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钟南山抗击疫情的事迹简短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445791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钟南山抗击疫情的事迹简短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钟南山的抗疫英雄事迹【第一篇】

很少人知道,钟南山是侨眷。钟南山的父母早年留学美国,他和妻子的大部分亲戚都在国外。父亲钟世藩是中山医科大学的儿科一级教授,当年从美国学成归国,在其时广州最大的中央医院任院长,掌管着医院一笔13万美元的巨款。解放前夕,国民党中央卫生署的一名官员到家里来了四五次,动员父亲将这笔款子带往中国台湾。父亲虽然不问政治,但还是觉得应该留在祖国大陆。当时的情景,给年仅13岁的钟南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家庭出身,在那个时代,也曾为钟南山带来不公正的待遇,“当年我是华南师大附中的第一名,可以保送到苏联留学,不让去。”

1955年,钟南山考上了北京医学院。然而,真正当上医生,已是10多年以后。

“我当过农民,干过宣传队,当过锅炉工人,当过北医校报的编辑,什么都干过。我并不觉得后悔,因为这些经历让我懂得了社会的酸甜苦辣,知道珍惜自己的时间,知道珍惜得到的学习机会。”

1971年,他调回到阔别多年的广州。几经转岗,最后落脚在“慢支防治小组”,一干就是30多年,最终成为呼吸疾病的权威。

“穿了白大褂,当医生却不太合格。”钟南山常常提起早年把胃部出血病人当成结核病咳血的“误诊”事件,“就是这件事使我明白,做医生光有心是不够的,还要有一身好本事,才可以真正帮助到人。”

1979年至1981年,钟南山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研修。面对导师先入为主的轻视,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长期学俄语的他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攻克了语言关,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

在英国进行关于吸烟与健康研究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一直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实验取得了满意效果,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同时抽800cc的鲜血。

回国之前,导师丹尼主动致信中国驻英大使馆,信中说:“我跟国外很多学者共事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到一个学者像钟医生那么勤奋,跟我们协作得那么好,出那么多成果,我衷心地表示祝贺。”\

钟南山把这封信寄到广州给父亲看,一贯对他严苛的父亲第一次表扬了他。年过40的钟南山流泪了。多年以后,说起这一幕,他依然红了眼睛:“父亲几乎从未表扬过我,总是指出我的缺点和不足。但这次看到我真的为中国人争了点气,他表扬了我。”

从当年谢绝盛情挽留回国,到与非典殊死搏斗,20多年过去了。回首往事,钟南山说:在国内做研究,困难要多一些,有时国外只要一年时间,国内要3年,但这是为自己的国家干,心里踏实,有成就感。

抗击疫情钟南山感人故事【第二篇】

广州非典疫情最严酷的时候,6家专门用于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不堪负重,一批又一批医务人员倒下。

钟南山的内心也十分焦急。但是,他更把压力变成了动力。他向省卫生厅主动请缨:“鉴于呼研所的技术力量,同时考虑到危重病人有较强的传染性,应集中治疗。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医院送!”

作出这个决定,无疑需要很大的勇气。第一,当时病因不明,谁都没把握治好病人,治不好就等于砸了自己的牌子;第二,当时已经明确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病情越重,传染性越强。钟南山没有考虑这些。他对全所同志说,“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本来就是研究呼吸疾病的,最艰巨的救治任务舍我其谁?”

为了搞清楚非典的规律,钟南山自己都不知道看了多少病人。为了联络方便,平时很少使用手机的钟南山24小时开起了手机。早期危重的非典病人,病情重、传染性强。广医一院有20多位医务人员感染得病,同时还收治了许多兄弟医院的医务人员。钟南山的心时常揪得疼。“这个时候不能再让医务人员倒下。倒下的要让他们尽快康复。”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多晚,他必定要到病房走几趟,除了看病人外,还要了解每一位同事的身体状况,检查每个医护人员的隔离措施是否到位。

钟南山实在太忙了。他参加会诊,出席讲座及各种指导活动,曾经一连38小时没合过眼!由于过度劳累,他病倒了,但他知道,此时此刻自己绝不能倒下,坚守在岗位上,就是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希望。在医院住了一晚之后,他偷偷跑回家,以家为病房,进行自我治疗。在夫人的悉心照料下,钟南山稍微休息了两天,又一心扑在病房了。

不允许自己倒下的钟南山,深知要保证社会的稳定,就要用事实说话,用科学说话,用治疗效果说话,让病人尽快康复。

钟南山院士抗疫事迹感人作文1000字以上【第三篇】

2020庚子年,世界见到的是一个大写的中国,东方的雄狮再次从磨难中奋起。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绵延万里的黄河长江、壁立千仞的五岳群山、百折不挠的华夏子孙,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在遇到艰难困顿之时,总有英雄儿女挺身而出,为他们挚爱的祖国浴血奋战。这个庚子年,有一群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守护着九州大地千万黎民百姓,他们是抗疫烽烟中的巾帼英雄和须眉俊杰,他们是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这场战疫中,一张张布满勒痕又面带疲惫的脸庞,一双双被汗水浸泡而泛白起皱的手掌,成为了医护人员的标志形象。他们也牵挂着自己的家人朋友,他们也渴望亲情的温暖与问候,他们珍藏了自己宝宝娇声娇气的笑声,有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这个冬天。从30后的钟南山院士、到40后的李兰娟院士;从60后的张定宇、再到90后的王柳、00后的刘家怡……有人17年前在非典战场、17年后在抗疫一线;有人12年前在震中汶川,12年后在疫中武汉;“非典时全中国都在保护我们90后,现在换我们来保护你们。”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来自一个民族心底里最深切的爱国力量,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

在这场战疫中,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感动着每一个人。90后女医生夏思思,她的青春就永远留在了武汉的冬天。

"她对待病人特别暖心,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29岁的夏思思,为了拯救另外一个生命,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1月15日,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病情加重,肺部发现异常。当天,夏思思刚下夜班,临时接到任务,立马折回医院,她担心老人的病情,随时守候在病房。这几天里,她对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尽管有做防护,却还是不幸被感染了。病床上的夏思思,还是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与病魔抗争。在专家建议她转至ICU治疗时,她坚持让给那些更危重、年龄更大的患者。本来,病情曾一度好转,可是无情的病魔还是没有放过这位年轻的医生。2月23日凌晨6时30分,夏思思永远的离开了人世,倒在了她热爱的岗位上。夏思思两岁半的儿子,仍在懵懂中认为他的妈妈还在上班,也许过几天就“打败怪兽”回家了……

在这场战疫中,经过千千万万人的努力,我们得到了“0”的报告单,我们终于等到了山河无恙的神州大地。然而,我们却也失去了一群优秀的医生和护士。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换来了人间的安宁。“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要致敬所有抗疫英雄,他们的脊梁就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他们的力量就是——伟大的中国力量!是啊,风雨过后见彩虹,中华民族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钟南山抗击疫情的故事【第四篇】

84岁,耄耋之年,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不禁让网友慨叹:“大国重器,国士无双。”

照片中,钟院士坐在嘈杂的餐车一角,他正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面前摆着文件和电脑。又是行程满满的几天,连轴转的会议、奔赴疾控中心、上媒体直播,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恐怕年轻人也吃不消。

不少网友说,“听见这个名字,犹如吃下定心丸”;但也有人表示,“年轻人也要赶快成长,钟教授如此辛苦,除了敬意,怎能没有愧疚?”

的确,照片之所以刷屏,因为它表达出了人们的复杂心情,这里面既有对这位高龄院士的崇高敬意,有对奋战在一线的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敬意;也是在传递一种相信——在疾病面前对医学科学研究者的相信,对战胜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的相信,更是对广大医护工作者平安归来的相信。

钟南山院士,成为这场对抗肺炎战役中的一个清晰身影。然而还有很多的医护工作者,在蓝色口罩和厚重的防护服下,被模糊成统一的形象。

人们或许辨别不清他们每一位的模样,但崇高的医师职业道德却闪烁在每一位普通的医护人员身上。

当医护人员在发热病房坚守_个小时夜以继日,人们能感受到他们身心的疲累。当同济医院志愿者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申请书,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女医生写下现代版“与夫书”时,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他们也是父母、孩子、伴侣,却选择在生命危险面前,兑现救死扶伤的诺言,承担医者父母的责任。

面临危险,始见英雄,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是隔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防护服后凝重的眼神、坚毅的表情,与时钟争分夺秒的身影,凌晨时依旧灯火通明的医院……这一切,让这场战役变得不再抽象。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单单是政府部门或者医务工作者的事情,它与我们每一个人都休戚相关。

无特殊事项不要去武汉,武汉市民尽量留在武汉,有疑似症状及时到医院门诊检测,每个人加强防护戴上口罩,少去人群扎堆的地方,养成勤洗手、不吐痰的好习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是在保护他人,保护那些奋战在生死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445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