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外国著作百年孤独的读后感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22973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外国著作百年孤独的读后感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百年孤独书评【第一篇】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对于这样的文学巨作,初读时一定很困难。

你觉得困难时,千万不要太勉强。

相信有很多人,都会把这本书放在床头,但是每当拿起来的时候却又放下。其实反对一些家长会强迫自己的小孩读名著,但这本书是不适合让一个未初中乃至高中毕业的孩子去阅读的,因为书中所描述的那一代,是他们不曾涉及的领域范围,如果仅仅为了内心一点点虚荣心去阅读,对于一个未涉世事、不谙世事的小孩来说,书内的内容会让他感到恐惧,这却是真的。

这本书往往会放置在书架中最明显的位置,但你很久都未动过,只是在记忆中告诉自己“我看过这本书,算看过吧”

当你问什么时候看这本书最合适,是在你经历了一些你不愿意经历的事情,从一个知道孤独到一个真正感受孤独的时候,褪去了过往的浮躁,在一个恬静的下午,安静地去翻阅,那个时候你才能真正感受书中的世界。

你会重新发现深埋已久的宝藏,那些晦涩的文字直击你的`心灵,会被故事中一环又一环的情结吸引,所到之处一片苍凉,但却能激起你你内心最深处的涟漪。

千万不要因为你的年少无知错过这样一本佳书,当你还未尝过痛苦,未看透生命,请你一定好好珍藏,不要去读,这也是对书的尊重。

百年孤独读后感【第二篇】

孤独是个顽疾,当死亡成为我们路之终点的时候,孤独也就随之而来,这世间有多少吵闹,就会有多少孤独。无疑,孤独本身就是一道枯涩而不可理解的背影,但马尔克斯的笔却是含笑的。他没有徒劳地去化解苦难,而是裹了一层糖衣在外面,那几欲和神话接壤的想象力,让每个冰冷的字都长了一双翅膀,也曾让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飞的冲动。

我永远记得中考考完的那个夏天,每天下午,坐在屋顶上,低头,一页一页地欲罢不能地读。七代人每一个名字,迷宫般的血统都能以一张谱系表来区分。我一直惊异于作者想象力的无边无际,后来,看到一段话,说是每一个作者都只能描摹自己或者周围人的生活。我就在想,哥伦比亚,那个遥远的国度,究竟发生过什么,发生着什么。会不会有人,拥有像奥雷良诺上校一样的孤独神情?在大雨后,那轮新鲜的、砖末一样的红日,真的在大地上升起过么?

真正的爱与了解,真的存在么?奥雷良诺上校在心底拼命搜寻,却找不到与母亲之间真正的情感纽带,终于还是在孤独的硬壳中高傲的死去。他至死都披着毛毯,难以解脱的孤独和没有前途的高傲。高傲激起怒气,怒气让他去反抗,只是最终,他也没有学会,怎样去表达爱。

喜欢雷蓓卡,这个被乌苏拉称为家族中唯一的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女人,在婚事被一再耽搁后,终于抛弃了虚荣,选择了踏实自在的生活,选择了自己的欲望所指的生活。花边和玩具,只是爱情的幻想而已。少女时代的爱情,都是可以为心爱的人退化吃土的。皮埃特罗·克雷斯庇在地球的另一端,精美的漆皮靴踩在潮湿的石径上,每一步都踩在爱人的心上。一个悲剧,这个怯懦的男人的两次爱情,最后只能以死结束。

阿玛兰塔,家族历史上的最温柔最深沉的女人,却没有勇气去承受自己和另外任何人的命运;没有勇气去尝试接受爱的羞耻和绝望。一直在想,为什么她不能接受克里奈多。马尔克斯上校?为什么她明明爱着,却不能迈出那一步?直到后来的后来,才了解爱情的羞耻与绝望。才明白,原来那种不明所以的恐惧和怯懦真的存在。终于明白,她宁愿孤独终老,也不愿意伸出手去采摘的是什么。

马贡多那与大地浑然一体的原始、未经开化的纯粹,仿佛让我看到了最初傍河而居的人类部落。那个时候他们是团结的,是大胆的,是赤诚的,也是智慧的。而后的故事就可以简单归结为外族和殖民者的入侵。马贡多的居民一步步由“愚昧”走向“文明”的长征中,历经了一次次冲击,精神的物质的,在蜕变为文明人之前,马贡多连同它的居民在飓风中消失了,如同从未存在过一般。

在错乱的时空中,在亦真亦幻的马贡多,没有一样至真至贵的东西沿着慢慢难休的循环到达了孤独的背面。

就像马尔克斯自己说的那样“人的内心苦楚无法言说,人的很多举措无可奈何,百年一参透,百年一孤寂。”

百年孤独书评【第三篇】

多年以后,再次打开《百年孤独》的时候,我将会回想起第一次读完它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老师从讲台上传来的英文已经变得虚无缥缈,而我的脑海里尽是呼啸的狂风,席卷着漫天黄沙。在这一切混沌之中,有一个极其微小的点,如同大海上即将进入漩涡的木船——奥雷里亚诺在屋里,手捧梅尔加德斯的羊皮卷,带着布恩迪亚家族百年的孤独永远地消失了。

无论是梅尔加德斯的羊皮卷也好,狂风呼啸也好,都是作者留下的一个意象,如同吉普赛人手中随风而响的铝片、奥雷里亚诺第二家里疯狂繁殖的牛马,每一个意象都带着神秘感将人深深吸引,有时像是真实的历史,有时又像一个虚构的故事,虚虚实实之间读完,抬起头竟已觉无论魏晋了。

庇拉尔特尔内拉说,“我不用纸牌就可以看透布恩迪亚家人的命运”,这是她迟暮的时候说的,还有一句,是她在稍年轻时说的,在阿尔卡蒂奥还在做着自我介绍的时候,她就说,“不用说了,我一看你的眼睛,就知道你是布恩迪亚家的人”。

而她的原因,就是深埋于每一个布恩迪亚家人眼眸背后的孤独。

这个历经百年的家族,从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开始,直到第八代为止,都生活在仿佛是宿命一般的孤独之中,而他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与孤独做着至死不休的决斗,却在终点都与它相依为命。何阿布恩迪亚终生都在寻找通向新自由世界的大路,研究炼金术、银版摄影,而暮年时却只能被绑在栗树下喃喃自语;奥雷里亚诺上校不断地发动战争,年老时的他却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制作小金鱼;阿玛兰妲费尽心思得到自己的爱,同时也赢得了许多人的钟情,然而最终也只能一遍一遍地缝补自己的寿衣,并在寿衣缝好之日魂归西天;丽贝卡的内心蕴藏着整个家族中最深沉的勇气,然而仍旧在长满苔藓的房间中孤独终老,逐渐被人遗忘;曾经极度好客的梅梅,爱情亦是轰轰烈烈,在花季依旧时却永远封住了自己的嘴,至死也未说一句话……直到最后一代子嗣被蚂蚁吞噬,整个马孔多消失在飓风之中,他们都未曾逃脱从出生开始就伴随他们的命运。

“家族里的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

然而颇具意味的是,他们每一个人最终都接受了孤独,似乎在经历了一切风雨交加、大喜大悲后,唯有孤独才是他们最忠诚的伴侣,与他们至死不渝。

自从乌尔苏拉因为怕生出猪尾巴的孩子而拒绝跟何阿布恩迪亚同房,我的心里就一直在等待着这个意象得到证实:直到最后一个在众人瞩目中出世的、唯一一个由爱情所诞生的结晶——布恩迪亚家第八代子嗣终于带着猪尾巴来到人世,一切的因果往复似乎都在诉说着布恩迪亚家整整百年来的抗衡是多么的无用和脆弱,从被起名开始,相同名字的人会有相同的命运,无论他们经历多么不同的事情,最终依旧逃脱不了已经安排好的宿命。

如同阿尔卡蒂奥在生命的结局时刻一样,“他忌惮的并不是死亡,而是活着”,就像他沉着而响亮地说:“告诉我女人,如果她生了女儿,就叫她乌尔苏拉,和她祖母一样。”当子弹打穿他的身体,当他看见自己滚热的血液顺着身体留下,他才发现一切都已经来不及。“该死”,他最终喊道。“自由党万岁!”

全书对于死亡有着极其动人的描写,阿尔卡蒂奥的死是一个,还有就是何阿布恩迪亚和奥雷里亚诺上校。事实上,每个人的一生都有最令人难忘的瞬间,不一定是死亡,也许是其他:迎着子弹,狂奔向直挺挺的机枪、一边踏过三千人的尸体一边大喊着、站在进村的第一个火车头上,看人潮涌动、看着自己最爱的人倒在窗前,天真无辜的少女死于自己投的毒药。

有句话说,人们终其一生也许只为一瞬。对于布恩迪亚们来说,经过这一瞬之后,他们的人生就只剩下未终而既定的旅途,与孤独相伴,直到地老天荒。

博尔赫斯曾评价《百年孤独》是一部最能体现西班牙浪漫主义色彩的书,通篇几乎没有爱情,却甚为浪漫。细细想来,正是孤独造就了这种浪漫。孤独并不是可耻、需要摒弃和践踏的。书中的每一个人经过的挣扎,都最终在孤独里找到了依靠,对于他们来说,这甚至比爱情更为可亲。不管是文明尚未开始的蛮荒时代,还是滚滚车轮带来的充满喜悦哀愁的兴盛,孤独让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形成了一圈又一圈的轮回。孤独让他们安静、让它们了解自己的内心,同时也了解他人的内心、了解自己究竟为何来到这个世界上,在世界的终点与等待自己的宿命终结之前应该完成什么,然后,孤独让他们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让他们活在自己最绚烂的一刻,永远不死。如同阿玛兰妲在最终得知自己的死期后反而面容安详一样:他们的灵魂在此刻得到了永久的安宁。

我曾在阅读至一半的时候陷入困惑和惆怅,也曾想摇着他们大喊:一定要非此不可吗?你可曾想过,你的一辈子可以不这样度过!想过吗?

等我看到结局,看到飓风抹去了一切爱与恨的痕迹,看到一句平静的结尾“经历半年孤独的家族不会再次出现。”我终于有些明白,明白马尔克斯想表达的深刻的哀愁和淡淡的希望。

至此,再回到全书的开头: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里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看到这里,突然觉得一切恍如隔世,从一开始到最后,马孔多与穆恩迪亚家的每一个人来说,似乎从未存在过。

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孤独,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亲爱的孤独。当他们这么想的时候,就已经足够美丽、足够浪漫了。

《百年孤独》读后感【第四篇】

“文学是为了嘲笑人们而做出来的最好的玩具。”这句话是最后那个和阿玛兰塔·乌苏拉爱的死去活来的奥雷良诺的朋友阿尔瓦罗说的。那么加西亚·马尔克斯写这本书我可不可以看做他在嘲笑,而且不仅仅是拉美的历史。

今天下午在图书馆一口气读完了最后四章,其实早在读到老阿玛兰塔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不安了,虽说之后的家庭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复兴了另一种形式的家业,可是那种浮躁虚华正是预示从波峰下滑直至衰落的最好嘲讽。这个时代就这样没落的开始了。

作者以平直的语言讲着看似与他无关的故事,语气里没有表情,可是之中有似夹杂着弱弱的同情。每个人孤独的方式都不同,却又是一脉相传。这个家里是由女人来支撑的,所以孤独就显得风情和动人了。

然而,他是这么嘲笑的。追求科学与外世界的被科学和超脱的精神折磨而死;环球漂泊见多识广的最终还是回到这里离奇而死;一心操守家业,默默打理内务的被煎熬而死;参与战争、起义和游行活动的因对斗争的恐惧而死;纯真的升仙,恶俗的堕地,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全部被意识卷走,剩下干扁腐化的躯壳。

最后得知墨尔基阿德斯为这个家族早就准备好密码羊皮书,我仿佛看到了长满绿斑的吉普赛老头闪着黑色浑浊的眼睛嗤嗤地笑,笑这个家族以看不到的程式缓缓地进行。每个布恩地亚家族成员和与其有关联的外人本都拥有特殊的力量,所有人的力量在明处互相烘托,却在暗处抵消。让孤独占了上风。

我们在看着,仿佛自己成了最后的奥雷良诺,阅读一本已经铺叙好的镜子,在镜中是否看见自己与周围不断的执拗着,孓然一身。我们按照作者设定好的路线笑着小说中人物的愚蠢,笑着不同民族的无聊,笑着旧时人们的落后。但自己是否真的就那么精明发达?我们的本性就是旁观者,却没法旁观自己,这部书终于反射出作为旁观者的卑劣。

我们被同情地嘲笑了,不过我们还好有这面镜子,看看自己僵硬的表情。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422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