓处,这里有一座“迎仙观”。抬头观天,偶遇道士飞升,只见有一座长桥自空而下,飞升的道士沿着长桥向上走,渐渐不见了踪迹。看到此景的众人都说那位道士入了天界,成了神仙。只有老僧没有人云亦云,而是淡定地挥剑斩桥,桥断的同时但见一东西应声坠地,长达数丈,像是牛舌,腥血溅了一地,不知为何物。众人大惑不解,还有人责怪老僧冒犯了神灵。老僧微笑面对指责,不做辩解,飘然离去。后来,人们在老龙洞里面发现了那条巨蟒早已惨死,它的舌头被斩断。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之前老僧其实是在杀妖,是在拯救苍生。

说实话,最开始听老人家讲故事时,我有离开的冲动,但越听越觉得有意思,不由自主地坐了下来。见我兴致不减,老人家也来了劲儿,犹如评书大师附体,还未等我从前一个故事中脱离出来,就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故事。于是,在温泉古镇游玩的最后时光,我是在一个个故事中度过的,也从故事中认识了一个个隐藏在古镇四周的充满着故事性的山洞:青狮山、白象山、观音渡人、老鼠洞……要不是因要赶时间回主城,我想老人家一定会变身为童话故事里的“山鲁佐德”,而我就是那位“国王”,花“一千零一夜”的时间,将温泉古镇每一个山洞的故事听上一遍。

坐井观天的寓言故事4

There is a frog. He lives in a well and he never goes out of the well. He thinks the sky is as big as the mouth of the well.

One day a crow comes to the well. He sees the frog and says, "Frog, let's have a talk." Then the frog asks, "Where are you from?" "I fly from the sky," the crow says. The frog feels surprised and says, "The sky is only as big as the mouth of the well. How do you fly from the sky?"

The crow says, "The sky is very big. You always stay in the well, so you don't know the world is big."

The frog says, "I don't believe." But the crow says, "You can come out and have a look by yourself."

So the frog comes out from the well. He is very surprised. How big the world is!

坐井观天的故事5

师:在整体感知时创设情境,首先应根据课文内容,从具体的整体情境出发,决定情境的基调;然后运用多种方式、手段,如语言描述、图画表现、音乐渲染等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小珊迪》一课的导入部分。

师:先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曲。(播放《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

师:说说唱了什么内容?

生:歌唱我们美好的生活……

师:是啊,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我们过着多么幸福的生活啊!可是,在另一个社会、另一个世界的劳动人民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小珊迪》!

评析这个片断是用歌颂现在美好生活的歌曲和教师低沉、压抑的暗示性语言相比较,在强烈的对比中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整体、一个特定的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对课文中的人物或事情引起关注,激感,使之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为加深其内心感受和体验作好准备。

生:花这么长时间听一首歌,有价值吗?

师:这正是教者的匠心所在。在这里强调的就是一个“情”字,就是要通过鲜明、强烈的对比,完成对学生情感的渲染、情感的激发、情感的调动,为学生产生对小珊迪的同情、敬佩之心,对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现实生活的批判揭露之情埋下伏笔。

师:在这里,我们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充分地激发学生好奇、求知的情感,使他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读的积极性越高,其收获就越多。再看这个片断──

课件展示:《坐井观天》的导入部分。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师: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屏幕上出现一口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屏幕上出现一只呱呱叫的青蛙)。一天,一只小鸟飞到井沿上(屏幕上出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飞起来落在井沿上)。(戛然而止)

生:(迫不及待)老师,接着呢?

师:接着怎样?老师也不知道,我们的书上写着呢!

学生迅速翻开课本读起来。

评析声情并茂的故事导入,加上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故事在这时候却“戛然而止”,这样欲扬先抑,构建了一个引力强劲的情感磁场,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阅读兴趣。学生的探究心理得到了激发,处于一种积极求知、急于获取信息的状态,然后扣读导悟,以读见悟,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切己体察,披文入情,自然能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感悟自得,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把握。

质疑探究处──以境解疑

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的探究学习,是我国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巧妙设置情境,通过具体情境的作用,学生容易形成热烈的情绪,大脑的优势在兴奋中产生。这样,我们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个性感受和独特体验中释疑解难,学生将拥有更多的自,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师:先看词语教学的范例。

课件展示:斯霞老师教“饱满”一词。

师:哪位小朋友能用“饱满”来造个句子?

生:菜籽结得多饱满。

生:豆粒长得多饱满。

斯霞老师走到教室门口,突然转过身来,胸略微一挺,头微微抬起,面带微笑,两眼有神,边走边问:“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么样?”

生:老师精神很饱满。

师:现在,让老师看一看,小朋友上课精神是不是很饱满?

于是,全体学生个个昂首挺胸,坐得端端正正,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

评析从上例可以看出,斯霞老师正是巧妙运用体态语,用自己机智的即兴表演创设出具体的情境,以引导学生完成对“饱满”一词的抽象意义的理解。

师:的确,在这样的具体情境中,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学习,使教学过程既实又活,富有灵性,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充实、完善并系统化,其效果自然是极好的。

师:上面是词语教学问题的解决。那么,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又是如何在情境的运用中得以有效地突破和解决呢?《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由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组成。第一次对话较容易理解,学生一读就懂,理解后两次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课件展示:《坐井观天》片断二。

生: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

师:真会提问题。要想知道为什么,先来做个小实验。

师:(指导学生把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孔看天花板)说说平时看到的天花板与卷起纸筒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生:平时看到的天花板很大,现在透过纸筒看到的天花板很小。

生:平时天花板有多大,我们就能看到多大,现在透过纸筒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

生:我们的视线被挡住,所以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师:所以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评析学生质疑后,便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演示创设“青蛙在井底看天,视线被井所局限”这个情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弄清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同时,也为后面理解寓言作了铺垫。

师:在此处,教师并没有进行乏味的分析和常 识性的讲解,学生在演示中既创设了情境,又理解了情境;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师:《坐井观天》教学的难点同其他寓言故事的教学一样,是如何让学生通过自我感受和体验来理解文中寓言,而不是仅仅把教师的分析理解照单全收。揭示寓意是对寓言的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最高抽象和概括,这对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有一个跨度,是一个飞跃。如何减缓难度,达到教学目的呢?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再现寓体的生动形象,让学生在具体而深切的感受中悟明寓意。

课件展示:《坐井观天》片断三。

师: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们一起看一组画面,看谁看得最仔细?(放多媒体课件,并配乐)

师:假设你是那只自由的、会飞的小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小鸟飞过了许多地方,飞过了高山,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城市……

生:小鸟飞过许多地方,看见了美丽的高山,看见了广阔的原野,看见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

生:小鸟飞过的地方多,看到的多,知道得也就多。

生:青蛙成天坐在井里,看到的也就少。

师:对,小鸟见识广,青蛙见识少。

生:我要像小鸟一样做一个见识多的人,不能做“井底之蛙”。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假想自己是那只自由的小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说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这种“有我之境”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导引力量。这样,学生由小鸟飞过的地方多,想到它看到的、知道的也多,从而理解小鸟说的:“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这句话。再联系前一片断对比,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取舍,有学生就说:“我要像小鸟一样做一个见识多的人,不能做个‘井底之蛙’。”课文的寓意学生已基本理解。

师:的确,学生在这样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悟出寓意,全然不需教师的灌输说教,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这样的教学过程就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符合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

文本空白处──拓境悟得

师:此处的“文本”指教学过程中的客体,即阅读材料。文本留有的空白,无非是让读者去揣摩填补,以表现难以言尽的情思,或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体现出文本的“含蓄美”。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创设情境,对文本的空白加以充分的发掘和利用,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学识才智、趣味情感来充实文中的人物或事物,来拓宽文本的情境,并使自己的认识升华,创设出更新、更完善的意境,得到新的感悟和收获。请看片断。

课件展示:《坐井观天》教学片断四。

师: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生:青蛙只有从井底跳出来才能认识到自己错了。

师:我们现在帮这只青蛙跳出井外。(运用多媒体,青蛙跳出井外,站在井沿上,东张西望,嘴里不停地呱呱叫)

师:瞧,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了,嘴里不停地说话,它说些什么呢?

生:哇!天真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生:啊!天真大,原来真是我错了。小鸟,对不起!

评析青蛙的看法是否改变,文中是一处空白。教师在此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有价值的问题:“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后,它说了些什么呢?”以此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创造的激情。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凭借情境,领会语言文字的含蓄之处后,认识到青蛙之错在哪里,感受到天地是如此之大。这样的各抒己见,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补充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

师:这次我国的课程改革把改革课程管理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课程管理权的下放调动了地方、学校的积极性,教材的使用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现在,我国已通过审查的有人教版、苏版及北师大版共三套教材。我这儿还有一个教例,是选自上海S版教材《镇定的女主人》一课的教学片断,非常有典型意义,先请看课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略),看一看贾志敏老师是如何进行教学的。

课件展示:《镇定的女主人》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把这个句子说完整:“忽然,女主人发现……

生1:忽然,女主人发现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

生2:忽然,女主人发现一条眼镜蛇盘在自己脚上。

师:能不能把两句话合起来说?用上“而且”这个词。

生3:忽然,女主人发现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而且正盘在自己的脚上呢。

师:我们把这个句号改成逗号,加上“心想……”,再连接起来说一说。

生4:忽然,女主人发现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而且正盘在自己的脚上,心想:我可不能动,我一动,眼镜蛇咬我一口,我就没命了。

师:不错。用上“如果……就……”这组关联词,就更好了。谁再来说?

生5:忽然,女主人发现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而且正盘在自己的脚上,心想:我可不能动,如果动一下。眼镜蛇咬我一口,我就没命了。

师:再加上“女主人叫来女佣,低声吩咐了几句:……。

生:(略)

师:课文中对女主人发现眼镜蛇盘在自己脚上以及紧随其后的一系列反应都没有作详细的描述,而是在后文的对话中补述清楚的。贾志敏老师在此处发掘出能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因素,巧妙设计了一个导读训练点,让学生热烈地、有创见地说,再现当时女主人遇事不慌乱的情境。这样既训练了说,又教给了方式方法,还进一步地感悟了女主人的品质,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这样得到了发展和提高的。

体验内化时──现境动情

师: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惟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全部投入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在学生已读懂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地鉴赏和感悟呢?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绘画展示和表演等活动,来再现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并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尝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请看《古诗二首》中《游园不值》一诗的教学片断。

课件展示:《游园不值》教学片断。

师:现在,你就是现代的叶绍翁,请你用现代的语言把这首诗的内容描述出来。

生:(略)

师:我们来采访一下现代的叶绍翁:你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生:大自然真是生机勃勃……

评析我们看到,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真切地感受和理解了课文,其内心的体验也得以深化。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真是生机勃勃……那么,作品所体现的对美好的、向上的新生事物的赞美之情学生的内心也必定有所体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61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