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40923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最新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第一篇】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他出生在英国的牛津,这一天正好是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300年的忌日。史蒂芬·霍金年轻时读完牛津大学后转到剑桥大学继续深造,这年他被确诊患上卢伽雷病(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医生告诉他只有2年的光阴了。从此后他便全身瘫痪了,全身只剩下唯一的两只手指可以动了,在1964年他又因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从此以后他再也不能说话了,说话时必须依靠轮椅上的一部语言合成器和小电脑;读书时必须依靠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是必须有人把文献一页一页拆开摊放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逐页阅读。他的事让我深受感动,因为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守、乐观和勇气让我十分敬佩他。

想起霍金,眼前就浮现出这位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遂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 霍金 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谧。

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第二篇】

我们学习了《轮椅上的霍金》这篇感人肺腑的课文。我被霍金不断求索的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使我受益匪浅。

霍金出生于伽利略的逝世周年日,他被命运注定要成为一名成就非凡的科学家。课文讲述了残酷的命运让霍金在风华正茂的21岁时,病魔让身体完全瘫痪,被永远禁锢在了轮椅上。但命运并未善罢甘休,在20多年后,他又被剥夺了说话的功能。在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情况下,他却孜孜不倦的探索宇宙未知世界,勇敢顽强的同命运作斗争,最终为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故事。读完这篇课文,所有人的心灵都会被震颤的。

回过头来再回想自己,和霍金相比,我们是不是和他所谓差之千里呢?一句名言说得好:命运压不垮一个人,只会使人坚强起来。而一旦遇到困难的我们,我想,大多数人只会表现出很娇气的样子,依靠别人,来达到目的。只有少数的人会自己解决困难。而霍金却截然不同。面对病情,他采取了乐观向上的态度,同病魔顽强作斗争,让病魔临危逃脱,最终还为科学作出贡献。他这一点,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看过这篇课文后,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拥有健康身体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奋斗,拼搏向上,今后遇到困难,不能光说不做,要毫不退缩的战胜困难。我们要以霍金为榜样,时刻激励自己要勇敢顽强,迎难而上!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第三篇】

有一个人,在他21岁生日那天被确诊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当时预计他剩下的寿命不会超过2~3年。从40年前开始,他完全依赖轮椅,1985年后甚至无法说话,因为他当时感染了肺炎,必须接受气管切开手术。从此,他就靠三根手指操控电脑指针,通过语音合成器来说话。开始时他每分钟可以“说”大约15个单词。后来,逐渐减缓至每小时写几句话。当所有的手指都无法动弹时,他通过抽动脸部肌肉将信息传达给电脑:安装在眼镜上的光学感应器可以探测到他的脸部肌肉运动,使他能够在电脑上选择要说的单词或字母。

但是,疾病让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以至于如今连抽动脸部肌肉也很艰难了。所以科学家必须为他寻找新的出路,或者进行脑电波扫描,通过测量大脑中的电流活动了解他想说什么,或者追踪他的眼球活动或最简单的脸部表情来识别他想要的单词。而且,只能考虑不需要太大改变的方法,因为他毕竟是一个年过70岁的老人了,很容易疲劳;很难让他再通过训练掌握一种新系统,更难想象让他为此而接受一次手术。

告诉自己不要自怨自艾

他就是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尽管自己的身躯正遭受病魔的不断蚕食,他却从来没有让自己就这样被击垮。“我告诉自己不要自怨自艾,因为还有很多人的情况比我更加不幸。我必须努力去做我现在还能做的工作。我现在感到比得病之前更加快乐。”他说:“我很幸运能在理论物理学领域工作,这是我的残障不会造成很大影响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领域之一。”

1973年11月,31岁的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是“黑”的,它在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这就是现代宇宙学中著名的“霍金辐射”,又称“黑洞蒸发理论”。这一理论是霍金对宇宙科学最杰出的贡献。1974年,32岁的他当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术组织“英国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78年,36岁的他获得世界理论物理学界的最高成就奖“爱因斯坦”奖;1979年,37岁的霍金担任了英国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牛顿和狄拉克曾担任过的“卢卡斯数学教授”。如今,他是科学界公认的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他活泼好动

虽然身体的残疾越来越重,但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尽管这听起来有些好笑。在他的躯体已经完全无法动弹之后,他依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三个手指驱动着轮椅外出散步,甚至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还快速旋转轮椅以此炫耀自己的行动自如,结果轮椅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挨了王子一通“臭骂”。2007年4月,霍金还登上了一架训练宇航员用的特殊飞机,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脱离轮椅,漂浮在舱内,亲身体验了一把零重力的感觉。2011年,笔者曾在剑桥大学四处寻找,希望能看到自己驾驶轮椅散步的霍金,可惜未能如愿以偿。但是,尽管“江湖上看不到他的身影,却总有他的传说”。从追寻宇宙历史、时间的秘密到地外文明,霍金似乎早已摆脱了残疾身躯的束缚,成为帮助芸芸众生走进宇宙,探索世界本源的非凡桥梁。

读不懂的畅销书

霍金曾对公众说:“你们中很少人能够懂得我研究的东西,但至少我们还能交流。”为此,他想写一本女儿露西能看得懂的自然科学书。1988年,霍金撰写的第一本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出版,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该书被译成40余种文字,出版逾1000万册。尽管有朋友曾忠告,“如果你在《时间简史》中加入一个数学公式,这本书的销量便会减半”。但书中仍有许多术语,和涉及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内容;因而对普通百姓而言此书显得内容艰深,以至于被西方媒体戏称为“读不懂的畅销书”。

但这本书毕竟让世界上的这么多人知道了黑洞、大爆炸、奇点等概念,唤醒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他的残疾之躯和取得的科学成就让人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他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对深邃的宇宙产生莫大的兴趣。事实上,此书之所以如此畅销,还因为该书尝试解答的是过去只有神学才触及的题材:宇宙如何起源,时间有没有开端,空间有没有边界。

与爱因斯坦、牛顿一起打桥牌

他瘫痪在轮椅上,依靠语音合成器说话的形象深入人心。在缩小普通公众与高端科学之间的鸿沟的同时,也使他成了大众媒体的宠儿。只要是霍金说的就有人听,只要是霍金写的每一本科普著作,不论是24年前出版的《时间简史》,还是14年前与读者见面的《果壳中的宇宙》,就有人争相阅读。就在人们沮丧地以为这位非同寻常的物理学家不会再给我们带来新著时,霍金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打造出了一本行文简洁、观点惊人、图文并茂的宇宙探索指南:《大设计》。正当人们以为该书很可能是霍金最后的著作时,2011年1月,他与女儿露西合作的第二本儿童小说《乔治的太空寻宝之旅》出版了。他真的在用生命创造着奇迹。

自从1991年记录片《时间简史》诞生以后,关于霍金的传记类纪录片接连不断地问世:1997年的《史蒂夫·霍金的宇宙》,2005年的《地平线》,2007年的《科幻小说的主人》,2008年的《史蒂夫·霍金:宇宙的主人》,2010年的《跟随霍金进入宇宙》等等。除了参与拍摄记录片,霍金还在电视系列剧《星际旅行》中友情出演饰演自己,与爱因斯坦及牛顿一起打桥牌,在影片《辛普森一家》《红矮星号》中也过了一把客串瘾。

只要是霍金,人们就愿意听

霍金经常出国,通过通俗演讲,将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交流,从1985年起,霍金曾三次访问中国。无论是2002年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演讲时会场人满为患,还是2006年在人民大会堂演讲时,6300多名听众长达半个多小时的鸦雀无声,都在说明一个事实——只要是霍金,人们就愿意听。有幸与霍金近距离接触的人曾问他:在中国,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自认“乐观、浪漫而且顽固不化”的霍金幽默地回答说:“我非常喜欢中国的食物、文化,但最喜欢的是漂亮的中国女人。”当被问及,最想去中国的什么地方?他表示,自己“从少年开始就希望访问,但是海拔太高,很可能实现不了这个梦想”。他说:“我的身体虽然残疾,但是思维活跃。我的思想可以到达时间的开端,可以进入黑洞。残疾可能让我的身体无法到达很多地方,但人类精神的驰骋没有任何限制。”

曾有人问霍金,如果能实现时间旅行,你最想回到哪一个时刻?他认真地回答说,他最想回到1967年,重温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的场景。他说:“我的三个孩子的到来给了我莫大的快乐。”正是对生活的热爱,支持着霍金一直前行。

霍金眼里的外星生物

如果真的有外星生物,它们会是什么样子的?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节目根据霍金的推论,用电脑动画的形式揭示了人类的“外星邻居”的生存状态。

在霍金的宇宙中,火星、月球等类地行星上生活着两只脚的食草动物。它们能利用吸尘器般的巨型嘴巴从岩石的缝隙中吸食食物,还生活着类似蜥蜴的食肉动物,双方偶尔会爆发猎食大战。而土星和木星属于充满氢气和氦气的气态行星。霍金认为,气态星球上可能存在水母状的巨型浮游生物,它们像吹胀的小型飞船那样漂在气体中,以吸收闪电的能量为生。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第四篇】

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7月15日下午,一位青年朋友约我一起去那家有百年历史的ORCHARD(果园)茶室,走过剑河边他告诉我,傍晚霍金常在这里散步,有时可以遇见他。于是霍金成了我们的话题。这使我颇感欣慰,我的选择看来是明智的。

6时半,当我们从茶室回家又经过剑河边时,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

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部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

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的热情表现。

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部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随着,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霍金是不幸的,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要不,凭着他的才华和毅力,他完全能为人类做出更杰出的贡献。

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宁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门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可贵。

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更愿世界上其他的“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

素材运用:

作品写当代杰出的科学家霍金,却并没有着力写霍金的形象和他的科学,而集中写了产生这位科学家的环境和土壤

一描淡写,但对人物周围环境的描写却挥墨如泼。你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8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