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面积单位。
2、能选择正确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格子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
(1)师:同学们你们的脸面是指哪一部分?
学生摸脸,但也有学生比划出脸的一周
师强调:脸的一周的长度叫什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2)师:黑板的表面是指哪部分?
(3)师:你们还可以摸出哪些物体的表面?
2、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教师出示以下几个封闭图形,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为什么你们一看就知道谁大谁小?你们看的是哪一部分?
指名学生上讲台比划三个图形的大小是指哪部分。
3、提问:有谁知道什么叫做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不同学生说己不同的理解。
4、同桌合作寻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有面积?
学生回答:书面、桌面、地板、瓷砖……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知道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
3、引出面积单位。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老师提问教室及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面积。
(1)提问:数学课本的封面大约有多大?
感知数学课本封面有多大。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
感觉一下它有多大
学生1:大约三个手掌大小。
学生2:大约有我玩耍扑克6个那么大。
……
(2)我们的黑板有多大?
学生1:黑板的面积大约有两个教室门那么大。
学生2:黑板的面积大约有4平方米
学生3:黑板的面积大约有10个课桌那么大
……
师:同学们,你们的回答各种各样,知道用身边的物体大小来比较所要求的物体的面积,如果老师不了解你身边的物体,我就无法相象所要求的物体的面积大小?谁有好办法?
学生回答:统一面积单位。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
(1)量:让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它的边长。
教师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同时介绍1平方厘米的读法和写法。
(2)看:看一看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大小。
(3)摸;让学生摸一摸1平方厘米的面积有多大。
(4)想: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在脑海里回想1平方厘米的形状,大小。
(5)应用: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拇指指甲盖,中方格)
(6)估:估一估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7)猜: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3、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把三个大小不同的面积单位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生活中哪里会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4页中的第1、2、3题
四、课时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篇】
教学课题:
《统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2、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调查、计数等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统计图表。
3、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图表中反映出的数据关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给以解决,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与同伴交流思想。
5、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知识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关系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小桶、小红旗、旗座、玻璃珠
教学过程:
(课前交待插红旗的个人成功体验与小组团结协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巩固统计认识
1、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入课
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吗?生答
今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动物园里正准备给一位小朋友过生日。他是谁啊?(直接入课)
这么多的客人,他们正给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们也一起来吧!(一起唱生日歌)。(营造气氛)
2、统计客人数量,完成统计表
让我们找找,都来了那些客人?(学生指出,老师点出来形成象形统计图)
数一数各有多少?师课件填表。
3、问题与解决
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提出问题,再解决。
二、摸珠子事例,教学可能性大小
1、介绍游戏做法
(投影仪投影)游戏方法;游戏规则。
裁评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组玩并做好统计,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巩固统计图的记录方法
3、结果分析,导出结论
请一小组代表发言:根据图表,你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次数最多?)再看实物论证。
再次发言,引导形成结论意识。
小组同学根据图表,推测哪种颜色球的多少,再实证。
三、水果事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1、提出问题
老师有一个水果店,卖了这几种水果(课件出示)。
你喜欢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时来的时候,老师请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调查一下,把你们喜欢吃的水果都记下来?
2、学生调查
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格。
3、学生发现情况,解决问题
根据你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现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进一点水果?你认为现在可以去进点什么水果才是最好卖的?
四、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统计呢?
班上的同学,看一看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统计学校的老师,知道学校是男老师多还是女老师多!
看看什么东西好卖!(市场调查,进货)
天气调查,帮助农业生产!
比多少!
…
五、学习情况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统计学习情况
学生清理小红旗的面数,完成数据收集。
完成统计表(课件)
2、学生发现
你可以看出什么?
3、教师总结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培养对1亿大小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工具
教学准备:课件、一包打印纸、一把大米、尺子、天平、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一填: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 )
10个10是( );10个100是( );10个1000是( )。
1亿是10个( ),100个( )1000个( ),10000个( )。
2、网络数据: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超过1亿部。
2005年中国的网民超过1亿人。
哈雷彗星的尾巴长达1亿千米。
我国的小麦产量一直稳定在1亿吨左右。
中国移动平均每天可以净赚1亿元。。.。.。.。.。.。.
老师:
一亿到底有多大呢?
走路的时候就在想“一亿步有多远?”
吃饭的时候就会想“一亿粒米有多重?”
发作业本的时候就会想“数一亿本练习本要多少时间?”。.。.。.。.。.。.
二、新知探究
(一)数一数。
1、质疑:出示一大堆本作业本场面让学生直接数疑惑:数不了
2、解惑:讨论怎么办?化难为易
问题——数作业本要花多少时间?
材料——作业本,计时器
步骤——先测出数1本(10本)所需的时间
再推测出100本,1000本,100000本。。100000000本需要的时间。
过程——表格式
10本 100本 1000本 10000本 100000本1000000本 10000000本 100000000本
9秒 ( ) ( ) ( ) ( )( ) ( ) ( )
算一算
合( )分钟=( )小时=( )天 =( )年
小结——从现在开始(9岁)要数到18岁才能数完。
3、试一试
(二)量一量
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三)。称一称。(小组合作)
1、问 题
数出100粒大米,称称大约重克
照这样计算,一亿粒大米约重多少克?
2、步 骤
1000(粒) 10000 100000000
25(克) 250 2500000
3、结 论:亿一粒大米约重2500000克。
4、运 用
(1)我们全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省一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
(2)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
课后小结
三、课堂小结。
1、你知道了什么?(节约从每一粒米开始)每人每天大约吃400克大米,13亿中国人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大约够一个人吃( 81250)天≈(223 )年。
(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喜马拉雅山高约88848米,一亿张白纸叠在一起比喜马拉雅山都还高!。。。。。未知的世界等待你去发现!
2、你学到了什么?(化难为易)
课后习题
3、你还想知道什么,请用课堂上的方法和步骤继续研究。并将你收获到知识做成手抄报进行展示。
板书
一亿有多大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70页至7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讨论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2。培养分分析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像力。
3。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信心,感受数学价值。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讨论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图各一;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三角板,练习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在我们三年级时已经学过并认识了许多的四边形,那怎样的图形叫四边形呢?
师:今天四边形之家要邀请它的家族成员来开联欢会,看,它们来了。(课件出示)你还认识它们吗?请你说一说你认识的图形的名称。(生说名称,教师相应的课件出示名称)
师: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你们能介绍它们的边与角各有什么特征吗?
师:这两个图形(出示和,并粘贴在黑板上)你能试着说一说它的特征吗?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大家描述得既准确又充分,(拿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指着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说:这两个图形我们不熟悉,所以描述的信息不够准确,没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让你清楚的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探索发现,掌握特征。
1。联系生活,建构概念
师: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课件出示一组图片)找一找,有平行四边形吗?梯形呢?说说看!
师:你们真会观察啊!除了这些,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呢?(生举例)
师:看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既然他们的应用如此广泛,我们就来研究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梯形。(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观察图形,直观感知
师:好了孩子们,先来看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梯形有什么特征呢?
生说:平行四边形左右的边是平行的,平行四边形的上下的边也是平行的。师指图比划,梯形的上下边是平行的。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的一组边平行(老师说时带动作),这是我们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就来验证。
3。验证猜想。
师:现在在你们的练习纸上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请你拿出工具检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对边是否平行。
学生活动:验证。
活动结束师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就图说明。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他们组有这样的发现,其他组和他的发现一样的请举手,哦,大家都有这样的发现。是不是其他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呢?
4。整体呈现,确定概念。
(1)平行四边形。
师:我们首先来看平行四边形。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并验证。
师:验证之后可以证实我们刚才的发现是正确的,是吗?谁再来说一说我们刚才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学生读。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脑子中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的?
(2)梯形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现在我们来看梯形。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梯形并验证。
师:现在我们又证实了刚才梯形的发现是正确的,谁再来说一说刚才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师:刚才这个同学发言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词,谁发现了?你能解释什么是“只有”吗?
学生读概念,闭上眼睛想一想梯形的样子。
5。对比概念,上升理解。
师:(指板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图)同学们,既然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了,谁说说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师:但也有不同,谁来说说哪里不同?
师:加着重号“分别”是什么意思?“只有”是什么意思?能不能不要这两个字?
三、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师: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梯形,那么,请你迅速的判断一下。
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形中.是平行四边形的画“○”,是梯形的画“√”。
(在完成此题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争议,则让学生议一议;无争议则提问:为什么在长方形下面画“○”?为什么说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四、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如果分别用一个集合圈来表示一种图形,这几种图形在四边形这个大家庭中应该站什么位置呢?(课件出示集合圈)
师: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放大正确集合图)
师:谁能根据这个图说说它们的关系?(生说)
五、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已经很了解了,说到四边形,看。老师这里有一个(课件出示:)可它被数学书挡住了,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图形呢?
继续演示:不可能是……?可能是……?
不可能是……?可能是……?
一定是……?为什么?
师:其实谜底早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师:通过一次次的猜想,我能感觉对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想挑战吗?
2.分图形。
呈现题目:如果在平行四边形里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画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