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56862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参考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第一篇】

设计思想: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1篇课文。

这篇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课文语言虽然比较平实,但人物精神却熠熠生辉,为我们指引着人生奋斗的方向。尤其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遭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灰心丧气,停滞不前,缺少的正是谈迁这种顽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通过学习课文,我想应该会对学生有所启迪。在设计本课时,我主要注意了以下三方面:

1、促进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第一条就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显然,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本篇课文,固然要让学生感受谈迁动人的事迹,但更该让学生从谈迁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促进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语文教学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角,在教学设计中,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在品读、讨论、合作、交流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和运用数字表达的效果。

本篇课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如“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翔实可信”、“家徒四壁”等等,这些四字词语概括性强,包含的信息量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读起来也琅琅上口。学生在朗读、积累这些词语时,不仅有利于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促进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一举数得。本课的另一特色是运用数据。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将他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抽象的数字更形象化、具体化、情感化,来表现人物对信念的执着。

设计特色

以读感悟,读中熏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语,理解意思。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数据来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凭借语言文字材料,了解谈迁写《国榷》的过程,体会谈迁之所以在逆境中有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是因为他有打不垮的信念。

教学难点:能从谈迁的故事中受到启迪,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坚强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从题入手,启动情感。

谈话导入: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明末清初时的史学家——谈迁(板书),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描写他的这篇文章——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师板题并强调“厄”和“垮”)。

1、解题:

“信念”是什么意思?(是自己认为正确而坚定不移的观点。)

谈迁有什么信念?(立志编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国榷》。)

“厄运”是什么意思?(指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2、师煽情引导学生朗读课题:

这信念可是遭遇了困苦都不垮的信念呀,读——(生感情朗读课题)

这信念可是面对不幸的命运都不动摇的信念呀,读——(生再次感情朗读课题)

(设计意图:文章的题目往往是1篇文章的中心所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会解题,更要会有感情地读题,学习课文铺垫情感。)

二、潜心会文,领悟精神。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过渡:谈迁到底遭受了怎样的厄运?面对厄运,他又是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的?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历史,走进谈迁吧!

请大家打开书小声读读课文1、2两段,边读边思考:谈迁遭受了怎样的厄运?并找画出相关语句。

2、问:谈迁遭受了怎样的厄运呢?谁来说说。

(生交流,能读文中的叙述吗?)

a、“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

重点体会:“家境贫寒”,指导朗读,读出困苦的遭遇打不垮的信念的坚定。

b、“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下落不明。”

重点理解:“家徒四壁”、“锁”体会到:家境贫寒珍爱书稿

3、这是一部怎样的书稿?(珍贵的,世上少有的,有很高历史价值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交流,相机点拨:(在交流过程中指名读)

20多年——20多年来,他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顿好饭,甚至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谈迁吃了多少苦,只有他知道;6次修改——《国榷》是部史书,必须反复地查证、修改,可见谈迁治学多么严谨;50多岁——二十多年啊,他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老人;500多万字——这真是一部工程浩大的鸿篇巨制。师伺机板书:鸿篇巨制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部《国榷》的来之不易,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有生命的数字吧!(生齐读这句话)

▲出示: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a、“一点”说明什么?(数量少、内容少、几乎微不足道)

b、为了这“一点”,谈迁所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徒步走了100多里路)

(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100多里有多远:绕学校操场250多圈或需走10多个小时。)

c、一般人能想到谈迁会为这“一点”而走一百多里路吗?(谁都想不到)

d、你怎么知道谁也没想到谈迁会为这“一点”而走一百多里路的?(“竟”)

e、“竟”是什么意思?(出乎意料、没想到、不可思议)

f、既然一般人都认为不值得、不可思议,那谈迁为什么还要心甘情愿地去做呢?

小结:为了这一点的史料,谈迁就走了一百多里路,那完成这部500多万字的巨著,谈迁该付出多少的努力、多少的辛苦、多少的心血呀!

4、可是,就是这部耗费了谈迁大半辈子心血的史书却被小偷偷走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谈迁将一无所有)伺机板书:化乌有

谈迁该是多么伤心啊!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划出描写遭受厄运后谈迁心情的句子。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指名读)

他茶饭不思,那他思的是什么?他夜难安寝,辗转反侧,望着沉沉的黑夜,他想的是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情到未深处,你们觉得这泪水是怎样的泪?

生回答后师要求其顺势感情朗读。

5、还记得谈迁初次完成巨制后的心情吗?

▲出示:“面对这部……可想而知。”(可是现在呢?)(学生齐读对比句)

师小结:一夜之间,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一夜之隔,谈迁的心情一落千丈,看来这真是一场——厄运,一场致命的打击。

6、遭遇厄运后的谈迁又有怎样的表现,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①你读懂了什么?你还读出了什么?(谈迁心中的那种坚强、不屈和勇气)

②面对如此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支撑着他很快站了起来?(信念)

师指着黑板说: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驱散了谈迁心头的绝望之云。

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谈迁心中的勇气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吧!(生感情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了一些关键的句子后,为了让学生读出感情来,我首先使这些句子被“悟性彻底领悟”,通过反复朗读、交流、比较等形式,学生悟出了重点词的精妙,理解了“20年,50多岁,500多万”等数据的表达效果,读得心领神会。学生通过“一点、一百、茶饭不思、夜难安寝、至命的打击、化为乌有”等词感悟到谈迁的不易与韧性,朗读中品味出谈迁的人性美。“引而不发”,让学生在朗读、评议中去体会,自主感悟。)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从头再来,一句多么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更何况此时谈迁已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那更是难上加难。面对厄运,谈迁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静心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心去细细体会,想像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画面,把你最感动的句子划下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你的。阅读感受。

2、指名交流感动的句子,师相机点拨

“经过4年的努力……已经不多。”(根据交流,相机出现句子)

(1)“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初写书稿,谈迁走百里抄史料;再写书稿,谈迁行千里来北京。)

(2)“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考察(谈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4)“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点拨:为了使《国榷》更加完备、准确,谈迁什么苦都能吃。

▲(5)“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a、“疾”字什么意思,理解词语意思。他为什么要如此快速地书写?

b、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一个与时间和生命赛跑的老人、一个与厄运抗争的老人、一个与恶劣的环境拼搏的老人、一个不向生命屈服的老人、一个意志坚定的老人……)

c、教师引读:

为了国榷,谈迁背井离乡,白天,他——;到了晚上——;

为了国榷,谈迁离妻别子,白天,他——;到了晚上——;

为了国榷,白发苍苍的谈迁,白天,他——;到了晚上——;

为了国榷,百病缠身的谈迁,白天,他——;到了晚上——;

(6)新的《国榷》诞生,比被偷的那部更加详实、精彩。

(战胜了厄运获得了成功;他自己也名垂青史)

教师引导归纳人物精神:是呀,《国榷》名垂青史,有书可证,而谈迁能从历史中走出来,名垂青史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国榷》吗?(坚持不懈的精神、持之以恒的精神、几十年如一日的精神、一如既往的精神……)(伺机板书:不移信念垂青史)(指题目)是因为他有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设计意图:教师认真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其实古往今来还有许许多多像谈迁一样战胜厄运的人,你们知道都有些谁吗?(生交流)

2、老师这里摘录了一些他们的名言,我们一起来欣赏:(配乐《从头再来》)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海伦凯勒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

3、配乐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在这节课结束时,老师安排了配乐《从头再来》,补充了课外知识“名人名言”,既是对课堂的升华,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做法,滋润了学生的心田,高雅而又简洁。)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博览群书、奋笔疾书、家徒四壁”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课文中具体描写谈迁两次编写《国榷》的句段,品悟谈迁治学的刻苦和在厄运降临时坚定的信念。

3.通过朗读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在情境中升华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激励自己。

教学流程:

一、质疑课题,激发阅读期待

同学们,在明末清初,我们浙江省出了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名字叫谈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篇关于他的课文。板书,齐读。

读完课题,你觉得哪些问题值得大家一起来研讨(遭遇了什么厄运?为什么说厄运打不垮?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指什么?)不急着回答。同学们课前读了几遍课文了?很好,真会学习。

二、初读感知,了解厄运

1.好书不厌百回读。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自由大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厄运”指什么?用简单的一个词概括——《国榷》被盗下落不明化为乌有。

面对这样的厄运,谈迁最终选择了什么?——从头撰写。最后写成了吗?

3.谁能根据板书简单说说主要写了什么?究竟是什么促使谈迁下定决心从头撰写呢?

让我们深入课文来研读。

三、深入研读,透彻感悟厄运及信念

(一)抓重点词句及数字理解艰辛与厄运:

1.同学们,一般什么可以称为“厄运”?(金银财宝受伤害等)

2.那么,书稿被盗,又不是金银财宝失窃,不值钱呀,为什么对谈迁来说是厄运呢?让我们深入研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可以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句1.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根据学生会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20多年的心血《国榷》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对于体弱多病的老人更是“致命”(理解:夺走性命)。——厄运

▼句2.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他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这句话中有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作者运用了一组数字,“20650500”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把它放回句子再读,用心读一读,看看从这组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20多年——时间久;6次修改——细致、精益求精;终于——艰辛、不容易;500多万字——翔实;50多岁——体弱,更不容易(请你读出他的艰辛漫长细致修改翔实)

(2)从这一组数字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什么?

似乎看到他: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一百里路上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这些原本毫无感情的数据与谈迁联系起来就有了感情。可见,这书稿中凝聚的就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呀。可见这书稿是多么来之不易。难怪这对谈迁来说就是——厄运。

(3)面对这样一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让我们怀着敬佩高兴的语气读这句话。(生读句2)

可是,一夜之间,这部书稿却下落不明,可谓从“欣喜的顶峰”跌入“痛苦的深渊”。读句1、

(4)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他的书稿吗?(20多年的心血,全部的生命

面对书稿被盗,你此时的心情怎样?你觉得谈迁又会怎样?你猜想一下。你还从哪里看出的确是厄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播放音乐,学生读)

你似乎看见了什么?(辗转反侧,愁眉苦脸,两行热泪不停地无声流淌)听见了什么?(唉叹声,哽咽声,那内心颤抖的声音)此时的谈迁会想些什么呢?这是怎样的热泪?(伤心至极,悲痛,惋惜,痛惜)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内心的这份痛苦吧。

(二)抓四字词想画面感悟坚强信念

1.面对如此厄运,他被打垮了吗?(没有)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呢?请你继续研读,划出能深深让你感动和震撼的关键词句。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很快挣脱让我震撼;下决心从头写;….)

(1)在这里,“站不起来”是指什么?令大家震惊的是“他却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你们读出很快了吗?谁再来?一起来。

(2)是啊,整整追求了二十多年的信念怎能就此罢休呢?他开始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第二次写作。你还从哪里读出他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没有被厄运打垮,?(4年完成书稿特地——注意了数字,抓住了关键词)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1)从“四处寻访”等读出不但没有被打垮,反而更坚强了。

(2)“言语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大家都抓住了重要词语来理解体会,这是很好的方法。你看老师也搜集了这些词语,谁能有感情地来读读。透过词语读出了什么?(荒郊野岭危险多多终日奔波不辞辛劳奋笔疾书与时间赛跑哪个字看出快——“疾”)

(3)读着词语,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同桌互相讲讲。

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晚上,月黑风高,当人们(),他面对孤灯,奋笔疾书,直到公鸡打鸣。

狂风暴雨之中,()

大雪纷飞之日,()

2.大家把一个个词语、一句句语话都化作了一个个动人的画面,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在终日奔波,终年忙碌?又是什么支撑他即使病倒了,累垮了,也毅然决然站立起来?是心中那份坚定的信念,这就是——立志编写一部明史,下决心从头撰写。好,这就是:读题目。)

3.此时此刻,站在你的眼前还仅仅是一个一袭破衫、体弱多病的老人吗?你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意志坚定,不向生命屈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有顽强毅力)

还有哪些语句令你震撼的?

▼又经过几年的努力,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1.更加翔实精彩令人震撼。

2.出示图片:这就是谈迁和他的《国榷》。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什么是名垂青史?书上有个近义词——流传千古。“垂”的意思是“流传”。仅仅是因为《国榷》吗?(巨著和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悟

1.同学们,谈迁的故事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在感动钦佩的同时,一定会有很多的启迪,正如作者在文中结尾所说: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2.你又有什么感悟呢?想对谁说?写下来。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史学家谈迁说:

我想对()说:

3.老师也想送你几句格言:

4.课外作业:

找一找像谈迁一样的人,读一读关于信念的文章,并写写读后感。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四、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国榷》

谈迁精神 名垂青史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呢?

3、根据学生交流,板书:谈迁、《国榷》

若学生没讲到信念,则问: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面对这部饱含20多年心血的史书,谈迁心中会想什么?这意味着什么?(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

2、谈迁心里该是多么快乐啊!

出示:面对这部……可想而知。

(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齐读)

3、当谈迁还沉浸在完成鸿篇巨制的喜悦中时,一场厄运从天而降。

请同学自读课文第二小节,看看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生交流,能读读文中的叙述吗?)

一天夜里,……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

4、这是一部怎样的书稿?(珍贵的,世上少有的,有很高历史价值的)

谈迁是怎样完成这部书稿的?(交流后出示)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a、默读句子,注意句子中的数字,透过这些数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b、交流,相机点拨:(在交流过程中指名读)

20多年——20多年来,他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谈迁吃了多少苦,只有他知道;6次修改——《国榷》是部史书,必须反复地查证、修改,可见谈迁治学多么严谨;50多岁——二十多年啊,他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老人;500多万字——这真是一部工程浩大的鸿篇巨制。

c、这部《国榷》真的是来之不易啊。齐读。

可是这部耗费了谈迁大半辈子心血的史书却被小偷偷走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谈迁将一无所有)谈迁该是多么伤心啊!

5、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划出描写遭受厄运后谈迁心情的句子。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指名读)

a、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看到了一个痛苦、伤心、悲痛欲绝的谈迁。)

b、他茶饭不思,那他思的是什么?他夜难安寝,望着沉沉的黑夜,他想的是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情到未深处。)让我们走进谈迁的心灵,去感受他那悲痛万分的心情。(齐读)

6、还记得谈迁初次完成巨制后的喜悦心情吗?

出示:面对这部……可想而知。(可是现在呢?)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一夜之间,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一夜之隔,谈迁的心情一落千丈,看来这真是一场——厄运,一场致命的打击。

7、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心情很沉重,读得真好)?能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吗?谁也想来读一读?

8、遭遇厄运后的谈迁又有怎样的表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①你读懂了什么?你还读出了什么?(谈迁心中的那种坚强、不屈和勇气)

②面对如此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支撑着他很快站了起来?(信念——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坚定的信念驱散了谈迁心头的绝望之云。

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谈迁心中那份勇气和力量吧!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从头再来,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更何况谈迁已是体弱多病的老人,那是难上加难。面对厄运,谈迁又是怎么做的?静心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心去细细体会,想像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画面,把你最感动的句子划下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你的阅读感受。

2、指名交流感动的句子,师相机点拨

出示:“经过4年的努力……已经不多。”(根据交流,交互出现句子)

(1)“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初写书稿,谈迁走百里抄史料;再写书稿,谈迁行千里来北京)

(2)“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相机显红字: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考察 (谈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4)“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相机显红字:在袭破衫、终日奔波

点拨:为了使《国榷》更加完备、准确,谈迁什么苦都能吃。

(5)“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相机显红字:孤灯、年老体弱、奋笔疾书

a、“疾”字什么意思,理解词语意思。

b、他为什么要如此快速地书写?他要和什么抗争?

(是啊,他是在与时间、厄运、恶劣的环境、虚弱的身体、孤独抗争)

c、读句

3、谈迁为了完成这部史书,感人的画面又何止这些呢。这里有两个场景,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静心凝思,想象谈迁的遭遇,呆会老师要请你们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画面。(播放音乐)

“在一个风沙漫天的清晨……”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材简析《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1篇课文。文章记述了史学家谈迁两次创作明史巨著《国榷》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谈迁在《国榷》被盗后,面对厄运,抱定信念,矢志不渝的人物形象,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更使谈迁这一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品读文字,感悟其丰富的内涵,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他矢志不渝的精神。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理解课文第四节,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师生共写课题,提示:端端正正写字

2、教师设问:什么叫“厄运”?在课文中指什么事?谈迁被厄运打倒了吗?为什么没有被打倒?(相机理解打不垮、信念)

3、指名读题

二、自学探究,交流展示

1、引导学生围绕学案自读课文,并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行间导学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⑴、引导学生选择最受感动的一节读课文,导读课文第二、三节,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正确,尝试读出感情,相机理解“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语,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大意

(预设举例:“疾”在字典里 阿拉文库…的解释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快,疾速。“积劳成疾”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嫉恶如仇”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奋笔疾书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选择合适的义项)

⑵、导读第一节

设问:1篇好文章的开头,像凤凰的头一样的优美、精彩,所以有“凤头”一说,谁喜欢第一节?

读第一节,相机正音“浙江、国榷”,说说第一节写了什么?

⑶、导读第四节

设问:好文章的结尾往往又像豹的尾巴一样有力度、响亮有力,因此又有“豹尾”的说法——反复齐读第四节

3、交流学案第四题

⑴、谈迁写的《国榷》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⑵、谈迁是谁,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⑶、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概括。(不超过30字),通过引导,逐步让学生用最少的字概括课文内容。(预设:谈迁矢志不渝著《国榷》)

4、指导写字

⑴、出示生字 浙 迁 博 抄 锁 挣 诞

⑵、教师范写 博 诞

⑶、学生完成课后第一题

三、质疑问难

初读了课文,你有那些不理解或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完善学案第五题)

四、课堂小结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1756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