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26892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美丽新世界》读后感【参考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第一篇】

《美丽新世界》是的反乌托邦小说,但同为反乌托邦小说,《1984》和《美丽新世界》的画风迥异。

在《美丽新世界》中赫胥黎阐述了一种被称为苏摩的药物。这种药物吃下去之后不仅不会危害社会和自身健康,而且会让人感到快乐和充实。

不禁会想假使小说里的苏摩真实存在,现实生活又会是怎样的景象。

记得王小波说一句话,快乐和痛苦本来就分不清楚,只求他货真价实。毕竟王小波只有一个,同他一类的人也是少数。

各类层出不穷的综艺节目,各种流行的短视频APP,各种直播平台等等等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在廉价的娱乐和消费中不断获取短暂的快感,在不需要大脑思考的垃圾文化和快餐文化中汲取快感,并且像依赖药物一样依赖娱乐,娱乐至死。

这些都何尝不是我们身边的苏摩。

《美丽新世界》里阐述了一个宁静统一的社会。没有纷争和硝烟,统治者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调皮捣蛋”。通过废除家庭等方式使得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自主地放弃创造性的活动。《一九八四》权力是通过施加痛苦而得到满足,但《美丽新世界》里,是通过给予化了妆的侮辱——快乐。

每一个人都想要“放荡不羁爱自由”,但面对生活必需品不会产生顾虑的生活,嗯,真香!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参与政治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生活能维持着习以为常的繁荣富足,实在没有戒心去质疑由上至下的由各类专家组成的寡头政体的统治,如此可能便进入了秩序乌托邦的操纵圈套,就像美丽新世界里的人在睡梦中被告知千万遍的那样:无论他是谁,当他活着的时候他很开心。现在每个人都很开心。

如果你现在很开心,你是在睡梦中,还是醒着?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第二篇】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渔父》

耳边是呼啸的风和炮火的轰鸣,最终的防线被击溃,灰色的砖墙被炸开了一角,敌军与阴沉的云一起向你扑过来,城里男女老少奔逃呼号。

这是一百多年前的事。

今天若你再回望旧战场。生锈的胄甲旁已有鲜花盛开。可能堡垒边上缺失的一隅仍像敌人对着你狞笑,那残缺的一角也仍像一只迷茫的眼,向历史最深处窥视。

可这真的是残缺吗?

你从梦中惊醒,仍心有余地想着梦中的哀鸿遍野,下一秒你望向窗外——怎么会呢?这可是美丽的新世界呀。

是的,在“美丽的新世界”里,女人有女人的活法,男人有男人的活法。每一个人我满足于自己所在的社会阶层和生存模式,自己的阶层永远不会向往另一阶层——因为在婴儿生产线上,每一个步骤都无比精确。试管、植入、催眠、条件反射,他们从不知书籍与鲜花为何物,每个人都是安分守己的小绵羊,社会机器的冰冷零件,用毒品一样的致幻剂补充幸福感。用不必负责的性来填补感情与爱。亲情,道德这种词语一旦被提起,便会招来耻笑,每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人都会被放逐。

这些,会是几百年后的事吗?

残缺不是炮火轰炸掉的一个角落,而是生活在一个精确且麻木的“美丽的新世界”,却拥有一颗同样精确且麻木的心。

书中的世界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美丽的新世界,另一部分是野蛮人的“地盘”,我突然想起美国摩天大楼没能遮住的贫民窟,还有2017年寒冷的冬天,帝毫无预兆地要清除极端人口。当然,性质不完全相同,但也有相似之处。将这两个地区隔离开来,名为“发展”时为“遮掩”但其实什么都无法遮掩,什么都无法禁锢人性。在人性泯灭的“美丽的新世界”里,仍有人在读莎士比亚,而那位“野蛮人”受到新世界的诱惑后,为了不让自己沉迷其中,最终自杀。

之前我一直杞人忧天,现在我觉得,相信我们人类自己,因为我们终将回归人性尽头的本源。纵使绿洲走向荒漠,纵使万紫千红终归断壁残桓,不管承认与否,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汪洋大海。那里的每一滴水都来自荒野上的那口清澈的泉眼,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一次读《美丽的新世界》的时候,脑海里总会浮现我想象的上古时期祭祀的场景,我们的祖先,那时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祈求的只是最简单的温饱,那时他们什么都不懂,那时他们对自然万物怀着的不过是一颗敬畏之心。因为好奇,所以敬,因为无知,所以畏。《苏菲的世界》,开篇就是两个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先民们敬畏的也正是这两个问题。而美丽新世界的人正好相反,他们不读书,不思考,无敬畏之心。如果“我愿故我在”才能称为人,他们是不是人都有待商榷。

所以我认为读完此篇给我的感受就是,像《南方周末》新年献词里说的“一种力量去远方一种力量回原乡”,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忘初心,肩负使命,砥砺前行”。就是“仰望星空,并且脚踏实地”。

这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千百年来扎根于这片土地,等着我们继续把它继承下去,创造真正的“美丽新世界”。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第三篇】

无论是《美丽新世界》、《动物农场》、《1984》,对未来世界的畅想无论物质上是好或是坏,相同点是整个社会对于精神的控制和故事的主人公具有的反叛精神,反对社会中普通存在的控制,追求精神自由。

美丽新世界中批量制造婴儿,把人划分为不同等级。孩子从出生起就灌输这个等级的思想,无处不在的观念灌输,睡眠、上课、娱乐中都灌输社会既定的观念。“最终孩子的思想就是这些暗示,这些暗示就成为孩子们的思想,不仅仅是孩子的思想,也是他们成年后的思想,一生如此,判断、渴望、和决策的思想就是由这些暗示组成。”社会井然有序的代价是每个人都放弃自己的独立思想,“这就是幸福和美德的秘密——喜欢上你们要做的事情,所有的设置都在于让人们喜欢让他们无法逃避的社会命运。”书中特定的环境让人不禁类比真实世界与作者虚构的世界,其中的相似之处。人最重要的是有所认知,有所觉醒;从被社会灌输的既定观念中醒来,挣脱开来,用自己的思想做判断。

美丽新世界中不欢迎离经叛道的人,“如果一个人与众不同,他注定要孤独,他们对与众不同的人非常残忍”“我们很容易就造出一个新的出来——我们愿意造多少就造多少,离经叛道威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它冲击的是社会,是社会是社会。”社会任何时候都很少容忍离经叛道者,当权者维护固有的秩序和利益。

美丽新世界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抛弃表面因素,美丽新世界多多少少是现实世界的缩影;固化的阶级和思想,对自由的控制。人最后能保留的是思想的自由,而这思想的自由也受制于人们接受的教育。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第四篇】

《美丽新世界》故事背景设定在福特纪元632年,即遥远的未来2532年。在故事发生的公元26世纪里,人类把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尊为神明,并以1908年福特公司生产上市的第一辆T型车为始,开始算起,作为纪念初始单位年。26世纪中,统治者运用类似于福特所发起的汽车统一生产方法,运用在生产一模一样的人类身上,因为统治者相信,这样可以提高生产力。

在这种统一制式的生产空间内,统治者创造出的“美丽新世界”,人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同时与之相对应的是,各自的家庭、个性,甚至喜怒哀乐却都倘然无存。此时的人类人性已烟消陨落,成为了严密科学控制下,一群被注定命运、没有自主意识的奴隶。

在书中,所有人共说一种语言,共同住在城市,没有爱情的经历,全部人都出生于一个叫“繁育中心”的孵化基地。在他们出生前,统治者根据他们自身的种族,依次划分为“阿尔法(α)”、“贝塔(β)”、“伽玛(γ)”、“德尔塔(δ)”、“厄普西隆(ε)”五种社会阶层。阿尔法和贝塔属于最高级,需要特殊保护,用来培养成为日后的领导和控制各个阶层的大人物;伽马是普通阶层,相当于平民;德尔塔和厄普西隆代表最低贱,只能做普通的体力劳动,而且智力低下的种族。每一个人在出生后的睡梦中都会被灌输阶级意识,且实行内容量巨大、不断重复的道德教育知识。

“美丽新世界”中,人们出生是由孵化基地衍生而来,而婴儿更是完全由试管培养、从实验室中倾倒出来,换句话讲人们完全不需要书、语言,更不需要生育、负责任。所有人都没有正常爱情的经历,每当人们想生育怀孕或想寻求刺激时,都会到统治者那里领取适量的“唆麻”——一种无副作用的致幻剂,走进一间透明的玻璃房,简单拉上窗帘,开启麻痹刺激自我。在这里所谓的家庭、爱情、宗教、伦理、亲情等等皆成为陌生的名词,整个社会只相信“共有、统一、安定”的宗旨。

故事主要讲述阿尔法生物学生伯纳为了完成他的生物论文,带着好友列宁娜一起来到了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野蛮人保留区”,通过对当地的居民进行了简单的观察,两个人认识了约翰及约翰的生母琳达。而琳达曾是新世界的居民,来游玩时不慎坠下山崖而留下,并生下了约翰。伯纳出于自己的目的,将琳达母子重新带回新世界,不幸的是琳达回到新世界后,竟然因为服用过量的唆麻而死。琳达的死亡,让约翰对新世界有了重新的认识,由崇拜转为厌恶,最终约翰选择逃离新世界,重新回到野蛮区。然而他与新世纪的冲突却蔓延到野蛮区,最终走投无路的约翰自缢身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826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