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优质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第一篇】
在1016年的教室中,又一次看见了这部电影;《中国合伙人》。依稀记得在三年前的六月,一群叛逆的少年逃课倒了电影院门前。
电影院门口,有很多海报,除了《中国合伙人》以外,还有余温未退的《钢铁侠》,还有当时刚上映的《圣诞玫瑰》;在电影院门口,还没拿到票之前,猴子问我:“你是想看《圣诞玫瑰》还是想看《中国合伙人》?
那时,我对这两部电影也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道前者是枪战、悬疑惊悚片,暴力美学很有视觉冲击感;但后者,是励志故事,权衡利弊,我还是选择了后者,因为,当时的悬疑枪战片已经看过了太多,但,励志的故事却没看过多少。权衡之后的我违心的对他说:“不看《圣诞玫瑰》,太血腥了。”
今天,在教室中再一次看到这部电影;并且被要求写上1篇观后感。在教室时心里想着一部看了好几遍的电影要写观后感还不是信手拈来。.。但再次看一遍下来之后;自己却无从下手,浑然没有写观影后的心情,心里一直在想:“自己真的懂这部电影么?”然后又听见用血说:“电影看多遍以后已经没感觉了。”这句话瞬间点醒了我,对啊!看过太多遍了整理不出自己的感受那就想想当初第一次看时的那种心情、感悟。于是有了前面的一段回忆。电影开始,黄晓明饰演的成东青无疑是千万奋斗者的标榜,也许,成以亿计的年青人,经历过成东青的困苦,却没有得到收获,这时,我想到的是:成功与付出的回报并不成正比。一个傻子,没有思想,失去理性,不具备在关键时候铁肩担道义的勇气,无疑,他奋斗到地球爆炸那一天,也不会出人头地,真的,正如电影里的台词一般:你母亲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将你抚养成人,一个女人只用了两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把你变回傻子。
想到韩寒那句话:我也想用自己的微力将一个天才托起,但天才是不需要人托的。我不赞同这句话,天才,有的是可以奋斗成功,但,龙还要风架着,天才,也需要托着,托起韩寒这条龙的那阵风,便是袁敏。
肯德基的店里,成东青给众多学生们上课,如果没有一定的本领与底蕴,谁会愿意和一个臭虫一起在公共场合丢人现眼?不过,成东青确实有本领,看八百本书是本领,背下来一部英语词典是本领,甚至,找到那一个废弃的旧工厂也是本领,能让两个都比自己出身高贵的人成为自己一辈子的好兄弟,这也是本领,观众们看到成东青的成功,可能会想起成东青受的苦难,但,电影院里很少有人会更深层次的想到,他有的是本领,有的是思想,有的是智商,很高很高的智商,不然,怎么能在飞机上背下一部法典呢?有这个本领的人,成为全球最大教育机构的总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只是,他受的苦难,却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没有一定是实力,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追随他,这就是风范,这,就是真正的土鳖口中所言的机会、好运、巧合。世间没有偶然,只有伪装过的必然。成功不可复制,每个人的心酸经历都要自己去承受,并且,不是你承受便可走向成功,没有思想与高智商的人,即使一味的去承受心酸经历,也不会逃得了被历史卷进风尘的最终结局。
孟晓骏因海外生活的不顺重新回国,新梦想的成立让三个人重新走在一起,新梦想的教学模式是包括成东青的自嘲式幽默教学法,孟晓骏的美国经验和签证技巧,以及王阳的创新电影教学,让新梦想空前成功。
新梦想再扩规模,成东青被媒体和青年塑造成为留学教父,不由自控的散发着一股从土鳖蜕变成领导者的光芒,让孟晓骏看不过去,二人渐貌合神离,王阳左右做人难。
三个人中,只有成东青一个人心里装着整个新梦想教育,看的比孟晓骏更远,至少,有一件事他看的比任何人都清楚,不可盲目上市,他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让他让新梦想获得全世界尊重的机会,这个机会,挽救了他们三个人,挽救了整个新梦想教育。
王阳,这个人是这三人之中的调剂。婚宴人散后,他们三个人在人走后的宴会场打架,这是发泄,他们三人没有一个人想过要退出,只不过,他们都想这来之不易的成功,可以走的更远,可以走的更长久。
最后想说的是,中国人合伙最能体现中国人的本性,能共同吃苦,却不能一起享福,打下江山,却分道扬镳。然而当危难来临时,赶在最前的,还是当初这些肝胆相照的朋友。王阳在婚礼上开玩笑似的说:“不要跟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于情于理,各自体会。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第二篇】
《中国合伙人》上映的时候反响很大,我也赶潮流去看了,却令我感触很深。三个年轻人,怀揣着梦想,把事业一点点做大的故事。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把梦想作为自己目标的人鲜少。实现梦想的更是少之又少,许多人不停地换梦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的人则不发一言,努力做好自己,最终实现梦想。当一个站在高处,无限风光时,很多人往往羡慕围绕在他身边的鲜花和掌声,然而当我们回首看他的成功之路,却发现那一步步上升的台阶,充满了血泪和辛酸。《真心英雄》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们注重结果但更应该注重过程,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艰辛,是梦想让他们如此坚持。
梦想是什么,电影《中国合伙人》里说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也因而,它才被那么多人所追逐。但在追逐的路上,并不总是会那么一帆风顺的。我们都希望有人能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怎么样走下去。其实没有人能告诉你。生活是自己的,梦想也是自己的,所有的纠结、困惑也都是你自己的。而这些,只有经历过,生活才能回答你下一步该怎么做。
《中国合伙人》很好的诠释了因为梦想努力拼搏,最终成功的故事。由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只能仰望别人的平凡人,最终成为让人佩服的成功人士。其经历是痛苦的,成东青由一个连音标都不认识的农村人,不甘于屈服于命运,努力拼搏,最终成为留学教父。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要在羡慕别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坚持不放弃。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都死在了明天早上,看不见成功的呼唤。我们要有勇气,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达成自己所设定的目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久之后你就会明白你长久的蛰伏、等待都只是为了有朝一日的厚积薄发。
“坚持”这个词汇,有时候显得很假大空,有时候又显得像个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敷衍。因为有太多人,对于自己的理想,曾经意气风发,高喊着“坚持”,但渐渐地却偃旗息鼓。真正能坚持下去的人,其实并不需要喊口号,只需要行动,再行动。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第三篇】
当《中国合伙人》的片尾响起邓超、黄晓明和佟大为三人合唱的《光阴的故事》时,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再次被重重地击中了。走出影院时,天上正飘着细雨,而我的心情却晴朗无比。看一部好片子就是一次精神盛宴,《中国合伙人》就是这样的好片子。
近半年来,中国大陆的影院中出现了多部动辄数亿票房收入的电影,让电影人颇为欢欣鼓舞。但,与票房的节节攀升不成正比的是,《泰囧》的轻松搞笑、《西游降魔篇》的魔幻闹腾、《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简单快乐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混乱颓废,都没有激发出我任何写观后感的欲望,往往是看完了就完了,连把他们当做谈资也是一两天的光景。
好在,《中国合伙人》终于让我再次拿起了手中的笔。这,或许是因为该片中不乏发人深省的东西。其实,前述的那些片子中,也不乏值得思考的台词。但或许是很多台词出现的场合或语气,总是让我觉得跟台词本身的内容不搭,以至于我忽略了这些台词所要表达的更深层面的东西。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60后、70后乃至80后都能看得懂的片子。影片所跨越的20年恰恰是中国发生巨变的20年。片中的一首首老歌,是我们每一个人记忆中都抹不去的时代印记。而曾经的那场美国梦,也算是那个时代中国的最强音了。也许,邓超扮演的孟晓骏代表了一大批人。当年就是有很多人怀揣着梦想来到了那个他们以为是热土的美国,但最终他们在那里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这些人回来了,把自己创业的热情和热血挥洒在自己的祖国。
《中国合伙人》是一部励志的片子,片子的三位主角虽是被逼无奈才成就了一番事业,但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积极的东西。黄晓明扮演的成东青,起步何其艰难?没有教学的地方,就买上几个鸡腿,在肯德基教课,后来又废物利用,将闲置的旧厂房当做教室和学校。在美国受够了白眼与轻视的孟晓骏,回国后最想做的就是做成一件事,向美国人、向全世界证明自己。所以他放下了曾经的自以为是、放下了曾经对成东青的轻视,为了新梦想他几乎拼尽了全力。汪洋,这个被称为具有美国人思维的人,在情场失意后,终于改头换面,投入了能让自己发光发热的地方。就是这样的三个人,最终成就了中国第一支教育产业股,其市值竟是30亿美元。
两天来,一直忍不住哼唱“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真是一部让人心情不错的片子。片中,有太多值得回味的东西,如不同时代出现的为了谈话而存在的乒乓球台、把成东青的被拒签说成是“美国人民不需要你”、把肯德基说成是美国来的一个大爷、把怀孕的英语单词pregnant说成是“扑来个男的”等等。还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台词,如 “即便岁月将皱纹刻上我们的额头,也不能让皱纹刻在心里”。当然,我最喜欢是那句“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说得真好啊。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第四篇】
调成泛黄色调,温火热煮青葱岁月,《中国合伙人》里有旧时代热血青春;三个青年从一无所有到身家万贯,这是一部励志大片;横跨几个年代,里面有时代的断截面;还有始乱终弃的感情,有始至终的友情陈可辛想说的东西很多,但什么都没讲彻底。或许,其实是这样,他并不想说这么多,他只是觉得要堆砌这么多,因为这些对票房可能有益。经过《武侠》和《血滴子》(监制)或小或大的失败教训,他对失败产生前所未有的恐惧,迫不及待想找个机会消除挫败感。
陈可辛擅长刻画情感,收集整理以及更大一点的群体情怀,他所有的电影都在围着情感打转,即便在尝试拍摄中国式大片时,类型电影的框架也压制不住他对情感的突出关注。这是陈可辛最大的优点,他懂得人性的复杂,情感的完美与哀愁。可惜在《中国合伙人》里,他并没发挥出上好状态,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的性格和关系变化,包括他们各自的感情,除了偶现的动人妙笔,几乎全靠旁白帮忙。在讲述方式上,我没见过这么笨、这么匆忙的陈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厌烦,简直退化到早期作品《双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滥。设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仅借助于画面和情节,他们三人的性格和情谊差不多会坍塌。过于依靠旁白,就像强行灌输的评述,生硬地为观者构建对主角们的印象。
作为北上拍片的港区导演,对于影片营造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质感,当给予一些表扬,这也是陈可辛从不失手的地方。不像别的香港导演到了内地,港味与陆味仓促杂交,如蹩脚的国语配音一样令人难受,陈可辛的《如果·爱》、《武侠》,包括这部《中国合伙人》,并没出现不自然的怪异问题。当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内核精神。王阳是个文青,留着长发,有观众向陈可辛提问,王阳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明白诗人海子是谁。这个无关紧要的事实,泄露了很多秘密,可解释三个人物没有人格(不必须是高尚的)魅力的原因。陈可辛终究对人物的外在和内在设定有距离感,他做了功课,但视野和经验不够。王阳的文青范,孟晓骏的世家子弟样貌,成冬青艰难求学的漫画式描述,均流于类型片的套路化,尽管他们的形象借鉴了现实人物。
学校、创业、泡妞、决裂,自从预告片曝光,就可推断《中国合伙人》可能和大卫·芬奇讲述Facebook创始人故事的《社交网络》有关联。出来的成品,果然证实了这个猜测,《中国合伙人》偷了《社交网络》不少东西,这真令人尴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师对峙的戏及对整个电影的牵引作用,和《社交网络》如出一辙。甚至能够再一步推断,《中国合伙人》的诞生,就是《社交网络》催生的产品。主创照着《社交网络》的样貌,找适合的故事,左转右拐到了新东方俞敏洪他们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