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怎么写【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64677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观后感怎么写【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观后感怎么写【第一篇】

为什么写作那么难呢?因为不会。为什么不会?因为脑子里没东西,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样去写。下面我就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当前的初中生写作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

(一)知识经验和生活储备不足。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写作的“源头”就是生活,没有生活,写作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较少,感悟较少,致使写作时无话可说,无字可写。总之,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积累少,这是学生感到无东西可写的主要原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要求:“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只要有心、有意搜集材料,就会发现每天身边都有许多值得关注的事情。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用心观察生活,如何用客观独到的眼光、从感性的或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周围的现象及事物,如何搜集和运用一些有用的材料和怎样用精练的语言来提炼观点。

(二)受“形式主义”的影响。很多学生的作文中充满“假、大、空”的材料,其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一些学生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的极好体现,代表了一个人的思想动向和行为方式。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尽力把自己伪装得很高尚,不能说真话。其次,一些优秀“范文”误导了学生说假话。那些所谓的“范文”有些只是优美词句的堆砌,一些学生受其影响,为了写出好作文,东拼西凑一些华丽的辞藻、语句,发一些故作深沉的感悟,排列几句名人名言或诗词典故,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有“范文”的样子。殊不知,写作要求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优美也才会更感人。

(三)东拼西凑,主题思想不明确。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话题作文中。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对词语或话题的理解不准确不全面不到位或者说压根就不理解;常由话题一步步联想、引申开去,先是由话题写起,越写离主题越远;只从材料引申出观点来,却不顾话题本身的要求;在材料作文中只抓住枝叶,丢了主干。还有一些常见的问题:一是错别字多,词汇贫乏;二是用词不当,病句多;三是叙事顺序不清,逻辑性差;四是文章的结构、段落安排得不合理。

(四)写后不认真修改或干脆不修改。学生在写完作文后经常不认真修改或干脆不修改,致使作文中出现了诸多明显的低级的原本不该犯的错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因此,语文老师对作文的修改环节应当相当重视。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根据我的观察,学生在作文修改中出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对修改的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没必要再去修改也懒得再去修改,因为本身有可能这篇作文就不是自己写的;二是根本就不会修改。这要求教师平时加强对作文修改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作文修改可以获得三方面的信息:一是教师批改;二是学生自我检查;三是学生互相批改。通过这种修改和检查,学生可以修正习作中的疏漏,还可以从别的同学身上学到写作的技巧。

二、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作文也是如此。怎样才能使学生不再把作文看成“包袱、累赘”,而是积极地、愉快地写作呢?我就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认识,谈谈体会。

(一)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愿意写就鼓励,学生不愿意写则更要鼓励。要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非常简单,非常快乐,无非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从而彻底祛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二)千万不要刻意要求学生表达主题思想、高尚情操。所谓文以载道,那是以后的事情。部分语文老师过早着眼于主题思想、高尚情操等,但老师的评价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乐意写。写作重在叙述、重在词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把事物叙述清楚、没有错别字的基础上多用几个好词语,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词语搬家,就是活学活用,现学现卖。语文课文里学的词语干什么用?要明确告诉学生学了就是在作文中用的。家长要留意孩子语文教材里的词语,在孩子写作文时提醒他用上几个合适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观后感怎么写【第二篇】

关键词:写话教学;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64-02

DOI:/

为使学生顺利转入命题作文,完成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任务,我们应从低年级抓起,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具有初步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低年级学生属于学龄初期的启蒙阶段,他们有学龄前期的许多特点。对于他们来说,从生活到表达还有一道难于逾越的鸿沟。他们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低年级早期作文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激发兴趣,鼓励学生敢说、爱写

为了激发学生写话兴趣,我把口语训练作为作文起步的重要训练内容来抓。从鼓励学生敢说、爱说、多说到把话说完整、说明白。

从入学教育开始,我就开始注意运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话。如看图练话、活动中练说、玩耍中说……讲讲自己的家、讲讲自己做过的事,讲讲自己最喜欢什么人,喜欢去哪儿玩,说说家里都有哪些人……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敢说,话越说越多,越讲越流畅,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在拼音教学中,我训练学生用拼音写词写句,用拼音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学生学习汉字后,我又训练学生由纯拼音写话向拼音加汉字,汉字加拼音,再向用全汉字写短文过渡。在说写训练中,注意不给学生太多的限制,他们爱怎么说就怎么写,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就写什么。只不过教师在过程中进行适当指导。

这样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进行写话训练,既能与拼音、汉字教学同步,又能联系儿童的生活,从而唤起学生的写话兴趣。

二、引导学生观察,丰富写话的材料

一年级学生阅读量少,写话材料大部分要借助观察获得。那么怎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丰富他们的写话材料呢?

(一)借助图画法

新教材的每部分每课都有色彩鲜艳、活泼大方的图画,都是借助图画来学拼音、识字、学词、学句、学文,在语文园地中大多都涉及看图说话。

这些图直观形象,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利用这些插图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抓重点、抓特点,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方法。比如,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教学为例,看图时我指导学生分三部分观察:1.抓重点。图上画的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2.抓顺序。按从上往下的顺序看看天空中、地上都画了哪些景物?3.抓特点。小画家们的脚和雪地上的画有什么特点? 它们有什么联系?

还有在《酸的和甜的》一课,是由多幅图组成的,幼儿都很喜欢。我改变了教师只讲故事,忽视插图的弊端。上课伊始,我先用课件播放课文插图,让学生进行观察,说说这些图画上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说什么,想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想过之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这大概是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学生打开书,读故事。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幼儿的说话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二)参与实践法

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观察奇妙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汲取知识,并让知识在观察中活跃起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作文材料,这样做学生作文时才能“有米下锅”。如一年级的语文练习册中要求学生从“春天到了”开头写一段话。我让学生看看春天都有哪些花,开了什么样的颜色,味道怎样,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看一看、闻一闻,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

(三)实物观察法

生活中有很多让小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比如,水果,玩具、小动物等。让学生观察实物,直观性更强。比如,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带一个桔子。上课时,让学生进行介绍。当学生介绍不清楚的时候,就让学生用眼睛看看形状,颜色;再用手摸摸外皮,找找感觉;最后剥皮,让学生闻闻气味,尝尝味道。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兴奋极了。写出的话也非常好。

三、教给方法,指导表达

(一)指导学生看图作文

在指导学生看图作文时,我抓住学生好奇心强和喜欢直观形象的特点,选择图画、动画片绘本故事等,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联想、充实,扩展为小故事。先口述,再记录下来。比如,我组织学生进行贴图写话训练。首先我出示打乱顺序的单幅图,让学生进行观察,说说上面都有什么,你是怎么观察的。用通顺的话把图画的内容说清楚。然后让学生把这些单幅图按照故事的内容进行排列。最后按照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单幅图指导学生观察顺序,多幅图则训练学生如何使故事从头有尾,有连续性。

(二)指导学生续写、改写、仿写课文

教材是学生写话的范例,我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在完成识字学词学句任务的同时,努力使它与写话教学联系起来。如教完《小白兔和小灰兔》,我让学生续说小灰兔后来会怎么说、怎么做。学完《三只白鹤》,我又让学生改写如果让三只白鹤埋鱼,它们会怎么记住呢……

(三)教给学生基本的写作知识

观后感怎么写【第三篇】

化大为小,多侧面表现

同学们往往对大范围的命题作文感到束手无策。对这类题目,可以“化大为小”,在大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另定小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多侧面表达,把文章写“活”。如写《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同学们可多方面选材,只要是亲身经历的,不管是好事、坏事、高兴事、惭愧事、后悔事……都可以写。可以自定小题目,如《采访刘支书》、《“鬼屋”探险记》。

有感而发,多角度立意

作文贵在“真实”。而对同一题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情感,同学们要积极思考,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点来写,做到有感而发。如《我校的“首届艺术节”》这篇作文,同学们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从不同角度立意:可写艺术节演出的成功,联想到平时的苦练,领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可着重表现自己第一次登台表演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来写,写出的文章自然千姿百态,内容丰富。

各取所需,多种表达方式

要根据不同需要,对同一内容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如班级举行“辩论赛”,辩论“男孩聪明还是女孩聪明”。可首先用不同描法写好片段。1、语言描写:对辩论过程中精彩的发言进行描写,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反映人物性格、衬托辩论的激烈。2、场面描写:通过描写观众时而为辩手机智巧妙地发言而鼓掌喝彩;时而为自己所支持的一方陷入困境而担忧;时而笑声不绝;时而平息静听的场面,反映辩论气氛的热烈。3、神态描写:抓住辩手、观众、老师的神态进行细致描写,反映辩手的神采飞扬,观众的投入,老师的赞许。4、心里描写:有获胜后的喜悦,失利后的伤心,把自己的心理活动真实、具体地写出来。

片段写好之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感受,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写:1、可把语言描写、场面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有机会结合。2、可重点写辩手的精彩辩论,略写观众。3、可略写辩手……

不拘一格,自由选择文体

观后感怎么写【第四篇】

一、实践感悟

1.实际操作(发放新本子)

师:(给同桌两个人每人发3个算术本。)一人发3本,两个人一共要发几本呢?

生:6 本。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3+3=6。

师:3个人一共要几个本子?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3+3+3=9。

师:4个人呢?

生:3+3+3+3=12。

2.感悟乘法

师:如果是20个人呢?你能很快想办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用加法,3+3+3+3……(生边说师边板书,师的板书跟不上生说的速度,下面有生说:到底有几个3?)

生:20个3相加。

师:怎么表示?

生:写20个3连加。

师:老师佩服你的耐心。有没有其他表示法?

(一生到黑板上写)3+3+3+3……+3 20个3

生:可以用乘法,3×20或20×3。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暑假时,我把二年级的书借来看过了,所以知道可以用乘法来算。

师:你真了不起!已知道用3×20或20×3来表示,这里的“3”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3×20”表示什么?(生答略)

师:(指着“×”)这个符号就叫乘号。

二、认识乘法

1.改写算式

师:你能像上面这样的写法,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比如2个3相加,我们可以怎样用乘法来表示呢?

生:2×3=6或3×2=6。

师:刚才的这些加法算式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选一题试试看,写在练习纸上。

(生交流:我写的是什么,我为什么这样写)

师:4×3、3×8分别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2.观察发现

师:(指板书)仔细观察、比较这些加法和乘法算式,它们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生:相同的是都有一个3,表示一个人发3个本子。

生:都是几个几相加。

生:不同的是,3的个数不一样。

生:也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不一样。

生:乘法比加法的算式短。

师:小朋友们的观察能力真强!发现了这么多秘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也可以用乘法来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乘法。

3.自己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师: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你能再写出一个吗?请你先写一个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然后,把自己写的算式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5+5+5+5+5+5写成乘法5×6或6×5。

师:为什么写成5×6或6×5?

生:因为有6个5相加。

4.体会乘法的简便

师:如果想知道我们全班45个小朋友一共要发多少本新本子,该怎么列式?

生:每人有3个本子,45个3相加用乘法表示是45

×3。

师:如果用加法做,你觉得怎样?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呢?为什么?

生:乘法写起来快,一看就知道是几个几相加……

师:是啊,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 第一层次:把可以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明确必须是相同数相加才能用乘法表示。)

2. 第二层次:摆一摆,写一写。

其中有一题是:4×3怎么用图、动作或学具表示?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把它表示出来。学生用各自的方法表示,有的画图、有的用文字、有的拍手表示、有的摆上了学具……

案例分析

一、从学生“经验”入手,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对“乘法”的引入,基于部分学生对“乘法”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又是刚开学不久要发新本子,老师直接用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景发作业本来引入,采用单刀直入法,节省时间,简洁明了。把握适宜的教学切入点,抛出挑战性的问题:20个3相加该怎么写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展示各种表示方法,当用加法很麻烦的时候自然就生成了乘法算式。正是由于找到了教学的准确切入点,抓住乘法的生活原型,充分发掘学生的差异资源,因此,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漫无边际的探究,而是生动、高效地拓展原有经验,生成新的学习资源,凸显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二、创设挑战性问题情境,引发有效“思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664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