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记叙文作文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19742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记叙文作文最新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记叙文作文【第一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初中是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迅速提高的时期,在此阶段,学生能对社会产生更加全面的认知,是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记叙文写作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能够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得到启发,从而建立起健康的心灵和完整的人格,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就目前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看,一些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足、热情不高,同时由于缺乏积累,常常会出现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需以学生为主导,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写作上的积极性,进而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不够重视,缺乏兴趣。大部分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上感到困难,归根结底在于其对写作没有兴趣,因此在面对作文任务时有抵触情绪。同时,有的学生认为作文写作只需凑满字数即可,对写作不够重视,时常出现虽然能完成作文但质量不高的情况。除此之外,当前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业余活动时间少,缺乏观察生活的时间,因此,在面对记叙文写作的时候,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例如,教师在布置了关于假期生活的记叙文写作任务后,许多学生在素材选择上就开始犯难,目前多数中学生的假期被各类补习、培训占用,真正能够自由活动的时间极少,即使有少数学生拥有自己的假期,也被大量电子产品、游戏充斥,没有丰富的经历,无法描绘出独特的假期生活,当学生遇到写作困难时,对写作的兴趣便逐渐降低,导致在写作中出现更多问题。2.学生积累不够,语言匮乏。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积累多少的方式,只有拥有丰富的积累和经历,才能在写作时有话可说,避免出现语言匮乏的状况。但是,当前中学生的文学积累不够,除了学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太少之外,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也是重要原因。当前有大量现代化方式供学生娱乐放松,热爱阅读的学生已经越来越少,同时,由于市场中图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以甄别书籍的好坏优劣,因此容易被质量不佳的图书误导。另外,教师在教授写作时通常会教给学生几种写作框架和技巧,这样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形成思维定式,从而局限视野,难以在写作上有所创新,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忽视对生活的观察,在写作中常常无话可说。3.作文题材失真,联系生活较少。真实是写作的灵魂,只有描绘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能流露出真情实感,使文章更具力量。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是,目前许多学生的生活经历过少,导致在写作中出现逻辑混乱、文不对题的情况,同时,由于生活经历不足,学生在写作中也会产生胡编乱造的现象,缺乏自身的见解及看法,导致写作题材失真。有的学生即使能够将自身的经历描写出来,但由于联系生活较少,因此使得作文过于单一,没有独特性和创新性。另外,由于学生在平时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积累的词语和句子较少,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到尤为困难。

二、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1.巧妙设置情节,激发学生兴趣。初中生脱离了小学生的幼稚,逐渐树立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对生活中的人和事都能产生独到的见解,倘若教师能够加以正确引导,便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体会生活,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需要从学生的整体特征及具体情况入手,巧妙设置情节,激发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学会更好地利用素材。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父爱写作的课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体现父爱的图片、视频等,着重体现父亲的爱都是隐藏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之中的,这样能够带给学生更多启发,从而使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父亲是怎样表达父爱的,或者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可以做到更细致地观察,从细微之处感受父亲的关爱。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设置与写作题材十分贴切的情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写作的重点。同时,当课堂不再是以知识灌输为主时,学生能够从学习中感受到更多乐趣,从而提高写作兴趣,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实现寓教于乐。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增加积累。如果说作文是一座房子的话,那么学生的积累就是组成这座房子的砖块。倘若学生拥有丰富的积累,在写作过程中便能做到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同时能将作文这座房子盖得高大结实。由此可见,学生保持积累的习惯十分重要。积累的来源有很多,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是其中较为简单并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目前,许多学生没有阅读习惯,有的学校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阅读课,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学生通过阅读增加积累。首先,教师需向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其次,教师需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除了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之外,也应当尝试涉猎其他领域,以增加自己的积累,同时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最后,教师需通过一些活动巩固学生的积累,例如举办读书交流会、在班级内办图书角等,让学生相互交流读书心得,并互相推荐、分享好的书籍,使更多的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记叙文归根结底是对生活的记录,因此,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联系生活必不可少。但是,当前的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仍然较少,除了没有足够的业余时间之外,学生自身的兴趣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在课余时间放松的方式已经逐渐电子化,导致对现实生活的忽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多联系现实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得到更多启迪、感悟。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中,体会不同角色的生活情况,同时,可鼓励学生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将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并写出从中获得的感悟,久而久之,学生便能逐渐提升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甚至能对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发表不同看法,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将记叙内容描绘得更完整,使自己的作品更能吸引读者。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记叙文写作的教学,采取科学策略,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并能够在写作中收获知识,感受记叙文写作的乐趣,用写作记录生活、丰富生活,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梁云堂,常刚。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2:23-25.

[2]郑小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J].求知导刊,2015,14:19-20.

[3]李文明。以情趣为教学策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69-70.

[4]李奎文。初中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的教学策略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85.

记叙文作文【第二篇】

一、题眼:恰当解读

写作构思的第一步便是审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命题人给出的记叙文的题目进行深入探索,仔细的推敲题目中的每一个字,这样才能领会题意,对题目进行恰当的解读,从而抓住写作的中心和重点,掌握题目的限定信息和要求,从而选取符合题意的新鲜材料,更好的完成写作任务。审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其步骤一般包括:审文体形式、审写作内容、审写作重点、审文题限制。把握题目的题眼是第一位的。例如“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虽然作文题目有点长,但应抓住题目中最重要的一个词“最熟悉”,找准文题所要求写的重点,选材也就有了范围。“记一件难忘的事”、“一件有意义的事”、“令我敬佩的一个人”、“记一件拨动我心弦的往事”等这些命题作文,也都能用此方法找到它们的题眼,即“难忘”、“有意义”、“敬佩”、“拨动心弦”,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再例如“春天”、“清晨”、“路”等题目,在写作时就应该在理解题目上多下功夫,因为记叙文的题目就一个词,这个词既是题目,也是文章的题眼。同时还应分析题目的内涵,深层意义。象“春天”,它可以代表季节,可以写这个季节里的雨、风、花草等,也可以把人的心情比喻成象春天一样美好。

二、行文: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能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在写作过程中做到前后照应,其形式主要有如下四种:(1)文题照应。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巴金的《繁星》一文,文章开头一段:“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一段既是破题,又是统领全篇的关键段。(2)前后照应。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第一段中有三组对比,即济南和北京的对比、济南和伦敦的对比、济南和热带的对比,其中第三组是用热带的毒日跟济南的温情作对比,从而得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结论。在这一组中“宝地”对应了前文第一组对比的“奇迹”,在后文中交代和阐明前面所写事物的结果与发展脉络,使全文环环相扣,结构紧密和逻辑清晰。(3)首尾照应。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待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例如《济南的冬天》一文,文章以对比开篇,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结尾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笔,和标题“济南的冬天”相呼应,抒发了作者的怀念之情。

三、观察:注重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学习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包括全面细致观察法、重点观察法、比较观察法等,在观察之后师生交流,归纳和总结。只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即使是很平凡的事情也可以成为很好的题材,都能写出形象生动、语言流畅、景色优美的好文章来。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这个在生活中太容易让人疏忽的“背影”却成了朱自清文中描写的焦点,从小小的背影中却映衬了大大的父爱。

四、仿写:熟能生巧

仿写作为一种作文的训练手法,能带着学生慢慢的走进“爱上写作”的文学殿堂,不管是作为范例的课文,还是其他优秀的文学作品,内容、写法、技巧都值得研究和效仿,正如王维模仿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成了《桃源诗》,的“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辉”模仿借鉴了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从仿写句子到仿写片断,再到仿写范文,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写作过程,把握写作思路,只要勤练笔,定能熟能生巧。

记叙文作文【第三篇】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讲求有动有静、有张有弛、跌宕起伏、尺水兴波。考生在叙事时要将事件叙述得有意思,就要注意叙事的方法。

一、设一个突转

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发展方向并层层推向高潮,直到达到顶点时,笔峰陡然一转,设置另一种结局,掀起波澜。用此方法构思情节,能够形成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如小说《项链》《最后一片叶子》就都使用了这种技巧。有不少考生写记叙文时常用“急转法”,但常常用得不成功,主要是因为“转”得不自然,令人难以信服。切记,使用这种技巧时,考生要特别注意在“转”之前设好伏笔,作好铺垫。

二、设一点悬念

“悬念”就是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好奇。这种方法用若干似离题实切题的材料在一开始制造悬念,吊人胃口。好的悬念,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目光,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好奇,而且能有效地推动情节的发展。运用这一方法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置悬念要巧妙,以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二是对悬念要加以必要的强化,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消释悬念要巧妙,以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三、用一点对比(衬托)

对比可使人辨真伪,明是非,识好坏,促使人冷静地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要想全面反映事物,就要涉及事物的两面,并让它们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在对照中比较,以便全面认识或分清是非、善恶、美丑。如小小说《捎》就是运用这一方法的典型:

他要出国的消息不胫而走。回到家里,屋里早坐满了人。弟弟兴奋地说:“哥,给我捎台收录机!”妹妹是那么激动:“哥,给我捎一套高级化妆品!”他问丈母娘:“妈,您捎什么?”丈母娘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底下,道:“不捎别的,捎台洗衣机就行!”当他问自己的母亲要捎点儿什么时,母亲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不管咋着,把你捎回来就中!”

文章起笔处看似平静,却为后面的陡转作了充分的铺垫,结尾处母亲的回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情感震撼力。另外,考生在写中心事件、刻画主要人物时,也可以用陪衬或反衬的手法。

四、用一点抑扬

抑扬手法,有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扬法两种。运用抑扬手法,可以使叙事显得波澜起伏,避免行文平庸呆板,单调乏味。运用抑扬手法比较典型的是杨朔的《荔枝蜜》,考生在运用时要注意所扬之人、事,所抑之人、事的分寸,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不要走向极端,否则会在抑、扬转换时显得生硬。

例文展示

父女冷战记

刘沁怡

妈妈让我给爸爸打个电话,问他回不回来吃午饭。我一口回绝了她:“妈,我们还在冷战着呢,我才不和他讲话呢!”

“这孩子怎么这么倔!”母亲瞪了我一眼,絮絮叨叨地说开了,“你爸也是为你好,你到哪里找这么好的爸!他虽然对你严格了些,但都是为你好。只要你要求合理,听话懂事,你要他的心他都会掏给你。”

我沉默了一会儿,答应妈妈先发个短信。妈妈脸上顿时露出喜色,做饭去了。

和爸爸已经三天没说话了。原因是清明放两天假,我想去苏州给外婆扫墓,顺便放松一下。因为我高三了,再不去就没时间去了。爸爸却不同意,认为时间很宝贵,一分一秒都得珍惜,要全力备战高考。他的话,若在平日,我未必会生气,可这两天我心情坏透了――刚刚月考完,我考得很差,烦闷郁积在心底,神经变得极其脆弱。爸爸的话到了我耳朵里就成了:你考这么点分数,还整天想着出去玩?马上就高考了,时间这么紧,还不好好在家复习?

一根草也能压倒负重到了极限的骆驼,此时的我就是那匹被压倒的骆驼。我感到委屈万分,情绪全都爆发了出来:“不就是嫌我的成绩差吗?我要是考得好,你肯定一句反对的话都没有,甚至还会鼓励我去扫墓!”我对爸爸一个劲儿地吼着,眼泪止不住地哗哗流着,像这清明时节的雨。满腔的不快宣泄过后,我和爸爸的冷战开始了。

专心地做了几张试卷,腰也酸了,背也麻了,眼也痛了,于是我下楼去小区的树荫下散步。青青的草儿随风起舞,香樟树上挂满了不起眼的小花。不靠近细看,你根本不会注意到香樟的枝叶间还开着这朵朵绿色的小花。正是这不起眼的串串小花,散发出阵阵的幽香。看着香樟嫩绿的叶子和同样嫩绿的花朵相依相偎,我蓦地想到了这几天和爸爸之间的冷战。这几天真的不好过,尽管我知道,我的行为让爸爸伤心了,却碍于面子,不想主动向爸爸道歉。吃饭时我多么想和爸爸说句话,可自尊却将我准备好的话硬是卡在喉咙里。

清明这天,妈妈去为外婆扫墓,只剩我和爸爸在家。爸爸这两天有点感冒,老是咳嗽。晚饭时分,父亲敲开我的房门,问我想不想吃水饺,我没有吱声,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爸爸主动的问话,使我头脑像短路了似的,有点不知所措了。父亲刚离开又折回来,柔柔地问我:“喜欢吃什么馅儿的?”我结巴着说“随便吧”,脸上还觉有一丝尴尬。

和饺子一起买回来的还有几串烤肉。我突然记起妈妈前几天说先锋岛有个小吃节开幕了,我很想去吃,莫非爸爸知道了我的心事?“我在先锋岛买的饺子,那里举办小吃节,顺便买了你喜欢吃的烤肉串。吃吃看,好吃的话,爸爸明天再去买。”爸爸兴奋地催促着我趁热吃,就像我们父女俩根本没有争吵过。突然,一股酸涩从心头涌上,弥漫到我的鼻间和双眼。我强忍着泪水,轻声地问他吃了没有,爸爸说他不想吃这个,还一个劲儿催我快吃。

可怜天下父母心。多少子女在父母面前做了在别人面前根本不会做的事――撒娇,顽皮,甚至无理取闹。我突然特别后悔先前对爸爸的态度,我那么无理取闹,他却跟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地宽容了我。

清明节那天天蓝蓝的,白云朵朵随风飘着。妈妈打电话回来说已经给外婆扫完墓了,问我们在干什么。我告诉她,我把作业都做完了,现在和爸爸一起在小区里的香樟树下,听香樟叶和香樟花一家唠家常。

不知什么时候星星点点的小雨又飘散下来,清明节的雨点浇灌着这世间万物,也消融了我和父亲的冷战。

记叙文作文【第四篇】

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要想写好记叙文,以下五个方面要尽力做到。

一、物体做标题,也做线索

物体是指由物质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在记叙文写作中,一定要特别注重以物体为核心,特别注意围绕具体的物体来进行构思和写作。

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还是写景,构思时要让具体的物体处于文章的核心位置,思路以具体的物体来展开。

首先,要让文章的标题里凸显所要表现的物体。比如《乡村的风》(许俊文)、《一棵树》(王晓蓉)、《飞翔的古藤》(朱家双)、《母亲的头巾》(荆毅),“风”“树”“古藤”“头巾”这些具体的物体就出现在标题里,人们一看标题便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什么的,第一眼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要以这个具体的物体为线索来构思作文。比如《母亲的头巾》这篇写人的文章,围绕母亲戴头巾、用头巾、摘头巾和换头巾来展开叙述,洋溢的是浓浓的深情。戴头巾,头巾是母亲生命的一部分;儿子落水后,母亲用头巾救起儿子,头巾是生命的支撑;到学校看望渐渐长大的儿子,儿子难为情,母亲摘下头巾,头巾浓缩的是对儿子的理解和爱护;后来,母亲干脆将头巾换成瓜皮帽,头巾体现的是对儿子观点的看重。中国有句俗语叫“儿不嫌母丑”,一条平常的头巾(头巾在这里成为贯穿全文的核心线索),承载的是母亲对儿子深切的依恋,而作者也因为叫母亲摘去头巾而感到深深的内疚。全文因为头巾这一核心线索而结构紧凑,思路流畅,情感真挚动人。

二、场景呈现做到画面灵动

写记叙文,一定要注意有真实生动的场景呈现。这里的场景泛指一定场合下的情景。为了使场景的画面灵动,第一,要做到视角流畅。比如:

天上没有云,蓝色的穹隆覆盖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天的蓝色极有层次,从头顶开始,逐渐淡下来,淡下来,到天边与地平线接壤的地方,就成了淡淡的一片青烟。微微的斜风里,那些翠绿的叶子就活动起来。在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上袅袅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蝶落在上面,翩翩起舞。这样一处处处洋溢着生命喜悦的景色里,忽而来这么一株老得可怜的树,像是为了告诉人们,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有终结,就像生死永不分开一样。(王晓蓉《一棵树》)

作者观察的视角从“天上的头顶”到天边,随即又由天幕到近处的树,视角的转换自然流畅。

第二,可以加一些小小动作增添情趣。比如:

穿插在树叶间的红色越来越多,在严寒的冬日早晨给人平添了一丝暖意,而更多的绿叶依旧在茂密的树叶里默默无闻地存活着。原来樟树是春天换季,几乎一夜落尽枯叶,枝头却先孕花蕾,是那种含蓄的花蕾。摸摸,一手的樟木香。捡起地上黄红相间的叶子,闻闻,依旧充满樟木香。于是,我拾起几片,装进口袋,等天气好时,好生晒晒,岂不也是很好的天然熏香吗?(高楚瑶《看一棵香樟树的时间》)

行文中写了一个拾树叶装进口袋的小小动作,增添了很多情趣。

三、细节描写综合运用多感官、多修辞,注重虚实结合

写好细节,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功。那么,如何把细节描写做到极致呢?

第一,要注意多感官、多修辞综合运用。比如: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线还没来得及舒展开时,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许俊文《乡村的风》)

这一段细节描写综合运用了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和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文章由此便显得生动形象。

第二,要注重虚实结合。比如:

树身很粗,可以想象它过去是怎样的枝繁叶茂。自地以上几十厘米处,叉成两根,粗细极不均匀,都被人齐刷刷地砍了去,结果证明它真的很老很老了,作证的便是那些在切面一圈圈漾开的年轮。细的那根要高出一米多,直直地伸向天空,像是要抓住点什么。是那些泛着金色的灿烂青春么?还是从指间流逝的或快乐或忧伤的日子呢?(王晓蓉《一棵树》)

作者由树枝要抓住什么,联想到抓住青春、日子,这样由实而虚,不仅文笔优美,而且具有了一定的哲理意味,因而文章便显得特别出彩。

四、内容力争丰富多彩

内容丰富是记叙文生动的主要砝码。写作中,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方式来使文章的内容达到丰富的程度。

第一,引用并评论。比如:

秋的画面是最灵动的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以菊为伴,对山当歌,不慕富贵,只向往田园式生活,远山近菊,淡淡的画面,洋溢的是淡淡的真纯与闲情雅趣。杜甫面对滔滔江水漫漫落叶,吟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浑厚的画面,不单单是寂寥,那种广博的胸襟所呈现出的悲壮更是在心间萦回千百次。“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郑板桥以竹为竿,垂钓秋风江上,天高气爽的意境渲染出他的惬意,也展现出他品性超俗。(文旋《秋颜》)

作者在写作中引用名人的诗句,并在引用的同时对诗句进行评论,这样,既显示了写作者知识的丰富,也展现了她思想的光芒。

第二,连接自己的生活。比如:

蜿蜒的藤在一瞬间无尽地伸展,就像我的人生之路,看不到尽头,无法预知何处是终点。或许我的人生也如这藤一般交错复杂,但我只需保持和藤一样淡泊宁静的心绪,一切就将变得透彻与明亮。站在藤的下面,虽然没有大片的阳光,却有细致的光亮。它告诉我要将大目标切割成小小的几块,一步一步走到生命的巅峰,展翅飞翔。待到垂暮之年时,我也能像古藤那样没有遗憾地保持一种飞翔的姿势,一种仰望的高度。(朱家双《飞翔的古藤》)

作者在写古藤时,由古藤的伸展,联想到了自己的人生之路,这种由物及己连接自己的生活,不仅体现了写作者的想象力,也表达了他美好的情感,具有一种深切感人的力量。

第三,插入有典型意义的故事。比如:

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做“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许俊文《乡村的风》)

作者在写乡村的风的过程中,插入了一段往事,文章一下子便具有了一种厚重感,当然,文章也便由此显得丰富多彩了。

五、开头简洁扣题,结尾含蓄有哲理

记叙文要注意开头尽量简洁扣题,这样便于集中笔墨展开思路。比如: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等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许俊文《乡村的风》)

这是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作者开头紧扣文题的“风”着笔,简洁的语句写出了故乡的风的典型特征,为下文围绕“风”展开思路做了极好的铺垫。

记叙文的结尾更需韵味悠长,为读者展示积极向上的风貌,带来富含哲理的启迪。比如: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619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