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教案精选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九年级数学上教案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九年级数学上教案【第一篇】
1、知识与技能
(1)会根据增长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能对方程解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猜想、探讨构建一元二次方程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通过对方程解的合理性解释,培养学习实事求是的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难点
找等量关系并列出相应方程。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从实际问题引入的基本概念,学习方程的基本解法之后所提出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及最后一节的实践与探索,都是为了给与学生都创造一些探索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学会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从实际情景寻找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
四、教学过程与互动设计
(一)温故知新
1、请同学们回忆并回答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第二步: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第三步:根据这些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简称关系式),从而列出方程;
第四步: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第五步:在检查求得的答数是否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后,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步骤一样。
我们先来解一些具体的题目,然后总结一些规律或应注意事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
若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
(1)猜一猜,底端也将滑动
1米吗?
(2)列出底端滑动距离所满足的方程。
答案①底端将滑动1米多
②提示:先利用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
2、探究活动1.某商店1月份的利润是2500元,3月份的利润达到3000元,这两个月的利润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精确到%)?
(1)学生讨论:怎样计算月利润增长百分率?
点评通过学生讨论得出月利润增长百分率=月增利润/月利润
例8 某商品经过两次降价,每瓶零售价由56元降为元,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求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分析:若一次降价百分率为x,则一次降价后零售价为原来的(1-x)倍,即56(1-x);第二次降价的百分率仍为,则第二次降价后零售价为原来的56(1-x)的(1-x)倍。
解:设平均降价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得
56(1-x)2=
解这个方程,得
x 1 = ,x2=
因为降价的百分率不可能大于1,所以x1 = 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要求的是x==25%
答每次降价百分率为25%。
跟踪练习
某药品经两次降价,零售价降为原来的一半。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一样,求每次降价的百分率(精确到%)。
友情提示我们要牢牢把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三个重要环节:①整体地,系统地审清问题;②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③正确求解方程并检验解的合理性。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某商品原价200元,连续两次降价a%后售价为148元,下列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
a)200(1+a%)2=148 (b)200(1-a%)2=148
(c)200(1-2a%)=148 (d)200(1-a2%)=148
2、为绿化家乡,某中学在20_年植树400棵,计划到20_年底,使这三年的植树总数达到1324棵,求此校植树平均增长的百分数?
(四)达标测试
1、某超市一月份的营业额为100万元,第一季度的营业额共800万元,如果平均每月增长率为x,则所列方程应为()
a、100(1+x)2=800 b、100+100×2x=800 c、100+100×3x=800 d、100[1+(1+x)+(1+x)2]=800
2、某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两年内植树面积由30万亩增加到42万亩,若设植树面积年平均增长率为,根据题意列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某农场的粮食产量在两年内从3000吨增加到3630吨,平均每年增产的百分率是多少?
4、某小组计划在一季度每月生产100台机器部件,二月份开始每月实际产量都超过前月的产量,结果一季度超产20%,求二,三月份平均每月增长率是多少?(精确到1%)
5、某钢铁厂今年一月份的某种钢产量是5000吨,此后每月比上个月产量提高的百分数相同,且三月份比二月份的产量多1200吨,求这个相同的百分数
五、课堂小结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形与矩形混合图形的相关计算方法。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环面积计算公式,有关于圆形与正方形应用的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会利用圆和其他已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圆与其他图形计算公式的混合使用。
教学工具
ppt 卡片
教学过程
1 复习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新课
2 新知探究
圆环面积
一、问题引入
同学们知道光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谁能来描述一下光盘的外观。
回答(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与光盘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圆环面积求解
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50px,外圆半径是150px。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步骤:
师:求圆环面积需要先求什么?
生:内圆和外圆的面积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分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解法。
师:给出计算过程与结果:
三、知识应用
做一做第2题: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师:这是一道典型的圆环面积应用题。通过直径得到半径,代入圆环面积公式,很简单。
圆与正方形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苏州的园林吧。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园林建筑的窗户?它有很多很漂亮的设计,也有很多很常见的图形,比如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其中外圆内方或者外方内圆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
师:不仅是在园林中,事实上在中国的建筑和其他的设计中都经常能见到“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比如这座沈阳的方圆大厦、商标等等。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圆形与正方形结合起来构成的图形。
二、知识点
例3:图中的两个圆半径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步骤:
师:题目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左图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1m;右图圆的面积=正方形对角线的一半=1m
师:分别要求的是什么?
生:一个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一个求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
师:应该怎么计算呢?
归纳总结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当r=1时,与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四、知识应用
70页做一做:
下图是一面我国唐代外圆内方的铜镜。铜镜的直径是600px。外面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师: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一下这道题目吧。
解:铜镜的半径是300px
随堂练习
若还有足够时间,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5/6/7题。
(可以邀请同学板书解题过程)
6 小结
1.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今天我们在已知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前提下,探索了圆环和“外圆内方”“外方内圆”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不是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些推导出来的公式,而是希望同学们能过明白推导的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去求圆的面积,譬如说: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最大化的吸收水分。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装菜的盘子、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7 板书
例2解答步骤
九年级数学上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并学会运用。
2、知道判定切线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初步掌握方法的选择。
教学重点:切线的判定定理和切线判定的方法。
教学难点:切线判定定理中所阐述的圆的切线的两大要素:一是经过半径外端;二是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学生开始时掌握不好并极容易忽视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教师问题1.怎样过直线l上一点p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问题2.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
问题3.如何判定直线l是⊙o的切线?
启发:(1)直线l和⊙o的公共点有几个?
(2)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与半径的数量关系 如何?
学生答完后,教师强调(2)是判定直线 l是⊙o的切线的常用方法,即: 定理: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oa 等于圆的半 (如图1,投影显示)
再启发:若把距离oa理解为 oa⊥l,oa=r;把点a理解为半径在圆上的端点 ,请同学们试将上面定理用新的理解改写成新的命题,此命题就 是这节课要学的“切线的判定定理”(板书课题)
二、引入新课内容
学生命题:经过半径的在圆上的端点且垂直于半 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证明定理:启发学生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已 知、求证,分析证明思路,阅读课本p60。
定理: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定理的证明:已知:直线l经过半径oa的外端点a,直线l⊥oa,
求证:直线l是⊙o的切线
证明:略
定理的符号语言:∵直线l⊥oa,直线l经过半径oa的外端a
∴直线l为⊙o的切线。
是非题:
(1)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一定是这个圆的切线。 ( )
(2)过圆的半径的外端的直线一定是这个圆的切线。 ( )
三、例题讲解
例1、已知: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
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ab过⊙o上的点c,所以连结oc,只要证明ab⊥oc即可。
证明:连结oc.
∵oa=ob,ca=cb,
∴ab⊥oc
又∵直线ab经过半径oc的外端c
∴直线ab是⊙o的切线。
练习1、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r,直线ab经过⊙o上的点a,并且ab=r,∠oba=45°。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练习2、如图,已知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cd于点d,ac平分∠bad。
求证:cd是⊙o的切线。
例2、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d在ab的延长线上,且bd=ob,过点d作射线de,使∠ade=30°。
求证:de是⊙o的切线。
思考题:在rt△abc中,∠b=90°,∠a的平分线交bc于d,以d为圆心,bd为半径作圆,问⊙d的切线有几条?是哪几条?为什么?
四、小结
1、切线的判定定理。
2、判定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方法:
①定义: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
②数量关系:直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该圆半径(即d = r)。[
③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且与这条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的辅助线和证法规律。
凡是已知公共点(如:直线经过圆上的点;直线和圆有一个公共点;)往往是"连结"圆心和公共点,证明"垂直"(直线和半径);若不知公共点,则过圆心作一条线段垂直于直线,证明所作的线段等于半径。即已知公共点,“连半径,证垂直”;不知公共点,则“作垂直,证半径”。
五、布置作业:略
《切线的判定》教后体会
本课例《切线的判定》作为市考试院调研课型兼区级研讨课,我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二期课改的理念出发,通过学生自我活动得到数学结论作为教学重点,呈现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为教学宗旨,进行教学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本质的、有效的理解。本节课切实反映了平时的教学情况,为前来调研和研讨的老师提供了真实的样本。反思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成功与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一、 教材的二度设计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这批学生习惯于单一知识点的学习,即得出一个知识点,必须由浅入深反复进行练习,巩固后方能加以提升与综合,否则就会混淆概念或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导致错误,久之便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本教时课本上将切线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导出作为第一课时,两个定理的运用和切线的两种常用的判定方法作为第二课时,学生往往会因第一时间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对定理本质的东西不能很好地理解,在运用时抓不住关键,解题仅仅停留在模仿层次上,接受能力薄弱的学生更是因知识点多不知所措,在云里雾里。二度设计将切线的判定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切线的性质定理以及两个定理的综合运用作为第二课时,这样的设计即是对前面所学的“直线与圆相切的判定方法”的复习,又是对后面学习综合运用两个定理,合理选择两种方法判定切线作了铺垫,教学呈现了一个循序渐进、温过知新的过程。从学生的反馈情况判断,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二、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呼应了课改的理念
数感类似与语感、乐感、美感,拥有了感觉,知识便会融会贯通,学习就会轻松。拥有数感,不仅会对数学知识反应灵敏,更会在生活中不知不觉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中,两个例题由教师诱导,学生发现完成的,而三个习题则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完成,不乏有不会做和做得复杂的学生,但在展示和交流中,撞击出思维的火花,难以忘怀。让学生尝试总结规律,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中,辅助线的规律是由学生得出,事实证明,学生有这样的理解、概括和表达能力。通过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结论往往是刻骨铭心的,长此以往,对数和形的感觉会越来越好。
不足之处:
一、这节课没有“高潮”,没有让学生特别兴奋激起求知欲的情境,整个教学过程是在一个平静、和谐的氛围中完成的。
二、课的引入太直截了当,脱离不了应试教学的味道。
三、教学风格的定势使所授知识不能很合理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感悟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拓宽知识面,努力突破已有的教学形状,适应现代教育,适应现代学生。课堂教学中,敢于实验,舍得放手,尽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教师只提供给学生现实情境、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第四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3、遇到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用下划线和?标记出来。便于交流时提出。
4、自己的建议、体会、方法可以在旁边作好批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快乐自学
你喜欢运动吗?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根据下面的统计图: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1、说一说: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我知道这是一幅( )统计图,它的特点是( )。
3、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 ),它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要想清楚地知道百分比这样的信息,我们可以选用( )统计图。
4、一起来认识扇形统计图吧!自学教材第107页,注意拿笔勾画哦!.
(1)计算出各运动项目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2)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又能获取哪些信息?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扇形统计图是怎样来表示各个数据的?它有什么特点?
1、我发现扇形统计图中的( )代表单位“1”,表示( ),各个扇形面积表示( ),扇形的大小说明了( )。
2、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 )。
3、生活中,你还从()见到过扇形统计图?
三、学习小结
我们已曾经学过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还有()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我们今天又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
四 、智勇大闯关,我是小擂主
1、第一关:小练兵。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
2、第二关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五、学后反思
1、我的收获:
2、自我评价:我对我的课堂表现( ),因为(
)。
六、作业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
课后习题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