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简介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68049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简介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国历史百科知识1

1、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候,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写的《史记》是我国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纪传体史书的开山之作。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北宋司马光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末1362年的历史。

2、隋唐时期绘画成就的是吴道子,人称“画圣”,有“吴带当风”的美称;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当时风俗语画的代表作;元代画家赵頫的画被称为”神品”。

3、隋唐书法:“颜筋柳骨”中“颜”指颜真卿,人称“颜体”,“柳”指柳公权,人称“柳体”。

4、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开始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1840年6月,中英鸦片战争正式开始。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的代表签定了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6、1876年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正式收复新疆。

7、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牺牲。1895年4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通商口岸深入内地最远);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8、为镇压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1900年8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摩尔的率领下攻占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亿两,本息共计亿两,分39年付清,以海关等税收作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北京到大沽的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历史百科知识2

1、我国的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他创造成的纸又被称为“蔡侯纸”;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列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战国时制成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欧洲。宋元时期,火药在战争中广泛使用。

2、四部古典科技巨著: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科技名著;明代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此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明末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是一部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的著作;明末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此书被誉为“17世纪中国的工艺百科全书”。

3、唐代影响、成就的诗人当推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李白的诗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称“诗仙”;杜甫诗的内容多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语言精炼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代表作是“三吏”“三别”。白居易的诗具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纯朴自然的风格,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

4、宋词:北宋时的苏轼(豪放派)、两宋之际的李清照(婉约派)和南宋时的辛弃疾(爱国词)。

5、在明朝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明)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清)。《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3

夏桀亡国

夏(约前2070~约前1600年),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王朝的建立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前21世纪初到前16世纪初,前后大约有经历了5个世纪,有17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这时期的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从已出土的文物中可看到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礼器。

夏朝前后共有17位君主,最后一位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夏桀,他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亡国君王。

夏桀本身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很粗的金属钩像拉面条一样拉直。虽然他文武双全,但是却没有将一身的好本领用以治理朝纲,帮助人民过上好日子,反而只知道享乐,疯狂地剥削和压迫臣民。大约在前1818年,夏桀继承王位后,觉得宫室过于简陋,就下令在洛阳历时七年、动用了成千上万的奴隶、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建造了一座倾宫。这个劳民伤财的大工程,惹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夏桀不仅生活奢侈,他还贪恋女色。在众多的妃嫔中,他最宠爱一个叫妹喜的女人,据说夏桀对该女言听计从。妹喜不喜欢听音乐,想听布帛撕裂时发出的那种声音,桀便向老百姓征集大量布帛,全堆在倾宫中,令人撕帛用以博得妹喜的笑声。夏桀对吃食也十分讲究,非山珍海味不吃。他常吃的蔬菜是从西北出产的,吃的大鱼捕捞自东海,就连烹饪所用的配料都能劳民伤财:生姜是从南方运来的,调味的盐是从北方出产的海盐。为了供应他一个人的饮食,成百上千的人替他种菜、捕鱼、运输、烹调。夏桀还特别喜欢喝酒,是一个十足的酒鬼。他喝酒还有个毛病,就是要喝十分清澈的酒,酒一浑浊,他就将厨师杀掉,因此被杀掉的厨师数不胜数。喝醉酒以后,他还要拿人当马骑着玩。谁要是不肯让他骑,就要挨一顿痛打甚至杀头。可以说,但凡暴君拥有的特质,夏桀一样都不少。

夏桀喜欢听别人夸耀他,讨厌耿直规劝他的人。大臣关龙逄看到夏桀如此荒淫无度、胡作非为,便劝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夏桀根本就听不进去,最后还把关龙逄杀了。从此,忠臣们都远离夏桀,而奸臣则成群地围着夏桀谄媚。夏朝的朝纲日益败坏,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热。

正当夏桀整日沉迷于美色与酒池肉林中时,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势力在不断强大。商部落的首领商汤看到夏桀遭到百姓的怨恨,便利用百姓的这种心态,积极地准备消灭夏朝。

夏桀听说有人带兵谋反,便调动从属夏朝的韦国、昆吾国和顾国三个小国的军队来与强大的商汤军队对抗。商汤先派兵灭亡了韦国和顾国,又将昆吾国打败,随后指挥大军向夏朝的重要城市挺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夏桀亲自带兵与商汤交战,士兵们鲜少有听从指挥的,士兵们不是投降,便是四处逃散。大势已去的夏桀只好逃往昆吾国避祸,最终夏桀和昆吾国都被商汤的军队消灭了。夏家天下,就此灭亡。

商(前1600~前1046年),又称殷或殷商,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总共经历了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商朝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600年间,商朝曾迁都5次,5个都城中有4个在河南境内。商朝疆域,北到今辽宁,南到今湖北,西到今陕西,东到海滨。除了包括夏所属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以及江苏、陕西的一部分,还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

殷商的兴起

传说殷的祖先是契(xiè),契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娀(sōnɡ)氏的女儿,帝喾(kù)的次妃。简狄与两个同伴一起去河边洗澡时,看见燕子下了一只蛋,就捡起来吃了,因而怀孕,生下了契。

契长大成人后,辅助禹治理洪水有功,舜帝于是对契说:“现在,百姓之间不和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五伦关系不顺,你去担任司徒,要认真地传教五伦教育,施行五伦教育时要宽厚。”舜帝将商地分封给契,并赐他姓子氏。契在唐尧、虞舜、夏禹的时代,为百姓做了许多事,功业卓著,百姓的生活因而得以安定。

契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昭明继位。昭明去世后,其子相土继位。相土去世后,其子昌若继位。昌若去世后,其子曹圉(yǔ)继位。曹圉去世后,其子冥继位。冥去世后,其子振继位。振去世后,其子微继位。微去世后,其子报丁继位。报丁去世后,其子报乙继位。报乙去世后,其子报丙继位。报丙去世后,其子主壬继位。主壬去世后,其子主癸继位。主癸去世后,其子天乙继位,这就是成汤。成汤在夏朝为方伯,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

从契到成汤,曾经多次迁都。到成汤时才又定居于亳,这是为了追随先王帝喾,重回故地。成汤还因此写了1篇《帝诰》,叙写迁都的情况。

有一天,汤外出,看见野外四面张着罗网。张网的人祈祷说:“愿四面八方的禽兽都进入我的罗网!”成汤听了说:“哎,这样岂不是把全天下的禽兽都捉光了!”于是,他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祈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听从命令的,就到我的罗网里来吧!”诸侯听到这件事后,都感慨地说:“汤的仁德真是高远,连禽兽都受了他的恩惠。”

当时,夏桀推行暴政,荒淫无道,还有诸侯昆吾氏在作乱。于是,汤举兵,由伊尹跟随,率领诸侯,汤亲自握着大斧指挥,先讨伐昆吾,后来又讨伐夏桀。汤说:“来,你们众人都过来听我说:并不是我这个人兴兵作乱,实在是因为夏桀他犯下了很多的罪行。我也听到你们总是说夏桀罪孽深重,我畏惧上天,不得不去征伐他呀。如今,夏桀犯下这么多的恶行,是上天命令我去惩罚他的。此刻在这里,你们可能说:‘我们的国君不体恤我们,抛开我们的农事不管,却要去征伐打仗。’你们或许还会问:‘夏桀有罪,那又能怎样?’夏桀君臣耗尽民脂民膏,掠光了夏国的资财。夏国的民众都在怠工,也不团结。他们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灭,我宁愿和他一起灭亡!’夏王的德行已经败坏到这种地步,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希望你们和我一起来奉行上天的旨意,我会重重地奖赏你们。你们不要怀疑,我绝不会言而无信。如果你们违抗我的誓言,我将惩罚你们,概不宽恕!”汤把这些话告诉传令长官,写下了1篇《汤誓》。当时汤说“我很勇武”,因此他号称武王。

夏桀在有娀氏的旧地大败,奔逃到鸣条,夏军彻底崩溃。汤乘胜追击,进攻忠于夏桀的三葼(zōnɡ),缴获了他们的宝器珠玉。因为这是国家的固定财宝,义伯、仲伯二臣为此写了《典宝》。夏被汤灭掉之后,想换掉夏的神社。然而,夏的社神供的是远古共公氏之子句龙,在平定水土方面没有谁能超过他,所以没有换成,于是写下了《夏社》,说明夏社不可换的理由。伊尹向诸侯公布了这次大战的战绩,自此诸侯全都听命归服了。汤登上天子之位,天下得以平定。

汤班师回朝,途经泰卷时,中垒(huǐ)作了朝廷的诰命。汤废除了夏的制度法令,回到国都亳,作《汤诰》号令诸侯:“三月,殷商王汤亲自到了东郊,向各诸侯宣布:‘各位可不能不为民众谋立功业,要努力办好你们的事情。否则,我就对你们严加惩办,那时可不要怨恨我。’又说:‘过去禹、皋陶长期奔劳在外,对民众有功劳,民众才得以安居乐业。当时他们治理了东面的长江、北面的济河、西面的黄河、南面的淮河,这四条重要的河道治理好了,万民才得以安稳地生活下来。后稷教导民众播种五谷,民众才知道种植各种庄稼。这三位古人都对民众有功,所以,他们的后代能够建国立业。从前蚩尤和他的大臣们残害百姓,上天就不降福于他们,这样的事在历史上也是有先例的。先王的教诲,可不能不努力照办啊!’又说:‘你们当中如果有谁干出违背道义的事,那就不允许他再当诸侯,那时你们也不要怨恨我。’”汤用这些话告诫诸侯。伊尹又作了《咸有一德》,说明君臣都应该有品德;咎单作了《明居》,讲民众应该遵守的法则。

商汤亲政之后,修改历法,把夏历的寅月为岁首改为丑月为岁首,还改变了器物崇尚的颜色。他崇尚白色,规定朝会要在白天举行。

汤回到亳都,自称武王。传十代到盘庚,中间迁都五次。从第六代中丁到第十代阳甲,众兄弟之间争夺王位,政治衰乱。君王大造宫室,贵族奢侈腐化。阳甲死,弟盘庚立。盘庚以后,商又称殷,又称殷商,本名仍称为商。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4

三分天下

三国时期(190~280年),魏、蜀、吴三分天下。

东汉末年,国势衰微,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三国的统治者都比较重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如魏国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蜀汉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的策略;孙吴发展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来,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随着军阀混战的愈演愈烈,汉献帝的政治作用似乎越来越大了。建安元年(196年),袁绍谋臣沮授曾劝说他,如果能“西迎大驾,挟天子而令诸侯”,就会收到没有谁“能御之”的功效。

而曹操更是早有此识。191年,曹操做东郡太守不久,皇室刘邈在献帝面前称赞曹操忠诚,曹操为此十分感激。初平三年(192年),治中从事毛珓向他建议:“今天下分崩,乘舆播荡,生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此言深得曹操之意。

曹操的很多幕僚们也认为,应该迎接困居在洛阳的皇帝,拯救形势危如累卵的朝廷。当然,也有人反对说,为什么要搭理那个只能算是洛阳县令的倒霉小皇帝?曹操明智地决定,迎接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个“挟”字,决定了刘协后半生的命运。

这时,在洛阳的董承因韩暹自恃有功,专横跋扈,内心十分不满,但又无力对付,于是暗中召曹操进京。曹操得到这样的机会,自然十分高兴,于是立即亲率部队赶到洛阳,朝见献帝。曹操上表请治韩暹、张杨的罪,韩暹自料敌不过曹操,急忙单骑逃出洛阳,到梁县投奔杨奉。献帝因韩暹、张杨在东迁途中“护驾”有功,下令不再追究。

当时宫中食用困乏,曹操便经常向献帝进献食品和器物。献帝还在洛阳时,曹操就曾向他进献过缝帐2顶,丝线10斤,山阳郡所产的甜梨2箱,稗枣(一种青黑色的枣)2箱。献帝到许都后,曹操更是经常进献,其中有桓帝时赐给他祖父曹腾的家藏器物,也有属下陆续搜寻到的一些宫中流失的器物。

曹操对献帝的物质保障和适度尊重,果然得到了他所期待的巨大回报。曹操于是担负起了保卫京都和献帝的重任。献帝授给曹操节钺,录尚书事,任司隶校尉。“节”即符节,是古代帝王派遣将相委以重任时,用为凭证的一种信物,有了它就有了斩杀违犯军令者的权力。“钺”是古代一种像斧的兵器,这里指帝王所专有的、代表征伐之权的一种斧钺,多以金银为饰,有了它就有了总统内外诸军的大权。“录”即总领诸事之意,“录尚书事”实即总揽朝政。东汉以来,中央政府中号称三公的太尉、司徒、司空只是名义上的首脑,实际权力在尚书台,皇帝总是挑选亲信大臣“录尚书事”。献帝授予曹操节钺,录尚书事,则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曹操一人身上。这说明曹操在事业上往前迈出了一大步,他亲近献帝的策略及为此所作的努力结出了硕果。在与其他割据势力的角逐中,曹操已占有了比较明显的优势。

曹操总揽朝政后,即以献帝名义,杀掉了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人,而封卫将军董承、辅国将军伏完等13人为列侯。但曹操深知,要巩固自己在朝廷的地位,真正做到“奉天子以令不臣”,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迎接汉献帝来许昌,是曹操的另一个杰作。曹操到洛阳后,部下董昭提醒他只有把献帝迎到他的地盘许昌,方可成就大业,万事无虞。这样,曹操借口京都无粮,要送献帝到鲁阳就食,把献帝安全转抵许昌。196年,汉献帝迁都于许昌。

迁都许昌后,献帝又任命曹操为大将军。虽然后来曹操又辞去了大将军一职,而改任司空,但有献帝在许昌,他实际获取了高出于所有文臣武将的地位。曹操遂以许昌为中心,不断扩大势力范围。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468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