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悲惨世界的读后感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29550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悲惨世界的读后感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悲惨世界读后感1

当看到《悲惨世界》这个标题时,我脑海里立刻出现了一些人被残忍迫害的画面,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翻开了书的第一页。

本书主要写了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窃被判了19年的苦刑,因为他有前科,出狱后一直不被社会所接纳。后来虽然受到迪涅主教的关照,但冉阿让的好意还是一次次被人们误解。在他的坎坷经历中,还遇到了一个命运同样悲惨的人—芳汀,他们的遭遇体现了穷人的悲剧。此外,书里还穿插了社会的其它阶级人物的不同命运,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悲剧和政治残忍。

书中的冉阿让、芳汀的命运悲惨,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有权有势却残酷的社会高级人物。我认为,冉阿让虽然悲惨,但是他的生命有意义,而且充满希望,不像那些、杀人犯活得堕落。看完这本书后,我终于明白了作者为什么把《悲惨世界》作为题目,这是因为作者要描写的是一个法律残酷、社会矛盾很多,使一些人难逃厄运的悲惨的世界。

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把许多残酷的现实收于笔下,让人一看就明白了当时的社会是多么混乱。雨果写出了人们虽然处境悲惨,却同样向往自由和爱,并以一个耐人回味的句子“夜,没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黑暗中,可能有一个站着的天使展开着双翅,在等待着这个灵魂”结束了描写,这样的结尾实在是使人叹为观止。雨果的描写给人以深切的体会,并从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更好地衬托了主题,也使《悲惨世界》这本书广为流传,被人们所阅读和学习。

《悲惨世界》读后感2

那么这个世界真的是悲惨的么?

世界原本没有悲惨和幸福,人们创造了它们。

一个面包、一个烛台,他们站在路中央,等待人们给它们定义:赃物还是圣物。

有时候,人犯错,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是被逼迫到了角落。如果你可以从人为的不可原谅中分辨出这些,请你给犯错的人一个机会,让他站起来。有时候他站起来了,就是这个世界更明亮了。而这个光,可以照耀更多的黑暗角落。谁知道呢。

雨果说:“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这些话,我们看在眼里,念在嘴里,也应该永远的记在心里。不为了记住这本书本身,而是为了记住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教会我们的,希望我们的。

这是一本爱与宽容与救赎的书。人类是不是孤独,我们是不是拥有神的庇佑,没有一个实体来告诉我们答案,我们只能相互拥抱才能渡过答案没有揭晓的漫长时光,否则我们就成为天上的星星:哪怕闪耀,却也各自在黑夜孤单寂寞,无法见到阳光,然后自己殒落。

悲惨世界读后感3

我听过这样一种说法,“一流作品,二流电影”。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往往争议不断。有人说,越是二三流的文学作品越容易改成一流的电影,而一流的文学作品往往就难以造就经典电影。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自然是因为一流的文学作品往往因其深入人心,拍成电影后难以符合每个人的标准,也就造成了争议不断的局面。我虽不太赞同这种观点,但我更愿意去品味用美丽的语言展现出来的原汁原味的作品。例如,雨果的《悲惨世界》。

当我捧起这本书,压在心头的是厚重之感,感到的是人类的苦难深厚而沉重的积淀。历时三十余年,从一八二八年起构思,到一八四五年动笔创作,直至一八六一年才终于写完全书,感谢伟大的雨果先生带给我们这本《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被称作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书中代表性的人物各有各的艰辛与苦难。主角冉阿让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饱受折磨、老年潦倒不得不卖掉自己珍爱的藏书的马伯夫、因穷困堕落沦为娼妓不得不抛弃自己女儿的芳汀、贪财又狡猾,最后却还是走上了毁灭自己道路的德纳第,追捕冉阿让数年最终放过他而却投河自尽的沙威、童年时受苦受难无人关心的珂赛特、以及可怜的爱唱歌的巴黎流浪儿伽弗洛什。

法国十九世纪浪漫派领袖雨果作为人类生存状况和命运的思考者,以未来的名义去批判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以人类生存的名义去批判一切异己力量,从而表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永恒性矛盾。雨果天衣无缝地将大大小小的故事串在一起,全方位地考察这些因果关系,给我们展现了由社会的原因造成的人们所经历的无论是物质的贫困还是精神堕落的苦难。

冉阿让只是因为曾经当过苦役犯的事情重新被世人知晓,好不容易重新用自己的能力换来的马兰德市长身份便这样毁于一旦,从受人尊敬的市长先生成为低贱的苦役犯。生活中人们总是这样,当知道了某某曾经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便将他人全盘否定,立马换上一副嘴脸对待,冷嘲热讽,窃窃私语。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喜爱冉阿让这个人物,欣赏他改过自新的勇气,同情他对珂赛特爱到卑微的情感,敬佩他从不磨灭的意志与智慧,对马吕斯坦白自己的过去的勇敢,以及他对死对头沙威的宽容与大度。

在书中,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着他人的歧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一点点的磨灭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过向善的信心。是慈悲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无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那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叮嘱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开始深深的感悟到,原来,在当时那个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竟然也有这样的世外圣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宽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让心中那快熄灭的希望之火,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所以说,冉阿让的命运并不是永远都是那么的悲惨,悲惨的是那时候的整个世界观,就是因为有了主教这样的人,整个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个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热之中艰苦摸索前进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让开始 变得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一切得转变使我既倍感欣慰。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

冉阿让对珂赛特的爱也格外令人感动。就像雨果所写道的,这是一种集父爱,母爱,祖父的爱,对恋人的爱为一体的爱。冉阿让一生只爱过珂赛特一人,既是在赎罪,又是为了实现对芳汀的承诺。他是如此地爱她,以至于当发现珂赛特爱上马吕斯时内心惶恐不安却又无可奈何,想阻止却警告自己不能,这是一种多么无私的爱,他只想要她幸福,宁愿自己吃黑面包穿老旧的衣服,也让她得到自己一切喜爱的东西。将要离世的时候还生怕他们二人不肯原谅自己,不肯使用自己留下来的财富,充满对自己的自责,可他从始至终只做错了因饥饿偷食面包。

真正用心爱一个人的时候大概便会像他这样吧,爱得卑微爱到骨子里,生怕她受一点委屈,不愿让她有任何不开心,愿意让自己受尽磨难也不想要她知道真相担惊受怕。

芳汀因为贫穷沦为娼妓也是这世上那些为了生计而不得不违背初心人们的典型形象。悲惨世界有多少无奈和苦楚,而我们究竟又如何解决这问题太大也太难。虽说每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有的人生来就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如同战狼2中生活在战火疾病与贫穷里的非洲难民,他们的命运又会怎样呢?我们无从得知。

书中还有一个人物,沙威。他追捕冉阿让多年,到了最后,道义与职责在碰撞,他不得不选择一条不归的路。放走了冉阿让,他无法面对自己。但是如果不放走他,他无法面对良心。他作出了选择,却背叛了自己。这是沙威的伟大之处,无论我之前有多么痛恨沙威对冉阿让的伤害,他的选择使我肃然起敬。

冉阿让离世的时候,书上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在所爱的人要去世的时候,目光就死死盯着,想把人留住。这也许也是雨果想要展现的人世间的一种悲惨吧。

面对悲惨世界中的世态炎凉,社会上通常会产生三种人:第一种是因为卑微而变得低劣的人,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使得他们走上毁灭的道路;第二种是不堪重负不得不被命运所打败,失去本心,失去希望的人;最后一种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且拥有高尚情操的人。

第一种人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为了金钱不惜一切代价杀人劫财。而芳汀则是第二种人,因为贫穷无助而不得不出卖身体。第三种人正是主角冉阿让,洗心革面后他变得宽大,善良,仁慈。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确切的公平可言,黑暗也不是绝对的,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在事实面前只有被革灭。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们像纯洁的天使般永远守护着人们那份慈悲之怀,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在这个世上的确好人不一定有好报,社会也并不一定会回报所谓的好人,人性有弱点,社会有许多不足,世界有不那么美好的一面,但,——愿我们每个人不忘初心,铭记美好,化大悲为内心之安宁。

悲惨世界读后感4

1885年,令人尊敬的雨果老先生去世了,这位一生为文学呕心沥血,才华洋溢的文学巨匠本可以要求隆重下葬,独自葬在山水秀丽的地方,可这位一生都在为人道主义奋斗的伟大作家却特意留下遗言:要用穷人的马车把他藏到公墓里去。这是为什么呢?怎么会有人放着好事不去享受呢,我十分不解,总有个疑问在脑中回荡。

偶然间,翻开了雨果老先生的著作《悲惨世界》,曲折的剧情把我的眼球吸引住了……

贫苦的冉阿让抚养着姐姐与她的孩子,生活所迫,冉阿让去面包店偷了一个面包,却被抓住了,判了整整五年刑,他惦记着自己的家人,不停越狱,得来的`结果确是加判十四年。社会的无情与监狱的冷酷使他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出狱后,他在莫里哀主教的尽力感化下,冉阿让发誓要成为善人。在他的努力下,他成为了大好人“马德兰市长”,为穷人出了很大的力,可世事难料,他被昔日的囚友认了出来。他被剥夺市长的权利,又被关进了监狱。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抚养那位饱经风霜妇女的孩子珂赛特,居然从监狱逃了出来,与珂赛特过着平静的生活。可平静没多久,离家出走的贵族马吕斯爱上了美丽的珂赛特,而珂赛特也爱上了马吕斯。在国民自卫军的反抗中,马吕斯受了重伤,所幸被冉阿让救下。可不明是非的马吕斯知道了冉阿让的身份——苦刑犯后,居然将他拒之门外。在知道冉阿让便是他的救命恩人时,马吕斯与珂赛特赶忙来到冉阿让身边,可冉阿让却永远闭上了双眼……

粗略一看,冉阿让的一生备受挫折,他的经历又是如此悲怆,让人不禁感叹当时封建社会的无情。可一细看,他的一生确实是为“成为好人”而努力着,他做过好人,他的死便是有意义的。不仅是他,警长沙威虽离开了这个世界,却怀抱着良心;妇女芳汀虽离开了这个世界,却怀抱着希望;爱着马吕斯的爱波那虽离开了这个世界,却怀抱着爱情。能有意义地离开这个世界,便是无憾了。

正当我在为故事中一个个人的死去而悲叹时,却看到了这样一行字眼:本小说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我震惊了,这居然是雨果那个时代真实发生的!转念一想,又仿佛明白了雨果老先生的遗言,他是在用身体,来让人道主义更发扬光大!

然而,在所谓已实现人道主义的今天,一些举手之劳在如今社会各种不公平待遇下似乎不值一提,可正是这些举手之劳,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给了所有人希望——世界能变得更好的希望。

只要你相信,悲惨世界并不悲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329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