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连续观察日记【汇编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大蒜连续观察日记【汇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大蒜生长记作文【第一篇】
常言道“立了秋把扇丢”,这话可一点也不假,不仅太阳没有那么毒辣,风也更凉爽了。这不今天下凉后妈妈就带着我们去地里种大蒜了。
我们回到家装几瓶水就出发了。要说这大蒜啊,妈妈平时炒菜用它,爸爸吃面条有它,就连爷爷吃馒头的时候也有它,可它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我带着好奇来到菜地里。
我看着一筐大蒜问妈妈能不能长出葱,妈妈哭笑不得地说:“蒜是蒜,葱是葱,蒜怎么会长出葱来呢?”说完妈妈就开始用锄头刨地,从南向北刨出一条沟。接着妈妈拿一把蒜瓣对我们说:“看好了,尽量挑大蒜瓣,把它靠在土上,一扎放六七个,分布均匀。”我和妹妹模仿妈妈的样子放蒜瓣,等我们把整条垄沟放完后妈妈又给大蒜洒了点化肥,浇了点水,又用锄头刨土,把刨出的土封在放好的大蒜上。这样土既封了刚栽的蒜,又刨出了一条新土沟,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啊!
妈妈把土封完后对我们说:“这样大蒜就种好了。”我们就这样把一整块地都种上大蒜了,可是我该怎么观察它如何生根发芽长大呢?回家后妈妈给我一把大蒜说:“花盆里也可以种大蒜。”我赶紧找来花盆,妈妈把花盆松了松土,把大蒜在花盆里栽成一圈又一圈,直到把花盆种满。种好后妈妈又在花盆里洒了把碎土,浇了点水,搬到院子里向阳的地方,这样我就可以每天观察它了。
小蒜瓣啊小蒜瓣,快快成长,让我看你如何发芽吧!
观察大蒜成长日记400字【第二篇】
201X年X月X日 X天
说起一种植物——大蒜,大家都认识,咱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吃到,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大蒜,发现大蒜会发芽,它为什么会发芽?如果你不知道,那就跟我走进大蒜的观察世界吧!
大蒜泡在水里,先有变化的是蒜的顶部,上面长出了像围杆一样的根,它是白色的,在上面占了一大片地方。蒜刚长出的芽是半白半绿色的,不几天嫩芽长大就变成嫩绿的。蒜的嫩芽不太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芽。那些芽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长芽的样子是各种各样的,在侧面看像是字母“g”,在正面看像是锋利的镰刀……
以前,我只知道大蒜会发芽,可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发芽?通过绚问家人,我知道了芽是蒜的生命力,没有了它,蒜就会很伤心,再也不会发芽了。
芽是一节一节的往上走,走了一半,半路杀出了个程咬金,因为只有一个冠军,程咬金这个裁判只好淘汰一位,淘汰的芽脸色发白,幸好的是还有点嫩红。它们就这样重复下去。
通过这次观察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明白了植物生命的奥妙
大蒜的生长过程观察日记【第三篇】
2021年5月5日星期六晴
老师说要写观察日记,可是观察什么呢?我一回家就思考起来,这时妈妈走过来对我说:“你可以种大蒜呀!”我想:这是一个好主意,五花肉配上嫩嫩的蒜苗想想都馋。说干就干,我先找来几头大蒜,再准备一个矿泉水瓶,把瓶子剪去一大半,然后把大蒜头轻轻地放入瓶子里,最后倒上水放在阳台上,让它们尽情地享受阳光的照耀,好期待大蒜头快快发芽成长。
2021年5月9日星期三晴
水培后的大蒜圆鼓鼓的,像一个个大鸡蛋。因为水培时间已经到了,我准备了一个美丽的花盆,装上蓬松的土,浇上水,静等十分钟,再用手指钻出一排排小洞,把大蒜头朝下放入洞中,它们就可以开始生长了。我刚放学回家就赶忙跑到阳台上去看,只见大蒜尾部长出了一点小细根,如果不仔细看还看不见呢!小根呈乳白色,密密麻麻的像白色的短裙。这些小根摸起来非常的硬,指尖划过去如同在刀尖上划过一般。
2021年5月10日星期四晴
今天小根们长得更密了,摸起来也柔软了很多,但是大蒜似乎慢慢变老了。它们开始发黑,但是依然在坚强生长着,密密的小根似乎也知道大蒜在变老,于是拼命把自己的身体拉长。
2021年5月16日星期三晴
绿色的小蒜苗终于按捺不住了,冲出那层薄薄的蒜皮,挺直了身子,好像在说“外面真舒服呀!”这时,大蒜也变得更加衰老了,但是它似乎更明白自己是唯一的顶梁柱,所以继续顽强地坚持着。希望它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长得更高、更密。
大蒜的生长过程观察日记【第四篇】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晴
今天一早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去看看我种的大蒜。应该有动静了吧?昨天没有什么变化,今天应该会冒出一点点嫩芽吧?一边想着一边朝我的大蒜走去。
好像还是没有什么变化,我顿时有点失落。“大蒜啊大蒜,你咋还是没发芽呢?是你想多睡会还是我的种植方法不对呢?今天出大太阳了,快点快点长吧。”我对着四颗大蒜嘟囔着。
咦?那是——它们的尖尖头好像有个小东西鼓起来了,只是还藏在蒜皮里面。呀!原来有变化,幸好我多瞧了瞧。那应该就是大蒜要冒出来的嫩芽了。嘿嘿,芽娃娃们,你们尽情在和煦的阳光下睡觉吧,最多还睡两天,就会起床了吧?
2020年3月16日星期一阴
四颗大蒜还是一动不动地待在土壤里,还是没发芽。我的种植方法是不是错的呢?正当我怀疑自我时,猛然一惊:
咦?这颗大蒜怎么从土里“跑出来”了?
“我说了你要把大蒜埋到土里吧。”先生在一旁看热闹。
“我可是百度了的。”我还是不肯听先生言,一边说着一边把那颗“淘气”的大蒜拿到了手上。
哎呀!这变化藏在土里,它自己不跑出来,我都发现不了呢!只见一根根细细的白白的根须长在大蒜身子下,嫩嫩的,滑滑的,仿佛一碰东西就会断似的。再一看,包在大蒜身体外的那层皮破裂了,我干脆帮它把皮衣都脱了,让它露出了白白净净的身子,那身子胖嘟嘟、白嫩嫩,真可爱。
就拿你做实验品吧,看脱掉你的皮,芽会不会长出来。我心里这样盘算着。那颗光着身子的大蒜重新回到了土壤里。
2020年3月19日星期四晴
天天瞧啊……瞧啊……终于……大蒜发芽啦!我抑制不住兴奋,对着它们看了又看,看了又看,轻轻摸了摸那嫩芽儿,不禁叹道:“小生命的出现真是一种神奇的现象。”
那嫩绿的芽儿从大蒜身体里冒出来,得使多大劲呢?见妈妈切大蒜时,就曾看到过大蒜的中心有个绿点儿。现在明白了,原来那就是芽胚吧。冒出来的芽儿竟然那样的鲜活,让人看着就觉满心欢喜。突然,想起娃从我肚子里冒出来时,小小的,却满满都是希望,让人望着就欣喜不已。那应该不是芽儿自己用力长出来的,是大蒜把根深深扎进土里,再膨胀了自个儿的身子,依靠着泥土和自身的力量,这才让芽儿探出了身子,好能及时享受这烂漫无比的春光吧。这么一想,我对万千植物有了深深的敬意。
这几日,总会出去溜达会,看着小区里的花儿竟相绽放,每一朵有每一朵的姿态,常会忍不住驻足多看看它们,总觉得是那么神奇的存在。有的树木刚吐出的叶芽是嫩红的,可那些老叶子的颜色是深绿的,这更让我觉得充满了奥秘的大自然让人敬畏,也不免让我感叹:我们人不也和大自然里的花草树木一样,随着时间的迁移在不断变化吗?
2020年3月23日星期一阴
周末因事回妈妈家了,隔一天再相见,大蒜苗长得亭亭玉立了。见土壤有点干,我赶紧浇水。再一瞧,一粒水珠停在一颗大蒜身子上,一动不动,晶莹剔透的,真惹人喜爱。
绿油油的蒜叶儿,细长细长的,直挺挺地站立着,让人浮想联翩——眼前似乎出现的是四位穿着绿衣裳围在一起对话的小姑娘,轻声细语,生怕被我听见似的。
最先长出的蒜芽没有长成蒜叶,它的身体里长出了两片叶儿,绿绿的,一直长啊长,长得又细又长,而它选择变成了两片叶儿的外衣,包裹在她们身体的下面。它是想让身体里的两片叶儿站得更稳、长得更高吗?莫名的,一种感动萦绕心田,我忍不住伸手去摸了摸那不当绿叶甘为外皮的最先长出来的蒜芽。
2020年3月24日星期二阴
今天,大蒜又有了新的变化。
在两片蒜叶的中间又长出了一片小蒜叶。那最小的蒜叶卷着身子藏在最里头,被大的蒜叶围着,仿佛姐姐在守护妹妹似的,这真是太有意思了。看着看着,我不禁笑了。温馨的画面总让人的心暖暖的。
我有点后悔种少了,四颗大蒜待在一个大花盆里,空间还很大。等这次种大蒜实验成功后,我再多种些吧。一边想一边拿起手机,给它们拍了一张美照。再看看昨天拍的,哟,两图一比较,才发现今天的蒜叶长高了不少。
春天不愧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大自然里的一切都在生机勃勃地成长哦。
2020年3月27日星期五雨
今天,气温下降,刮风下雨,让人不敢出门。那些大自然里的生灵能抵挡得住寒风冷雨,不禁让我的内心对它们又生出了一份敬意。
我冷得加了一件衣服,想起我的大蒜会不会也怕冷,忍不住又去阳台看看它,其实早上就已经看过了的。
今天的风有点大,大蒜的叶子被吹得左一摇右一摆的。它们在风中不断摇晃着身子,仿佛在对我说:“不冷,不冷,这点风不算什么的。”挺坚强的嘛,我不禁笑了。
每一颗大蒜有了三片叶子。蒜叶儿一天比一天长。那绿油油的模样,让我有点想把它们吃进肚子的冲动,但又舍不得,我精心培育出来的,对它们倾入了情感,哪还舍得呢。突然想起《小王子》里的那句——是你在你玫瑰上耗费的那些时间让她变得如此重要。是啊。我的大蒜在我心中已有份量了。
这时,一片蒜叶儿低下了头,被风吹得吧?还是想对我说点什么呢?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雨
同时间下土的四颗大蒜,长出的叶子有长有短,个子高矮不一。这和人的成长多么相似。
每天,我都会去看看我种下的四颗大蒜,今天也不例外。这两日,它们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每颗大蒜上还是三片蒜叶,我一直期待着的第四片叶子没有出现。
那两株长得最高的蒜苗,都耷拉着脑袋,仿佛不愿再用力生长似的。我用手把它们的身体扶植,没错,和我猜的一样,是同等高度。“哎呀,你们还不努力点,就会被赶上了哦。”我好心提醒着,也不知它们听见了没有。
被我剥了皮的那颗大蒜是最先长出叶儿来的,它的个子也是四株大蒜苗里最高的,没想到,有株没有剥皮的大蒜的苗儿长势不可挡,没用几天的功夫,也变成“最高个儿”了。这是暗地里付出了多少努力呢?
这生命的成长里总是包含着很多不可知因素吧。这让我想到了那一个个和我有师生缘的孩子,他们未来的模样不可知。未来的路多长啊,谁也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为人师者用心用情教人,不给任何一个孩子贴标签,其他的,就靠孩子自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