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32526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第一篇】

有人说这是一出悲剧,可悲的是盖茨比倾情付出却一无所获,我却说不如说这是一出人生的荒唐剧。因为所谓悲剧,是将美好的事物摧毁给人看,而盖茨比之前所拥有的一切,其实并不美好,而只是一个美好的幻象,这个幻象破灭了,带给我们的,是虚空还是领悟,在于我们自己。

之所以会说是美好的幻象,是因为其中包含有美好的种子,那就是盖茨比那颗纯粹而坚忍的心,他内心的渴望并没有错,渴望触及苍穹、触及永恒的光辉,只是,他把这种渴望附着在了一个海市蜃楼般的上层社会的女子身上,便造成了他的覆灭的必然性。黛西并非不美,然而她的美并非盖茨比所想象的那样永恒坚韧、无坚不摧,换言之,黛西并非盖茨比想象中的黛西,他根本就不了解她。所以,这与其说是盖茨比与黛西的故事,不如说是盖茨比自己的故事,他自导自演,憧憬、畅往、惶恐、紧张、靠近、迷失、失落、徒劳挣扎,最后带着自我催眠的信念跌入永恒。

所以,我倒觉得,盖茨比死在那一刻,既是命运的眷顾,也是命运的嘲讽,试想一下,假如他没死,他将如何面对真相,如何面对失落园里往后的时光?既然他有生之年无法面对了,便把这样的任务留给了达洛威,也留给了我们。

的确,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时,都是带着上帝之光来的,“上帝的儿子”,正如盖茨比所抱持的信念,只是,很多人太早的忘了这一点,而盖茨比把它坚持到了最后。所以,盖茨比的牺牲其实是有意识的,“献身于一种博大、庸俗、华而不实的美”,所以,即使他在最后摊牌的那一天,他已经看到黛西的部分真实,“她的声音里充满了金钱”(书中),仍然决然的走向那个漩涡的中心。尚且不论盖茨比是否正确的理解了上帝给他的使命,他的确用自己的灭亡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将永恒的渴望寄托于某个影像,只能被自己的影像扼杀。上层社会的女人如是,地位名誉亦如是。

接下来,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样的幻象滋生的温床,我们就会发现,那是自卑,是无法用金钱和繁荣掩饰的自卑。而他的自卑来自于他无法接受自己出身贫寒这样一个事实,因为不接受,他寻找一切机会靠近上流社会,黛西便凑巧成为了他这样的追寻的聚合物。因为不接受出身这个事实,他更无法接受黛西的失去,那对他而言,便意味着上帝之光的失落。不接受这样的失落,他便不择手段的积累靠近黛西的敲门砖——金钱,然而,这个过程中他又一次给自卑留下了缺口——赚钱的手段,这是所谓真正的上流社会所鄙视的,那一刻,腰缠万贯的盖茨比不堪一击。盖茨比与其说是被汤姆击垮的,不如说是被自己的自卑击垮的,汤姆只是适时的利用了这一点。

所以,出身贫寒,并不足以变成我们自卑的理由,而不接受这样的出身才是。同样是出身贫寒,富兰克林不曾以这样的出身为耻,反而以自己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为荣;林肯也不曾抱怨自己衣不蔽体的困苦经历,反而练就了自己独特的幽默和谦逊品质。我们每个人都如是,家庭不睦不是我们自卑的理由,不接受父母才是;身材矮小不是我们自卑的理由,不接受自己的身体才是;曾经出丑不是我们演讲恐惧的理由,不接受出丑的自己才是……

摆脱世俗的偏见,冲破自卑的藩篱,并不是靠追到某某某,成为某某某,或住进某某别墅而达到的,在于我们内心是否接受这样的自己,而不是带着别人给你的有色眼镜看待自己的一切,和周遭的一切。这,才是真正永恒的自由!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第二篇】

绿灯,一盏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幻之灯

当深夜来临,豪宅的一切都如此的令人心驰神往,晚宴上摇曳的香槟,舞池里闪动的身影,宾客们的暧昧低语……对盖茨比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唯一的存在就是那盏绿灯。

绿灯,河对面的那盏绿灯,那是黛西家的灯光,是萦绕在盖茨比心中的梦。他常常凝视着这盏绿灯,他要拥抱它,他伸手往前,虚幻却又真实,可望而又不可即……

我也可以体会到盖茨比第一次认出黛西家码头尽处那盏绿灯时有多么惊奇。他走过漫漫长路才来到这片碧绿的草坪上,他的梦想似乎近在眼前,触手可及。他无从知晓,这梦想早已离他而去,被遗弃在城市之外一片漫无边际的混沌中,遗弃在寂寂长夜里一望无垠的合众国的黑色原野上。

梦想在现实面前如此地不堪一击。盖茨比穷尽一生追求的()幻梦,如同璀璨的烟火,在长空划过一道绚烂的色彩,却又很快消逝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城市上空。

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

有时候,尽管我们那么努力,朝着梦想游去,游近点,再近点,然而,时代的海浪会不断把我们打回原位。也许,我们最终也无法抵达我们的梦想。

就像小说结尾的这句话:

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三、

盖茨比,污浊社会中的一股清流

盖茨比是悲剧的。

他倾其所有挤入上流社会,却没有人真正了解过他。他唯一的朋友就是尼克,只有尼克走进过他的内心,触碰过他那颗深夜里孤独的心。

生前有多门庭若市,死后就有多孤凉。在他的葬礼上,那些昔日流连于他的奢华宴会的朋友们,都避之不及,连黛西也没有露面。

他是时代的牺牲品。

盖茨比也是了不起的。

在那个“美国梦”的时代,浮夸的都市,虚情假义的人们,盖茨比却少有的保持着一份初心,他的纯真,他的痴情,他的浪漫,让他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然而,也是这份单纯,直接将他推向毁灭。

最后,

以作者菲茨杰拉德的一句充满哲理的话来结束:

“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第三篇】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以电影而闻名的。尽管很久以前就听说过,但是直到最近我才开始看它的小说。

看外国名著,首先当然是译本的选择问题了。有很多译本,不过我最喜欢村上村树的版本。对照着英语原文看,我认为他的表达更通顺,更具文学气息。

一、 人物分析

尼克。卡拉韦 故事以他的口吻叙述,他是一切事件的见证人。

世故,他能清醒地意识到上流人物的空虚;

软弱,随波逐流,放任自己和他人一样沉迷于浮华的世界。

黛西 爱慕虚荣的富家女;

软弱,憎恨汤姆的花心却没有勇气离开他

汤姆。布坎南 寡廉鲜耻、带着富裕人家的傲慢

杰伊。盖茨比 痴情到像个傻子。持之以恒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却不知道那梦想由于遥不可及而被不断美化,就算实现也已经不再是原先想要的那个了。

乔丹。贝克 好强

二、 文章主旨

人总是傻傻地为理想而奋斗,而现实则像泥潭一样玷污一切。

对于美国梦的思考

三、 阅读感想

1、 灰色的人性,没有完全的善,也没有完全的恶,只是介于其中不上不下的一团混沌。盖茨比矢志不移地追逐理想,这让人感动,同时也觉得他十分愚蠢和盲目。

2、 黛西和盖茨比都想破镜重圆,黛西是因为后悔与汤姆结婚,而盖茨比则是因为没得到才执念深沉。但是错过就是错过了,不存在当一切从未发生,从头再来的可能。就算得到了,也不再是原先所期盼的那样。你总不能叫已经落下的太阳再升起来。

3、 盖茨比死后没有几个人来悼唁,那些他活着时常来参加他家宴会的人享受着盖茨比的财富却没有想过要有所回报。以金钱维系起来的关系无比脆弱。

我觉得阅读大概有两个境界。一是能够读懂作者想表达什么。通过人物的对话和作者的点评推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意图。另外,尝试读懂文章的练习可以帮助我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别人是出于什么意图而说出那些话。二是能够有自己的观点。不满足于只是吸纳作者的想法,对于同样的话题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第四篇】

美国作家菲兹杰拉德的杰出作品,此书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措词最优美的小说。

这还是儿子刚上大学时我给他买的。有一天发现他在朋友圈免费送书,标题言简意赅:“处理图书,欲求从速”。其中竟然有我费心为他选的盖茨比!老妈我忙不迭地回复“我要我要”,他公事公办的回复一个“好”字,那年寒假果真把已经磨损了它带了回来。但我这一放又是好多年,今年终于翻腾出来去读。

这是村上春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他说:“三十多岁的我就发誓在六十岁时一定要自己翻译这本《了不起的盖茨比》,并以此为目标,进行着各种练习。这本书就像是搁在我家神龛上,时不时看几眼,以此度过自己的人生”。可见了此书对村上春树的重要。

果然,村上春树做到了。这个小说家为了做好翻译家,反复阅读菲兹杰拉德的原著,做了大量的功课。我爱屋及乌,在众多的译本中挑选了他的译本(国内翻译邓若虚)。正如一个好的翻译家才能更好地诠释外文原著,经过村上春树的精益求精,原著更像似浑然天成的、行云流水般的华美乐章,带给阅读者无限美的感受。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初的美国,一群西部的贫苦青年到达东部后开始飞黄腾达。

年轻的盖茨比出身贫苦,但美国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无时无刻不令他神往,终于有一天他富足到有底气去追求曾经爱着的黛西。他为此买了豪华别墅,只为了和黛西隔海相望;他的别墅常常杯觥交错、夜夜笙歌,只为了吸引他心上人的目光。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站在你面前,我们已经相差千万里。

时过境迁,人随境转,盖茨比还是那个深情的盖茨比,他有一种“高贵又平和”的微笑,他有一种“风流儒雅”的气质;他为人大方真诚,他浑身散发着看透了世事沧桑仍然单纯可爱的模样。他深情而执着,他爱他所爱,无怨无悔。

而黛西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黛西。她贪婪物欲,她虚伪骄恃;她的'眼神依然透亮,她的红唇依然娇艳,她已攀上了富家成婚,却依然喜欢四处卖弄风情,但这丝毫阻挡不住盖茨比爱她的痴心!书的名字起得真好,盖茨比因此了不起!

故事以盖茨比为中心,围绕着黛西夫妻,汤姆夫妻,乔治和尼克等几个人物的过去和现在娓娓道来,将他们置身在“现实”和“私欲”的极乐社会中不能自拔。如果书中的婚姻是浩瀚的大海,爱情就像是其中层层的浪花,时时拍打着岸边,说着或真或假的诺言。

大环境极度的奢靡。

我不知道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但通篇的纸醉金迷和虚荣浮夸能看出这是一个特殊的拜金主义时代。包括了不起的盖茨比,他的巨额财产来自何处,他是如何由穷鬼变成了富翁,文中一直没有详细交代。人人都在演戏,人人都在挖掘快乐,自私和贪婪,虚伪和谎言……一切无可能的爱恨情仇都变得无所不能。

最终,盖茨比为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黛西撞死了人,可怜的盖茨比顶了罪。这样的结局并不是读者所需要的。这个人人都喜爱的、一路苦苦追求纯粹爱情的“傻瓜”,最后的死都是那般的不值得。然而这还不够,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没有就此罢休,盖茨比的葬礼又一次将人世沧桑滑入寒彻入骨的深渊。

犹记得盖茨比在世的时候,每天来拜访者数不胜数。他们免费吃住,恣意欢乐,他死后,葬礼却无人问津。那个他深爱的黛西他顶罪的黛西,早已跟随丈夫悄然离去。

“尼克”,这个一直默默关注着盖茨比的“我”目睹了整个故事所发生的一切,他对盖茨比的死,无比悲伤又无能为力。他在埋葬了盖茨比后说出了这样一段让人心酸的话:“东部,在我心中如鬼魅一般,它面目全非,超出了我视力可以矫正的范围,因此,当焚烧枯叶的蓝烟飘向天空,当寒风把晾在绳子上的湿衣服吹得僵硬的时候,我决定回家了”。

书看完了,我百感交集。善良和丑恶或许就是一瞬间,唯愿好人一生平安。

想起两句脍炙人口的谚语,归拢一下复杂的情愫:

“富在山林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15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