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的人》读后感(精编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放风筝的人》读后感(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放风筝的人读后感1
星期五的中午,老师带我们一起去操场上看风筝比赛。
到了操场,天空中有许多风筝争奇斗艳:有企鹅风筝,有海宝风筝,有小兔子风筝……
我们班的`韩国小子东明放着他自己的三角形风筝,像一只小鸟在天空中自游自在地飞翔。瞧,远处两只风筝一开始离得很远,可风一刮,立
刻掉转方向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就像两影不离的“好朋友”。它们身旁还有一只企鹅风筝正很吃力地在往天上飞;那淘气的海宝风筝在天空中快乐地向我们招着手;老鹰风筝越飞越快,吓得前面的小鸡风筝左躲右闪,实在找不到躲藏的地方,最后还是被不幸地“抓住”了;小鱼风筝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来凑热闹了,一会儿飞到小鸡那里看看,一会儿飞到企鹅这边瞧瞧。呵,真是一派热闹景象。
风筝比赛可真好看呀!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
一直以来对阿富汗这个神秘而又多灾多难,饱经战火的国家充满了向往。当我从报纸上的书评上看到《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的时候,便迫不及待的买来一睹为快。
小说其实是男主人公阿米尔寻找心灵救赎的回忆录。
阿米尔从小生活在阿富汗一个富足的家庭里,从小失去了母亲,但有一个同样从小失去了母亲但情同手足的仆人哈桑。哈桑对阿米尔忠心耿耿,无论是阿米尔做了什么,他总是一味的信任跟包容。在阿米尔遭受坏孩子的欺负的时候,他也是挺身而出,为朋友两肋插刀。可是,在阿米尔的内心深处却清楚的感觉到,自己并没有把这个出身低贱,目不识丁的哈桑当作自己的朋友。
在阿富汗,一直都有冬天赛风筝的传统,并且按照惯例,那些被击落的风筝可以被看作是胜利者的奖赏,哈桑聪明机灵,是个追风筝的能手。某年冬天的赛风筝会却让阿米尔和哈桑友情彻底的决裂。那次的比赛,阿米尔成了冠军,哈桑为小主人去追那只被击落的风筝。
习惯了哈桑的一诺千金,阿米尔知道他肯定能顺利完成任务,他满心欢喜地等着哈桑为自己带来战利品,可哈桑迟迟没有回来,阿米尔只好出去寻找。可却在找到哈桑的那一刻惊呆了。原来,追到风筝的小哈桑遇到了麻烦:正被几个曾经找过阿米尔麻烦的坏孩子胁持,对方逼迫他拿出风筝,而哈桑不愿意,于是,势单力薄的他因此遭受了自己人生最大的耻辱——被这几个坏孩子强暴了!而即使在这样,他死命地保护好那只被击落的风筝。——残酷的一切,站在巷口的阿米尔全部看在了眼里,可是,他却没有勇气上前制止!
那次事件之后,阿米尔内心就开始被羞愧与痛苦所折磨,他知道自己很对不起朋友,自己懦弱,虚伪愧对朋友的忠诚。这样的感觉一直把他压不过气来,终于,他在父亲面前撒谎说哈桑是小偷,让父亲赶他们走。而即使是这样莫须有的伤害,哈桑也毫无怨言地承认了。虽然父亲执意留下他们,他们还是黯然地离开了。
几年之后,阿米尔随父亲去了美国,先前优越的生活没有了,在美国的日子,他们过的很窘迫,可父亲还是一贯地有担当,靠着父亲卖力的打苦工,阿米尔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开始工作,恋爱,结婚,直到父亲去世。对他而言,平淡的生活正好是他用来淡忘过去回忆的良方。
父亲去世后的某一天,阿米尔居然意外得知哈桑居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回到阿富汗,哈桑已经死去,阿米尔找到他留下的孩子,往事一幕幕,他带着这个小侄儿,决定替哈桑承担做父亲的责任。跟哈桑的儿子谈到他父亲追风筝的时候,阿米尔充满了钦佩和尊敬。他带着哈桑的小儿子一起去放风筝。
很多人把目光聚焦在阿米尔的自我救赎之上。其实每个人的生活很平淡,可能没有那样的事情让你来面对与阿米尔类似的困境:犯一个禁锢着自己一生的错误,为此感到遗憾,难堪,让我们总是为此耿耿于怀。也没有人太多的人回象小说里的阿米尔那样,在自己犯了错的多年以后,还能有重新赎罪的机会。这种太过巧合的事在小说中读来自然流畅,但现实中并没有太多机会去体会,也不会有太多的人愿意有这种机会来体会。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你也许会像阿米尔童年的时候那样,有一个亲如弟兄的人,可能你们身份不同,职业不同,甚至是国籍不同。当他们全心全意对你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你是觉得这是必然的呢,还是这是你应得的,你有没有好好想过自己应该如何珍惜这样的一个人。而不是在自己犯错之后找个借口与这个人断绝关系呢?
也许很多人会说:我也一样对他的阿,我也一样为他着想,也一样愿意尽我的一切力量去完成他的愿望。但是真正当一件足以影响你们一生的事情发生时,你是否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你那个最亲的人。
人们往往会忽视那个永远躲在角落,但是却是永远对你最亲的人。觉得他们都跟我那么亲了,根本用不着费力来维持这种关系,而是随随便便,马马虎虎的对待他们,比如说我们的父母。曾经有人当面对我说过:“为什么所有人的意见你都能耐心听取,唯独你父母的意见你却一点也听不进取。”想想以前,无数次为了一点小事跟父母摆臭脸,难道我这样做的资本就仅仅是父母总是无条件的支持你,在我最不开心的时候,本想来开导的却最后总是成为我的出气筒,事后又总是来嘘寒问暖,我们却为了自己那一点小小的自尊而不理不睬。我们就是这样对待那些对自己全心全意而又别无他求的人的吗?虽然长大后象阿米尔一样尽量找机会弥补,而父母也像阿哈桑一样仁就毫无怨言的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是当初为什么要为了自己那个小小的风筝,那个现在想来毫无价值的自尊心而忽视自己身边的人。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他想要追逐的风筝,有的人追到了,有的人没有追到,有的人凭借自己的力量追到了自己心中的风筝,有的人凭借他人的力量追到了那个风筝。但是,请记住,在你追逐你心中的风筝的时候,不要忽视了自己身边的人,忽视那些往往躲在角落里,毫不起眼但却是最最关心你的人,给他们一点关爱,哪怕就一点。不要认为他们对你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更不要为了自己的那只风筝而让那些人作出了痛苦的牺牲,最后才哭往往比笑到最后更令人印象深刻。
《放风筝的人》读后感3
我漫无目的地走在那狭长的走道,两边的书如同数不清的树,掩映着这条窄窄的路。眼前突然出现一幕日出,一片朝霞,那种欢愉悦观的金黄,那种温暖温馨的橘黄,那种心旷神怡的粉紫,那种摸不透的深紫,当然还少不了清新纯洁的白色……男孩,奔跑着的男孩,他牵着,牵着风筝线!上方还有风筝,摇曳着的风筝!这本书的封面吸引了我的眼球,更重要的是它的名字,那么富有哲理,那么让人遐想不断。
我捧着本书,脑袋里浮想联翩,我,随着风筝越飘越远,游离了世界,忘记了自我。
我带回了这本书,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进入作者笔下那温馨的阿富汗!
过了没几天,我就把这本书看完了,资料大概是这样的:富家少年和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我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故乡,期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力,却发现一个惊天的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令阿米尔痛苦不堪。这残忍而又美丽的故事让我潸然落泪;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让我赞叹不已的同时提心吊胆;阿米尔和哈桑的亲密友谊让人感动……
阿米尔,真诚是他最宝贵的财富;哈桑,忠诚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他们俩的友谊,更是他们俩共同拥有的,最宝贵最宝贵的财富!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他们的友谊竟如此脆弱,就如同他们所放的风筝一样,消失在茫茫天际。
当时那个时代,有的种族卑微,有的种族高尚,但是,不一样的种族都有着不一样的理念,人们信任自我种族的领袖,依靠自我种族的伙伴,令人始料不及的是,种族之间发生一点点小小的摩擦,使人民受到了极大的压迫,现实变得紧张残酷。人们所信任的领袖,到最后,却引导人们去害自我!情节曲折啊!
这本《追风筝的人》写了阿富汗移民在哀悼失去祖国、发奋融入美国生活之际,仍然根深蒂固的传统与风俗。这是值得瞩目的一部作品,这是非比寻常的一部作品,这是极为动人的一部作品,这是扣人心弦的感人作品,他是睿智并发人深思的一部作品!
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意味着什么,勇敢地追吧!你必须能够成为那个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4
“为你,千千万万遍,遍体鳞伤还是会义无反顾,也许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只做值得的事情!”
为你千千万万遍
第一次和朋友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有些抵触心理的。因为听闻朋友说,这本书表达的东西太过沉重,对于一个看书就想轻松愉快的人来说,真的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开始看这本书是因为,在听闻这本书的介绍后,记住了一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的故事。作者讲述故事的方式并不华丽,他只是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描写了一个家庭的悲剧。阿米尔年轻时的亲情与友情,成长过程中的背叛与最后的救赎。作者用一个一个小小的例子,给我们描述了哈桑这个灵魂人物:坚强、勇敢、忠诚。看完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哈桑真的是那个悲剧年代的产物。他身上有一个少年的所以美好品质,但他的人生却比绝大多数人都过的凄惨。
哈桑是阿米尔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玩伴,他们俩的身份是那么的不同,却有着同一个人喂养长大的情谊。阿米尔是老爷的孩子,生母因难产而死;哈桑是老爷仆人的儿子,生母生下他一个星期就跟人私奔抛下他。 “喝过同样的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也无法拆散。”我第一次拜读的时候,就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了这句话,回过头再读的时候发现,也许这是作者留下的伏笔,暗示他们同父异母的身份。
身份的悬殊,并不是导致哈桑悲剧人生的关键,相反我觉得,造成他悲剧人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哈桑对阿米尔的绝对忠诚和阿米尔对强权的懦弱心态。都是性格使然。
悲剧的开始非常的切题,如果要简明概括来说,就是一个风筝引发的血案。在回家的路上,小霸王阿塞夫欺负少爷阿米尔,哈桑即使害怕颤抖着也用弹弓吓走了阿塞夫。这里埋下了更大的伏笔,在之后的喀布尔风筝大赛,阿米尔胜利在望,追到最后一个被割断的风筝,是少爷阿米尔的心愿。哈桑义无反顾的追逐阿米尔心中的风筝,却遭到了阿塞夫的打击报复。因为不愿丢失少爷的风筝,哈桑遭到了阿塞夫的凌辱。而外出寻找哈桑的阿米尔看着被欺负的哈桑,却懦弱没有胆量阻止阿塞夫的暴行,躲在一边看着暴行的发生,什么也没有做。
哈桑回来了,带着阿米尔心中的那个风筝,只字不提遭受凌辱的哈桑让阿米尔备受折磨。也许这是阿米尔不能承受之重,他想出了一个坏主意,栽赃哈桑偷他的手表,让哈桑离开了自己的家。在他看来,哈桑离开了自己的视线,说不定就能减轻自己的负罪感。
阿富汗战火纷飞的时代到来了,阿米尔和父亲逃到了遥远的美国。“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己爬上来。”哈桑就像一根刺一样,一直插在阿米尔的心里,久久不能忘怀。他又偶然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内心的震撼更是久久不能平静。阿米尔决定去往战乱的阿富汗,拔出内心的那根刺,救赎自己的灵魂。到了阿富汗却得到了哈桑已经被塔利班残忍杀害的消息,而他的儿子,也就是阿米尔的侄子还活着。阿米尔越过重重艰险,冒死救出侄子,把他带过美国,亲自照看他,抚养他。“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也许他只是想偿还哈桑,也许他只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在世为人,也许都曾犯下错误,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改正的机会和救赎的灵魂。也许我们能从这本书里找到答案,小时候我们说话直白,不经考虑,按照自己的内心去做事做人。我们渐渐长大,懂得了体谅别人,换位思考。懂得了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是为了我们自己。因为曾经的小时候的自私残忍,所以需要灵魂的救赎。所以当阿米尔成年,他回想起小时候的做法,内心仍会受到折磨。于是他返回战乱的故乡,他走上了自我救赎之旅,不管别人是否在意,他需要给自己一次洗礼。
那一只风筝,带着世间所有的美好象征飘向远方,我们要做的,就是终其一生追逐它,它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