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编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简单的计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的计算的算理。
3、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铺垫助学)
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今天我们来当一回售货员,不过我要考考你们,看你们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售货员。(出示课件)
1、课件出示人民币面值图片,说出人民币币值。(学生举手抢答)
2、填空:(指定小组一个个回答)
1元=(10)角,10角=(1)元
2元=(20)角,20角=(2)元
7元=(70)角,40角=(4)元
5元=(50)角,80角=(8)元
9元=(90)角,60角=(6)元
(二)例5(以趣激学)
1、彤彤要买一袋牛奶,牛奶是1元两角,可是彤彤没有面值一元的人民币,只有一些面值1角的人民币,他该怎么给钱呢?
2、让学生思考后举手发言,说出方法。(板书:人民币简单的计算)
3、教师再次根据学生描述的方法进行课件直观演示。
1元2角=12角(板书),让同学齐读一遍,并让几个后进生复述。
4、彤彤转天又买了一杯酸奶,给售货员18角,你们知道酸奶是几元几角吗?
18角=1元8角(板书)
5、点名回答,说出原因,并让后进生复述。
6、练习(指定小组一个个回答)
1元3角=(13)角,15角=(1)元(5)角
4元6角=(46)角,24角=(2)元(4)角
6元1角=(61)角,53角=(5)元(3)角
5元7角=(57)角,89角=(8)元(9)角
9元5角=(95)角,67角=(6)元(7)角
7、书写反馈:
数学书第57页做一做第一题,注意书写姿势,比一比谁书写最快、最工整。写好后立刻坐好。
(三)例6(顺思导学)
1、出示图片。
2、提出问题1:
(1)买一个圆气球和一个桃心气球,要多少钱?
(2)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说出方法。
(3)出示课件,并提示:单位名称都是“角”,可以直接计算。
(板书:5+8=13(角)13角=1元3角)
3、提出问题2:
(1)笑脸气球比粉色气球贵多少钱?
(2)让同学描述“贵”是什么意思?
(3)同位讨论,这个问题该如何解答。
(4)同学代表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纠正和引导。
(5)教师再度用课件演示同学们的方法,并提示:单位名称不同时,要
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名称,再计算。
(板书:1元=10角10-6=4(角))
4、提出问题3:
(1)买一个笑脸气球和一个鸭子气球,要多少钱?
(2)让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然后把自己想到的方法写在小纸条上,教师巡视。
(3)利用投影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共同讨论他们是否做的正确,让同学说理由。
(4)利用课件展示做题过程,(板书:1元+3元1角=4元1角)
(四)练习:(应用促学)
数学书第57页第二题1、2问。
(六)课堂小结:(梳理评学)
你们都是非常聪明的售货员,帮顾客解决了,买两样东西如何计算一共多少钱?一个商品比另一个商品贵多少钱?顾客们认为你们态度满分,服务满分,下课后,由组长为所有的售货员们发放优质奖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同学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84页单元主题图。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从这幅情景图中你都知道些什么?
主要引导学生回答出图中的文字信息。
教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出这些算式:27+8 45+45 32-17+12等。
教师:这些算式你会计算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复习旧知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改编的例1情景图:把其中的有8辆客车改为有2辆客车。
教师: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从图中可以知道这个停车场货车有27辆,客车有2辆。
教师:一共有多少辆车呢?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
学生:27+2。
教师:为什么这么列式?
学生: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就是要把客车的辆数和货车的辆数合起来。
教师:27+2又该怎么算呢?
学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7和个位上的2加起来等于9,9再加上20就是29,所以27+2=29。
2.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看来小朋友对以前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个停车场,你发现有变化没有?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出:这幅情景图中的问题和小男孩说的话都没有变,只是小女孩说的话由原来有2辆客车变成了8辆客车。
教师:现在要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又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27+8。
教师:27+8和27+2在计算方法上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猜想: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我想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追问:同学们这个猜想是有道理的,由于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所以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都要从个位加起。但是同学们在用这个方法计算27+8时会遇到新的问题,究竟会遇到什么问题呢?你们试着算一算就知道了。
学生试着计算后,引导学生回答出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现在算27+8时,个位上的7+8得15,这个结果比10大,不知结果该怎么处理?此处如果学生知道结果该怎么处理可请学生来讲,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学生不知道结果该怎么处理教师则作如下引导:
教师:是呀,这个比10还大的结果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不可以用学具小棒来帮助我们呢?现在请你用小棒摆出27+8,然后算一算它们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来汇报一下2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
学生:合起来有35根小棒。
教师追问: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如果你能边演示边说那就更好了。
学生:先拿出2捆零7根小棒,再拿出8根小棒合在一起,零的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等于15根小棒,满十了,我又可以把它捆成1捆。新捆好的一捆和原来的两捆合起来就是3捆,也就是30。然后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35。所以27+8=35。
教师多抽两个学生说一说这个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你们通过摆小棒解决了我们这节课上遇到的新问题。
教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操作的方式解决了进位的问题,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又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配合操作过程想一想,先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写在竖式上。然后从哪一位加起呢?
引导学生发现:从个位加起,7+8=15。
教师:刚才在摆小棒的时候你是怎样解决7+8=15这个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回答:是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新的1捆。也就是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
教师:也就是说7+8=15时,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5。在竖式上怎样表示这个变化呢?我们在十位上写上一个小1,表示刚才7+8=15中的1个十,再把剩下的5写在个位上。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教师:在这里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儿为什么不把1个十直接写在结果的十位上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十位上的数还没有加,现在进上去的1就把十位占了,一会儿十位上加起来的数就不知写在哪儿了。因此这个进到十位上的1只能记在心里,为了不至于忘记,在十位上写一个小1作记号。
教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接下来要把十位上的2和进上来的1相加,2+1=3,在十位上写3。
教师:通过刚才的探讨,你发现这节课学习的加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加法个位相加没有满十,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时满十要向十位进1。
教师小结:这样看来,我们还应该在我们掌握的计算方法上面补充一句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这样加法的计算方法才全面。
教师板书: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三、自主练习,深化理解
教师:2()7+8小朋友们已经会算了,请看大屏幕上这道算式,你会算吗?
多媒体课件显示:8+27=。
教师:这道算式和27+8相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说出:相加的两个数完全相同,只是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计算方法应该也是完全相同的。
学生自主练习计算后汇报结果。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9+75=。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计算过程再全班汇报,汇报时重点要求学生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1,2,3题。
五、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在笔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本单元教学简单的方位知识,使学生能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会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这些方位,而且以自己为中心的前后、上下很容易界定,所以例题及“想想做做”都以辨认左右作为教学重点,对于上下、前后,教材只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自主获得认识。教材设计的学习活动有看图说话、游戏、操作等。
1、例题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
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而且从其中的一句话可以推理得出另一句话。要体会这两句话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同时说两句话,不要刻意进行这样的练习。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说出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2、联系自己的身体作出判断。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学会辨别左右。
“想想做做”第2、4、6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
3、在开放的情境中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苹果上面是鸡蛋”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观察和表达。教学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地说。图中的五种物体放在冰箱的四层里,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二是语言结构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什么的上(下)面是什么”,也可以说“什么在什么的上(下)面”。在注意语言准确、完整的同时,鼓励说法多样,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但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三是收集一些相关的语言,如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的下面是苹果;面包的上面是苹果,面包的下面是白菜;牛奶在苹果的下面,牛奶在白菜的上面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一、教学内容
教材33,34页和35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了解到100以内数的顺序。
2、能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动手操作法。
五、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数一数这里有几只羊?(10只)那你们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
师:那这里又有多少只羊呢?(20)请同学们举手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师:在我们数学王国中,数数通常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还可以十个十个的数。
师:现在同学们数出书本33页当中有多少只羊,并圈出来,之后呢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告诉对方自己是怎么数的。
(二)探究新知
1、数100以内的数(跟着教学PPT)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在茫茫的大草原上看到有100只羊,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从0开数到100。
(师生互动:0,1,2,3.。.。.。98,99,100)
师:我们将10根小棒捆在一起就代表一个10,两捆木棒就代表20,那么三捆木棒是多少呢?(四捆,五捆,六捆。.。.。.十捆呢?)
师:所以说100里面有10个十。
板书:10个十是100。
师:同学都很棒,大家一起跟着老师举起大拇指对着自己说:棒棒棒,我很棒!
2、练习巩固
书本35页做一做1、2题。
3、两位数的组成(教学例2)
师:我们刚刚说过了,一捆代表1个10,那么七捆呢?(7个十,70)四捆呢?(40)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告诉老师,两幅图片分别表示的数字是多少?(70,46)
4、练习巩固
书本35页做一做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很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培养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有花生、幸运星、豆子、小棒、橡皮筋等)。选取这么多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近生活的,二是希望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不同的人数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学生,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三是进行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