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观后感(通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革命者观后感(通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红色主题电影革命者观后感【第一篇】
电影《革命者》围绕1912至192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展开,讲述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先生,积极探索改变中国、拯救民族的热血历程,热忱追寻正确革命道路的故事,也正是在他的感召之下,毛泽东等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热血青年及各阶层群众前仆后继,积极投身到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和建设新中国的革命进程中的故事。影片中除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行者之外,有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原东北军总司令张作霖、少帅张学良、国民党蒋介石等人物,人物形象塑造各有个性,不同的人注定走不同的道路。
看电影,我看到的是中国早期革命家对革命事业道路的探索,看到了李大钊先生人格之魅力,人格之影响力,但更多的是看到他作为传统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民族现状的思考,为国为民的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渊博的知识,高素质的涵养,独立的思想以及独立的思考能力。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很多的改革或革命都是从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开始?首先,他们的知识积累比较丰富,具有独立的思想、精神和思考能力;其次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总是密切关注社会的方方面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很大一部分本身是士大夫阶层,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走向非常敏感。无论是顾炎武还是康有为、梁启超,后来的陈独秀、李大钊或者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是善于观察社会,高度关注社会发展的人。
我又在想,什么是独立,真正的独立应该是什么样子?百度词条给出的解释是“独立是一个汉语词语,它的拼音是dúlì,独立是指单独的站立或者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从哲学概念来说,一个独立的人,指其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毫无疑问,李大钊先生绝对是独立的。但我觉得独立还应包括精神独立,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不随波逐流不依附于俗世的追求,也就是独立的追求。这是我理解的完整意义上的独立。
做一个独立的人,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独立追求,独立人格,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独立见解的人。不媚于俗,不趋于众。
《革命者》电影观后感集合三【第二篇】
和观看《革命者》的观众一样,过程中几次流泪。
为那个时代的中国同胞遭受的苦难感到心痛。那时候劳工不如骡子金贵,底层的劳苦大众是没有人权的,发生矿难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十几岁的报童可以随意被外国人当街枪杀……
为那个时代牺牲生命来警醒民众的学生们感动。那时候的民众被欺压太久了,变得只愿意顺从甚至麻木,最先觉醒的青年学生们走上街头,敢于用生命去换中国的未来。如此,茶馆里看客发出幸好有这些学生的感慨。
那个时代无数的革命前辈们为了未来的祖国可期而抛头颅洒热血。面对军阀的枪和酷刑,他们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杯酒,一会见,唱着共产国际的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歌可泣。
今日之中国,我辈无不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革命者》讲述了1912年-1927年期间,以李大钊同志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怀抱救国救民的赤子之心启发民智,带领大家走上革命之路。
本部影片中,李大钊是由张颂文来饰演,相比《觉醒年代》张桐饰演的李大钊,张版的李大钊先生更接地气,更柔软,常常为受苦受难的民众满含眼泪。
李大钊先生,常常被人称呼为守常先生,他给人的感觉是如沐春风,反抗成功之后,他会和工友们说谢谢,然后默默地消失在人海里,就像从来没出现过一样。在那个会读书认识字之人极其稀缺的时代,守常先生是北大的教授,是新青年的编辑,还曾留学海外,如此大才之人,却丝毫未有傲慢之气。
他期待孩子们都能去识字读书,扛起中国站起来的大旗。他喜欢和孩子们聊天,和学生们一起讨论未来,和他们成为朋友。遇见已经工作的报童阿晨,希望他可以好好工作以后送妹妹去读书,遇见澡堂里的小朋友大庆,希望可以为天下人去做事。
他和农民一起在秋天里收割,在平时的聊天谈话中,传播信仰,启发他们可以反抗起来;他和旷工工人同胞们一起反抗,为劳工争取利益,也为了以后的孩子们不再受那些屈辱。
他做事不为私心,一切为未来中国而服务。他不畏生死,团结上海所有的工人团体为报童的死讨要一个说法。那 时候,工人团体如一盘散沙,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行事,为此,他拜托工会的会长,给他一个小时即可。为此,他写抗议书,组织工人走上街头,最终行凶外国人被抓起来,大快人心。
守常先生,也是一个特别爱书和慷慨之人。
他,常常搜罗新书,书房里堆得满满当当,不舍得用吃过油条的手去摸书,怕会损坏。看到此处,我真是惭愧不已,常常是边看书边吃零食,怕不记得常常是这本书折下那本书折下。
还记得《觉醒年代》里,家人刚到北京,他答应带着孩子去吃北京烤鸭,因工友家里有急事,想也没想就把钱全给人家了,差点让孩子们大失所望。
《革命者》也有表现先生慷慨的场景。最难忘的是,那个大雨天,他给了一个男人几块钱。这个男人被人当作小偷,被人当街鞭打,一句“我不是小偷,我妹妹病得很严重”道出了不得已的世间苦。
先生被捕后,他选择用自己的死去唤醒民众,让青年后辈们觉醒,继续奋斗下去。在狱中,他尝遍了所有的酷刑,仍然不能使他放弃自己的信仰,慷慨赴死,自古就有。
选择赴死,不止先生一人,还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们。他们在行刑前,要被要求剃去头发,大家都待在一个屋子里,先生慢慢走进来,一句玩笑话,逗乐了大家,紧接着大家互相调侃来世的愿望,屋子里充满了笑声。
走上断头台,他告诉世人要心怀希望,要相信。
李大钊先生就像黑暗里的一束光,带给人们希望,给青年人指明了一条可救国救民之路。
他愿意充当黑暗与光明的中间人,即使被黑暗吞没,也没关系。
谢谢李大钊先生,谢谢无数革命先烈们。今天的中国已经站起来,你们期许的未来已来。
今日之中国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者用生命换来的,希望我们要在新时代里学会珍惜,努力奋斗,为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革命者观后感700字作文【第三篇】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在十月革命后的世界潮流中,月薪一百八十块大洋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教授和月薪八块大洋的新青年毛泽东际会于北京大学,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前途的毛泽东找到了为之信仰和实践终生的共产主义。李大钊先生虽因实践共产主义运动而牺牲,但其高举的马克思主义火炬却在神州大地播下火种,为毛泽东主席等党的领导人所承继和发展,掀起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革命诗篇。
早期的共产主义者经受了炼狱般火的考验,只有坚定的意志和对共产主义真正的信仰才能支撑革命的星星之火不熄,并最终燎原。作为北大教授,李大钊本可以过着优渥安逸的生活,但先生毅然舍身为真理而斗争,投入到了为千百万人谋福利的事业。李大钊先生为了信仰毅然英勇就义,之后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义无反顾,舍身忘死。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与李大钊共同组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北大教授张申府,堪称李大钊的左膀右臂,在1925年因党的发展前景不明甚至暗淡而脱党,后竟在1948年为了三千大洋的稿酬写文章支持蒋介石“戡乱政策”,被妻子和友人所唾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李大钊等革命先烈对共产主义必胜的炽热信念,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将被历史铭记,彪炳史册,永照千秋。
影片的最后,李大钊先生的声音旁白道:“我的脚踏在黑暗和光明的交锋处上,或许有一天,黑暗会把我吞噬,可是为了你们能走向光明、拥抱光明,我愿意去直面黑暗,因为我相信总有一天,阳光会普照整片中国大地。”今天先哲已逝去近百年,但革命精神永存。燕园守常先生塑像前鲜花陈列,风入松处发出阵阵涛声,仿佛重复着先生的誓言:“试看将来的寰球,必是赤旗的天下”。
革命者观后感300字【第四篇】
电影用不同的视角,串联起李大钊先生从爱国者,到觉醒者,再到革命者的一生。今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庆典晚会,大屏幕上是主席抬头,上方马上打出烟花,与电影中这一幕调性很像,“帮我看看,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是什么样子的”,这盛世,如您所愿!
现在的岁月静好正是李大钊这样的先驱以生命之力在负重前行,在当今中国已然可以以大国姿态傲视群雄之时,却是当年李大钊所期望“赤旗的天下”里先驱者们努力一个世纪的成果。作为新世纪入党积极分子,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加强党史学习,向优秀党员看齐,发扬和传承革命先烈的奉献与牺牲精神,立足岗位,担当作为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