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感人故事(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12525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感人故事(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感动人的故事1

关 键 词 叙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生

作者简介

张润枝,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艳飞,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党的十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筑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帮助中学生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形势下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首要任务。由于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叙事性思维,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能单纯依靠逻辑的推理和科学的论证,而更多需要通过体悟意会、内化为自觉认同而逐渐形成。叙事是人类生存经验的浓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描述、鲜活的形象、细腻的感受,在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 、叙事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教育的开展

价值观是一种特殊的观念系统,价值观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认知性教学,更注重道德规范、情感意志、行为选择的培养和形成。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指向就是要帮助中学生在规范认知的基础上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自觉转化为行为实践。中学阶段是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时期,呈现出独特的阶段性特点。例如,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后,伴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趋向,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显著增强,更喜欢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显著增强,对教师不再唯命是从,对意识形态色彩鲜明的理论灌输存在着一定的逆反心理;随着学习、生活范围的扩大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发展了多样性的自我情感和社会性情感,情感需求更加强烈;理性思维有一定的发展但尚有欠缺,理性认识和行为选择又极易脱节,情感效应具有暂时性和易变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指向和中学生群体的特点决定了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中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悦的身心享受中接纳、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叙事是以故事的方式进行叙事,是“叙事文本中所呈现出来的经验整体”“由人物、事件、环境等要素构成,并以人物行为链条为核心”[1]。叙事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借助隐喻等叙事手法,透过故事的叙说、阅读和理解来传递故事背后的信念、价值等意义;人们对故事的接受也是对其隐含的价值原则的认可、价值规范的遵循和价值理想的追求[2]。与其它教育方法相比,叙事更注重通过教育对象的体悟领会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契合了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特点。叙事在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具体运用主要涉及故事搜集与整理、故事呈现与讨论、学生回馈与实践三个环节。将叙事引入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极大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叙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叙事承载着知识、价值、信仰等要素,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功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的关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价值映像,是社会实际精神状态的集中彰显”[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于现实事件之中,其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蕴含在这些事件中;现实事件离不开这些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对其作出回应[2]。以现实事件为来源的叙事是中学生感知、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淡化教育痕迹,实现教育过程隐性化。利用叙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隐蔽性,它所致力于的不是抽象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故事这一形式,使抽象的价值观充盈着生命热度。它不直接规定教育是什么,而是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后真实生动的、富有人性的事实描写,将事实及其暗含的丰富意义关联在一起,间接地传递教育内容。例如,叙事多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通过一种独具特色的意向策略和表达方式,借助意义关联间接传递教育理念。它往往借助事件细节的刻画、情节的推进,唤起中学生的感性体验,通过隐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藏其中并彰显出来,逐步为中学生所熟知,真正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

第二,有助于增强情感认同,实现教育效应情感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的深入人心,离不开教育对象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认同。叙事是对人类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补充与完善,是对人类直观和感性的关注。首先,叙事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情境性思维,通过设置具体的故事情境,听故事的和讲故事的彼此能够感同身受、心灵契合,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其次,从叙事的结构和要素来看,它是由“三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四要素”(角色、情绪、悬念和细节)构成。这些结构和要素上的特点决定了故事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再次,从叙事采用的手法来看,它多利用“深描”的方式对人物、事件进行深入透彻的细节性刻画和描写,塑造出更为鲜活的教育形象。例如,它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对事件添加描写性的语言,让中学生浸润在情感流中,使故事获得对心灵的穿透力和震撼力。

第三,有助于促进行为转化,实现教育效果持久化。在现实生活中能否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志。首先,叙事能够激发行为动机。在深刻认知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叙事营造出的情境容易使中学生产生心理真实感,即只要有类似的生活情境发生,就容易产生叙事转移,激发中学生的行为动机。其次,叙事能够产生一种投射性认同,即由内在世界发出投射,涉及对中学生行为和情绪的操纵,能够将故事的影响投射于行为上。再次,叙事能够给中学生提供一面反思自己行为的镜子,而中学生又是具有一定反思能力的主体,能从叙事中反省自己的不足,并将其中蕴含的启示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三、叙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

叙事在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具体运用主要涉及以下三个环节:故事搜集与整理、故事呈现与讨论、学生回馈与实践,遵循了中学生从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走向实践的思想认识规律。

(一)故事搜集与整理

故事是衔接历史与现实的时间手段,承载着人类的历史记忆和现实生活。故事的搜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在绵远悠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砥砺精神的美德故事。这些美德故事是中华民族优秀价值观的生动展现,也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丰富教材。二是从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提取富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红色故事。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同样蕴藏着丰厚的教育资源。如《共和国领袖故事丛书》通过讲述那些同共和国命运紧密联系的共和国领袖人物的生动故事,使中学生在感受领袖人物的伟人风范和精神境界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三是从当前社会生活和中学生身边搜集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故事。中学生直接感受获得的经验最具在场感和说服力,搜寻、讲述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更易于引感共鸣和认同。如“最美孝心少年”马永恩带着瘫痪父亲上学并悉心照顾父亲的事迹就是发生在中学生身边可感可知的故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在此基础上,为增加故事的丰富性与系统性,可以建立故事资料库,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主题对故事进行分类整理,使故事与教育主题紧密结合。

(二)故事呈现与讨论

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叙事不同的呈现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针对中学生的特点,故事的呈现要采用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感性直观的体验方式。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可视性和视觉理解成为信息传播和接受活动的重要维度,只有被把握为图像的东西才充斥着影响力。成长于网络生态下的中学生更偏重消费那些感性直观的符号,以图像为主构成的视觉文本是他们形成价值观念、获得认同性的重要资源。因此,在故事的呈现方式上,除了传统上经常使用的口头叙说、阅读文字故事等,还要凸显诸如影视、绘画、动漫等视觉呈现方式。例如,《寻找英雄――小淘气长征记》以动漫的方式,通过时尚的人物形象、生动有趣的画面、穿越时空的新奇设计等多种手法,鲜活地演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版公益微电影通过精致的叙事技巧、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式。需要指出的是,故事的呈现最终是为了挖掘故事背后的价值意蕴,达到启迪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要组织学生围绕故事展开讨论并适时加以诠释,引导学生发现故事背后的教育意义,从而实现故事主题的升华,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

(三)学生回馈与实践

学生回馈与实践主要是指针对故事的启示做出回馈并落实到实践中去。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故事寓意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获得学生的回馈,例如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观察学生思想的发展脉络;以网络为平台,借助微博、微信、QQ聊天、校园论坛等,在与学生即时的互动交流中掌握学生思想的发展动态。教师在搜集这些反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反思,不断提高叙事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能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衡量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最主要的标志。由于中学生是一个身心尚未成熟、正处于成长中的群体,其价值观极易出现波动性和反复性。叙事有助于促进学生行为的转化,但不能替代现实的实践。例如,在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为故事中主人公落泪感动但不行动的知行脱节的现象。因此,叙事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之一,还应与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相配合,在实践中深化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然兴。叙事与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9.

感动人的故事2

1、那是一个星期五,雨在猛泄的下着,我因为不听父母的劝告,没有带伞,我只能干巴巴的等着父母的出现。突然我看到了一个跟我一样没带伞的同学。我刚想问他家住在哪,谁知她说了一句“妈妈你来了!”原来是这位同学的妈妈来了,好不容易有个伴又走了,我满心的苦水只能往肚子里咽。

2、喂你在干吗,我寻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同桌,“这不用你管。”我漫不经心的说。并故意向四周望。“没带伞把,”同桌关心的问。“这也不用你管。”我送你回家吧“”什么你送我回家?“我疑惑不解,同桌微微点头,我还是有疑虑,同桌说”你走不走“,我慌乱中回了一句”走,走呀“

3、在路上我以感到不下雨了,往头上一看是一片深红,而同桌那片却只有一小片部分罩着她,我把伞往那边推了推,同桌把伞让了让,雨还在下这而我的心却像一股暖流流进了我的心里。

(来源:文章屋网 )

感人故事范文3

李沧区虎山路小学五年级三班 赵宁

在大年三十的时候,最让我高兴的事莫过于回老家过年了。回老家过年最开心的事,那就是能吃上爷爷奶奶做的美味可口的年夜饭。而在年夜饭中我最钟爱的,那就非奶奶做的爷爷自己养的大公鸡莫属了。

今年的大年三十,我们等大人下了班,带上行李和年货驱车到农村老家。晚上,我看着丰盛的年夜饭,口水早就在嘴里翻江倒海了。当然,其中少不了奶奶做的色香味俱全的大公鸡。吃饭时,爷爷奶奶看我吃的狼吞虎咽,边给我倒饮料边说:"慢点吃,别噎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到了初三,由于爸妈都要值班,我也不得不跟着回青岛了。临走时,奶奶拎着一只大公鸡让我们带回去吃。妈妈边推让边说:"妈,还是您和爸自己留着吃吧……”奶奶说:"带上吧,家里还好几只呢。”说着,把鸡塞进了汽车的后备箱里。

感人故事范文4

那是一个没有雪花的冬天,只有肆虐的冻风在龇牙咧嘴。

墙上的挂钟已“当当”地敲响了八下,一位女人在厅室里不安地走来走去,狂风乱撞窗户, 一分一秒的滴答声都使她心如撞鹿。这么晚都还没回来,不会出什么事吧,女人走出门口用力张望,却是一片可怕寂静的黑暗。

几乎是一宿,她都在守候。

黎明时分,门外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女人以为他回来了,没想到在大门打开的一瞬,却是一张陌生的脸孔,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终于在那人的口中,预感变成了现实,他出车祸死了,来的如此突然,她顿时双腿一软,像狼嚎般撕心裂肺地哭着,那场面令人惧怕。

在火化现场,她一手牵着两岁的儿子和另一边牵着七岁的女儿,扑在死去的他的身上死死地骂 :“你走得倒是轻松,你叫你的儿女怎么活,…。。”,一直骂到了黄昏。

她不愿意相信,她坚信他没有死,每天吃饭的时候都会帮他多准备一双筷子,在门口朝着他回家的方向呆呆地看,然而每一次转角的人都会使她失望。她日吃不好,夜睡不香。有时三更半夜以为听到他的敲门声,欣喜地起来开门后却发现那是一场空,失望的她又再次落泪。

然而上天没有怜悯这个苦命的女人,在他死去的第三天 ,她的婆婆,那是一个眼睛突突像剖开的的龙眼肉,一条条皱纹把面容绷得紧紧的。对于他儿子的死,她没表现出太多的悲伤,只是说了一句“早不死的”。这个冷漠老女人对精神憔悴的女人冷漠地说:“把钱分了,一人一半,带上包袱赶紧走人,把孙子留下,孙女你必须带走。”说完就摔门而去,这个女人彻底地崩溃了,她没想到婆婆竟然这么绝情,冷血。她甚至萌生过要轻生的想法 。

终于经过一宿的深思,她突然醒悟,觉得她不能这样颓废下去了,她不能死,她还有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不想让别人叫他们是没妈的孩子。她的孩子还得依靠她。

她想逃离这个伤心的地方,不过她把两个孩子都带上了,因为她想他们三个人从此就是一条生命了,走到哪里都永不分离,同舟共济,尽管她知道以后的路会很苦,人生的幸福的大门从此闭上,她也认命了。

感动人的故事5

然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们往往面临繁杂的日常教育教学事务,这常常令有些教师感觉生活无趣,缺少教育的动力与意义。繁杂、单调且不乏压力的工作环境,以及处于单一繁琐的日常教育教学的生活世界,常常令许多教师难以找到合适的时间、空间与心境来反思与体验教育的灵动与幸福,难以捕捉到那些能够真正触碰自己心灵的感动,却多留下职业倦怠感与教育无力感,从而失去许多弥足珍贵的精彩瞬间及教育资源。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虽然很多,也因人而异。然而,却存在一种每位教师都可以操作且拥有长久生命力的方法:培育独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学会做一名有故事的教师。

学会做一名有故事的教师,可以帮助自己成长为一名幸福的优秀教师,并可深切体会教师专业化的生命内涵。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就是一个个充满幸福信仰的生命力量,并会构筑教师心灵之中温暖的师爱故乡。即使再普通的教师都可以成为故事的主人、出色的教育家及研究者。教育故事乃是教师们教育艺术的收藏、教育特色的标识及教育信心的脊梁!

可以说,珍藏、梳理、品味那些鲜活的教育故事就是在呵护教师心灵的感动。教育恰始于感动,这份感动需要蕴含于这些鲜活的教育故事之中才能得以真正保存,才能使师之爱岁月不改,才能使师之范青春永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小枫曾说,当感觉自己的生活变得破碎不堪时,当生活想象遭到挫折时,叙事可以让人重新找回自己的生命感觉,重返自己的生活想象的空间,甚至重新拾回被生活中的无常抹去的自我。笔者要说的是,当面临职业倦怠感及教育无力感的时候,教育故事中的世界,可以为教师找回教育自信、寻回生命真谛提供可能的时空。

如果做久了“没有故事的人”,教师的生活世界就会逐渐变得乏味,教育意义就会逐渐难以企及,教师的幸福感也会悄然逝去。所以,较为明智的做法是学会做一名有故事的教师,重新唤醒自己的心灵,唤起那份对教育之崇高及生命之幸福的感动。

学会做一名有故事的教师吧,教育的故事不仅可以供心灵回味,也可以供未来谱写。借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铁芳教授的一句话:懂得叙述独属于自我心灵的教育故事,意味着教师开始懂得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为背景去反观自己并观察世界。这样,就可以促使教师进入沉静思考的层面,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我,从而可能激发许多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思考,这就意味着教师们开始不再依赖别人的思想而生活。

故此,善于珍藏、梳理、品味自己的教育故事非常重要。学会做一名有故事的教师,不仅对于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颇有裨益,而且对于获得自我心灵的安宁至关重要。自传式的教育故事总是内含教师的一种期待:教育的期待和生命的期待。在这些故事之中,教育教学生涯才可以超越简单的、平面的、教育事件的堆砌,面向未来生活发展方向与可能性深度立体式展开。在此过程之中,教师从过去的经历中寻找到切入口,寻找到促使专业发展及生命完善的源头活水。

英国学者卡里瑟斯曾说:讲故事是最强有力的人类活动。笔者要说,珍藏、梳理、品味自己的教育故事是最强有力的教师生命活动,而不仅仅是专业活动。学会做一名有故事的教师,不仅可以铸师魂、品师意、抒师怀,而且,还可以追寻生命的幸福及心灵的宁静。在独属于自己的教育叙事之中,教师可以感触自己的生命体温,找回那份弥足珍贵的对教师职业及自我生命的尊重。教师不仅可以用笔来叙事,用口来讲述,而且可以用心来品味,用生命来感悟。这样,教师的叙事过程就会升华为一种拥抱自我心灵、构筑未来生命的心路历程。在这样的历程之中,教师促使自己以生命体温及教育经验去建构未来与希望,建构更加美好的教育故事及人生故事。在这些故事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升华生命境界,而且可以帮助教师找到心灵的归属,追寻人生的希冀,点亮生命的幸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131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