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精编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范文1
马牙雪山海拔 4447 米,属祁连山脉,地处天祝县,与青海省互助县接壤,山势呈西北――东南走向。来到天祝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马牙雪山。远远望去,雪山静谧地屹立在天地之间,银装素裹、雄劲、壮丽。在天祝县城的华藏寺搭乘专线车,约60公里车程后,到炭山岭镇下车,再徒步16公里即到达马牙雪山。徒步虽然辛苦,但前往马牙雪山的徒步却是场视觉之旅,春夏之季,沿途野花缤纷,林木苍)(翠郁郁,秀水清波荡漾,山林、草原、雪山、湖泊秀色悉数呈现,真是风光绮丽,美景无限。
马牙雪山藏语为“阿尼嘎卓”,主峰为“伦布什则”。“伦布什则”意指最高的须弥山,“须弥”一词来自梵语,意为无限大,在佛教中极具意义。须弥山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被认为是世界中心的山。显见,被赋予这个名称的马牙雪山在藏民心中具有至尊无上的地位。
雪山脚下,一碧万顷的草场,绵延十余公里,绿茵如毯,蓝天如染,映衬着身后皑皑雪山,引人遐思无限,豪情万千。举世罕见的绝美物种――白牦牛漫步在绿茵茵的山间草甸上,自在惬意。这里是白牦牛世世代代的家园,是老天赐给它们的封地,是它们在世间的唯一生息地。一阵风起,牧歌飘荡在半空,袅袅不绝,纯朴、憨厚、真诚的牧民,展露着比阳光还灿烂的笑容,赶着羊群、马群过来了,他们身后的矮屋草舍,零零星星地点缀在绿野间、山脚下,像是远离尘世的童话屋。
遥望主峰,但见峰顶直插云天,蔚为壮观,顿觉个人如它脚底的碎石般渺小,但奇异的是,此时心中却荡漾起豪迈气概,似乎顿时可以包容世间一切,很觉超凡脱俗。
马牙雪山山脚下的天梯是登山的起点,在4000米的高海拔地区,走路都费劲,更别说登山了,所以攀登马牙雪山颇为艰辛。欲登主峰,除了走常规路线的天梯之外,其余可攀路线还有十多条,有的地势平缓,有的险峻陡峭。峰脚到峰顶,700多米的高差,行程约公里,一般攀爬时长为三个多小时。
许多路段下面是冰川和暗河,行走在冰川暗河之上,随时担心冰面裂开塌陷。冰盖下流水潺潺,冰面状态复杂,冰沟、冰缝、冰棱、冰洞,还有尖利凸凹不平的冰川砾石,耳听着脚下哗哗作响的河水,举步谨慎,心中恐惧,但眼前壮美,新奇的景象,却使人惊诧、幸福,油然升起的喜悦之情充溢心间,难以言喻。
据说每到7、8月份,晴、雨、雪会在山顶瞬间交替,若在山顶大声喧哗,立时云雾封天,雷声怒号,大雨倾盆,转瞬间,却又云开雾散,骄阳炙人。天象刹那间的变换,体现了大自然的神秘莫测。每当这时,神山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游历者大有身处九天云外之感,此时方真正感受到雪山探险的魅力所在。
通往天池的路上有多级台阶,各色野花伴随游人拾级而上,姹紫嫣红,分外娇艳;下视,草地油绿葱翠;上望,雄鹰翱翔天空;更有那啾啾不绝的鸟鸣之声,打破了山的寂静,让人在恍兮忽兮间仿若误入仙境。
马牙雪山有许多天池,传说有108座,分布在各个山头。通往小天池处要翻过一段碎石坡,颇费力气。在小天池西北方向的一道山梁后面是抓喜秀龙乡,此处有宋、元时期马营口沟大营城和代乾古城的遗址,该乡乡名为清代五世达赖命名。抓喜秀龙在海拔2878-3425米之间,草原广阔,牧草充足,山水秀美,很应和乡名之意:吉祥富饶。从小天池到大天池路段的坡度甚陡,夏季尚好,冬季碰到路面结冰,无疑更增添了难度。马牙雪山天池中,最著名的湖泊是德木却兰措湖和拉姆兰措湖,别称古古拉上下天池,也被称为“姐妹天池”、“姐妹湖”。
大天池海拔3800米左右,湖水为千年积雪所化,清流潺潺,飞花四溅,小天池在大天池下方,清澈碧绿,柔美静谧,微风过处,粼粼生辉,置身在这仙境之中让人不由得相信与天池相关的神话与传说。据说,姐妹湖由姐妹两人化生而成,以水量丰沛于旱年,水缺于涝年的奇异特点,数千年来护佑着当地人。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马牙雪山有一年突然水草干枯、牛羊暴亡,人民冻饿交迫,濒临死亡。苦难中,人们苦苦祈求天神,但却无果。绝望之际,有一仙人出来指点,只有唤醒降雨玉龙,敲响千里之外阿尼玛卿雪山的天鼓,才可有望得救。但是,路途遥远、艰险,需翻越九十九座雪山,涉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九十九处魔地。正当人们为难而不知所措时,德木却兰措和拉姆兰措两姐妹勇敢站出,毅然承担大任。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敲响天鼓,惊醒玉龙降下雨水,拯救了人民。然而姐妹俩于返回途中融化,化为马牙雪山顶上玉洁冰清的雪水。雪水经年累月,流淌不息,造福一方。由此,山被誉为圣山,池被赞为神池。
传说 信仰
马牙雪山的由来,与英勇的华锐部落十三兄弟有关。英雄们在合力围战九头妖魔牺牲后,所携的十三把青剑和所骑十三匹战马的牙齿,化成了巍峨壮丽的马牙雪山。除此之外,还有珠姆王妃棋盘、千佛朝湖、雷公洞、狮子头,以及许多奇特景点的传说,这些传说大都有着浓厚的人文故事色彩。
比如,在马牙雪山山顶,有一巨石耸立,石间裂有缝隙,名曰“试剑石”。相传马牙雪山曾是雄师大王格萨尔大战霍尔国的古战场,当年格萨尔王征伐到此,在此石上试剑,而那缝隙就是当年试剑留下的痕迹。马牙雪山还有一山峰,状如观世音菩萨。山峰脚下,布有林立的石林。一上一下,形成众人听经状态,凝神静气,虔诚无比,神态逼真。此情此景被喻为“观音讲经”。
每年农历6月13日这天,人们都要对天池进行祭拜。纯朴的牧民们在寺院僧人诵经的祈祷声中,将哈达、酥油等物虔诚地抛向湖中,祈盼着湖里出现传说中的奇异景象,如盛开的雪莲、宝塔和灵光等,祈盼着吉祥安康的福祉降临。 “圣”和“神”是人们崇拜、敬仰的对象,千百年来人们恪守着祭拜天池的习俗。藏民族的这种山神崇拜,形成了他们自身的文化理念和生活习俗。出于敬畏心理,人们在池边不敢高声喧哗,生怕一旦触怒天神,乌云顷刻而至,暴雨倾盆而下。当然,天池神山的传说不仅如此,更有天、地、神灵主宰其间的灵动,以致平添许多神秘色彩。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范文2
动画音乐在动画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表现手法直接影响着动画作品的艺术品质。本文以我国著名的动画电影音乐作曲家吴应炬先生的动画音乐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其动画音乐作品在民族民间素材运用、戏曲元素加入、多元文化渗透以及鲜明的个性审美等方面的创作特点,以期为今后我国动画音乐的创作提供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
吴应炬;动画音乐;创作特征
中国的动画产业在短短的时间里,为世界动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有着极高造诣的动画音乐作曲家吴应炬先生,在其动画音乐的创作中以丰富的手法诠释了动画作品,推动了中国动画音乐的研究与创作。吴应炬先生是中国电影界的配乐高手,自幼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与动画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历时42年的动画音乐写作生涯中,共创作了94部动画音乐,其中为《葫芦兄弟》《阿凡提》《草原英雄小姐妹》《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经典动画影视作品配曲。本文从吴应炬先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其动画音乐艺术的创作特征,以期为推动中国动画音乐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吴应炬动画音乐中的民族音乐特征
在吴应炬的动画音乐创作中常常吸收了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再加以技巧进行发展,这一特征在很多动画音乐中都有展现。吴应炬先生是广东人,他对广东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动画音乐创作中经常会用到广东的音乐元素,就像他所说的一样:“我生在广东,小时候常看、听粤曲,对广东音乐耳熟能详,在搞音乐创作时,只要是片子内容合适,我都会用广东音乐的音调来表现……”①由于吴应炬先生与自己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在文化上的传承关系,在他运用广东音乐素材创作时总给人以自然感。在他最具代表性的以及最具影响力的几部动画音乐中,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都有一些广东地区的音乐元素运用在动画影片中。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在吴应炬先生创作的动画音乐中也占据着比较大的比例。在其创作的多部优秀的动画音乐中则运用了多个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如《孔雀公主》中运用了云南彝族的民间音乐素材、《草原英雄小姐妹》运用了蒙古族的民间音乐素材、《过猴山》运用了广西瑶族的长鼓舞的节奏素材等等。特别是在《阿凡提种金记》这部动画影片中,由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以新疆维吾尔族的特点设计的,因此在动画配乐中就大量地运用了新疆维吾尔族的民间音乐素材。作品中,使用了十六分音符的弦乐跳奏,多个乐句使用了附点、切分为主的新疆特殊节奏型,突出了维吾尔族音乐节奏欢快的特点,这样的音乐创作与动画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是相符合的。作品后半部分的高潮乐段,则运用了维吾尔族抒情歌曲的特点,将作品旋律以抒情和叙述双重切入,音域宽广优美。同时在配器中,吴应矩先生还以新疆的民族乐器为主,使用了新疆本土特色的乐器“冬不拉”“热瓦普”弹拨乐器,并利用其明亮特殊的音色,表现出了欢快的故事情节,烘托了动画故事中人物诙谐、幽默的形象。其他地区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在吴应炬先生的动画音乐作品中也有呈现。例如,在第一部以剪纸为背景的动画电影《猪八戒吃西瓜》中就运用了陕北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尤其是在猪八戒说唱的插曲中运用了陕北调,极具戏剧性。在吴应炬先生把民族民间音乐引用到创作的过程中,他往往会深入到民间去进行采风并加以改编运用。同时,他将民族民间素材吸收在自己的创作中,为此使之创作的动画音乐极富时代感和民族性。
二、吴应炬动画音乐的戏曲特征
在吴应炬先生的动画音乐作品中,还大量使用了中国戏曲音乐的元素。戏曲是戏剧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而戏曲音乐则有唱腔和器乐伴奏两个部分:唱腔是戏曲的特有元素,在动画音乐中可通过念白进行借鉴;而器乐伴奏,更有其丰富的表现力可供动画音乐大量借鉴运用。戏曲元素在动画影片中有两个作用:首先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其次是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比如,用锣、鼓、板、钹等打击乐器,就能表现动画影片中节奏欢快、气氛较为紧张的场景,以渲染和烘托气氛;同时,又能加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好地诠释作品中不同人物性格的内心情感,更好地推进剧情和塑造人物。例如,在《大闹天宫》这部动画影片中,吴应炬先生就多次借用了京剧中的锣鼓节奏,从而使作品独具特色并很有感染力。作品一开始,就使用了唢呐和锣鼓这两种独具特色的乐器,由此烘托出花果山一片祥和、热闹非凡的喜庆场面,而美猴王的出场却用了严肃的锣鼓节奏,使得美猴王的形象极具威严。此外,作品中美猴王表演大环刀以及到东海龙王宫发现了金箍棒后摆弄金箍棒这些场景,都使用了戏曲中的武打音乐元素,并用锣鼓进行配乐,锣与鼓的交相呼应与动画影片中人物的形象表演恰好配合,从而更好地渲染了作品的气氛。在吴应炬的动画音乐作品中,除了使用戏曲中的乐器演奏元素外,还时常使用戏曲中的“念白”元素。戏曲中的“念白”讲究声调和谐统一、节奏独特鲜明,因此引用到动画音乐中时就应注意人物角色是否匹配。比如,在动画影片《大闹天宫》中,吴应炬先生就将其背景音乐与京剧中的“念白”进行了合理的结合。对此,万籁鸣先生在谈到《大闹天宫》中的“对白”时就曾说:“人物对白既不完全像京剧的道白,也不像话剧的对白,在对白上带有韵味,有时尾音延长,就表现了动画的特点。”②孙悟空在花果山率众猴操练,对小猴说“孩儿们,打将起来!”就拖着长长的尾音,其京剧味儿十足,一下就让孙悟空的人物性格显得非常鲜明突出。吴应炬先生将戏曲元素灵活地运用在动画音乐中,从而使作品具有独特的戏曲韵味,也让作品的节奏独具特点、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三、吴应炬动画音乐中的艺术形象特征
在吴应炬先生创作的动画音乐作品中,他善于从导演的角度出发,并结合动画影片中故事的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入手,灵活地运用音乐创作技巧,将影片的内容与音乐进行完美的诠释,从而赋予了动画音乐中艺术形象的鲜明性和灵动性。在吴应炬先生大量的以儿童为题材的动画音乐创作过程中,他常从生活入手,用音乐去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例如,《十二生肖》《猴子捞月》《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以及《萝卜回来了》等经典的动画电影音乐,就通过他创作的音乐展现出了一个个鲜活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儿童化的艺术形象,让孩子们喜爱有加。特别是吴应炬先生为《草原英雄小姐妹》创作的动画音乐,更是深入人心,他用非常有个性的音乐语言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1965年,为了更好地创作出《草原英雄小姐妹》这部动画影片的音乐,吴应炬先生随剧组来到了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生活了半个月,在那里他体验了在裹着沙尘的狂风中行走、在黑夜中迷路于茫茫的草原,以及牧民们如何在风雪中寻找失落的羊群等等真实的生活场景。正因为这些真实生活的所见所闻,从而让他在《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音乐创作中做到了音乐与影片的有效结合,由此塑造出了鲜明、生动、感人的草原“小姐妹”的英雄形象。同时,吴应炬先生还创作了不少以成人为题材的动画影音乐,并展现了具有成人化特点的人物艺术形象。著名动画电影导演特伟曾说:“美术电影不仅是教育儿童、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工具,而且是‘老少咸宜’,对成年人来说,美术电影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教育武器和活跃文化生活的一种良好的形式。”③吴应炬先生禀承这样的理念,但他创作的成人动画电影音乐的形式则相对复杂,内容也更为丰富且极具戏剧性。例如《孔雀公主》和《牧笛》,这两部动画影片就是成人化的动画电影音乐。其中《孔雀公主》的动画音乐,便是吴应矩先生来到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进行采风后创作的作品。在这个作品的音乐中,吴应炬先生借鉴并吸收了傣族的民间音乐元素,并将语言成人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动画影片《大闹天宫》,吴应炬先生更是用音乐的语言将“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为此成为建国初期中国动画电影中的辉煌巨作,以至让世界各地的不少少年儿童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吴应炬先生在自己的动画音乐创作中总是立足于艺术本身,从而塑造了一个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他用简洁的作曲技术理论,创作出了90多部不同题材的动画音乐,为中国的动画画廊增添了一个又一个的鲜明艺术形象。
四、吴应炬动画音乐的多元文化特征
吴应炬先生在动画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对不同内容的影片以及不同的故事情节,所采用的音乐素材以及风格也不尽相同。对一部动画影片的理解,不同的作曲家由于自身的音乐素养、生活积累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答案。在吴应炬的动画音乐创作中,则体现了多元音乐文化的共融。在动画音乐的创作过程中,作品的故事、题材往往会有一定的虚构性,因而在动画音乐创作上也必然会使用适度夸张的语言来描述故事情节或者刻画人物形象。最典型的表现,就在于作品中运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比如,将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多元化相结合,独唱、对唱、轮唱、合唱、重唱等多种演唱形式相结合,音乐、舞蹈、动画等多元艺术形式相结合,等等。这些丰富多元的音乐元素的结合,常会给人在视觉上带来极大的冲击力。例如,吴应炬先生创作的动画影片《大闹天宫》,影片音乐根据电影内容以及其中人物角色的设计,就采用了戏曲音乐风格与音乐元素的结合,从而彰显出了戏曲元素的多元文化特征。再如,动画影片《九色鹿》,在创作此片的动画音乐时,吴应炬先生就充分考虑到这部作品的背景,因此汲取了佛教音乐的主要特征,为此使得这部作品的内容主旨和音乐背景完全融合,从而渲染出作品中应有的那种庄严清净、慈悲为怀的意境。此外,在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中,吴应炬先生根据影片的故事背景而采用了内蒙古草原的音乐特征,于是生动刻画出了大草原的美丽夜景以及“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艺术形象。吴应炬先生在动画音乐创作中对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值得当今动画音乐创作借鉴并学习的一大手法。同时,吴应炬先生在动画音乐创作中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先进的作曲技术理论,并运用多元化的创作手法,创作出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多元文化动画音乐,为中国动画音乐的创作跨越了一大步。
五、吴应炬动画音乐的个性审美特征
一部作品要有生命力,个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作曲家们为此而往往付出毕生的努力。吴应炬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动画音乐作曲家,其动画电影音乐则体现着他鲜明的个性审美特征。首先,简洁朴实是吴应炬先生动画音乐个性审美的首要特征,这在他创作的儿童题材动画音乐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在这类动画作品中,其音乐大多简洁,并以自然化的旋律去发展、以简洁的叙述方式去表现人物角色形象。例如,1956年他创作的《我知道》这部动画音乐,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小白兔”所演唱的插曲,与其说是唱,不如说是念,这一简洁朴实的音乐语言与儿童动画影片的内容非常吻合。此外,在动画影片《大闹天宫》的音乐创作中,吴应炬先生也同样以简洁的音乐创作笔法,勾勒出了作品中一个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并用简洁朴实的音乐语言表现出作品非凡的个性审美特征。
其次,简约虚拟的意境是吴应炬先生动画音乐个性审美的又一特征。对此,作曲家常常用简练的音乐语言描述出作品“似实而虚”“亦实亦虚”的意境。这一极具个性的审美特征,是作品中“情”与“景”的结合,并利用背景设计产生“虚实结合”的效果,从而使作品在“虚实相生”中产生出无穷的意境美与自身独具魅力的韵味。利用背景设计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在吴应炬先生的三部水墨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中都有各自不同的充分表现。特别是在《牧笛》这部作品的创作中,为了表现初夏牧童放牛的景象,吴应炬先生根据导演的要求,非常贴切地将中国水墨艺术的特征与水墨艺术的影像和音乐语言相交融,并吸取了广东音乐元素、运用简约生虚的意境,创作出了非常具有个性特征的动画音乐。特别是牧童和牛在水面上的一幕场景,画面中只显出了牧童和牛的上半身,下半生却运用了虚化的表现手法,以虚代实,再配以虚实的动画音乐,充满了江南的田园风格,而音乐与影像的完美结合,更造成了简约生虚的意境。
综上所述,吴应炬先生的动画音乐创作促进了中国动画电影音乐的发展,他所创作的动画音乐《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过猴山》《草原英雄小姐妹》《人参果》等等,都无一不充分地证明了吴应炬先生在中国动画音乐发展方面的突出成就和重要地位。同时,他的动画音乐还被社会广泛引用改编,如《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插曲《草原赞歌》被作曲家吴祖强和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改编为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吴应炬先生一生把民族民间作为自己创作的源泉,并以高度热情和高超的作曲技术手法为中国的动画音乐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此,美国资深评论家斯通曾称其作品是他“在中国听到的最妙的动画音乐”。
参考文献:
[1]吴应炬。动画片《大闹天宫》音乐的风格主题和乐队使用问题[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高放。中国动画电影的起源与发展[N].光明日报,2002-01-02.
[3]李骏。中国动画电影中的戏曲元素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范文3
[关键词] 音乐;电影;心理;主题;性格特征;地域性
电影音乐是与电影中的其他元素相结合而起作用的。影片中,常常需要音乐来抒发人物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音乐能为影片创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包括时间与空间的特征,用以深化视觉效果。它可以只为影片的局部渲染气氛,也可以用来贯穿全片,细致入微地为影片创造一种总的气氛。
一、电影音乐对观众产生心理暗示作用
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有音乐伴奏,只不过那是现场的钢琴或管弦乐队的伴奏。但是电影刚开始进入有声电影的时代,音乐就作为一个声音要素进入电影之中。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在严格的意义上说还不能算是一部真正的有声片,它只不过加了几段音乐和几段道白。在早期的有声电影中,电影音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作为背景声出现,因为观众对于伴奏音乐的曲调和内容从不关心,只要是流行的音乐就行。那时的电影音乐大多是为了填补对话中的间隙而存在的。著名的作曲家斯特拉斯基就对这些电影音乐作过论述:“它跟剧情的关系一如饭店里的音乐跟各个饭桌的谈话的关系”。但是作为事实,恰当的伴奏音乐,的确能大大强化无声电影的感染力。而这恰恰是电影音乐最基本的功能。由此可见,电影音乐对人们的观影心理的确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电影音乐不可能像传统意义上的音乐一样具有自身的完整性,电影音乐在电影中最普遍利用的就是利用旋律和节奏加强环境和情节的气氛,更多的时候它只是一个解释性的片段。譬如:当画面是一个追捕场面时,电影音乐就会采用一些快节奏加以补充;而在一个婚礼场面上,就会配上几小节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这在客观效果上增强了观众在看电影时的心理暗示。它起的作用就是把各个部分严丝合缝地组接起来,加强了动作高潮部分的气氛并为后来的戏剧性动作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而这种关系和斯特拉文斯基所说的饭店音乐与就餐人的关系是一样的,因为作为就餐的背景音乐也不是任何旋律都可以的。正是由于电影音乐这种原始的功能,使得许多导演在音乐段落的运用上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他们根据影片中填充的音乐段落清晰向作曲家提出要求,譬如说这段是紧张的,就来一段紧张的音乐;如这段是恐怖的,就来一段恐怖的音乐。这就是电影音乐在电影中对观众心理产生影响的地位和作用。
二、深化影片的主题
真正电影化的音乐并不是只具有揭示影片背景和情绪的功能,它能深化影片的主题,揭示人物的心理,甚至影响到影片的风格特征。像在费里尼导演的影片《道路》里,孤独的杰尔索米娜用小号吹奏的曲子成了她个性与心理的象征。每当我们在影片里听到那孤独的小号曲就会想起杰尔索米娜的形象。还有尼诺•基塔著名的反复曲调贯穿着影片的始终,这首曲子在影片中不仅增强了欢快中有悲哀的主题,而且成为统一全影片的结构手段。其结果是现实主义和一种“诗意的”“抒情的”表现主义或超现实主义在一部影片里达到了统一。
《苔丝姑娘》(英、法合拍故事片)这部于20世纪70年代末拍摄的影片,系根据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哈代(1840―1928)的名著《德伯维尔家的苔丝》改编。它通过美丽纯洁的农村少女苔丝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残酷和虚伪。影片的音乐与剧情紧密结合,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音乐语言和手法则体现出欧洲浪漫派音乐细腻、抒情的风格特点,不但对苔丝的内心情感作了有力的揭示,同时也表现了影片故事的时代特征。影片的主题音乐是伤感而深情的:它在全片多处出现,旋律带有英国民歌纯朴洗练的特点,刻画出苔丝善良真诚的品格。缓慢的速度、下行级进的旋律表现出她内心的痛苦和不安,而在切分节奏上的大跳,又使叹息般的音调突出了棱角,包含着一种反抗的情绪。配器上以弦乐、木管为主,具有凝重、悲怆的色彩。此外,作曲者还配合剧情,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英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如影片一开始,姑娘们在草地上欢乐起舞,在四位乡村乐师用小提琴、手风琴、小号和中音号奏出的充满英国田园风味的舞曲声中,苔丝与安吉尔初次相遇了。当新婚之夜抛弃苔丝而远走的安吉尔重回故土,路过当年与苔丝相遇的草地时,这支乡村舞曲在他耳畔轻轻响起,然而却更使悔恨的安吉尔黯然神伤。最后,杀死了恶少爷亚雷尔的苔丝在太阳神祭坛边被抓获时,乡村舞曲又轻轻响起。苔丝年轻的生命就像这欢乐的音乐一样美好,然而却被黑暗所吞没了。这些场景中,乡村舞曲的呼应出现与所形成的音画对比耐人寻味,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达到了深化影片主题的艺术效果。
《草原英雄小姐妹》,吴应炬曲。影片反映了蒙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狂风暴雪中奋勇抢救集体羊群的英雄事迹。音乐采用内蒙民间音调为创作素材,根据影片中的二重唱《长大当个好牧民》而作四次不同变奏,化为四个主题。如以笛子为主奏乐器塑造这对小姐妹的英雄形象;以唢呐为主奏乐器,表现性格凶猛的“暴风雪”主题;以琵琶、扬琴为主奏乐器,表现救援小姐妹的牧人马队,具有奋勇前进的“牧人”主题;还有表现姐妹俩在困难中出现希望的“灯光”主题,以铝板琴和钢丝筝为主奏乐器。这些主题在全片戏剧性的音乐段落中形成一幅在内蒙草原暴风雪中,两位小姐妹奋勇抢救羊群的音乐图画,形象逼真感人。片中插曲《草原赞歌》在广大少年儿童中广为传唱,曾获全国少儿文艺音乐奖。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据此创作了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在国内外演出时获得好评。
三、电影音乐是衬托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元素
在意大利导演赛尔桥•来翁内导演的影片《西部往事》里,音乐成为衬托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最重要的元素。影片中每个人物都各有其主题音乐。在赛尔桥•来翁内导演的另一部影片《美国往事》里也是如此。莫顿的配乐是跳跃式的,象征着他生活的动荡不安。最后他断气倒下,他的主题音乐也戛然而止。吉尔的配乐充分发挥了主题变奏的功能,尽管采用的是同一旋律,在她刚下火车时,音乐是轻快的;坐上马车一路西行,看见西部的雄伟景色时,音乐像是西部的一首赞歌;给麦克贝恩送丧时,音乐是哀伤的;与弗兰克在一起的时候,音乐几乎轻不可闻。而弗兰克的配乐则是全片的主题音乐,但它也是口琴手的配乐,似乎象征着两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弗兰克走到哪里,口琴手的配乐追踪到哪里,两个人只能一人生一人死。当弗兰克出现时,主题音乐中隐约可听到古怪的口琴声。当口琴手出现时,呜咽的口琴声后面又有着主题音乐的衬托。决斗时,主题音乐有排山倒海之势,把这场戏推向高潮。弗兰克倒地而死,音乐也停止,象征着两个人纠缠不清的恩怨就此结束。
《远山的呼唤》(日本故事片),影片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主人公田岛耕作,在避祸途中与寡妇风见民子产生爱情的故事。笔墨不多的音乐充满着淡淡的抒情意味,烘托渲染了影片所表现的日本北方边远山庄宁静的气氛和人与人之间心灵深处的细微感情。配合着剧情多次出现的主题音乐,具有日本北方民歌的特点,纯朴的旋律把一种内在的刚强与深深的温柔糅合在一起:它的出现常常以明亮飘逸的小号吹奏,在一种男性的雄美之中又增添了细腻温柔的成分,刻画了田岛耕作这一刚强汉子的内心世界。在发展中,它通过改变节奏、织体等手法,与事件的展开、主人公感情的发展相呼应,显得时而亲切,时而欢悦,时而深沉,时而抒情。在影片中,编导还插入一首在日本流传极广的儿童歌曲《哎哎》,这是武志和同学们在简陋的教室里唱的。歌曲的作者宇野诚一郎是日本最杰出的音乐教育家池内友次郎和著名作曲家安部幸明的学生。歌曲以“哎哎”为衬词贯串全曲,活泼欢快地歌唱了南方岛上的小猴子,充满着童稚之趣。影片的编导采用这首歌实际上是借小猴子表现了武志的可爱。
而在好的电影音乐中加入恰当的歌词,人物的性格就会更加鲜明。这在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红高粱》中就显示得格外清楚。《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就鲜明而深刻地刻画出了“我爷爷”和“我奶奶”那种敢爱敢恨、敢拼敢死的精神。不恰当的电影歌曲就会冲淡电影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淹没电影影像的个性,到头来只留下一首歌曲让世人传唱,而影片早就被观众忘得干干净净。
四、对地域感或种族群落的强化作用
电影音乐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利用音乐的地域特色来强化地域感或种族群落。如在弗朗西斯•科波拉导演的影片《教父》里,那反映出意大利西西里岛音乐特色的电影配乐,还有英国导演大卫•里恩导演的影片《印度之行》里反映印度特色的电影音乐,意大利导演贝尔托鲁奇导演的影片《末代皇帝》里的那首以二胡为主乐器的协奏曲,都很好地反映出了影片故事的民族特色,并同时给人物的行为带上了强烈的民族色彩。
《汤姆叔叔的小屋》(美国、意大利、南斯拉夫合拍故事片)这部根据美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斯陀夫人的小说改编的影片,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通过老黑奴汤姆的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美国白人奴隶主对黑奴的残酷压迫和黑人为自身解放而进行的斗争。影片音乐带有强烈的黑人音乐特点,尤其是插曲《密西西比河》对提示影片的主题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汤姆叔叔和黑奴们戴着锁链,步履沉重地登上了沿密西西比河南去的轮船,同羊群、货物挤在一起,在黑人贩子李格里的皮鞭逼迫下,唱起了这首深沉悲伤的歌:这是一首典型的美国黑人歌曲,带有勃鲁斯歌调的色彩,以降三级和降七级为特征,具有压抑悲伤的情感。这首歌由四个规整的乐句组成,速度偏慢而略带凝滞,并频繁地运用附点和切分节奏表现出一种沉重压抑的情绪,使人感受到黑人在沉重压迫下的痛苦心情。歌曲主要运用暗淡的小调式来表现这种痛苦的感情。然而在第三乐句中,却在歌曲的高音区出现了以大调主和弦1 3 5构成的旋律,使压抑低沉的旋律显露出一种潜在的刚强和力量。紧接着通过勃鲁斯式的降三级音的出现再转入小调式,结束于愁绪不尽的痛苦情感之中。在影片中,这首歌配合画面出现了四次,每次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印象。
可见,电影音乐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电影的主题思想的最好诠释,一首好的电影音乐,对整部影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A.索洛甫差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 [英]欧纳斯特•林格伦。论电影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
[3] 蔡师勇,等。电影艺术欣赏[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范文4
浩特牢都仍大叔性格古怪、孤僻、偏执,很少有人理解他,但因为他无亲无故,村里人都很照顾他,尤其是朝鲁一家。因为朝鲁的小姨子敖登当年跟浩特牢都仍的儿子胡和鲁有过婚约,胡和鲁不幸去世后,不曾过门的敖登担负起赡养公公的责任,时间长达十七年,以至于四十岁的敖登还没一个家。
如今,敖登在城里开了一家服装店,坚持按月给公公寄钱,花钱给公公请保姆。敖登请来的保姆,没有让浩特牢都仍大叔满意的,大叔不止一次的要朝鲁、萨仁夫妇把敖登找回来,只为当年在胡和鲁的葬礼上,敖登曾当众发誓,要替胡和鲁做江格尔的传人。大叔闹的次数多了,朝鲁、萨仁夫妇进城请敖登,敖登说什么也不回去。
大叔不是想要儿媳妇,而是想找一个江格尔的传人。敖登不愿意回去,做姐姐的萨仁也没有办法。萨仁从城里回来后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跟大叔学唱江格尔。萨仁从小就喜欢江格尔,很小的时候就抱着妹妹敖登,跑几十里路看浩特牢都仍大叔的表演,那时候浩特牢都仍大叔的江格尔团红遍整个新疆。
萨仁顶着来自全家人的反对去找浩特牢都仍大叔,终于用执著和真诚打动大叔。为了考验萨仁的诚心和决心,大叔提出三个条件。浩特牢都仍的前两个条件,萨仁很快就让老人家满意了,最后一个“找够十五个人才能教唱江格尔”的条件确实难倒了萨仁。萨仁为了找够十五个人,把闺女、儿子、阿茹娜都动员进来,直到浩特牢都仍大叔答应萨仁,他本人愿意做那第十五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