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说明文阅读(精编2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科技说明文阅读(精编2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约会”小行星的九个探测器1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就有一个小行星密集分布的区域,被称为小行星带。自从1801年1月1日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现已被升级为矮行星),人类已经在那里观测到十几万颗小行星。小行星尤其是近地小行星非常值得人们关注,它们不仅折射太阳系的过往,也关系到人类的未来。迄今已有多个探测器对小行星进行了探测,最近的一个是2016年9月启程的。
1.“伽利略”号
1989年升空的“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在飞往木星的途中,于1991年10月经过951号“盖斯普拉”小行星,从而获得第一张高分辨率的小行星照片。这是人类探测器探测的第一颗小行星。1993年8月,“伽利略”号又飞经了243号“艾达”小行星,并发现了它的卫星。“艾达”与“盖斯普拉”一样属于S型小行星,除岩石外还含有金属。小行星的表面组成大不一样,按其表面反射光谱的特性可分为几类,如C型、S型、M型等,其中C型最多,占到3/4,S型其次。
2.“NEAR-舒梅克”号
第一个专门登陆小行星的探测器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996年发射的“近地小行星约会”号(简称NEAR),后以“舒梅克”命名,以向行星科学的奠基人尤金・舒梅克致敬。它先与253号小行星擦肩而过,让科学家得以近距离观察这颗富含碳的C型小行星。在2000年情人节那天,它的“约会”终于成功,被433号“爱神”小行星所俘获。环绕观测一年之后,与“爱神”亲密接触完成了使命。“爱神”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近地小行星。近地小行星是太阳系中的“不守纪律者”,轨道有时会与地球轨道相交,因此受到科学家的严密监视,以期避免恐龙曾遭受的“灭顶之灾”。
3.“深空”1号
1998年发射的“深空”1号探测器,使命只持续了3年,不过它还是在1999年拜访了9969号“布拉耶”小行星。作为世界上首个完全利用离子推进器工作的探测器,“深空”1号更像是一个验证星际探测新技术的飞行实验室。它的离子发动机虽然已经关闭,但射电接收机仍在等候指令。
4.“星尘”号
1999年发射的“星尘”号飞船,主要目的是对彗星尘埃采样并带回地球。它在2002年以近距离飞过5535号“安妮・弗兰克”小行星。这颗小行星是以二战中被屠杀的犹太人女孩的名字命名的。在各类天体中,小行星是唯一一类可由发现者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天体。除了永久编号,后面的名字有的是人名、地名、团体名,还有的是事件名,甚至是动物名。
5.“隼鸟”号
人类迄今唯一一次登陆小行星并取样返回的任务是由日本空间局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完成的。它2003年发射升空,2005年9月着陆到25143号“丝川”小行星上,成功取到样本后于2010年6月返回地球,7年时间穿越了约60亿千米的路程。科学家在样本中发现了“陨石铁”,这是一种矿物,在地球上很稀有,但在小行星中却很平常。
6.“罗塞塔”号
2004年发射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不仅追逐彗星,还先后于2008年探测了2867号“斯坦斯”小行星,2010年探测了21号“鲁特西亚”小行星。后者就是我们所称的司琴星,是清代天文学家李善兰定名的。这是一颗大型的主带小行星,直径约100千米(长轴为130千米)。
7.“黎明”号
发射于2007年的“黎明”号是第一个前往小行星带的探测器,它于2011年抵达4号灶神星,2015年抵达1号谷神星。之所以选择灶神星和谷神星进行探测,不仅是因其个头较大,而且还因为它们与小行星带里的其他天体存在显著差别。它们一个是与地球类似的岩状天体,一个是典型的冰态天体,都形成于大约45亿年前,记录了太阳系“黎明时期”的秘密。
8.“嫦娥”2号
2010年l射的我国“嫦娥”2号卫星,在完成探月任务后,还开展了深空探测等实验,于2012年12月飞越4179号“图塔蒂斯”小行星,最近距离仅千米。图塔蒂斯也为近地小行星,2004年与地球距离约有150万千米,被列入“潜在危险小行星名单”。
9.“奥西里斯-雷克斯”号
这艘探测器全名为“起源、光谱解译、资源识别、安全性与表土风化层探测器”(英文缩写为OSIRIS-REx),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首个小行星取样返回器。它将于2018年抵达101955号“贝努”小行星,观测一段时间后,用其机械臂在小行星表面提取60克左右物质,预计2023年返回地球。“贝努”小行星是一个直径大约500米且富含碳的近地小天体,每隔6年接近一次地球。2135年,它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时将不足30万千米,故被科学家选为探测目标。
科技说明文阅读2
考点揭秘
[课标领航]
关于科技说明文阅读,新课标在“阶段目标”第三学段“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基础上,第四学段明确提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在“评价建议”部分则表述为一些共性要求,比如“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等。所以,现在的中考科技说明文阅读将传播知识、考查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训练科学思想方法融为一体,逐渐淡化文体知识,更加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越来越重视科学认知、理解感悟和探究实践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热点题型]
1.相关文体知识考查
指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辨识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理清说明顺序等
2.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3.理解品味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4.分析结构思路或段落层次并概括主要意思
5.理解探究新知,筛选整合相关信息
6.开放性拓展延伸题
[中考例题]
例1 2007年江苏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
王豫斯
①4月26日,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通过电视直播展示在全世界面前,这一支具有鲜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火炬一下子抓住了亿万观众的心。美丽的祥云、火热的漆红、古朴的纸卷轴……北京奥运会火炬有着完美的外表。在美丽的外表下,“祥云”跳动着一颗有力的心脏。
②__________________,大风、大雨都将对火炬的燃烧技术进行严峻的考验。“祥云”的燃烧系统包含燃烧器、稳压装置和燃气罐三部分。燃烧器采用了创新的双火焰方案,即预燃室燃烧加主燃。预燃室与主燃室分开的做法在奥运火炬的设计上尚属首次,这样的设计将以预燃室的火焰保证火炬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主燃室衍生出的火焰将使整支火炬的火苗熊熊燃烧,以确保火炬的视觉效果。这样,即便遇到大风暴雨的天气,埋在火炬顶端下方的预燃室仍不受影响,保证火炬继续燃烧。
③与往届奥运火炬的混合燃料不同,北京奥运会火炬采用价格低廉的丙烷作为燃料。丙烷燃烧只形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即使在
-40℃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形成燃烧。丙烷产生的火焰零风速下高度25至30厘米,呈亮黄色。这样,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便于识别和电视转播、新闻拍摄等。
④北京奥运会火炬高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或-6℃到45℃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燃烧,在燃烧的稳定性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均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在工艺方面采用高品质薄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握之如与人手相握,手感舒适不易滑落。
(选自《光明日报》)
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心脏”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横线上空缺的句子,有下面两种不同的说法。试比较一下,哪一种说法更合理?为什么?
(1)奥运会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将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气候条件。
(2)奥运会火炬在传递过程中,有可能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气候条件。
3.北京奥运会火炬选用丙烷作燃料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述。
4.据报道,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将于2008年5月经过南通地区。请合理想象奥运火炬进入市区时的情形,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为现场直播配上一段热情洋溢的解说词。(要求:体现南通的特色、北京奥运火炬的特征和传递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语言生动流畅,具有感染力,不少于70字。)
观众朋友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2007年江苏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探测器“约会”小行星
①在红色的火星和巨大的木星轨道之间,有一个由几十万颗小行星组成的小行星带。这些小行星,其实就是一群大小不等的碎石块,最大的直径可达上千千米,小的只有几米、几十米。同行星一样,这些小行星也在日夜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这些神秘的小行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到底蕴含着哪些宇宙信息?这些问题一直备受科学家的关注。而造访小行星,也成为科学家们太空探测的重要目的之一。
②2001年2月12日,美国“近地小行星约会”无人探测器在围绕小行星家族中的“爱神”小行星探测了一年之后,成功降落在这颗小行星上,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探测器与小行星相会。
③以古希腊爱神命名的“爱神”小行星,是小行星大家族中极为普通的一颗。它实际上是一块大石头,状如土豆,长34千米,宽13千米,厚14千米,距离地球约3.16亿千米。“爱神”小行星也绕太阳运转,但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千分之一。在这么一颗体积小、引力极小的星体上实现着陆,其精确度要求之高是可想而知的,以至于负责这次探测的专家们并未制定过在小行星上降落的计划。
④“近地小行星约会”无人探测器是美国于1996年2月发射的,经过4年的太空飞行后,于2000年2月14日成功地进入“爱神”小行星的轨道,并开始对它进行探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探测器已经发回约16万张小行星多岩石表面的照片。
⑤在距离“爱神”星24千米的轨道上运行、探测了近一年的探测器,逐渐耗尽了它自身的燃料。这时它终于作出惊人之举:向它“关注”了一年之久的“爱神”星发起最后冲刺。经过两次火箭点火之后,探测器离开“爱神”星的轨道,向它的表面缓缓坠去,最终降落在“爱神”荒芜而崎岖不平的星面上,整个过程持续了四个半小时。科学家更为欣喜的是,这是一次“科学的额外收获”;此外,着陆的地点也是科学家最感兴趣的一片区域:缺少环形山,但有大量的岩石和沟痕。
⑥“近地小行星约会”是美国宇航局研制的首批具有机器人功能的探测器之一。科学家对它发回的“爱神”星照片分析后指出,“爱神”星上含有太阳系里最原始的物质,并测量了小行星的密度、化学成分和磁场。这次成功着陆没有使探测器上的装置受损,因而使得探测器能在三个月内继续向地球发回信号,以便进一步了解小行星的奥秘。随着对小行星奥秘的揭示,人类对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乃至对宇宙的演化进程,都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选自《阅读与考点》,有改动)
1.说出下面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探测器“约会”小行星
(2)而造访小行星,也成为科学家们太空探测的重要目的之一
2.文中与第⑤段“科学的额外收获”相照应的一句是:
3.探测器“约会”小行星的过程是:太空飞行并发回照片
4.文章第③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5.读了上文,请分点扼要介绍“爱神”小行星的知识。
[解题要诀]
1.相关文体知识的考查
相关文体知识的考查以辨识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为主,如镇江卷的第4题。解题时仔细阅读第③段,先逐句分析判断,留意“状如土豆”、一系列数字、“千分之一”等局部重点词语,再整体感知,判断说明方法应该不成问题。举例分析作用时,要将一般作用和具体语境联系起来,如此题的(1)、(4)两点侧重于一般作用,而(2)、(3)两点就要联系下文的“体积小、引力极小”具体分析。答案为:(1)打比方:如把“爱神”小行星的形状比作土豆,形象生动;(2)列数字:列举“爱神”小行星的长、宽、厚,准确说明了它的体积小;(3)作比较:通过与地球引力的比较,突出“爱神”小行星的引力极小;(4)作诠释:第③段解释“爱神”小行星的文字,使我们对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四点:一要熟练掌握各类说明方法的基本特征,准确辨析易混淆的概念。如出现“例如”、“比如”等词,一般是举例子;有“如”、“像”等比喻词,常常是打比方;看到数据就要想到列数字;发现几种事物一起说明或存在数据的对比,就要想到作比较;如果是从几个角度逐一解说,往往就是分类别;看到“……(就)是……”的句式就要想到下定义;下定义要揭示本质属性,而作诠释只是一般特征的阐述。二要牢记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的作用,熟悉常用术语。比如下定义给读者明确的概念;举例子化抽象为具体;列数字使说明内容更准确、科学;作比较给读者具体鲜明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分类别能清楚地说明区别和联系;打比方使说明生动形象;引资料增强说服力;作诠释使说明准确、简明、通俗易懂;配图表使抽象的事物变得直观清晰,一目了然,简便易懂;摹状貌使说明更具体形象。三要联系语言环境具体分析。四要力求全面完整。
2.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体会语言特点是科技说明文考查的重点,如南通卷的第2题。解题时,将两个句子一比较就能发现,差别就在“将”和“有可能”这两个词语上,这样就可以从词义的肯定程度上来辨析。答案为:第(2)种说法更合理。“有可能”表示推测,有“也许”、“或许”的意思,这更符合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而“将”有“将要”的意思,有肯定意味,即奥运会火炬在传递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气候条件,这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再比如镇江卷的第1题的第(2)小题,就应抓住“之一”表示的范围来分析。答案为:“之一”说明科学家们进行太空探测的重要目的不仅仅是“造访小行星”,还有其他目的,这样就使语言表达更准确、更严密。
说明文的语言或简明朴实,或生动活泼,不拘一格;但准确性是其基本特征。理解语言的准确性,首先要准确透彻地认知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然后分析文章遣词造句是否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表现在准确选用表修饰限制的词、表确数概数的词、表猜测估计的词、同义词等方面,揣摩时可以通过增删替换词语、颠倒词序的方法来比较意思的异同变化,然后联系语境,对照客观事实分析。
3.理解品味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理解品味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这是各类文体的通用考题,也是对说明文语言侧重准确性的考查的拓展和丰富。像南通卷的第1题,“心脏”是种形象的说法,实际上考的是词语的比喻义,比喻重要的部位。解题时先找准这个词在文中的具置,再根据句子关系顺藤摸瓜即可找到下文的火炬的“燃烧系统”(或“燃烧器、稳压装置和燃气罐”)。再如镇江卷的第1题的第(1)小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词语的修辞作用。一般先阐述词语的基本义,再联系语境将修辞义及其表达效果糅合到一起分析。答案为:“约会”是预先约定相会之意,这里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无人)探测器进入小行星的轨道并对它进行科学探测。至于句子,说明文侧重结构层次方面,一般有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或总结全文三种作用;内容上一般要从介绍事物的有关情况、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或阐释一定的道理等方面谈。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具体语境,前后勾连,综合分析。
4.分析结构思路或段落层次并概括主要意思
分析结构思路或段落层次并概括主要意思,这类题目现在很少单独出现,常常是与其他内容(如说明顺序)交织在一起,也有化整为零和化大为小的趋势。像镇江卷的第2题,表面上考查的是句子的照应,实际上与段落层次密切相关,我们不仅应该考虑句子意思的对应关系,也应从整体上分析段与段的结构关系,这样可以逐渐压缩解题区间,最后找到第③段的“(负责这次探测的)专家们并未制定过在小行星上降落的计划”。再如此卷的第3题,字面表述为“探测器‘约会’小行星的过程”,实际上考查的是第④段的思路,也与时间顺序有关。答案“发射(无人)探测器、进入轨道探测、着陆于小行星上”,就是按顺序抓关键词概括出来的。
这类题的答案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局部,但解答时一定要有宏观意识,注重整体分析说明文常用的总分和递进的结构模式以及常见的时间、空间、逻辑和程序几种说明顺序。这样有助于迅速准确地锁定解题区间,避免解题方向出现偏差。
5.理解探究新知,筛选整合相关信息
科技说明文承载着传播和普及科技知识的任务,阅读这类文章的真正目的是了解或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理解探究新知,筛选整合相关信息这类题最能反映这样的本质特征,因而也就自然成为现在中考的热点题型。比如南通卷的第3题,通读全文就能发现答案显然是在第③段,抓住“更重要的是”这个关键词语就能找到前后两个原因;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丙烷”前的定语和下文对“丙烷产生的火焰”的具体说明中的两个隐藏的原因。前三个原因直接套用原文,最后一个要适当概括。完整的答案是:(1)价格低廉;(2)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3)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4)燃烧的火焰明亮醒目,便于识别和电视转播、新闻拍摄等。再如镇江卷的第5题,有关“爱神”小行星的知识分散在③到⑥段。第③段从三个角度介绍:一是命名由来,二是质地、形状、体积和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三是运行轨道及引力;第④、⑤段两次涉及表面特征;第⑥段说到包含的物质,合起来正好是从五个方面介绍。解答时分成几点,到原文中相关的地方摘抄就可以了。
这类题一般分值较高,答案要点较多。解题时一定要先通读全文,再细读相关段落和关键句子,在准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全面完整地探究答题要点(有时可参照分值确定要点数)。具体筛选整合信息时可以运用摘录重点句、联词归纳、段意归纳(即取主舍次)和分层归纳等方法,注意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明。
6.开放性拓展延伸题
开放性拓展延伸题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综合性、实践性强,是说明文阅读中最具创意的题型。常见的有补充例子、合理想象、仿句、发帖子、谈启发、提看法或疑问、提建议、拟广告标语、写解说词、设计图表和编创解答题目等。像南通卷的第4题就是要求根据设定的情境写解说词。解题时除了要把括号里的要求逐一落到实处外,还要注意题目中的“合理想象”、“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现场直播”、“热情洋溢”等潜在要求和解说词的直观形象、简洁精炼等特征。参考示例:闪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科技之光的奥运火炬向我们走来了,熊熊燃烧的火炬必将进一步点燃南通人民建设家乡的热情,把“中国近代第一城”的长寿之道、和谐之光及其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传遍祖国的四面八方。
这类题解答时,既要从题目中推敲答题要求,又要揣摩评分要点,还要遵循具体题型的答题规范。比如补例子或想象,既要紧扣原文,又要联系实际;仿句要注意句式和修辞手法的一致;谈感想和启发要联系实际谈具体、谈深刻,注意阐发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提看法和疑问要言之有理;提建议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前瞻性;拟广告标语要简洁醒目;设计图表要一目了然;编创解答题目要量力而行,选择自己有把握的角度等。回答这类题,语言表达要求比较高,所以最好先打草稿,修改完善之后再誊写。总之,要做好这部分题目,平时要注重知识的储备,加强训练,积累技巧;考试时要吃透题目要求,多角度思考,广泛联系,合理想象。
实 战 演 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世界最大穹顶
──中国国家大剧院
天 一
①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与人民大会堂相邻。其东西长轴为米,南北短轴为米,建筑总高度为米,地下最深处为-米。整个大剧院的造型完全由曲线组成,宛若水中仙阁,犹如“一滴晶莹的水珠”,也有人称它为“蛋壳”。半椭球形钢结构壳体蔚然壮观,面积达35500平方米的环绕人工湖碧波荡漾,柔和的具有金属光泽的壳体与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辉映,昼夜变幻莫测,为古朴典雅的长安街添上一份现代气息。
②这是一座坐落在近乎方形的大水池中的椭球体建筑,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它覆盖、庇护、包围和照亮着所有的大厅和通道。自然的贝壳造型保证了它的坚固度,尽管壳体的最大长度达218米,但厚度却不超过3米,这一设计既轻盈又不会对玻璃天篷有所遮盖。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如同拉开的帏幕,使建筑物内部的剧场、通道和展厅依稀可见。同时,部分区域在钛板的覆盖保护下又显得更为隐秘。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北侧主入口为80米长的水下长廊,与地铁天安门西站相连,长廊的两边设有艺术展示、商店等服务场所,并有能容纳1000辆机动车和15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场。长廊的玻璃顶则是水池的池底,观众通过水下长廊进入大剧院前就能体验到在水下行走的奇妙感觉。南侧入口和其他通道也均设在水下。任何布景卡车都无需在外部停靠,任何大门都不会向外部显露内部的服务区域,这样就不会破坏建筑和街区的整体魅力。
③大剧院内有三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三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歌剧院主要演出歌剧、芭蕾、舞剧,有观众席2416席;音乐厅主要演出交响乐、民族乐、演唱会,有观众席2017席;戏剧场主要演出话剧、京剧、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有观众席1040席。在歌剧院的屋顶平台设有大休息厅,在音乐厅的屋顶平台设有图书和音像资料厅,在戏剧场屋顶平台设有新闻厅。其他配套用房还包括艺术展廊、表演艺术研究交流部、音像制作中心、大录音棚、同期录音演播室以及电视转播机房和音像后期制作室等。
④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在他看来,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是内在的活力,是一种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当人们把它称作“蛋壳”的时候,他觉得再恰当不过了。同一只真正的蛋比起来,大剧院的外壳又不是全封闭的,它展现了一种开放意识,就像一个已经被人敲破的、正准备打开的蛋一样。所以,保罗•安德鲁的设计灵魂是:外壳、生命和开放。
⑤国家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整体上体现了21世纪世界标志性建筑的特点。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将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
1.第①段是从哪些方面说明中国国家大剧院的?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③段,说说国家大剧院内部由哪些部分构成?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保罗•安德鲁认为把大剧院称作“蛋壳”再恰当不过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说说中国国家大剧院有哪些亮点?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施工历时五年零六个月,总投资近三十亿元人民币的国家大剧院,6月15日对外部正式开放,9月份正式试演。这是中国建筑史上又一个新的标志性建筑,但百姓对“巨蛋”的看法褒贬不一,许多网友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选录两则,请你也跟着发一则帖子,别忘了给自己取一个富有个性的昵称哟!(不要用真实的姓名)
帖子一 网友昵称小桥流水 发帖时间2008-3-28 20:02
内容 北京城区应保持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该建筑与故宫建筑群严重不协调,中国应反思城市建筑方向,此风不可长。
帖子二 网友昵称喜刷刷 发帖时间2008-3-30 12:12
内容 京城明代宫室建筑过于沉闷和压抑了,唯一的出路在于引进颠覆性的建筑,大剧院的造型做到了。国家大剧院其实是中国建筑的转折点,大剧院是官方对前卫建筑的肯定。
帖子三 你的昵称_________________
发帖时间2008-4-1 10:12
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揭开鹿角再生的秘密
奇云 董敏
①鹿角是雄鹿的性别特征,是其求偶炫耀的资本,是雄鹿们进行种内竞争和种间御敌的兵刃。全球鹿科动物约有40种,大多是雄性有角的(唯驯鹿两性均有角,獐均无角)。鹿角的再生能力是生物学的秘密之一。为了揭开这个秘密,以英国皇家兽医学院普赖斯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对鹿可以长出新鹿角的非凡再生能力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干细胞在鹿角的再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②鹿角的生长要耗用大量钙质、磷酸盐和热量,它每年生长并丢弃,只有营养状况最佳的雄鹿才有实力作此投资。因此,一头雌鹿将大大的鹿角当做雄鹿优良品质的标志,就好像一个女子看到她的男友年年都要买一辆保时捷赛车,然后当年丢弃,她就会相信他确实富有。巨大的鹿角则可以帮助它的主人打败同性竞争者,赶走食肉动物,取得最佳的草场。客观地讲,雄鹿头上的巨角也不过是种累赘,这些东西本身对于生存甚至是不利的,它影响了雄鹿行动的敏捷,给捕食者创造了方便条件。但是这种累赘似乎向雌性显示了这样的道理:头顶沉重的大犄角,仍然奔跑如飞,战而必胜,足以说明本身的强健骁勇。这样的雄性都不被选中,还会选谁呢?
③在动物世界中,鹿是唯一能再生完整的身体零部件的哺乳动物。当鹿角长到最大尺寸后,骨头开始变硬,像天鹅绒一样柔软的鹿茸开始脱落。一旦鹿茸掉光,就剩下的骨头,就可成为角斗中的强大武器。在期结束时,鹿角脱落以保存能量,等到春天来临,在其头顶上就能长出一对新的隆起的组织骨结节。
④长久以来,动物的再生能力便是人们企图了解的课题。是否可以找到一些方法让人的再生能力提高,像鹿角那样可以自我修复长出新的鹿角来?或者利用类似的机制,在人体外制造组织或器官,把它当成零件,来替换人体受损的部分?
⑤研究发现,干细胞作为鹿身体的重要细胞,可以发展成为许多特殊细胞类型,并支持鹿角再生的整个过程。
⑥干细胞是生物体内掌控细胞再生的细胞。干细胞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原始细胞,一旦身体需要,这些干细胞可按照发育途径通过分裂而产生分化细胞。
⑦干细胞可能是通过荷尔蒙,如雌激素或酮等信号传递途径进行调控的。鹿角的再生能力是帮助人类了解再生过程的自然模型。普赖斯研究小组的长期目标是更好地了解鹿角再生过程的化学信号传递途径,帮助人类开发新的治疗诸如帕金森之类顽疾的药物,有助于最终实现修复受损的人体组织。
⑧科学家们寄希望于通过克隆获得胚胎中的全能干细胞,通过控制这些干细胞的分化而得到人们想要的组织和器官。医学界梦寐以求的是,能够利用干细胞修复身体各种器官的损伤及为衰老的细胞组织补充新生细胞和组织。如果这种为科学家津津乐道、描绘的前景一片大好的蓝图可以实现的话,今后人体器官就可以在实验室按需要生产,血细胞、脑细胞、骨骼、心肌细胞、肝脏的更换都不成问题,即使患上白血病、帕金森氏症和癌症这些不治之症也能绝处逢生。
(选自《北京青年报》)
1.说出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只有营养状况最佳的雄鹿才有实力作此投资。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干细胞的魅力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下列句子的语言特点。
全球鹿科动物约有40种,大多是雄性有角的(唯驯鹿两性均有角,獐均无角)。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鹿角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干细胞作为鹿身体的重要细胞,在鹿角的再生中发挥了怎样重要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研究鹿角再生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原文第③段和下面的外国投资材料,概括说出鹿角的再生过程。
链接材料:鹿角的整个脱落过程仅仅需要2到3周,再生的阶段发生在夏天。在1月和4月之间,鹿角脱落,这是成熟季节渐近结束时。这个时期它们可以没有角,因为仅仅在早先的几个月里需要,是为了吸引雌性配偶,给它们留下印象,并且同竞争者作战来赢得雌鹿的爱情。在鹿角的生长阶段,是被类似“天鹅绒”般灵敏的茸毛所覆盖的,茸毛里充满血管,供给鹿角维生素和矿物质,使骨头增加,促进鹿角的正常生长。鹿角生长2到4个月后,茸毛就没有用了,里面会生出一个环状物,能有效地作为一个栓阀,组成鹿角的基础,切断鹿茸的供血。然后,鹿茸就会干涸,在鹿用角和树皮摩擦的过程中逐渐减少。鹿角的再生过程结束,然后在秋天的季节后,新的脱落循环将再次开始。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在动物世界中,鹿是唯一能再生完整的身体零部件的哺乳动物。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具有再生能力吗?
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如飞动车组
白玉林
①“平稳快捷,像乘坐飞机一样。”2007年四、五月间,几乎所有的媒体在报道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时,都用上了诸如此类的字眼儿。这是“和谐号”列车,此次铁路大提速的主角:子弹头般的流线型车头;车厢里全部软座,整个座椅可做180°旋转;洗手盆和马桶都是自动感应出水,坐便器的垫板能感应控温,冬天坐上去不会感到寒冷;有液晶电视,有微波炉,餐车有吧台……当人们亲自乘坐过“和谐号”列车时,就能体会到它的高速、舒适、安全,而这些美好的感觉,则来自过硬的技术支持。
②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然而事实上,这句老话并非完全正确。在40多年前开始的时速200千米以上的高速铁路时代,出现了一种现在被称为动车组(Multiple Unit train)的新技术。所谓动车,就是把火车的牵引动力装置(大功率电动机)分散安装在许多车辆上,使其既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就叫做动车(Motor Car);不带动力的车叫做拖车(trailer)。整体来说就是“动车+拖车”组。通俗一点儿讲,动车组是把带牵引动力的动车与没有牵引动力的拖车,按照一定的参数组合在一起,形成两端都可以驾驶、配备了现代化服务设施、时速200千米以上的高速旅客列车单元。在英语科技文章中,称为Electric Multiple Unit railcar.
③传统的列车只是车头带有动力,到达终点站,需要进行繁复的调车作业后,方能继续运行。而动车组却可以两端驾驶,往返不需掉转车头,且具有速度快、噪声小、舒适安全又环保等优点,受到国内外旅客的青睐,被誉为21世纪现代高速旅客运输的“新宠儿”。
④目前世界上可以自主开发并已大规模运营高速列车的国家有日本、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其他正在发展高速铁路的国家如西班牙、比利时、韩国都是引进法国的高速列车技术,俄罗斯采用了德国铁路ICE的技术,中国台北――高雄高速铁路则采用日本新干线列车,土耳其、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也在规划建设高速铁路。
⑤近年来,我国先后从加拿大、法国、日本、德国、美国等有关国家成功引进了数百列时速200~300千米及以上的动车组列车和先进的动车组以及大功率货运机车设计和制造技术。铁路系统经过第六次提速改造工程后,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线路比法、德、意、西、比等欧洲9国的总和还要多。“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成14条共7000多千米的高速铁路动车组客运专线。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9万千米,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300亿美元。
⑥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动车组共有CRH1、CRH2、CRH3、CRH5四种系列型号,CRH是“China Railway High-speed”(中国铁路高速)的缩写,主要借鉴引进了世界著名的加拿大庞巴迪公司、日本新干线、德国铁路ICE3、法国TGV以及美国GE等公司的先进技术。时速200千米动车组每列8辆编组,CRH2动车组为4动4拖,每辆动车上都配有4个牵引电机,单机功率达300千瓦以上;CRH1和CRH5动车组为5动3拖。
⑦4月18日,由CRH5型动车组组成的北京―哈尔滨的D37次提速列车,在秦皇岛―沈阳区间,最高行驶时速达到了251千米,创造了我国铁路客车正式运营速度的新记录。在同一区段,我国自行研制的“中华之星”号动车组列车曾经创造出时速321千米的试验行驶速度记录。
⑧动车组是一个节能、环保,对环境影响非常小的高技术综合体。高速动车的零部件大约有12000件,简单的一辆拖车也在8000件左右,大概可以分为145个子系统。掌握高速动车组的系统集成制造技术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动车组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牵引电机、牵引控制系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等九大关键技术,以及其他一些主要的配套技术。
(选自《科学世界》,有删改)
1.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什么叫“动车组”吗?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动车组与传统的列车相比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④~⑦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第⑧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时,动车组命名为“和谐号”,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链接材料:铁路的发展是工业进步的象征,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工业社会的进步。坚持自主创新的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加快了我国机车车辆制造工业的现代化步伐,形成了我国铁路新的机车车辆制造产业群。此次大提速,国内共有十多家机车车辆重点制造企业和几百家企业直接从中受益,实现了机车车辆制造水平的跨越。随着高速动车组的投产下线,铁路机车车辆生产骨干企业之一的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宣布,公司的制造水平和制造能力一举跨入世界先进行列。2006年,澳大利亚EDI公司和长客合作中标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双层动车组项目,开了长客第一次向发达国家出口车辆的先河。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植物如何“看见”世界
[德] 苏姗娜•保尔森
①植物没有智力,至少是没有像我们这样的智力;谁要是认为植物能够听懂我们的话,甚至看出我们的心思,那是太高估它们的能力了。但这并不等于说它们没有知觉,相反,它们极其敏感,它们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并且能够感觉重力,只是它们有自己的方式,与我们的方式大不相同。
②植物能够以某种方式感觉光明和黑暗。一般情况下,光线总是来自上方,这时植物就向上伸展。如果光线来自侧面,比如对于窗台上的植物来说就是这样,这时它们就弯下腰去,把叶片的正面对着玻璃。
③很多种子,比如生菜、烟草或丁香的种子也能感光,因为它们只能在有亮光的地方发芽。如果我们在园子里无意中给它们盖上了太多的泥土,那么无论我们浇多少水,它们都一动也不动。它们在等候一条蚯蚓、一只鼹鼠、一棵倒塌的大树或园丁的锄头、耙子把它们带到光明的地方来,它们就趁机发芽。
④而大一些的种子往往能够在黑暗中发芽。最初的淡黄色幼芽长出来时,它们并不急着生产叶绿素分子,也不利用它们的能量长胖变壮,而是保持纤弱的体型,在长度的方向上疯长。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就是大种子的营养储备也不是无限的,瘦弱的幼芽可以在土壤里挤得更远,这样它就有较多的机会抢在能量耗尽之前到达土壤表面。一接触到光亮,幼芽就会立刻察觉,于是它不再长长,而是把剩下的能量投入叶绿素的生产。光合作用开始了,新的富含能量的分子诞生了,能量储备已经告急的植物宝宝得救了,开始转成绿色。
⑤除了发芽和变绿,太阳还影响着植物的其他许多生命过程。绿色植物能够分辨白天和夜晚,这我们可以从一些现象上看出来,比如有些植物要在日出以后开花并且散发香味,而另一些植物只有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才这么做。
⑥但最令人惊奇的是,有些植物,比如西红柿,能感知邻居的存在。如果地方宽敞,它们就不慌不忙地长得强壮敦实;但如果跟别的植物挤在一块儿,它们就长得很快,力求尽快超过竞争对手。
⑦植物学家现在知道,植物确实是依靠光感来测定竞争对手的方位的。他们是这样解释西红柿现象的:在挨挤着很多绿叶的地方,光照会发生变化,变化之一在于,太阳光中的深红色成分突然多于浅红色成分,绿叶吸收一部分浅红色,却把深红色反射回来,西红柿正是从红色光的变化中得知,绿色的邻居长得快要超过它了。
⑧植物能识别不同种类的光,但我们真能认为它们这是“看见”的吗?植物感受光的方式与我们大相径庭。
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研究一下我们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当光落到我们的视网膜上时,我们就能感受到它。视网膜位于眼球的后面,其中充满了各种感光分子,光亮一接触视网膜,它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一旦刺激了视觉神经,视觉神经就会产生电脉冲。当电脉冲到达大脑后,我们的大脑灰细胞就会对视网膜的信号进行分析。我们一旦意识到这个过程的结果,便会称之为“看见”了。植物也有感光分子,专家们称之为光敏素和隐色素,它们使绿色的生物拥有了极其细腻和多样的感光性能。在我们的眼睛觉得漆黑的地方,藻类、苔藓和花草树木就能对光的刺激做出反应了,而且它们还能够感知波长,那是人的眼睛根本无法感知的。
⑩我们的视网膜上会产生周围物体的真正的图像,供大脑分析利用,这个植物可做不到。它们既没有神经系统,也没有处于中心地位的大脑,跟我们不同的是,它们意识不到自己所感觉到的东西。它们的感光分子遍布全身,如果受到刺激,这些分子就会通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做出相应的反应。
(选自《吃太阳的家伙》)
1.说出文章标题《植物如何“看见”世界》中的“看见”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加点的“这样”指的是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从哪些方面谈太阳影响着植物的生命过程的?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人眼工作与植物感光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概括植物感光性能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文章,你从植物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深海细菌可减缓全球变暖
易 白
①地球越来越热,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事件之一。近来,微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以甲烷为食的深海细菌,他们认为这些小小的微生物可以为减缓全球变暖作贡献。
②为了减缓全球变暖,我们现在提倡“节能减排”。许多人以为“减排”就只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实“减排”的主要对象还包括其他含碳气体,如甲烷等。目前,一些科学家对甲烷的关注程度甚至高于二氧化碳,因为甲烷是一种强势的温室气体,同体积的甲烷对气温升高的影响程度是二氧化碳的21倍。
③说起大气中的甲烷,得归咎于微生物。大气中的甲烷主要是由一种叫做产甲烷菌的细菌产生的,这种细菌以无氧环境中的植物和动物为食。产甲烷菌生活在静止不动的沼泽下面,它们产生的甲烷气泡称为“沼气”。产甲烷菌还存在于动物的消化系统中,它们能帮助动物将草和其他有机质降解为营养成分,同时产生甲烷。为了洗刷产甲烷菌的“罪过”,微生物学家找到了可吃甲烷的细菌,希望多培育一些这种细菌,让排向大气的甲烷能被及时吸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④俄罗斯科学院微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曾经发现,一般的土壤中就有一种可氧化甲烷的细菌。但是,耕地中这些氧化甲烷细菌的数量就大大减少了。研究人员将来自不同试验场的土壤样品放入烧瓶,烧瓶中甲烷的浓度与大气中的一样。经过12小时后,在装有森林荒地土壤样品的试管中,甲烷含量降低约90%,而在装有耕地土壤样品的烧瓶中,甲烷含量在72小时内几乎不变。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已开垦过的土地不具有逆转性。因为长期的耕作,包括施肥、喷洒农药等化学过程改变了土壤的成分,这使得氧化甲烷细菌难以生存。
⑤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海洋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安特耶•伯丘斯在深海中发现了一些可吃甲烷的细菌。伯丘斯率领的德法联合研究小组在挪威格陵兰海域考察时,在海底的哈康莫斯比泥火山口发现了3种单细胞生物,其中有一种细菌被证明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甲烷。但是,火山所喷发出的硫酸盐和氧气的上升流限制了吃甲烷菌的生存环境。因此,最终微生物仅能分解掉火山喷发出的甲烷的40%。此前,伯丘斯还在黑海海底发现过这种吃甲烷菌。他们发现的海底细菌与陆地土壤中的氧化甲烷细菌不同,这种细菌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更强。新发现的吃甲烷细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已有40亿年历史。
⑥许多甲烷目前还冻结在两极地带的冰层下,但是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加剧,它们很有可能被释放出来,成为破坏环境的“定时炸弹”,使污染问题变得更严重,甚至导致严重的气候灾害。因此,伯丘斯希望这些海底细菌在灾害到来之前可以“吃掉”那些储存在地球表面以下的甲烷气体。在地球上几十亿年的各种灾害的打击之下,海底泥火山口的吃甲烷细菌依然能不断繁衍生息,说明它们的生存能力比普通土壤中的吃甲烷细菌的生存能力强得多。科学家希望大规模培育海底细菌,然后把它们投放到世界各地,能为减缓全球变暖作出贡献。
⑦科学家预计,要完成这项宏伟计划大概还需要5年。5年之后不知道地球又有多热了,但愿他们的研究早日成功。
(选自《新民晚报》)
1.第②段中加点的“强势”在文中
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产甲烷菌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以甲烷为食的深海细菌,为什么第③段中要先介绍产甲烷菌?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请你排列一下可氧化甲烷的细菌在大自然中的分布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⑥段中有一句话跟第⑤段中的“他们发现的海底细菌与陆地土壤中的氧化甲烷细菌不同,这种细菌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更强”呼应,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文中的信息,向还不知道这种以甲烷为食的深海细菌的同学作简单的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都在关注和研究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想为此做点儿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催眠术有新解
沈英甲
①多年来,围绕着催眠术的功效,赞成和反对的争执始终未休。最近有科学家对催眠术发表了新的见解,解释了人接受催眠的整个过程,认为只有少部分人会受催眠影响。
②不久前,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催眠临床运用的精神病专家戴维•施皮格尔博士根据大脑最新研究成果解释了催眠术的实质。他说,数十年的研究表明,只有10%~15%的成人极易接受催眠。而在12岁以前,人的大脑信息传递途径还未成熟前,80%~85%的儿童极易接受催眠。施皮格尔博士说,1/5的成人对催眠有抵抗力,其余的介于两者之间。
③近年来许多关于大脑成像的研究也反映了相似的机制,即在暗示影响下存在自上而下的大脑运行。哈佛大学神经学家斯蒂芬•柯斯林博士说,大脑自上而下的处理过程控制了感觉信息或称自下而上的信息。人们认为,对外部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感构建了现实。柯斯林博士说,其实大脑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构建它所感知的事物。
④施皮戈尔博士说,多数情况下,自下而上的信息与自上而下的预期相符。但催眠很有趣,因为它让二者发生了错位。尽管对催眠术是如何起作用的,至今医学界了解不多,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医学领域就开始使用催眠止疼,而近年来催眠术则用于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创伤、过敏性肠胃综合症以及饮食失调。不过,人们对催眠的认识也存在不同意见:催眠状态究竟是怎么回事,它究竟是为了服从催眠师,还是精神高度集中、陷入沉思,以至忘了周围环境的一种自然状态?医学界还在继续研究。
⑤催眠术在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方面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原则上催眠术的确是任何人都能运用的,它可以使实施催眠术的人沉浸在一种好像暂时操纵了他人心理的奇妙优越感中。但是催眠术如果不考虑医学及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往往会伴随着种种弊端和危险。
⑥它或许可以解释为感觉信号的处理过程。眼睛、耳朵和身体接收到的信息首先传递到大脑的初级感觉区域,再从那儿传送到所谓的更高级的进行理解的区域。比如说,花朵反射的光首先进入眼帘,然后转化为图案传送到初级视觉皮层。在那儿,大脑辨认出花朵的大致轮廓。然后图案传送到高一级的区域――就功能而言――辨认出颜色,然后传送到更高一级的区域,破译出花朵的属性以及关于特定花朵的其他常识。
⑦从低级到高级区域的信息处理过程也适用于声音、触觉和其他感觉信息。负责传送各种感觉的神经细胞束携带着感觉信息。令人惊讶的是反方向的信息传递,即从高端到低端的信息传递,这种传递方向被称为“反馈”。自上而下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的数量是自下而上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的十倍。如此大量的反馈途径表明:意识(即人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言)建立在神经系统科学家所说的“自上而下的处理过程”基础上。你的所见不一定都是你的所知,因为你的所见取决于随时准备解释原始信息的经验基础――比如花朵、锤子和面孔。
⑧大脑自上而下处理信息的过程解释了许多问题:如果对现实的构建经历了如此多的自上而下的处理过程,这也就解释了安慰剂(一枚糖制“药片”可以使你感觉良好)、非安慰剂(一个巫医可以令你平白无故地生病)、谈话疗法以及药物疗法为什么会有效果,因为,如果高端――大脑信服了,则低端――人的感觉将受到影响。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科学家对催眠术有怎样的新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催眠术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催眠术在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方面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现在医学领域已经有了哪些具体的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说“催眠术如果不考虑医学及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往往会伴√阿拉文库★√随着种种弊端和危险”,你觉得催眠术的弊端和危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⑥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多年来,围绕着催眠术的功效,赞成和反对的争执始终未休。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本期找)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