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狂人日记》【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04270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狂人日记》【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鲁迅狂人日记读后感【第一篇】

一提到鲁迅的短篇小说,我头一个想到的便是《狂人日记》。虽然我只需30分钟便可以读完这只有11页的作品,但它却在我心中,使我久久无法忘怀。

民国时期,一位患有“迫害狂”症的病人写下了一册日记。日记中他的世界到处充满了恐惧。他觉得身边所有的人都要吃掉他,不论亲戚朋友还是街头素不相识的路人,包括他那现在正在养活整个家的大哥。狂人想:“大哥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有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除了大哥的话,还有那些周围发生的事也让这个疯子对“吃人”深信不疑:狼子村打死了一个恶人,几个人把他的心肝挖出来油煎炒了吃;一个女人打她儿子,还骂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一想到这些,狂人便从“顶上直冷到脚跟”。后来,狂人甚至以为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吃过人——大哥曾把死去的妹子的肉和在饭里给狂人吃。这便是那篇《狂人日记》。

这位狂人写的文字虽然杂乱无论次,但却生动的描绘出了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可以说,狂人是被当时的非人道主义所逼疯的。那些封建的。想法,如吃恶人心肝可以壮胆,都在记中表现了出来。狂人痛恨那些封建礼教假借道德的名义,宣扬残忍和暴力。日记最后,狂人疾呼:“救救孩子”这是对旧社会的反抗,和对新一代的担忧。

忆昔日,看今朝。我们现在的生活可充满了幸福。每天,父母都会笑盈盈地看着我,朋友都会欢快地与我玩耍;每天,我都放松全身心。怎么可能会觉得那些和我一样欢乐的人会吃我?

最令我感动的是狂人所说的这样一句话:“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正义和勇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的勇气正气镇压住了。”只要我们有勇气,只要正义是站在我们这边的,任何歪风邪气、封建迷信都会迎刃而解。

狂人虽然是个疯子,但他并不傻,他懂得什么是人性,什么是真善美,并知道:因该去追求一个真正美好的社会。也许正是因为像狂人那样的分子太少了,才会出现腐败的社会。

狂人日记好词【第二篇】

1、爽快:能够满足自身需求,感到无比畅快!

2、暗号:彼此约定的秘密信号(利用声音、动作等)。

3、镇压:①压制;压服②处决罪大恶极的罪犯。

4、黑漆漆:1、形容黑暗。2、颜色发黑。3、形容懵然无知。

5、白厉厉:很白,多形容凶狠的野兽的牙齿的光泽。

6、青面獠牙:青面:脸上泛着青色;獠牙:露在外面的长牙。旧时神怪故事中形容凶神恶鬼的面貌。现形容人面貌极其凶恶。

7、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

8、歪歪斜斜:由震颤的状态所引起的不整齐,或属于颤抖的人或物的特征的状态。

9、仁义道德: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10、鬼鬼祟祟:祟:古人想象中的鬼怪或鬼怪出而祸人。指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11、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12、含含胡胡:解释含混不清的样子。

13、明知故犯: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

14、放声大笑:开怀大笑,是发自内心的表达毫无保留和牵强附会,开怀大笑,是发自内心的表达。

文学名著《狂人日记》读书笔记【第三篇】

鲁迅是无人不晓的大作家,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1920年,他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第1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通过这本书,我发现他的文章很有特色,必须很认真地去看,一不留神就会看不懂,也是很值得揣摩的文章。

“狂人”也就是“疯子”。他先怀疑赵贵翁和街上的男女老少要吃他,又觉得他大哥也要吃他,甚至还猜测他的妹妹就是被大哥他们吃掉了。我看这篇文章的第一感就是恐怖、吓人。看着看着就像被它迷惑了似的,怀疑是不是真的有人是吃人的人。那是多么黑暗的世界呀!竟然能把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狂人。特别是文中最后一句话:救救孩子……喊出了鲁迅的心声,千万不要让下一代的孩子再遭受这样的不幸。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很庆幸生活在现在这样美好的社会里,真的很珍惜现在的生活,现在的学校和朋友们。

狂人日记字读后感【第四篇】

“吃人的人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即使我被吃了,可依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今天,我又品味着这令人深思的话语。

此文通篇读来,总觉些许怪,是除语言外说不出的怪。若非语文老师言 :“狂人,即疯子”,现今我仍予狂人以诸多奇怪可笑之解释。全文从一个疯子的角度下笔,自是不同寻常,其实文中之我并非狂人,乃他人灌此名予我以便“吃”我。通篇“吃人”,似原始,如童话,更具虚幻之感。所述之世,若到处充满假、恶、丑,无丝毫真、善、美。“我”兄欲“吃我”,见当世亲人间之残忍无情。然“我”劝兄之言语,竟非出于狂人之口,确是一有先见、良知、正义感之人言之。“我”之遭遇、思想,正是先生之遭遇、思想,故先生定欲借此文以告世人。

看终句,“没吃过人的孩子们,或有,救救孩子。”孩子之心灵纯洁美好,没被世俗所污,故先生寄一切希望于孩子,此乃对未来之美好向往。

若先生在,观今之社会,千年陋习虽未根除,少不同那时之失望痛心。今非非人间,先生定竭力善之。先生之精神,乃国之精神,若不被后世继承发扬,奈何?先生虽已去,但诸多事吾辈亦可做,虽不及先生,实可做。先生为国献之甚多,吾辈竭力还先生一“风清气正国貌新”又如何?此举更为国矣!

鲁迅之前,无一鲁迅,希望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304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