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05484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第一篇】

1

1953年9月,25岁的袁迪宝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到位于杭州的浙江医学院读书。而就在此前的一个月,他在老家鼓浪屿鸡山路1号的别墅里,和一位名叫黄秀雪的女孩举行了热闹的婚礼。这桩婚事的大媒人就是袁迪宝的姐姐袁德昭。当时,袁德昭认为弟弟年龄大了,便把自己的同学黄秀雪介绍给了弟弟,并很快让他们完婚。

婚后来上大学的袁迪宝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他会遇到一个会用一生来爱他的女人――他的俄文老师李丹妮。

李丹妮比袁迪宝大一岁,父亲当时是浙江美院的教授,母亲是法国人。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的她不仅长得漂亮可人,还有一个很好听的中文名字――李尘生。李丹妮精通法、英、俄、中等几国语言,被浙江医学院聘为俄文老师。

当时在所有学生中,李丹妮非常喜欢袁迪宝。这不仅因为他俄文成绩优异,还有他的英俊帅气。随着日子的推移,李丹妮对袁迪宝的情愫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由于袁迪宝出身清贫,李丹妮便偶尔赠送他一些书籍和生活用品,为此,袁迪宝心中十分感激。

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让袁迪宝的心中也掀起了波澜。那是个冬天的早晨,衣着单薄的袁迪宝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冻得浑身直哆嗦。没想到下课时,老师李丹妮悄悄递给他一个纸包。袁迪宝打开一看,里面原来是一件毛衣。那一刻,他感觉到了爱的情愫。

一件暖心的毛衣让两个年轻人的感情迅速升温。有空闲时,袁迪宝就会来到教研室向李丹妮请教问题,顺便悄悄定下约会的时间和地点。没课时,李丹妮也会主动约袁迪宝漫步西湖。甚至她还把袁迪宝带回家,介绍给父母认识。

这场清纯的校园之恋是无比浪漫的,也是甜蜜的,更是醉人的。他们经常相依相偎,合唱当时流行的苏联歌曲,“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往迷雾的远方……”然而这种幸福很短暂,在袁迪宝心中也有阴影,毕竟他已为人夫。在思想矛盾中,他按捺不住,将自己已婚的事实告诉了李丹妮。李丹妮当时感到非常震惊,痛苦的潮水立刻涌遍了全身。“爱是无罪的。”善良多情的她最后流着泪说道。

2

爱一个人就要一生和他在一起。李丹妮决定带袁迪宝去法国,可袁迪宝不同意,他不忍心抛弃结发之妻黄秀雪。这种两难的境遇让袁迪宝和李丹妮都感到痛苦和无奈。

转眼到了1955年,全国开始院校合并,袁迪宝不得不和李丹妮分手,去四川成都的华西医科大学继续学业,李丹妮仍留在原单位。

世间没有什么比热恋的情侣被强行拆开更痛苦的。但残酷的现实让两个年轻人不得不面对和接受。临分别时,李丹妮怀着万分不舍和痴情剪下一缕金发,并脱下一枚戒指,交给袁迪宝留作纪念。而清贫的袁迪宝竟没有什么象样的东西回赠李丹妮。

1956年,李丹妮随父母回到法国里昂后,在一家公司做了17年的秘书,同时,她攻读了博士学位。在1973年10月,她接受了里昂第三大学的聘请,担任中文老师,直到1992年退休。她一直和父母住在外公留下的房子里,父母去世后她便独自孤独地生活,一直未婚。周围的人都不相信没有人追求李丹妮,面对这样的疑惑,李丹妮便告诉他们说:“我这辈子只有一个人爱过我,他一直住在我心里。”李丹妮说的这个人就是袁迪宝。半个世纪以来,袁迪宝一直在她痛苦的相思中。

其实在起初分开的十多年中,袁迪宝和李丹妮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1958年,袁迪宝的长子出生了。李丹妮在了解到中国当时物资供应紧张,便从遥远的法国寄来奶粉和衣物。当时袁迪宝也向李丹妮允诺,要努力攒点钱,30年后去法国看她。然而此事一直遗憾未能实行。深感愧疚的袁迪宝在心里盘算,要是生个女儿就叫“丹妮”,再生儿子就叫“尘生”,可惜一直没有女儿出生,生的三个儿子也因妻子不明其意,认为不好听,所以不同意叫“尘生”。直到开始后,袁迪宝和李丹妮不得不中断联系。

李丹妮送给袁迪宝的信物一直存放在袁迪宝的姐姐那里。在那场历史浩劫中,姐姐担心这些东西会连累和影响弟弟,无奈毁掉了。从此,一对痴情男女只能把思念留在心中。

此后近30年,两个曾经深爱的人彼此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孑然一身的李丹妮靠着袁迪宝寄来的86封书信,满怀希望地期待着,守望着。每天完成工作后回到家中,她都会怀着无比思念的心情,一封一封地打开,一个字一个词地阅读、回味。在这样孤独的岁月里,李丹妮这样寂寞地生活着,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深深地爱过她,她不后悔。

因为心中装着袁迪宝,李丹妮对中国也心存深情,所以回到法国后,她也一直为中法文化交流努力着,并因成绩卓著而被法国政府授予骑士勋章。

李丹妮有一个叫毕诺的学生曾有机会到厦门大学学习中文,李丹妮便把袁迪宝原来的住址给了她,让她方便时去打听一下情况,但又嘱咐毕诺不要打扰人家正常生活。

毕诺回去后,告诉李丹妮按照那个地址-牛牛范文§ 她找到了一户姓袁的人家,生活得很好。知道自己心爱的人还在那里平静地生活着,李丹妮感到欣慰和满足。她也不想再有什么打扰了。

一种分别,两种相思。袁迪宝每次出差到杭州,必到李丹妮的旧居前,徘徊观望,寄托无限思念。每每此时,他便想到了西湖,花港观鱼,三潭印月,柳浪闻莺,苏堤春晓,还有他们曾经挚爱的牵手……往昔的一幕幕,顿时随着袁迪宝的泪水涌出。

后来,袁迪宝的结发妻子黄秀雪离世了。那段埋藏在心中半个世纪的恋情尽管鱼沉雁落,音信杳无,却让生活变得更加寂寞孤单的袁迪宝牵心动肺,朝思暮想。

3

2010年春节期间,袁迪宝的外甥来家中拜年,无意中说起:“舅舅年轻时可是个大帅哥,在杭州读书时差点娶了个外国老师呢,他们的信件都由我妈妈保管,听说还有一枚金戒指和缕金色头发……”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袁迪宝的三儿媳欧阳马上向公公求证,果然有此事。于是孝顺的欧阳便劝说袁迪宝写信和李丹妮联系,如果有可能,她希望这样一对守望了半个世纪的有情人鸳梦重温,终成眷属。

在儿媳的一再劝说下,袁迪宝的心动了,他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写了相同内容的五封信,分别寄向了遥远的法国,在记忆深处那些曾经是那样熟悉的地址。

在大洋彼岸,意外之中收到信件的李丹妮惊呆了,她感觉是在做梦,反复不停地看,一遍一遍地看,那些校园之恋的每个细节,都涌上脑海,化作激动的泪水。

2010年5月1日,袁迪宝也终于双手颤抖地接到第一封法国回信,里面是3张写得密密麻麻的信纸,夹着一张彩照。袁迪宝仔细地端详着照片上的人,再看看那熟悉的中文笔迹,不禁老泪纵横,心潮翻滚。

亲爱的丹妮:接到你的信我激动万分,认为这是一个奇迹……我倒在床上,求上帝给我启示,最后想到了,50多年前上帝叫我来认识你,是要我来爱你的。离别50多年后,再让我们相见也是要我来爱你的……你给我的,我都保留到今天。

亲爱的迪宝:你的来信收到不少天了,没有及时回信的原因很简单,我反复不停地看,一遍一遍地看,就怕忘了重要的某件往事,信难以释手,而且想得很多很多……两年来,因为常生病,我开始整理东西了,特别是书信和照片。你给我的,我都保留到今天。

李丹妮竟然还活在这个世上,并且每天都在思念着他,这让袁迪宝感到无比欣慰,也无比幸福。从此,两位失散的情侣又开始了书信联系。

亲爱的丹妮:接到你的来信后,我日夜思念着你,只有默默唱歌,抒解心结。你独身至今,信物也留存至今,请原谅我的负罪感,我们要重生。如果你愿意,来厦后我们可以到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你来和我们同住,我的儿、媳、孙一定会把你当妈妈、奶奶尊敬的。

亲爱的迪宝:你寄来的照片放在我书桌上,不论我在做什么,我不时都会过来看那张照片,你的微笑没变,还是那么甜蜜,你第一次来上课也是这个微笑……虽然50多年没见面,没有聊了,今天通过文字,感觉面前的你还是当年的你。你那封信我看了后,成千成万的音调、诗句、色彩涌出心头,这种美感我早以为是不可能再出现在我的余生里。深夜了,我坐下朝天看月亮和星星,我朝天看莫不是想看到你吗?我深知你是真正爱过我的人,正如我真正爱过你一样。

亲爱的丹妮:《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是我最爱听最爱唱的歌,离别50年每唱这首歌,想念杭州时美好的时光,幸福感充满我心。但唱着唱着总会产生心碎、肠断、泪欲流的感觉。我要你来厦与我同住的原因是因为我现在生活很幸福,我不能让你孤单一人住在外面。

在一段来信联系之后,袁迪宝终于说出了内心的期望,他急切地希望能与李丹妮在美丽的鼓浪屿再续前缘,共渡余生。而袁迪宝的儿子和儿媳也被两位老人的这份爱情感动着,他们也真诚地要邀请李丹妮来厦门,希望老人在晚年能够让青春时代的爱情得到完美的结局。

面对这样浪漫的邀请,李丹妮无比幸福地同意了。

2010年9月18日,厦门高崎机场,痴情的李丹妮只身飞越太平洋,与在厦门翘首以盼的袁迪宝赶赴一场相隔半个世纪的旷世约会。

在走向出口时,李丹妮还盘算着见面后第一句该说什么,可一见面,两位耄耋老人便紧紧地相拥在一起。这对被迫分离了半个多世纪的中法恋人,又找寻到了那纯美的初恋,尘封在心中的千言万语,都化作惊喜的泪水,在尽情流淌。

9月21日,中秋节的前一天,82岁的袁迪宝和83岁的李丹妮牵手走进厦门市民政局,办理了结婚登记。9月26日,儿子儿媳及孙子们,为二老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你愿意嫁给袁迪宝做妻子吗?”婚礼司仪庄严地问道。

李丹妮深情地注视着袁迪宝,坚定地回答:“我愿意。”

这感人的一幕让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潸然泪下。当年风华正茂的一对情侣,如今已白发苍苍。岁月消磨掉的只是他们的青春,但无法让他们的感情丝毫动摇。

10月17日,袁迪宝和李丹妮牵手回到杭州,回到了这个镌刻着他们纯美初恋的地方。在浙大校园的桂花树下,多情的李丹妮又轻轻哼起了《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当我们还年轻)》的旋律。这是袁迪宝最爱听、最爱唱的歌。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第二篇】

还记得卧薪尝胆的勾践吗?在那个时期每个人心中,或许他只是一个被夫差侵略领土的国王,或许他注定是被历史所遗弃的一个失败者。但是他不这么想,他对自己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要加油,只要我自己坚强起来,没什么困难可以阻挡我向前走。他开始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将夫差赐予的耻辱化为动力,每天了解国家大事并完善越国的国家制度。在他自己感到疲惫想要放弃时,会吃一些苦胆让自己将曾经的失败化为坚强,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相信大家都看了中国达人秀,了解冠军刘伟的事迹吧!我是中国达人秀的铁杆粉丝,之所以会崇拜这个栏目不是因为我如此得喜欢周立波,伊能静,和高晓松这三位评委,而是因为刘伟——一个再普通不了的人。他是一个没有双臂的人,他是一个戴着眼镜极瘦的人,但在我心中他是最坚强的人。没什么可惊讶的,普通人用手去弹钢琴,他是用脚去弹钢琴,难度可想而知。当他的脚趾触碰哪一个个琴键时,优美的旋律从中荡漾而出,或许他是用心在弹奏生命之曲。当他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弹奏后,观众无不起立鼓掌。他曾说:我要么就好好的活着,要么就立刻死去。他选择了好好的活着,坚强的品质铸就了他的成功。

司马迁的坚强让他在受辱后完成了着名的史记;袁隆平的坚强使他在努力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杂交水稻之父……我们也需要坚强,坚强是成功的前提,如果失败了就放弃又能成为什么成功的人哪?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第三篇】

   袁隆平优秀个人事迹的心得体会

   袁隆平手里掌握着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

   长年养成的习惯,他喜欢去田垄,一有时间就到实验田去观察,去呼吸田野的气息。如果说事业的成功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到实验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来的自行车改成了摩托车。他觉得这玩意儿轻便、快捷。没料到,玩摩托车、飙车成为他人生的一大乐趣。

   田里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扬花了,结实了……他跨上摩托车,一溜烟蹿上马路,拐入小径,溜上田埂,矫健的身影闪动在片片绿意葱茏或金黄灿烂的稻田里。十多年来,他先后换过_辆不同品牌的摩托车。如今,虽已70余岁高龄,他还是经常骑着摩托车在田间转。

   2001年底,在朋友们的劝说下,袁隆平买了一辆赛欧牌家用汽车。朋友对他说,骑摩托车是“肉包铁”,开汽车是“铁包肉”,还是开汽车安全一些。他兴致勃勃地学起开车来,感觉还不错。有时,他把汽车开到了田边。他还笑着说,要去考一个驾驶证哩。

   袁隆平优秀个人事迹的心得体会

   高中毕业以后,报考哪一所学校呢?这个问题成了袁隆平全家争论的焦点。当时,在南京政府侨务委员会事务科任科长的父亲袁兴烈希望袁隆平报考南京的重点学校,日后学成,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19岁的袁隆平,已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他想:第一,父亲要自己报考南京的重点学校,是希望自己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对此,袁隆平毫无兴趣。第二,想赴重庆求学。抗日时期的“陪都文化”,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8个春秋的山城生活,使他有着深厚的感情。第三,在小学阶段,一次参观园艺场时,他对生气勃勃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华秋实的变化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到这些,他直截了当地对父母亲说:“还是让我报考农学院吧!”

   善良的母亲讲出了自己的想法:“隆平,爸爸的意见你还要认真考虑。当然最后还得由你自己作主!”颇具民主思想的父亲,熟悉隆平的个性,既然儿子立志学农,他也不好再提反对意见了。

   袁隆平就这样义无返顾地报考并考取了四川重庆相辉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袁隆平优秀个人事迹的心得体会

   1947年6月,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袁隆平特别喜爱游泳,便向体育老师报名,要求参加预选。老师朝他打量一番后,摇摇头说:“你个子太小,体力不够,不行!”他心里不服气,心想:自己从8岁开始,在随父母逃难的途中,就是走水路来重庆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险些被淹死,幸亏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来,才保住了性命。从此自己下决心要学会游泳,今后能遇难救人。9岁逃难到了重庆,每到夏天,放学回家后自己就要去长江边的“龙门浩”戏水。渐渐地,他掌握了熟练的游泳技术,甚至可以搏击嘉陵江和横渡长江了。因此,他很想在正式比赛的场合去试一试。

   预赛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师带队,10多个初选上的同学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奔向比赛的游泳场,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后一位同学的自行车后架上同行。待到达预赛场地时,周老师发现了他,便笑着对他说:你既然来了,也就试试看吧!结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汉口的预选赛中获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两个第一名,而其他同学都名落孙山。接下来,袁隆平又夺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母校时,袁隆平受到热烈欢迎,同学们在校门口把他抬起来,使劲地往上抛了多次。

   这件事给予袁隆平很多启迪:凡符合实际的“不服气”思想,不一定是消极因素,有时可以变成积极因素。正是这种“不服气”的思想,催他积极进取,克服困难,努力拼搏,去争取胜利。也正是这种“不服气”的思想,在他科研实验中遇到更大困难时,总是给他精神力量,促使他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攀登高峰!

   袁隆平优秀个人事迹的心得体会

   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

   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老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老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老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

   有一次,老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该可以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但是老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他自己想不出来,老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袁隆平优秀个人事迹的心得体会

   1936年,受时局影响,袁家移居汉口,在那里居住了近两年。1936年8月,袁隆平进入汉口扶轮小学读书,成为一名小学生。

   汉口位于汉水、长江交汇之处,古代就有九省通衢之说,水上交通极为方便。港口贸易十分繁荣,贩卖各种商品的摊贩沿江一字排开。夏天,每天早晨乡下的姑娘都会背着竹篓,装上满满一竹篓各色各样的花来卖,轻盈的花瓣还带着剔透的露珠,煞是好看。

   插花几乎是那个时代所有女子学校的必修礼仪课。自幼在花红柳绿的江南长大的袁母,更是对花卉有着天生的喜爱,良好的文化素养让她对插花艺术具有更多的领悟。

   “晕酣神敛,烟色迷离,花之愁也。欹枝困槛,如不胜风,花之梦也。嫣然流盼,光华溢目,花之醒也。”稍有闲暇,袁母便会一边吟诵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插花论,一边将修剪好的各色花朵插到一个装满水的大玻璃瓶里。“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收拾得整整齐齐的房间,配上母亲流光溢彩的插花,整个小房间总是熠熠生辉,孩子们在花香中快乐地成长着。

   冬天,袁母又在瓶里插上一两枝松柏枝,那松柏枝也给斗室带来满屋清香,几个孩子围着松柏枝写作业。母亲常给花瓶换水,有时见孩子们写作业累了,就给他们讲松柏树的风格。这位贤达的母亲,不只是希望孩子们努力读书,还希望他们有良好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一年四季,袁母的花朵从未断过,即使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她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汉口码头上随处可见的野花,对于袁母来说是不小的诱惑,所以每逢从码头回来,她总要捧回一束很便宜的野花,放在向阳的窗台上。娇嫩的花朵在敌机的狂轰滥炸、弹片纷飞里,依然美丽地盛开。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已不仅仅是一种爱好。那满室流淌的花香,更彰显出母亲从容乐观的人生态度,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袁隆平性格的养成。

   如果说袁母闲时弄花是怡情雅兴,那么有意给孩子进行国耻家难的教育,则是内心夙愿最深沉痛彻的表达。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诗句充分描述了安史之乱带来的民不聊生的凄凉惨景。与之相比,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民的精神创伤更加难以估量。在那个国土沦丧、尸横遍野的年月里,国家、土地是人们心中最为敏感和热切关注的话题。为了让刚上小学一年级的袁隆平记住国耻家难,袁母总是有意给孩子们灌输国家、民族尊严的概念。

   孩子们放学后,袁母就会让他们在桌子前坐成一小排,给他们另外再加一堂课。“人是从泥土里来的。女娲把黄土和成泥,然后捏成一个个男人和女人,捏完后,她朝着那泥人吹出一口法气,于是,那一个个黄土泥人便有了鲜活的生命。从那时起,人类便繁衍生息,传宗接代;”“无论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归根到底,我们人类都是从黄土地来的。我们吃的粮食是黄土地里长出来的,我们穿的衣服是用从黄土地上收获的棉花织成的布做的,我们住的房子是用黄土烧成的砖盖起来的;总之,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所以说,土地是生命之源。”饭后庭院里,当袁隆平问母亲人类从哪里来这个话题时,母亲如此回答的。虽然没有站在讲台上,可是声音依然铿锵有力。

   土地似乎是个被烧烫的词汇。只要一沾染,就会点燃母亲的激情,像当年在摇篮中给二毛读尼采时候的激情!可能是触景生情吧,看着窗外远处日本战机轰炸留下的残垣断壁,母亲特意给袁隆平讲述了民族英雄岳飞为了捍卫国土,浴血疆场的故事。“国土是神圣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多少仁人志士浴血沙场,他们演绎了多少壮怀激烈的历史篇章,都与国土紧紧相连。”“土地是万物的母亲。”

   我们民族自远古时代就对土地怀着虔诚的信仰,我们的祖先总是以隆重的方式祭祀土地。历代皇帝在年末岁首都要净身素食、叩拜土地。清朝皇帝每年三月,总要到先农坛,亲自扶犁,演示耕作一亩三分地。土地始终是人类的血脉所系,衣食父母,所以,我们要怀着最虔诚的敬意来叩拜土地。”面对眼前深重的国家灾难,母亲一改往日的温婉,一下子变成了慷慨激昂的诗人。看着母亲被热情烧红的脸颊,袁隆平深深地受到了感染,他的胸中涌动着一股莫名的热情,他第一次知道土地对于人有着如此伟大的意义。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第四篇】

一、展览概述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精神,2020年8月,中国科技馆和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普场馆特效影院专委会共同组织开展了“光影科学梦——2020年度科学家精神电影全国科普场馆巡映活动”(以下简称巡映活动),面向公众免费开展科学家电影公益展映,包括《钱学森》《袁隆平》《我是医生》等三部科学家电影。2020年5月开始,中国科技馆和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技馆专委会面向全国开展了“致敬新时代,礼赞科学家”为主题的向科学家致敬征文绘画作品征集活动。

为更好的达到活动效果,中国科技馆将遵循“见物见人见精神”原则,以《钱学森》《袁隆平》《我是医生》三部科学家影片为核心,配套开发适合在科普场馆展示的图文展板,介绍影片中科学家故事及背景资料,总结提炼科学家精神,展示我国科学家为科技进步、国家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以美术造型吸引观众参观,引导公众崇尚科学、崇尚科学家。同时,展示全国青少年学生的优秀“书画科学家”作品,展示他们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广大青少年“学习科学家、崇敬科学家、感恩科学家”的心声。

展示地点:中国科技馆西大厅

展览面积:280m2(40米×7米)

展出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

展览性质:小型即时展览

二、展览形式

1.展览形式:

(1)《钱学森》《袁隆平》《我是医生》三部科学家影片通过异型展板展示,如图1。插画采用分层打印的方式来排布,可在亮的地方安装光源(如太阳,星星等处)。

头部为主题和前言,尾部为电视放映和主办单位,电视放映内容为巡映电影海报、片花等(相关视频由中国科技馆提供)。书本上的二维码可以链接到网站内容。

图1装置样式

(2)“书画科学家”作品通过展板展示。需要展示的优秀作品共有50幅,除绘画外,还需展示作者姓名、学校、获奖情况等信息。拟用2个展板进行展示。

图2“书画科学家”作品展示效果图

2.展览材料:书本的外形拟采用石膏材质;插画的分层打印采用亚克力。

3.展板尺寸:书模型每个高3米,宽度大约6米,按三维模型比例。(详细尺寸见模型)。

字体:汉仪粗宋简;汉仪闫锐敏行楷简。

4.展览整体效果图:

图3展览整体效果图

三、展览文本

1.前言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立下了一座又一座科技创新的里程碑。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最闪亮的星,他们身上的科学家精神则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爱国之情和创新之意,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普场馆特效影院专业委员会联合全国40余家科普场馆共同举办“光影科学梦”2020年度科学家精神电影全国科普场馆巡映,首次在全国近40座城市全面开启科学家电影巡映之旅。

活动将面向公众公益展映《我是医生》《袁隆平》《钱学森》等3部优质科学家电影,影片跨越历史时空,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科学家形象,再现了科学大师们为推动民族独立、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卓越历史功勋。

在三本历史的书卷里,描绘了钱学森的航天征程之梦,袁隆平的禾下乘凉之梦,吴孟超的大医治国之梦。时间流逝,科学家精神永不消逝,2020年盛夏,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定格,走进光影世界,体会一场盛大的光影科学梦。

2.(1)袁隆平——禾下乘凉梦

语录:在很多年前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我们试验田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把还长,子粒像花生那么大,我非常高兴,就和我的助手在稻穗下乘凉。——袁隆平

(2)钱学森——航天征程梦

语录: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钱学森

(3)吴孟超——大医治国梦

语录: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而是救治生命。 医生要用自己的责任心,帮助一个个病人渡过难关。 ——吴孟超

3.尾部

指导单位: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馆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普场馆特效影院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605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