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幼儿园教案 >

游戏活动设计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44611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游戏活动设计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游戏活动设计1

一、设计思路:

纸(木)棒是幼儿身边常见又熟悉的物件。这个活动利用最简单的纸棒,进行民间游戏“跳竹竿”满足了幼儿喜爱玩民间游戏的心理,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大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合作方面有积极的愿望,教师及时提供这次机会,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共同体验得到的欢乐。

二、活动目标:

1、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弹跳能力。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三、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观看过录像

物质准备:人手一根纸棒(长度为1米)。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幼儿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

导语: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骑着马出去玩玩吧!(幼儿随音乐的变化“骑马”变双圆----大圆----小圆---- “坐马车” )

反思:

活动开始部分设计了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在这一环节中由两队“骑马”变双圆----变小圆----合作组合“坐马车”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初步尝试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

2、基本部分:

(1)利用纸棒进行“一棒多玩”

导语:纸棒可以和我们玩坐马车的游戏,还可以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幼儿四散游戏)

队形:两路纵队(见附图)

(2)学习“跳竹竿”游戏

a、讲解游戏玩法

导语:刚才小朋友用纸棒玩了许多游戏,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用纸棒玩一个新游戏——跳竹竿,这个游戏可以三个或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两个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对面跪下,用竹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一个小朋友在中间看准竹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小伙伴一起试一试。

队形:梯形队(见附图)

(3)幼儿自由组合尝试玩“跳竹竿”游戏

队形:四散

(4)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合作、交往方面)

导语:你刚才和谁一起玩的?你们是怎么跳竹竿的?

队形:梯形队(见附图)

(5)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戏,师生共同参与。

导语:刚才小朋友在跳竹竿时想到了许多不同的跳法,真有趣!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跳竹竿,行吗?

队形:四散

反思:

基本部分中,先鼓励幼儿利用纸棒进行“一物多玩”,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并积极推广三---四人结伴游戏 。接着运用尝试法学习的理论精神,教师不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而是引导幼儿去自主探索(敲击“竹竿”的两人如何合作?中间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情况怎么办?等),从而通过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不断调整的过程,师生双方共同提升经验。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将活动掀起高潮,突出了师生双主体的地位。

4、游戏“叫号接棒”

队形:四散

反思:结束活动中通过“叫号接棒”的游戏帮助幼儿调整教大的活动量。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纸棒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在心育方面提出的两点目标——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整个活动充分发挥纸棒的多功能性,活动开始部分设计了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在这一环节中由两队“骑马”变双圆----变小圆----合作组合“坐马车”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初步尝试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基本部分中,先让幼儿利用纸棒进行“一物多玩”,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并积极推广三---四人结伴游戏 。接着运用尝试法学习的理论精神,教师不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而是引导幼儿去自主探索(敲击“竹竿”的两人如何合作?中间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情况怎么办?等),从而通过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不断调整的过程,通过师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将活动掀起高潮,突出了师生双主体的地位,结束活动中通过“叫号接棒”的游戏帮助幼儿调整教大的活动量。

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学习,实现了师生“共同体”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将幼儿心育目标的培养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如:始终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有了困难引导幼儿去主动解决等等。但这仅靠这一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渗透,使幼儿的心理品质得以良好、健康地发展。

游戏活动设计2

济南军区政治部机关幼儿园   马琳

设计意图:幼儿思维游戏课程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幼儿操作性探索活动为基本形式的结构化的特色课程,《青蛙小姐的大笔小屋》这套游戏是语义认知类的游戏,目的是通过这套游戏发展幼儿对语音信息的理解能力,因此围绕青蛙小姐旅行的故事情境,我设计了这节《青蛙小姐旅行》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理解语言指令“长短、粗细、位置”的基础上,辨别、选择符合要求的选项,从而发展幼儿对复杂语言信息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游戏目标: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2.理解复杂语言信息,理解长短、粗细等关系。

3.能根据语言指令找到符合要求的选项。游戏准备:1.幼儿操作学具:旅行包图卡1张、纸笔20支、《礼品店》游戏图1张、彩笔1套、干净湿抹布。

2.大展板上分层摆放各种礼物、教师用练习册。

3.《春天在哪里》歌曲磁带、青蛙小姐头饰、录音机等。   游戏分析:重点是使幼儿能根据语言指令找到符合要求的选项;难点是理解长短、粗细等复杂的语言信息。  游戏过程:一、引入活动。   老师戴头饰扮演青蛙小姐带领幼儿随音乐进入游戏场地。   师:“春天来了,天气真好,我要背上我的旅行包去旅行,戴上旅行帽、太阳镜,还要带上我所有心爱的笔将旅途中美丽的景色画下来,哎呀,这么多的东西要准备,我有点儿忙不过来了,小朋友们来帮帮我好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20支纸笔和《旅行包》图卡。   师:“我的旅行包和笔在小朋友的操作盒里,大家比一比、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笔是一样的吗?(长短、粗细不一样)旅行包一共有几层?上面的纽扣一样吗?(颜色不一样)”   三、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帮我将心爱的笔放入旅行包里,为了方便拿取请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放行吗?”   老师按照练习册三逐一提出指令,幼儿根据指令,选择合适的笔插入〈旅行包〉图卡指定的位置。   如:请找出三支不粗也不细、不长也不短的笔分别插入三个黄色纽扣的口袋里等等。   四、同伴之间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五、游戏〈选礼物〉:   师:“谢谢大家帮我整理旅行包,在出发前,我还要去礼品店选一些礼品带上,旅途中还要去看望我的好朋友咪咪和汪汪,小朋友再帮我到螃蟹阿姨开的礼品店选些礼品好吗?”   教师按照练习册四逐一提出指令,幼儿根据指令在〈礼品店〉游戏图上找出相应的礼品,并在该礼品旁的空白处做上记号。活动延伸:游戏〈送礼物〉   师:“为了感谢大家帮我做了这么多事情,我也想送给你们一件礼物,礼物都摆在我的礼物架上,你们想要一件什么礼物要说清楚它的特征和所处的位置,说对了我就将它送给你。”   幼儿说出礼物的不同特征及摆放位置,老师送礼物。

游戏活动设计3

游戏教案:小风车转起来

目标:

1.感受有风的时候,小风车就会转。当小朋友跑起来的时候,小风车会不会转。乐意拿着小风车转转转。

2.学习向指定方向跑的动作技能。

3.掌握向指定方向跑的动作技能。

玩法:

1.让幼儿拿着风车,动动脑筋怎样才能让风车动起来。

2.鼓励幼儿想各种方法。

3.让幼儿拿着风车在操场上跑起来。感受风车是怎样转的。

指导重点:

1.鼓励幼儿说出风车怎样才会转,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2.提示幼儿要拿好风车。跟着老师一起跑。

3.鼓励幼儿跟着小风车一起跑,一起转。

游戏教案:小动物在和我们捉迷躲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学说短句“小动物躲在什么地方”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森林背景图一幅,小鸭子躲在水里,露出扁扁的嘴巴;大象躲在小山后面露出长长鼻子;小兔躲在草地里,露出长长的耳朵;公鸡躲在房子后面露出红红的鸡冠;长颈鹿躲在大树后面露出长长的脖子。

2、各种立体小动物玩具布置在活动室、寝室各个地方。

过程:

1、老师引出话题,激起幼儿兴趣。

“今天,森林里的几年小动物来和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高兴吗?好,现在请小朋友把眼睛闭起来,小动物们要躲起来了!”

2、出示画面,提问:

“小朋友睁开眼睛,找找有哪些小动物在和我们捉迷躲?”

3、请幼儿仔细观察,找出5种小动物,并说明理由。

(1) 你们再仔细找找这些小动物躲在什么地方?你上怎么看出来的?(幼儿自由回答,集体回答)

(2) 老师操作画面,让隐藏的小动物从隐藏处走出来。

4、游戏:捉迷藏

“我们把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找到了,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来到教室里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请小朋友们把它们都找出来,找到后要告诉大家,小动物躲要哪儿。”

5、结束:“小动物玩累了,要回去休息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吧!”

狐狸抓小白兔(扮演游戏教案)

目标:

1、喜欢扮演狐狸与小白 兔,感受小白兔的灵敏。

2、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

3、巩固幼儿四散跑与躲避的技能。

环境材料:

狐狸头饰2个

玩法:

幼儿围圈站好扮演小白兔,请小白兔闭上眼睛喊:"狡猾的狐狸在哪里?"喊三遍。喊的时候老师就悄悄的摸三位小朋友的头,为他们戴上狐狸的头饰,小兔喊完后狐狸就大声说:"我在这里。"然后就跑去抓小白兔。

指导重点:

1、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要躲避狐狸的追捕。

2、鼓励扮演狐狸的小朋友大胆去抓小白兔。

3、提醒幼儿跑的时候小脚要抬起来,手要前后摆动

玩沙教案:沙中作画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利用各种工具进行沙中作画,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2. 体验沙中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木棒若干根,装有清水的矿泉水瓶(瓶盖处钻有小孔)。场地:干净的沙池。

2. 24k的平面硬纸板若干块,,同样大小的白色纸张若干张,制作颜料瓶(用水调制各色颜料分别装于空矿泉水瓶中,将瓶盖处戳一个小孔,以便将瓶子倒置时,用力捏瓶子时能将颜料从小孔中流出)若干份

活动过程:

1. 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平时是怎样画画的?

幼:用蜡笔在纸上画画。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画画工具可不是在纸上作画,而是在沙地里作画,你们想用这些工具在沙地里画画吗?(出示木棒与装有清水的矿泉水瓶)请小朋友用这两样工具在沙地上画画,看看画出来的画与我们以往的画有什么不一样?

2. 幼儿利用木棒和装有矿泉水瓶的工具进行沙地上的自由创作画。

3.将幼儿分成四大组,分别占据沙地四个角规划的区域(每组中都有大班与小班的幼儿相配合进行“沙中创作画比赛”。要求:每组幼儿商量自己绘画的内容;必须大小班幼儿共同完成)。

4. 共同欣赏幼儿的沙画作品,并进行点评。

延伸活动:

1.与幼儿一起讨论:沙画与蜡笔画的不同;沙画只有线条没有颜色;沙画很容易擦去或修改。有什么办法能将沙中漂亮的画留住呢?

2.教师展示沙中作画新方法:将一张画纸铺在同样大小的硬纸板上,之后在白色画纸上铺上一层沙将白纸全部覆盖后,然后用装有颜料的瓶倒置用力捏瓶子让颜料从瓶中流出,最后用这一工具在铺有沙的纸上作画。画好后稍稍等一会,将铺在白纸上的沙除去,白纸上会留下画的轮廓。

3. 幼儿试着用这种方法作画,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玩沙的兴趣。

节奏游戏:传帽游戏舞

一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的欢快与活泼,乐意运用身体动作感受2/4音乐的渐慢与渐快。

2、 学习传帽游戏,根据渐快的音乐节奏掌握传帽的方法。

3、 会互相合作及配合游戏,体现集体游戏的快乐。

二 活动准备: 1音乐 帽子若干 2 大鼓

三 活动过程:

(一) 幼儿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

1、 向老师问好。

导语: 今天,来了许多老师,都想看到你最棒的一面,那现在请你们想一个最有创意的造型向在座的老师问个好。(老师好)真实无声胜有声。

2 、玩送帽子的游戏,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节奏。

导语: 今天我想和你们玩帽子的游戏,现在帽子在我手里 ,一会你们就听音乐的节奏运用学过的动作跳舞,我就看看谁跳的最好最有创意就送他一顶帽子。

3、 引导幼儿欣赏和区分渐快和渐慢的音乐节奏。

导语: 都拿到帽子了吗?过来戴给我看看,戴上帽子的样子真漂亮。你们知道刚才跳舞的那段音乐是几拍子的?(二拍子)喜欢这段音乐吗?喜欢的小朋友举手,我也很喜欢。为什么喜欢呢?这段音乐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欢快,跳跃,激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次这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在速度方面有些什么变化? 有些什么变化呀?看谁长着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前面是越来越慢,后面是越来越快)对拉,越来越慢我们叫渐慢,越来越快叫什么啊?(渐快)真聪明。

4 、听儿歌玩游戏, 学习围亲密的小圆圈。

导语: 来来来我要考考你们,我闭上眼睛数五声请你们围一个大圆圈,围好了吗?现在我又想请小朋友围一 个小圆圈,对啦,不用太拥挤,很舒服的,这就叫亲密的小圆圈。听儿歌做游戏:小朋友,跳个舞,真呀真快乐,围围围围围围围,围个亲密的小圆圈。(反复做几次)

5、 听音乐找好朋友跳舞,会听渐慢的音乐围圆圈。

导语: 现在我们听音乐找好朋友跳舞,听到渐慢的音乐就围一个亲密的小圆圈,会不会啊?

6 、学习玩传帽游戏

导语:现在我拿三顶帽子,送你一顶,你一顶还有你一顶。我又要考考小朋友啦,请你们举起右手,摸一摸右边小朋友的帽子,摸到了吗?没有摸到帽子的小朋友也要做假装摸的动作,然后把他的帽子拿起来,戴在自己的头上,没有的又要怎样啊?(假装拿假装戴)对啦,再来拿帽子,戴帽子,拿帽子,戴帽子``````````。好啦,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帽子走到那里拉?(其他小朋友头上)哦,不断的拿帽子戴帽子,帽子就会向顺时针方向走,原来我们正在玩传帽子的游戏呀,好玩吗?那一起听我读儿歌玩传帽子的游戏吧。(传帽子,戴帽子````````越读越快)

7、 听渐快的音乐节奏玩传帽游戏。

导语:现在我们一起来听着渐快的音乐节奏玩传帽游戏吧,注意要听准渐快的音乐。 (玩两次,增加几顶帽子)

8 、完整的做传帽游戏。

导语:想不想完整的做游戏啊?那小朋友就听音乐找朋友跳舞,听到渐慢的音乐就围亲密的小圆圈,最后听渐快的音乐玩传帽游戏,会不会玩。我又增加几顶帽子。

9、 邀请老师玩传帽游戏。

导语:这么好玩的游戏邀请老师一起玩好吗?注意要听准渐快的音乐节奏传帽子啊。 (邀请老师玩两次,不断增加帽子)

游戏活动设计4

目的

1. 学习运用“你、我、他 ”等人称代词介绍自己和同伴。

2. 能认真听、大胆说,体验参与游戏的乐趣。

准备

各种动物的头饰若干。

过程

1.翻开

《语言》第1页,幼儿观察画面,教师朗诵“我爱大自然”。

2.介绍游戏的玩法。

(1) 教师请两名幼儿到集体面前回答问题:“你是谁?”“你喜欢什么

?”(启发幼儿用:“我是……”或“我喜欢……”句式介绍自己。)

(2) 教师介绍:“我是洪老师、我喜欢小朋友、你是李明、你喜欢唱歌

、他杜之杰,他喜欢讲故事。”

3. 教师与幼儿一起游戏。

(1) 幼儿二人一组,先自我介绍,再相互询问:“你是谁?”“你喜欢

什么?”

(2) 幼儿三人一组,分别用“我、你、他”介绍自己及同伴。

(3)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和同伴。

4.出示各种动物头饰,让幼儿扮演动物,分别用“你、我、他”说话,如

:“我是小猫,我爱抓老鼠,你是小山羊,你会咩咩叫,他是小狗,他喜

欢吃肉骨头。”

游戏活动设计5

民间体育游戏活动设计——跳竹竿(大班)

一、设计思路:

纸(木)棒是幼儿身边常见又熟悉的物件。这个活动利用最简单的纸棒,进行民间游戏“跳竹竿”满足了幼儿喜爱玩民间游戏的心理,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大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合作方面有积极的愿望,教师及时提供这次机会,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共同体验得到的欢乐。

二、活动目标:

1、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弹跳能力。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观看过录像

物质准备:

人手一根纸棒(长度为1米)。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幼儿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

导语: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骑着马出去玩玩吧!(幼儿随音乐的变化“骑马”变双圆----大圆----小圆---- “坐马车” )

反思:

活动开始部分设计了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在这一环节中由两队“骑马”变双圆----变小圆----合作组合“坐马车”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初步尝试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

2、基本部分:

(1)利用纸棒进行“一棒多玩”

导语:纸棒可以和我们玩坐马车的游戏,还可以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幼儿四散游戏)

队形:两路纵队(见附图)

(2)学习“跳竹竿”游戏

a、讲解游戏玩法

导语:刚才小朋友用纸棒玩了许多游戏,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用纸棒玩一个新游戏——跳竹竿,这个游戏可以三个或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两个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对面跪下,用竹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一个小朋友在中间看准竹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小伙伴一起试一试。

队形:梯形队(见附图)

(3)幼儿自由组合尝试玩“跳竹竿”游戏

队形:四散

(4)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合作、交往方面)

导语:你刚才和谁一起玩的?你们是怎么跳竹竿的?

队形:梯形队(见附图)

(5)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戏,师生共同参与。

导语:刚才小朋友在跳竹竿时想到了许多不同的跳法,真有趣!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跳竹竿,行吗?

队形:四散

反思:

基本部分中,先鼓励幼儿利用纸棒进行“一物多玩”,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并积极推广三---四人结伴游戏 。接着运用尝试法学习的理论精神,教师不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而是引导幼儿去自主探索(敲击“竹竿”的两人如何合作?中间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情况怎么办?等),从而通过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不断调整的过程,师生双方共同提升经验。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将活动掀起高潮,突出了师生双主体的地位。

4、游戏“叫号接棒”

队形:四散

反思:

结束活动中通过“叫号接棒”的游戏帮助幼儿调整教大的活动量。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纸棒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在心育方面提出的两点目标——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整个活动充分发挥纸棒的多功能性,活动开始部分设计了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在这一环节中由两队“骑马”变双圆----变小圆----合作组合“坐马车”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初步尝试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基本部分中,先让幼儿利用纸棒进行“一物多玩”,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并积极推广三---四人结伴游戏 。接着运用尝试法学习的理论精神,教师不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而是引导幼儿去自主探索(敲击“竹竿”的两人如何合作?中间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情况怎么办?等),从而通过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不断调整的过程,通过师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将活动掀起高潮,突出了师生双主体的地位,结束活动中通过“叫号接棒”的游戏帮助幼儿调整教大的活动量。

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学习,实现了师生“共同体”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将幼儿心育目标的培养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如:始终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有了困难引导幼儿去主动解决等等。但这仅靠这一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渗透,使幼儿的心理品质得以良好、健康地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5 54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