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学反思(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64435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静夜思教学反思(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静夜思教学反思【第一篇】

今天我教学了第六课《静夜思》这首诗,教学之后感触不少。

《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其语言凝练,感情真挚,反映了外出游子深夜思乡之情。为了让的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结合预习,让学生看拼音自读《静夜思》要求读准字音,初步识字。因为学生有以前的基础,再加上预习,所以对于古诗的背诵是很轻松的事。然后我就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巩固识字。的识字教学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读通了生字后重点就是朗读感悟古诗的意境了。对此我先让学生读,然后我范读,通过对比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想去学,读好古诗。再通过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的乐趣。

在学生熟读后,我又引导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随机予以解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问题很丰富,有字词类的、有诗句内容的,还有的问他为什么想家乡呀等,这些问题都说明孩子们在动脑思考了。我们就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

一年级关于静夜思的教学反思【第二篇】

今天教《静夜思》这首古诗,指导朗读,理解诗意,一切都按我预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接下来就是指导写字了,我让学生观察三个字中哪个最难写。学生们有的说“是”难写,下半部分容易丢笔画;有的说“乡”字写,不容易写好看。唯独没有说“头”字的,其实我心里也认为“头”字写了。可谁知,当我示范书写完一个“头”字时,突然听到一个学生说:“老师,您写错了!”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说愣住了,仔细看看自己写的字,没错啊!可是既然学生那么说了,我还得问个究竟。“老师错在哪儿啦?”说话的常宇驰见我没生气,胆子也大了些,声音也更响亮了。“书上的‘头’字最后一笔是点,老师写的是捺!”听他这么一说,其他同学也都好奇地翻开书来看,很快,就有几名同学应和着“真的,书上的是点!”见此情景,我的心里不仅没有被学生否定的不快,反而由衷地感到一阵惊喜。这说明孩子们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呀,而且他们敢想敢说,敢于向权威挑战!(至少老师在他们眼里是权威)这是值得表扬和肯定的!于是我认真地擦掉了写错的“头”,重新一笔一画地写好了,都低下头,认认真真地观察自己的字,还做了修改。后面的写字练习进行得比以往任何一节课都好。

真没想到,一个“错误”竟然变成了促成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动力,这是我想都没想过的。谁说老师犯错就会失去威信?教学活动中教师出错在所难免,而每个错误中都蕴藏着一个很好的教学时机。如果我们对学生的错误横加指责,对自己的错含糊其辞,那么不光会错失教学时机,还会拉大师生的心理距离,反而会使教师失去威信。

静夜思教学反思【第三篇】

古诗文的教学,一般来说都偏于单调,老师讲得乏味,学生也听得疲倦。更何况是低年级的学生,好动永远是他们的天性,怎么保持好课堂纪律已经成为我的难点,更不必说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一阵苦思冥想后,我决定放长线掉大鱼。

在上课起初,我是这样问学生的:你们看过夜空吗?通过这样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着手,渐渐把他们带入到学习中去。

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两大主脉入手。一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由小组长带头,组内的各个成员分工合作,每位学生对此都是乐于接受的。(这个手法,我是主要在朗读初期和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时采用的)。我的另一个方法是,抱着指导学生背诵的愿望,而进行的对诗逐句逐句的翻译。用上了师生合作的方式,我翻译一句诗意,学生来说诗文。后来直接让学生站起来说说诗意,让我来对诗。在平常的教学中,都是由老师向学生提问,这次换成学生来向他们老师挑战,胆子大一点的学生,对这种兑换角色的教学,是乐此不疲的。

教学后,我是这样问我们学生的:从今天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是学生回答不上来那样也不要紧,我可以变换我的提问内容,选择更适合他们这个年龄的特色语言:在课文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这样一来,学生的答案虽说是相差无几,可我认为,这节课,我的初衷是达到了,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静夜思教学反思【第四篇】

“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我一直很喜欢按照平仄的规律来读诗——平长仄短,却总有雾里看花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莫名。

知道《静夜思》的“思”读第四声,缘于暑假中和徐健顺教授的闲聊,之后又与陈国安教授聊这首诗,他再次重申“思”应读第四声,作名词用,解释为“心绪,情思”。

顺着这份心情,我从题目入手,教平仄,悟情感。

先看题目。连着三个第四声,仄仄仄,用线连接,直线下降,学生们体会到诗人此时情绪低落。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诗人的情感。等到学生对诗题、诗情有了较深刻的体会,最后让学生朗读题目,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当好。

新授之后,该是运用了。在默写诗文之后,学生能较快地标出这首诗的平仄,进而连线,画出诗人的情感线。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人的心路历程,进而找到关键字词。最后是情感朗读。整个过程可谓顺畅,学有成效。

常说教语文要“关注表达”,即关注文字的表达形式和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诗歌教学同样如此。

按照平仄,画出诗人的情感线,这竟是“关注表达”的最佳切入点,可谓一举两得。

其一,关注诗人如何透过二十个字来抒发情感。

由情感线中,我们可以一目了然,诗人起初的心情是高兴的,然而一看到月光,一想起自己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心情即刻起了波澜;愈想愈冷,乃至如霜;举头低头,黯然神伤,起伏跌宕;最后还是那轮明月,温暖了孤寂而冷落的心。

有意思的是,情感线每次波折处,恰恰是本首诗的关键词:月——霜——举——低——故乡。文字与情感浑然统一。

其二,透过情感线,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本堂课上,我两次运用由平仄连线而来的诗人情感线,让学生说说诗人的心路历程,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效果都很好。

“素读”推广人,广州的陈琴老师曾疾呼:“小学语文老师要懂一点诗词格律知识”,我个人觉得是很有必要的。其实,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从诗词的格律中,还能窥见别样的教学方法,真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186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