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精编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1
通过章教授的自然辨证法课程,我对自然辨证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自然辨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训练,对提高能力和开阔视野有很大的帮助。我大体明白了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同时自然辩证法不可能也不应该以自己的哲学研究来代替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
关于自然辨证法,虽然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多,但是,我更为感兴趣的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探索。要想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个信息,即人类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这不仅是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思想的最好解释,同时也是当今科学界的共识。其次,在确定上个观点后我们就要从源头来了解自然和人类的起源。关于这个方面,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斯塔夫里阿若斯教授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给了我们很好的解释。他认为,在地球的发展进程中,与生命有关的大的事件有三个。第一是生命在地球中的出现,第二是人类的出现。在第一个大转折点中,生命从非生命物质转化过来,所有的生物种类都是通过适应其生存环境,以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方式进化而来。也就是说,生物的基因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人类出现以后,这个方式改变了。人类通过改变环境来使环境适应自己的基因,也就是说,不再改变自己的基因来适应环境。今天,随着人类关于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知识不断增加与深入,人类能够很快既改变自己的基因,又改变其所处的环境,这样,地球发展进程中的第三个划时代的转折点也就即将到来了。
了解了上述三个转折点,我们知道了人类而且只有人类能够创造一个自己想要的环境。由于我们拥有独有的变革环境的能力,人类不必经过生理上的。突变就能很好的应对周围的环境。但是,现实中,我们却越来越感觉到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协调。那么,为什么人类现在越来越显得不能控制自己创造出来的环境?为什么人类日渐觉得自己创造出来的环境越来越不适合居住?
我想答案就在于基因进化与文化进化的根本差别之中。基因进化通过基因突变起作用。如果一个物种的基因突变符合自然选择的要求,它就会在生命史中短短几千年里成为地球傻瓜占统治地位的物种。与此相对,文化进化是通过引入新工具、新思想或新制度能够使自己在几乎一夜之间就改变整个社会。比如19世纪中期的蒸汽机、20世纪的内燃机和今天的核能、计算机等,这些人类发明的新工具深刻得改造着我们的环境。明白了这些,我们再看看一个悖论:人类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的同时,越来越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环境,但是,却越来越不能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适合居住。
之所以出现这个悖论,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我们不不了解环境,而是我们有这么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自身知识的不断增加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智慧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人类迫切需要学会在获得知识与运用知识的智慧之间达平衡。做不好这个,那么人类便会像爱因斯坦警告我们时说的那样:人类现在正面临着的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说是一场“无与伦比的灾难”。
在我们步入工业社会后,变出现了一种病态般的社会,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一个病态的社会,其特征是极其简单的,这就是它为人的生物学需要提供得太多,但同时却处于精神饥饿状态。”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所自有欲望和自身能力的肯定,对自身利益、个人主义倾向一种过度追求所导致的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状况。这种观念具体表现为倡导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许多人的吃、穿、住、行、用的消费都大大超过了实际需要。本来从人的身体健康而言,在饮食方面,明明是科学搭配,保证营养即可。可实际情况是,在许多场合下的请客吃饭是为了讲排场,摆阔气,显富贵,把这种实际需要发展到极端铺张浪费的地步。从住房条件看,明明是求得安全、方便、舒适、温馨即可。但实际情况却把这种需要发展到宾馆式,宫殿般的豪华享受而且陷入盲目的攀比中不能自拔,人人累得气喘息息。正是由于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消费观,造成了当今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生态系统的高破坏。因为人类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如果无人消费,这个产品就无法生产了。因此正是由于高消费刺激了高生产,高生产导致向大自然的高索取,而高索取必然造成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生态平衡的高破坏。从而使人类社会陷入了高消费→高生产→高索取→高消耗、高污染、高破坏的恶性循环之中。可以说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方式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终结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漠视,之所以说是漠视而非无知,是因为人类对自然规律是有认识的,但却因自身的利益而不愿意理睬种种自然规律。这也是社会文化与自然文化发展不平衡所产生的恶果。
那么这种观念导致自然界无情的报复,我们面对种种非正常的人与自然关系所表现出得现象,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历史性难题。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老师提出解决21世纪的矛盾、冲突的方法:“只有大乘佛法与中国的孔孟学说”。当然,我们不仅是要从传统理论中找答案,也要在具体的现实环境中找答案。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法制建设层面。基于人性的弱点,我们有必要而且只能通过这种硬性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来不断完善立法、严格司法。
第二,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人天合一的自然观。首先,人类要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万物之一员,自然之一份子。人类要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这个位置,给自己定好位。人类不能狂妄自大,不能什么都以人类为中心。其次,人类要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家园,保护自然,就是保护全人类共同的家园。
第三,建立社会经济自然相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人类要彻底改变“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环境可以无限容纳污染与废物”的旧观念。采用经济、文化、资源、人居环境和人的素质等综合指标来衡量社会的发展,从而把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公民素质的提高都包括在发展概念中,以引导各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选择健康、适度消费的生活观。人类要改变过去那种追求高消费,高享受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提倡勤俭节约,反对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选择健康适度的消费行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以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第五,大力发展绿色科技。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环境资源学,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等绿色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以保护环境为已任的绿色技术。这是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面对环境破坏这一问题,我们有很多解决之道,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法自然”,既是要人类的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可以改变事物的具体形式,但不能改变事物的内在规律。承认人的能力的有限性,承认并尊重规律,是我们的必修课。
最后,我想感谢章汝先教授带给我的这门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得我的研究生生活更加有意义,对我今后的成长、发展、对我的世界观、价值观均有及其重要的积极影响。另外在此感谢章教授的“阳光心态妙语200条”及课堂上的精彩讲授。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2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揭示出了主观辩证法与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之间的不可分割性:主观认识的辩证法可是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事物间的辩证运动关系的反应而已,从而揭去了长期掩盖在主观辩证法之上的神秘外衣,使辩证法真正建立在了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它既为我们建构了科学时代的科学世界观,同时也为我们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供给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我深刻地认识到:事物的现象,从来都是纷繁多样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掌握它的规律,是十分复杂和渐进的过程。成功与失败,有时候仅仅只是一步之差。有些人之所以能够顿生灵感,突破两者之间的隔膜,完全是依靠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实践,并不断提高认识的科学性的结果。
书中的人物都被葛竞姐姐描述{}得栩栩如生:聪明的主人公米楠、他的好朋友丁立立、汪小旺;他们的死对头:骄傲自大的段小克、诡计多端的金同同;还有班里其他的一些同学:胆小的杜小拉,老实的叶建建,贪吃的孙喵喵,天真的李小唯,学习认真的冯小军;幽默滑稽的小罗教师和那和蔼可亲的张校长。《魔法学校》主要讲了在魔法学校里发生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比如同学们坐着潜水艇参观学校;教师在水里给同学们上生物课,各种鱼儿都游到他们身边;校长能用喷雾剂检查出学生们考试时是否作弊;种在教室门口的向日葵能看到同学们在教室内外的一举一动;同学们在校长变出的“奥兹国”里表演童话故事《绿野仙踪》……
尽力寻找情绪体验的机会。一是多想想你所从事的事业,时时不忘创新,做出新的成绩,跃上新的台阶;再者要关心他人,与钦佩、同事同甘共苦,无论悲欢、离合,都是对心理的撼动,它会使人头脑清醒,心胸开阔;三是多参加公益活动,乐善好施,为子孙造福。最好是学会一门艺术,无论唱歌弹琴,还是写作绘画、集邮藏币,都会人进入一种的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你的爱好之中寻找乐趣。
为了有效地开展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并到达预期的目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加强对哲学的学习。因为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因而总是需要不断深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好哲学十分必要,这有助于我们思想的不断成熟和加深思维的深度,以使我们的认识更贴合客观实际。
下面结合我的经历,谈一下自己的体会。我们都明白获取与学习知识、加快成长,对于一个以后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学期,我主要是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学习。有限元分析的主要步骤有:
(1)结构的离散化,即单元的划分。
(2)单元分析,包括选择位移模式、根据几何方程建立应变与位移的关系、根据虚功原理建立节点力与节点位移的关系,最终得到单元刚度方程。
(3)等效节点载荷计算。
(4)整体分析,建立整体刚度方程
(5)引入约束,求解整体平衡方程。
划分单元时一般选用三角形或四边形单元,其基本原则有:
(1)拓朴正确性原则,即单元间是靠单元顶点、或单元边、或单元面连接。
(2)几何保形原则,即网格划分后,单元的集合为原结构近似。
(3)特性一致原则,即材料相同,厚度相同。
(4)单元形状优良原则,单元边、角相差尽可能小。
(5)密度可控原则,即在保证必须精度的前提下,网格尽可能稀疏一些;应力集中区单元划分要密,其他区能够划分的稀一些。
知识重要,不用多说,但知识仅有在实践和思考中运用,才能转化为才能。
知识并不是才能,需要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这就是实践和思考的过程。良好的思考习惯,有助于脑力的增强。我认为脑力同体力一样,是需要锻炼的,而长时间的思考能力也是练就出来的,在于平时下意识地培养。一旦建立了良好的思考习惯,长时间的思考能力慢慢也会建起,这样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提高,因为很多深度灵感产生于长时间思考中。
这种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学习需要用到实际的生产中,才能深刻理解其功能。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是钻柱力学研究发展最快、取得成果最多的时期。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有:1.发展了多种建模方法,如微分方程法、能量法,求解方法使用了差分法和有限元法。2.开始同时分析下部钻具组合井斜力和方位力。3.开始使用计算机分析下部钻具组合的力学性能。4.建立钻柱力学模型时适当研究了钻柱的转动和摩擦。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人们继续深入研究定向井、丛式井中下部钻具组合的力学特性。这一时期钻柱力学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进行了下部钻具组合的纵横扭三维受力分析,除分析井斜力外还着重分析了方位力,期间,我国学者提出并拓宽完善了纵横弯曲连续梁法,构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
可完成井下动力钻具、带弯角、变截面组合的三维分析,计算简便,精确度较高,较贴合井下实际情景。20世纪90年代至今,钻柱力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研究对象也开始从部分发展到整体,开始认识到研究全井钻柱力学特性的重要性,认识到仅仅研究下部钻具组合无法全面了解钻柱在井眼中的运动状态,无法更准确的计算和分析杆柱的承载情景。为此,研究者建立了直井眼中全井钻柱系统的纵向振动力学模型、扭转振动力学模型、横向振动力学模型,美国学者还建立了直井中钻柱系统的纵横扭耦合振动力学模型,学者们还研究了全井钻柱的屈曲行为、涡动行为、钻柱与井壁的碰撞与摩擦、泥浆对钻柱系统的粘滞作用等,并取得了必须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帮忙认识和解决了油田中一些现场难题,同时对我们以后的研究到了十分进取的作用。
钻柱螺纹连接强度的研究己成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关注的热点。螺纹接触应力的研究包括试验测定法、解析法和数值计算法。实验研究虽能够较真实地模拟井下受力情景,但不能准确真实地模拟在不一样工况下所关心螺纹部位的应力应变场和密封能力。,,用实验测试了不一样结构形式螺纹在轴力、内压下的密封能力和强度;石油管材研究所对各种接头螺纹也做了不少试验,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Sopwith在1948年首先提出螺纹连接载荷分布的解析方法,研究了螺母径向膨胀的影响,得到了普遍理解。stoeehy和Macke修正了Sopwith理论以便处理锥形螺纹。阎铁、范森和石德勤建立了基于挠性件摩擦理论的理论模型。张炎、陈平、施太和建立了螺纹轴向载荷分布规律的弹簧模型。有限元方法是螺纹力学有效的数值研究方法。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采用轴对称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钻杆接头连接的内外管端的疲劳破坏问题;对20种不一样的Miu和R配置情景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等用接触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钻柱螺纹连接中靠近台肩部位的疲劳破坏问题;李润方等用弹塑性接触力学对石油钻杆连接螺纹进行精确的分析。
此外,养成思考的习惯,并与实践、知识结合好至关重要。据我了解,不少技术人员是很勤奋的,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为了提高技术能力,喜欢挨着地把技术专业书籍全看一遍,可效果并不好。我也有过把技术专业书全看一遍的经历,可收获并不大。经过反思,使我明白了,为什么相同资质的人,又有同样的学习机会,可最终能力上却大不相同的原因:这是由于实践和思考的结合方面,他们之间有较大差异所致。仅仅满足解出正确结果并单纯追求题量,想“以量取胜”,而不注意进一步的思考、分析、综合、归纳,是要事倍功半的。不认真思考,势必极大地影响经验的积累。所以,养成思考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我认为学好哲学,能够极大地拓宽我们的思路,使我们更好地懂得事物的复杂性和辩证关系。使我们顺利时不盲目乐观,困苦时不消极悲观。一个哲学学得好的技术人员,其主观分析与客观实际间的差距必然较小,这无疑是有助于他(她)的成功的。思路的拓宽,提高了我们对事物的理解,而在较高的理解水平之上,我们才能培养起自己的见解与质疑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我们才能获得客观分析的能力。这些是我在实际经验中的切身体会。
既然列宁说矛盾对立面的斗争是无条件的,那么列宁自然的成了这种斗争哲学的发明人,因为斗争哲学家们除了引用列宁的话外,并没有做更多的考察以证明同一性的相对性有条件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无条件性。如果列宁能重生的话,必须也会说这即给了他过多的荣誉也给了他过多的毁誉。如果哲学家们稍微仔细一点的话,不难看出列宁的这两句话中的有无条件性指得是两种情景:
综上所述,我们仅有不断提高我们认识的科学性,才能使我们在动手实践、获取知识、善于思考上处于有利位置,并把三者结合好,更好地完成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使我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让自己感到既有信心又有准则,并为社会作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3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通过概括和总结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创新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的分析鉴别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加深对我国科技方针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认识到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认识世界。恩格斯说“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并且过去和机体种源说相对立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善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 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必须从辩证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并且牢牢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成果,又是改变人们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又是人与人的关系的中介。
在自然辩证法中,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即自然界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的,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从这一方面来说,我就可以明白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
自然辩证法为自然科学提供了唯一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主要在于它为自然科学工作者提供正确的理论思维方法,而绝不是用空洞的哲学议论去代替自然科学研究的具体实践。我们要彻底批判“代替论”,正确认识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特别在现代尤为必要。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 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今天,自然科学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基本粒子的研究、天体物理方面的重要发现、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领域的出现,都说明现代自然科学正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而随着自然现象的内部联系的被逐步揭示,现代自然科学更显示出新的特点,那就是: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各种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宏观、微观不同层次之间的互相联结,这就需要运用更高程度的理论思维—唯物辩证法去进行辩证的综合工作。
科学精神的关键在于辩证的批判。我们要培养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精神,不承认任何神圣的不可批判的东西,勇于批判别人和接受别人的批判,不轻信他人的观点。哥白尼推翻了“地心说”,贝克勒尔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理论,爱因斯坦创立了著名的相对论无不是对怀疑主义精神的最好诠释。当然,这种怀疑又是理性的、有条理的怀疑,是建立在科学的实验及严密的逻辑基础之上的。
从歌德巴赫猜想到电梯问题,从宇宙大爆炸学说的证明到生命起源的'探究,从人体基因结构的破译到宇宙中暗物质的追寻都能够说明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的必要性。批判性思维给我的启示是要正确地处理好对待学术权威的态度。有条理的批判,反映了研究者的理性精神和感情中立的态度。在一个学术共同体内,对某些学术权威或者自己的导师给予相当恰当的尊重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因为在学术共同体正常的运行机制下,学术权威的形成不是靠权利杠杆建构的。
学术权威在其共同体内的作用就如一个灯塔和蓄水池,能把从事某项研究的人员汇聚起来,并指明前进的方向。这种方向的指明,不是靠他的权力,而是靠他的学术研究能力,因为他可以凭借自己敏锐的直觉,避免撞到前进航线上的暗礁。因此,给予学术权威和自己的学术前辈必要的尊重,可以使自己的研究少走弯路,更多地在学术共同体内得到帮助。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样才能通过它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方法对于科学技术探索活动的意义好比渔网之于捕鱼斧头之于砍柴,要进行科技创新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手段,这个手段就是自然辨证法中提到的科学技术方法。科学技术方法论只讲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但事实上在科学研究中运用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一般性的方法,还需要哲学这种更高层次的方法的指导,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哲学课程,其核心就是为研究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一种辨证思维的方法。
孟德尔运用假说方法,以“基因”来解释生物的遗传规律,由于方法的超前,很长时间里没有得到重视,但后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却证明了他的理论的合理性,假说方法作为一种能够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方法而被现代科学研究广泛使用。
科学技术研究方法不只在自然辩证法课上得到学习,在研究生的专业课学习中也有所涉及,专业课上讲方法强调的是方法的工具性,科学技术方法论也强调方法的工具性,但更强调的是方法的可批判性。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这种优势起到了补充、深化专业课方法教学的作用,让我认识到不仅科学知识可批判,科学方法同样有局限,科学知识需要创新,科学方法同样需要创新,科技史上大凡伟大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难有遵循固有的程式和运用现成的方法,科学大师往往能在已有的方法中保持必要的张力,或伴随着创造出新的方法。
作为研究生,更应该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方法的重要性,注重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自己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结合。多向导师请教他们对科研方法的看法以及在运用科研方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写作命题论文,在思考问题、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等实际操作中,深刻理解科研方法与科研活动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4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高屋建瓴概括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通过分阶段带领我们回顾人类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让我们认识到现代自然研究同以前任何辉煌的研究不同,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通过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恩格斯总结出了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的观点。恩格斯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他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后来以神学为中心的形而上学,直到科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三个阶段。希腊哲学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上影响深远,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甚至到了在十八世纪上半叶,当时在知识上高于希腊古代的自然科学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是低于他们。
科学的发展必将推动人类认识的进步、促进哲学思维的发展。正由于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考察,阐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恩格斯还以大量的'科学史实为依据,说明由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正确的自然观带来了科学的繁荣。此后的科学家们开始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探索前进,天文学、物理、化学的研究都突飞猛进。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这样,从太阳系以及地球的起源开始,人们可以解释生物进化,人类产生以及最终进入近代的绝大多数现象。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5
本人对《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是比较期待的,但在课程中所学到的内容是出乎自己想象的,主要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启迪。自己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其实知之甚少,回想起上小学的时候,祖父曾给我买过两本类似传统文化的小册子,好像是《名贤记》和《教儿经》,家长也没有专门教过,但具体内容不记得了,再者就是在中学的语文课中学习的一些类似内容了。通过这次课堂学习和课后视频资料的。观看和学习,对自己的心灵是一种洗礼,让自己感到震撼,让自己感到“无知”。
张老师给的视频学习材料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曾经失足青年——胡斌的悔改经历报告,邹越老师在松江中学催人泪下让人奋发感恩的演讲,王财贵老师关于如何在儿童时期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的两场演讲,净空法师的和谐拯救世界专访,李连杰老师通过发展壹基金活动感恩回报世界,国学大师翟鸿燊——点亮心灯的演讲,等等,深深感受到了老师的良苦积极,是在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众多视频中的主讲者都是积极、用真诚、用智慧去实践传播传统文化这个神圣使命,通过影响资料的学习感受的自己的“浅薄”、“无知”,同时也有一种“亡羊补牢”的感觉,今天终于明白了我们还有博大精深、无限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
拯救自己的“无知”就如同“胡斌的改过历程”吧,自己今天能知道此事就好。胡斌的演讲告诉我如何“改过”;通过邹越老师的激情演讲告诉我们可以演绎理解为中华民族忘却传统文化,就如同个人抛弃了自己的父母;王财贵老师的演讲告诉我们为何要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根基作用,如何学习传统文化,告诉了我们学习方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以及学好传统文化的益处;陈鲁豫对李连杰老师的专访,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影视巨星感恩回报世界的真诚;国学大师——翟鸿燊的精彩演讲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美、智慧,令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实属难于言表;一切都让人肃然起敬,让人感到相见恨晚。
突然有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念头。设想,初期目标做个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中期目标做个对传统文化理解的人,长期目标做一个传统文化实践者,愿景目标争取成为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在此,对张老师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