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日记本【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小学生日记本【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生日记本【第一篇】
关键词:六要素 事件日记 引导
为什么有“事件日记”之说呢?这是因为,我们在小学生的日记里,看到的大多数只是成篇的事件习作,他们把那些有中心重点的,有头有尾的,有段落过渡的,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要素俱全的事件,写进日记本里当作日记。小学生写着写着,可能是认为写这样的事作为日记太累了,于是就不写了,造成了小学生的日记里没有“事件日记”的局面。所以我就开始引导小学生“开辟”了这条写“事件日记”的途径。
在日记里写事件,固然与在习作中写事件是不一样的,根据日记是“当天记当天的事”的特点,小学生的日记里虽然可以有完整的短小事件,但是更多的应该是像下列几种类型的“事件日记”。
一、只有开头没有结尾的
较多的事件,从开始到结束,前后要经过几天,如果小学生把这样的事件写在日记本子里,其实那不是日记,只能说是习作,因为那不是“当天写当天的事”,而是“一天写了几天”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经常会在事件开头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事件开头的那一幕,将那件事开头的那一幕写下来,虽然不完整,没有经过也没有结尾,但却是标准的“事件日记”。例如有一则学生日记:
3月27日 星期天 雨
我很想养小狗。爸爸、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说会到农贸市场买一只小狗让我养。我心里十分高兴!就利用中午和傍晚的放学时间,在前院的走廊下,放了一个太木箱子,里面垫了稻草,破棉布,做了个小狗睡觉的窝,盼望着爸爸、妈妈快些把小狗买回采!好不容易把去市场买狗的爸爸、妈妈等回家了。但是他们说。今天去迟了,没有买到小狗,要明天才能买到小狗。我想:今天晚上睡觉,一定又要做买小狗的甜甜梦了!
诸如此类只开个头的、甚至头也没有开好的事件,小学生总是认为不是写日记的材料,没有写成日记,其实,这就是很有日记味的“事件日记”。
二、没有开头没有结尾的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没有开头和没有结尾的某一事件的经过片断细节。就那些片断细节而言,即刻看不出前、后、左、右的联系,没有前因后果,更看不出事件的真相,甚至是充满了疑问、不理解,但记下来也是很好的“事件日记”。例如有一个小学生写的:
3月31日 星期四 阴
中午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在小巷子口遇到两住叔叔,他们手捧一个纸盒在议论着――一个说:“这只鸟看来只是腿受了点轻伤,我们还是把它放了吧!”另一个说:“不,拿到市场去卖,至少10多元钱呢!咱们可以去玩电子游戏几个小时了!”另一个又说:“不!……”后来他们走到前面去了,再讲些什么我听不见了。不过我懂得,那纸盒子里面装着的是一只鸟。那只鸟的命运到底怎样啊?我的心里一直为那只可怜的鸟捏一把冷汗!
小作者所写的,是事件经过的一个片断细节,写成日记,有见、有闻、有想、有感,是一则非常好的“事件日记”。
三、只有结尾没有开头的
不论是有意观察还是无意遇上。只要不是事先安排的,特别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但有有头没尾的事、没头没尾的事,还有只见结尾没见开头的事。例如有个同学写的一则日记:
4月6日 星期三 晴
今天下午晚放学的时候,我跟随爸爸到河边散步,看一位叔叔钓鱼。当我们刚走到那位叔叔身边的时候,只见那住叔叔将钓竿一扬,只见那钓竿扬不起来。弯成弓箭似的。那位叔叔一边高兴地说:“上鱼了!上走鱼了!”一边双手紧紧地抓住竿,高高地扬着。只见那鱼线拉得紧紧的,在颤动着,发出弹琴般的“嗡嗡”声。慢慢地,只见一尾大草鱼不甘愿地跟着鱼线浮出水面,被叔叔拉近岸边,用操网捞了上来。那是钓鱼,多刺激的场面啊!竞被我遇上了!
钓鱼,开始是打窝诱鱼,上饵下钩,经过步骤是换料,看标等鱼,最后(结果)才是上钩收鱼。小作者写的正是“钓鱼”这件事的结果收鱼,不就是一则顶刺激的“事件日记”吗?
小学生日记本【第二篇】
关键词中日比较 课程标准 垃圾分类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034-03
AbstractIn this study, I focused attention on the content of study on waste, and compared the curriculum and textbook in the subject of ethics in China with those in the subject of social studies in Japan. The survey results clarified the following five points:(1)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China, the subject of ethics covers the majority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In the Japanese curriculum guidelines, the study content of waste education is stipulated in detail.(3)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China, the study content of waste education is for two different grades: second grade and sixth grade.(4)The rate of descriptions related to waste education in textbooks was about 6% at maximum in China, while that in Japan was between approximately 10%~16%.(5)Regarding the content of descriptions, there is not much common content in China; as for waste sorting in particular, there is an issue in the accuracy of the description conten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China should be developed in a way as to have students acquire abilities to solve specific problems.
Key wordsElementary school Compared Waste education
一、研究背景
教材在学校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和日本的大部分的小学都是按照教材中所记述的内容和指导方法来进行授课。因此能够给予孩子平等影响的教材,成为了在教育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并且在多数国家间的教材比较也成为了教育学中的重要的研究内容。
对于中国和日本的中小学的教材比较,胡文涛(2006)对中学美术教材中欣赏作品的插图的题材做了比较。另外,古媛(2002)对中日两国数学教材中的二次函数内容编排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张荣华和方明生(2008,2009)从调查作文的类型、课题设计、教材安排和内容呈现及结构特点方面,对中日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环境教育的比较方面也有相应的研究。刘继和和田中实(2005)从能源教育的角度对中国的科学学科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了比较。刘敏(2001)对从环境教育的变迁和环境教育目标、指导要领、老师研修的内容,以教材为对象对中国和日本进行了比较研究。
本文着眼于环境教育中的垃圾教育的学习内容,对中国的品德学科(「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总称)和日本的社会学科的教材进行了比较。以垃圾问题为研究对象是出于中国垃圾处理现状的考虑。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排出量的急剧增加,让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成为了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学校教育作为解决途径之一被赋予了很大的期望。作者认为掌握垃圾教育的现状,借鉴日本的经验对中国处理好此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中日两国小学的教育课程与环境教育比较
1.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
中国的学校教育遵循教育部的课程标准,日本的学校教育遵循文部科学省的学习指导要领。因此,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在两国的学校教育中具有同等的地位。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践方案》,现在中国小学的教育课程由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语文、数学、体育、艺术、外语及综合实践活动九个学科组成。例如,表1中列出了位于中国东北部的沈阳市小学校的一周的课程安排。中国小学一堂课的授课时间是四十分钟。
日本的小学教育课程根据《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的要求,开设了国语、社会、算数、理科、生活、音乐、图画工作、家庭及体育九个学科,以及道德、外语、综合学习时间和特别活动。表2中列出了各学年的学科、道德、外语,综合学习以及特别活动的课时数和总课时数。日本小学的一堂课的授课时间是四十五分钟。
2.环境教育的渗透学科
中国和日本都没有设置单独的环境教育课程,而是利用现行学科中有关的环境内容进行学习的渗透教育的方式(刘敏,2001)。也就是说,现行的学科教育的教学中把与环境相关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授课。
中国的环境教育主要的渗透学科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及科学这三门课程。日本的环境教育主要是社会、理科、生活、家庭这四门课程。本研究关于垃圾教育的内容分别在中国的品德学科和日本的社会学科中进行教授。
根据1994年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课题组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的环境教育的主要渗透在自然(占有%)、地理(占有%)、品德(占有%)三门学科中(王,1999)。但是地理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并不是必修课程,也就表明在小学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学科只有自然和品德。2001年中国进行了基础教育改革。把原有的自然、社会和品德学科重组成了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学科和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中品德成为了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
3.教材的选定
2001年后,中国小学教材的出版实现了多元化,小学教材的出版社不在仅局限于中国教育出版社,而且还须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审查的标准是根据该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目标和内容。根据审查的结果,中国教育部每年公布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目录》,所有的学校都必须在该录中选择教学用书。因为地方出版社的发行范围受地域限制,所以一般来说小学都是选择所在地域的出版社和全国范围可以发行的出版社。对所有现行的教材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比较权威的结论,但是由于发行地域的限制,本研究选定了在作者的家乡沈阳发行的五种教材定为研究对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日本小学所用的教材,公立小学由教育委员会决定,而国立私立小学则由校长来决定。选择的范围是经文部科学省审查通过的所有教材。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2004年3月10日通过审查的五个出版社的教材。
三、教育课程与教材的中日比较
1.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的内容比较
为了对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的垃圾教育内容进行比较,分别选出了相关的教学要求(表3)。比较对象分别是中国2001年发行的品德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日本2008年发行的社会学科的学习指导要领(这两份文件都是两国相关资料的最新版本)。
关于垃圾教育的内容,中国的低年级和中高年级的课程标准中都有相应的教学要求,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只在中年级有相应的教学要求。在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除了表3中抽选出的语词外,还对小学生所应受的教育内容附有3页左右的文字进行了详细的解说。
2.教材内容的比较
为了明确在现行的教材中垃圾教育的内容记述究竟占有多少比例,对中国的品德学科和日本的社会学科的教材进行了查阅。在表4和表5中列出了两国的教材中关于垃圾教育内容的记述和占该年级的总页数的比例以及记述内容的概要。
如表4中所列出的,中国的垃圾教育的对象是二年级和六年级。记述的内容从2页到8页不等。占所在学年的教材比例为%到%。从记述的内容来看,二年级是以保持生活的环境卫生的角度出发,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六年级的垃圾教育是把垃圾问题作为世界环境问题的一种来进行介绍。教材上所记载的垃圾分类内容做了进一步的查阅。五种教材中有四种教材对垃圾分类的内容做了讲解,但这四种教材中所记述的垃圾分类方法全都不一致。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的五种教材全部是沈阳市小学可以选定并购入的教材,而与沈阳市的垃圾分类方法相一致的教材只有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一种教材。其它三种教材的出版社均在北京市,但所介绍的垃圾分类方法却与北京市并不相同,也没有标明所介绍的垃圾分类方法的地名。沈阳市现在正在使用的辽海出版社的教材中,根本就没有关于垃圾分类的内容记述。
与此相对比,表5中所列出的,日本的垃圾教育的对象是四年级。记述页数最多的是东京书籍株式会社,有20页;其它的教材都是16页。占所在学年全教材页数的%到%。从记述的内容上来看,所有的教材中都记载了「垃圾的去处、「垃圾的分类方法、「参观垃圾处理场、「各地方的活动、「废物利用、「全社会的垃圾减量活动和行动等内容。并且,所有的教材在介绍垃圾分类内容的同时,都标明了是哪个地方的分类方法。
四、中日两国垃圾教育内容的比较结论
中日两国的教科课程和教材中关于垃圾教育内容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①以2001年的基础教育改革为转折点,品德学科成为了中国小学的必修学科中环境教育的主要渗透学科;②中国的课程标准相比较,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关于垃圾教育内容的教学要求比较详细;③垃圾教育的内容,在日本的教育对象是四年级,在中国的教育对象是二年级和六年级;④教材中垃圾教育内容的记述所占比例有很大的差距,中国最多只有6%左右,日本却有10%到16%左右;⑤从记述的内容来看,中国的教材共同性比较少,特别是关于垃圾分类的记述,其内容的正确性还有待探讨。
中国小学的品德学科中关于垃圾教育的记述,学习内容没有被统一,记述内容的正确性等还存在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这种现状与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内容的教学要求不详尽有关。
2003年3月,中国教育部了《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其中,四年级到六年级的教学安排提案中指出:“收集有关垃圾分类的资料,讨论垃圾分类的好处及具体做法。”只有早日实现大纲的提案和课程标准的有机结合,才能够进一步充实品德学校中的学习内容。
五、结束语
本研究对中国和日本的小学的教育课程和教科中关于垃圾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其结果是,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记述都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
环境教育是把笼统、抽象的学习内容,变为养成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具体解决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中国的小学生应先从充实身边的垃圾问题这一具体内容入手,再向其它的学习内容扩展。这一过程所必须的教材、教案和教学计划的提案将成为今后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胡文涛。中国和日本的中学美术教材的比较研究:以欣赏作品插图的比较为中心。美术科教育学会杂志社,2006(27):161~172
2 张荣华、方明生。调查作文的比较、分析与反思――小学语文教材的中日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5):5~9
3 张荣华、方明生。调查作文的比较、分析与反思――初中语文教材的中日比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2~136
4 古 媛。中日数学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二次函数[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74~76
5 刘继和、田中 实。中日中学理科教学计划比较的研究:从能源教育的视点出发。日本理科教育学会北海道支部会报,:17~20
6 刘 敏。中日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比较[J].中州大学学报,2001(3):73~74
7 文部科学省。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解说 社会编――平成20年8月[M].东洋馆出版社,
8 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辽教发[2002]80号
9 2001年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10 2001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小学生日记本【第三篇】
[关键词]数学日记 小学数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55
数学日记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特殊沟通方式,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数学日记,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从而转换教学方式,以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记预习日记
所谓的预习日记,是指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感触记录下来,通过整理、记录的过程,加深对新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听课的时候更能抓住重点。
例如,在预习“年、月、日”这一内容时,学生在预习日记中这样写着: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1年有365天或366天,365天的叫平年,366天的叫闰年,多出来的那一天在2月29号。每4年有1个闰年。
妈妈说记每个月有几天有一个顺口溜,叫做: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用不差。一年有四个季度,每三个月是一个季度。每个月有上中下旬,十天为一旬。
疑点:妈妈说,闰年有个说法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如果按照四年一闰年的话,100年也是可以整除4的,为什么说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呢?为什么有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区别呢?
通过这篇日记可以看到,学生通过预习课本和询问家长,已经对年月日有了基本的了解,甚至还拓展了季度、旬等概念,显然已经基本掌握了课本中的知识,但是对于一些文化性和计算性方面的知识还有所欠缺,并未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因此教师上课时,对学生已经了解的可以一带而过,对学生不了解的则可以重点讲解。
二、记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反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学习内容的反思,一个是对错题的反思,两者区分并不大,在反思日记中常常能看到两种内容同时出现。
例如,在学习了方程之后,学生写了如下日记:
最近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我知道了方程的原理,还有如何去解方程。但如果是文字比较多的练习题,我在列方程的时候会感觉比较吃力。今天我在做一道题的时候,就遇到了困难:小王和小赵两个人同时从甲地前往乙地,两地相距千米,小王骑车,小赵步行,小王的速度比小赵的2倍还快2千米/小时,在他们出发3小时后,小王先到达乙地,而且立刻返回,并在路上遇到了小赵。求两者的速度。
这道题非常长,很难从这么长的文字中找出其中的关系,不知道如何去列这个等式,是设小王的速度为x,还是小赵的速度为x?哪个更方便呢?但是想了想,还是设小赵为x,因为题中说的是“小王的速度比小赵的2倍还快2千米/小时”,所以设小赵为x会更方便。小赵走的距离是3x,小王走的距离是3(2x+2),小王再回来的半路上遇到了小赵,所以他们两个一共走的距离是甲乙之间的距离的两倍。设小赵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那么3x+3(2x+2)=×2,x=5,2x+2=12。所以小王的速度是12千米/小时,小赵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
在回想和记日记的过程中,学生重新回顾了这道题的思路以及计算过程,这个反思就是一个再思考和巩固的过程。如果解决了难题,那么就已经消化了现有知识点;如果没有解决难题,就可以询问教师或者同学,避免忘记。
三、记生活日记
数学日记也是日记,所以肯定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它与普通日记不同,数学日记中的生活日记也是与数学有关的,即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例如,有学生记录了数学生活日记:
今天我爸爸收了一批货,我帮爸爸对账本,这次一共收了20袋花生,每袋80斤,每斤元,共计20×80×=6720元。收了20袋芝麻,每袋芝麻100斤,每斤元,共计20×100×=11800元,此次进货一共花了6720+11800=18520元。
爸爸说花生油的出油率是30%,芝麻的出油率50%,那么这些花生可以出油20×80×30%=480斤,芝麻可以出油20×100×50%=1000斤。花生油每斤40元,可以卖40×480=19200元,芝麻油每斤15元,可以卖1000×15=15000元,共计19200+15000=34200元。其他剩余的边角料不计,毛利润是34200-18520=15680元。爸爸说毛利润就是没计算其他成本和收入的大概的收入。
学生为了记录生活日记,肯定会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既可以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也能够帮助他们尽快形成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
小学生日记本【第四篇】
一、真实、自由的写作内容
“每天都写日记,哪有那么多的事情可写?”其实,学生的生活就是一座真实存在的写作“金矿”。
1.班级这座“金矿”。敏感的女生之间关于捉摸不透的友谊的故事;同桌这对欢喜冤家,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体育课上令人心跳加速的各类训练项目;综合课上实用美观的手工制作;科学课上有趣的实验……班级里,关于同学、教师、课堂、课间的故事讲也讲不完。
2.家庭这座“金矿”。各类家务活;家中的衣食住行及其变化;和睦家庭的生活……家庭中都是熟悉的人、事、物,平淡如水的日子看似波澜不惊,若用心感受,亲情永恒,变化不断。
3.社会这座“金矿”。上学、放学路上,大街上、小区里的故事;邻里之间的故事;课外参加的各类文体兴趣活动;家人带着走亲访友,参加各类聚会……社会上,有着太多让学生感到陌生而又新奇的人、事、物。
4.动物这座“金矿”。如班里的徐同学自从家里买了鱼缸养了一群金鱼后,连续写了17天的《观鱼日记》,有温顺的“神仙鱼”、好斗的“发财鱼”、勤劳的“金袋鼠”……用他的话来说:“在同一个鱼缸里,每条鱼每天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每条鱼都有自己的生存绝技,每条鱼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5.自然这座“金矿”。儿童离自然最近,他们是自然的孩子。风雪雨露,雾霭霞光,日月星辰……这些现象随着四季的更替被学生真实而自然地书写到日记中。
6.想象这座“金矿”。儿童生活在想象中,是天生的诗人。学生在日记中编童话,写小说连载,而最常见的还是创作小诗。有从早到晚的《心情诗》,有用心体会的《爱在身边》,有稀奇古怪的《梦》,有忙忙碌碌的《周末》……
学生当下的生活,就是他们的写作生活,就是一座属于他们的写作“金矿”。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承认并尊重学生本真的生活。学生只需自由地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二、真实、自由的写作形式
日记是什么?日记是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的心灵,是学生的情感,是学生的尊严。说到底,日记展示的是一个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
1.空间上的真实、自由。真正的写作,是心灵上的自由。日记,通常是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写的。由于外部环境的宽松,内在心灵的放松,真实的生活会随着文字自由地流泻出来。如写《家乡的美食》,一些学生就走进常州的百年老店“马复兴”品尝加蟹小笼包:“皮薄透明,蟹油金黄闪亮,汁水鲜美,肥而不腻,馅心嫩滑爽口……”一些学生走进常州糕团店品尝豆斋饼:“这种铜板大小,土黄色的小饼,是我的最爱。融入豆腐汤里的豆斋饼,或浮或沉,咬一口,松软韧口……”空间上的开放,让写日记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2.时间上的真实、自由。日记,当天学生回家后可以随心所欲地酝酿,如果学生对前次的写作不满意,在教师的批阅建议或当面交流后,第二天仍可修改,直到满意为止。甚至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就一个主题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应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到生活中去发现,只要有了发现,就写下来。时间上的弹性,让日记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中。
3.文体上的真实、自由。记事、写人、绘景、状物,说明、议论、想象、诗歌……日记中的文体,学生可依据喜好自己定。文体上的自由,使得日记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写作差异。
4.画面上的真实、自由。写有余力的学生,他们还想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纸上的生活”增光添彩。如在欣赏秋天的树叶时,心思细腻的莫同学捡了几片火红的枫叶粘贴在日记本上;爱好画画的蔡同学则把丝丝春雨画到了日记本上……个性化的日记,渗透了学生的审美与道德。
真实、自由、宽松的氛围,学生在日记中享受到的是一份写作的乐趣。
三、真实、自由的写作评价
批阅式评价。教师应在每篇日记上留下真实的批阅痕迹:或贴上表示优秀的“五角星”;或用波浪线画出好词句;或圈出错别字,请学生自己改;或在有必要修改的句子下面画横线,标上序号,并提醒学生修改的方法;或对整篇文章提出修改建议。
1.自改式评价。学生日记中不成熟的写作技巧,我从不刻意地横加指责。在修改方法的书面提醒或必要的面对面的批阅下,学生回家后可以在当天的日记中修改,从而写出更好的文章。
2.交流式评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均可在日记本上进行书面交流。学生拿起笔来在日记里说话,除了自我表达外,其实他们更想与人交流。我把学生的日记不仅仅看做是一次作业,更看做是学生心灵的表达,情感的宣泄,日记里有着学生生命成长的声音。
3.发表式评价。我在班内招募小主编,专门负责编辑、排版优秀日记,并及时发表到班级网页上,供班内学生、家长和更多的读者阅读,而阅读者还可以参与评价。这样一个真实平台的搭建,激起的是学生写好日记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