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757590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作家胡适先生的1篇文章,题目叫做《差不多先生传》。这个题目十分有趣,我带着一丝好奇读完了全文。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叫“差不多”的人,他看不清,听不明,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去帮妈妈买红糖,结果却买成了白糖,他妈骂他,他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上学时,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山西同陕西,不是差不多吗?”

他长大后在店铺做伙计,做事总是不精细,“十”跟“千”常常写错。掌柜的生气了,骂他不仔细。他只是笑嘻嘻的赔小心道:“千与十只差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嘛!”

有一次,他有事要外出,慢悠悠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开走了,他不满地说:”八点三十分开,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谁知家人弄错了,喊来了西街的牛医王大夫。他说:”汪大夫跟王大夫不是差不多吗?就让他试试吧!“王大夫走上前,用医牛的方法替他治病,不一会儿,他便一命呜呼了。他临死前,说:”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就好。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说他看得破,想得开,于是,人人都象他学习,中国很快变成了一个”懒人国“。

读了这篇文章,我认识到了懒惰和做事马虎的危害。我们绝不能像文中的差不多先生一样,不求上进,马虎行事,这样只会让我们一事无成。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我又读了1篇文章,名字叫《差不多先生》。文章讲述了一位被称作差不多先生的人,他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他觉得差不多就可以了。文章用了五件事体现了他的性格:第一件事情是妈妈让他买红糖,但他买回的是白糖;第二件事是去学堂先生问他问题,他把山西读成陕西;第三件事是他去店铺做伙计,他经常把十字写成千字;第四件事是他有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可他晚到了两分钟,火车开走了。

我认为差不多先生这个习惯会让他存活不了,因为现在如果一个差不多就会变成差很多,比如:他把10后面多加了一个零变成100那样就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很多了!如果他觉得沐浴露和洗发水差不多,洗完头,他不就成光头了吗?在医院,如果医生开药把一个叫0105A的药写成了A105A的药,那样不就会吃死人了吗?

我对这篇文章有一个看法:如果差不多先生,用准确的标准要求任何事情。这样差不多先生就不会被妈妈骂了,不会被老师批评,不会赶不上火车,不会死去。现实生活中,要是所有人都像差不多先生这样,那医生觉得药都是药,给病人随便吃药;人们觉得死和活都一样,死人越来越多,基本没活人了。这样世界上没有人和有人就差太多了!

我读完这篇文章,知道了:差不多会变成差很多,差不多有时会变成一个应该的意思,用在合适的地方是可以的。可觉得两个不同性质的东西差不多是不行的,以后我要改掉我的口头禅差不多。做任何事都要认真完成,不能总觉得差不多就行了。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差不多先生传》这本书,这本书写了“差不多”先生做任何事都只做到了差不多,没有做到非常完整。从他的经历来告诫我们要认真做事,精细做人。

“差不多”先生做事非常马虎。有一天,他突然得了急病,于是赶紧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可家人不知道汪医生在哪里,就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看到是王大夫来了,心想:哎,汪医生和王大夫都差不多。于是,作为兽医的王大夫就给“差不多”先生治病,可是王大夫毕竟是给牛治病的,最终“差不多”先生死了。

看到这滑稽而可悲的一幕,我无奈地摇了摇头。我在生活中,也有见到许多做事马虎的人,他们做事都是随随便便应付一下而已。我看到这些人后,就产生了一些疑问:他们为什么做事都如此马虎呢?难道就不能做好一点吗?我仔细想了想,自己何尝不像那马虎的人?妈妈有时对我说答题认真点,可是我总觉得答得和答案差不多就行了。我不仅学习上马虎,在做家务这件事上也粗心大意。妈妈经常督促我把碗洗干净点,我却还不耐烦地大声说:“洗得差不多就行了呀,洗那么干净干嘛!”看来,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些坏习惯,成为一个凡事都认认真真对待的人,不能做和“差不多”先生一样的人。

有一句名言说道:如果你在小事上苟且,那么你在大事上、你在一生中一定也是一个苟且的人。凡事都要认真,精细地来做,否则会酿成大祸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75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