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最新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
(3)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不被别的文章影响!
优秀的文章让人开始质疑自己的世界。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学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学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学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激发学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光盘、录音歌曲、学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今天,老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看!(播放光盘)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学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学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学生字卡片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学生字“动、牧“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学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学生字词: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学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学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指名认读。
3.仔细看光盘上学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学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练习描红。
2.各自练习书写学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背诵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第三篇】
[设计理念]
有创造性地运作“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以“读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引经据典”地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
[设计特色]
景、情、理一体解读,读、思、说滚动推进。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结合预习印象,对课文进行整体认知。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后讨论:
1.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在阅读和影视中得到的知识漫谈。
2.本篇课文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写了两方面的情况,一是风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热情。)教师引导归纳,学生发言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3.课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热爱,歌颂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课文;
2.请学生分析本段内部结构;
3.抓住两个抒情句的理解,以情感的体会带动对全段的理解;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有情感地朗读,使学生进一步入情入境。
(教师的导读应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处理。第一段,作者意在写景抒情,教师就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交融”的情感体会;第二段作者是写事抒情,教师则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情节中的重要部分——表达蒙族人民热情豪爽和特殊风俗的语句——来体会“蒙汉情深”的中心。)
三、整体认识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和层次。
1.提问:从这一部分内容的整体上看,它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一段主要写的是草原上蒙族人们的热情豪放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2.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分析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几层意思,给每层意思概括出一个小瓣题。(这一部分课文,作者按参观访问活动的顺序写了四个自然段,各是一层意思,它们分别是:迎客、相见、款待和联欢。)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各层意思。
1.指导学习第一层意思(迎客)。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画:
①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②哪些描写表现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风情和民族性格?
(2)学生进一步默读课文,继续思考上述问题,然后讨论发言,发言运”读说式“,就是在发言中把朗读与发表个人见解结合起来,一边引读课文有关语句章节,一边评述分析。
(3)最后归纳本层的中心内容,概括成小标题的形式。
在这一层中,蒙族人民的热情豪爽和独特风俗,主要表现在他们迎客的方式上。学生可围绕此进行读说。作者在这里用一连串短语短句,生动地描述了蒙族朋友几十里外驰马带路的情景。(板书:几十里外,驰马带路)
2.总结学习这一层课文的过程:读思——勾——读说——概括。
3.依次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其他三层意思,运用在学习第一层时归纳的“读思——勾画——读说——概括”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逐段发表意见。(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同步板书:语言不通,心意相通;敬酒唱歌,会心微笑;夕阳西照,谈兴正浓。)
在“相见”一段中,需要注意的“也不知道是谁的手……”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些句子;在“款待”一段中,要注意“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不管喝的是什么……”这些句子;在“联欢”一段中,要注意最后两句诗。对这些重点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语句,教师可视学生“读说”的情况,设计辅助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最后一句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各家理解略有分歧,有些理解是:“我们在这边疆的草原上倾心交谈,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浓厚真不忍心就这样分别啊!”认为是作者一行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草原。我认为这句诗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这里的“别”不是离开草原的“告别”“分别”,而是大家住宿休息的“暂别”。因为天色既已向晚,怎么可能驱车远行离开呢?因此可能是留宿一夜。但双方谈兴正浓,即使是今晚的暂时分别,明日还要相聚,双方也不忍离去,可见情谊之深。
(第二大段是采用默读、思考、表达的方法,教师在这里运用了一种“读说式”,让学生把读和说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引经据典”阐述个人见解的能力,又是一种特殊的口头表达训练。学生要把“引证地读”“引证地说”结合得很好,确实需要在组织语言上下一番功夫。下了功夫就得到了锤炼。根据教材不同,写法不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普遍应该遵循的规律,也是本课例教师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在本教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朗读、默读、勾画、思维、表达等各方面的基本功训练,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课文。
1.依据板书,讲清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板书:写景——抒情,写事——抒情)
2.归纳课文整体内容,并指出本课第一大段,写了草原的风光美,第二大段写了草原的人情美,把这两部分联系起来,作者实际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浓笔重彩、有声有色的草原风情画。(板书:草原风情画,并用箭头连接有关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完整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不论对全篇课文的认识还是对每一个大段、段中的每层,都是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学习,最后再从整体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这在各个教学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板书设计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天高气爽—激动—高歌
迎客——几十里外
驰马带路
︳
相见——语言不通
心意相通
︳
清丽柔美—陶醉—低吟
款待——敬酒唱歌
会心微笑
︳
联欢——夕阳西落
谈兴正浓
︳
写景————→抒情————→写事———→抒情———︳
[评点]
语文课文是一个充满了诱惑的“意义”世界寻求“意义”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至高的境界。这就点明了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学会解读“意义”,领悟人生,其功莫大焉。本案所展示的解读引导艺术,据文而入境,因境而生情,由情而悟理,知理而养性,既反映了解读的基本规律,又展现了教师的艺术造诣。戴震云:“凡学生始于离词,中乎辨,终乎闻道”,在本设计中既可见承传,亦可见出新。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第四篇】
一、教案背景: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第一课时的基础,并通过看听歌曲、看视频、赏图片,对草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课时除了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外,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来回归文本,感受、体会草原景色的美与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表达的情感。
3、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歌曲、图片等),感受草原的美。
2、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四、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利用百度搜索相关教学资源,制作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草原的风光美。
1、导入: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大草原,草原旖旎的风光不仅让作者陶醉,也让我们读者陶醉了,同学们还想重温这美丽的风光吗?
2、欣赏草原风光旖旎的视频。引导学生在图片欣赏中背诵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重温草原的美丽风光,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再次走进草原、走入文本,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朗读品析,感受草原的“辽阔”美、“寂静”美。
1、引语:草原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草原的美也远远不止我们在图片中所看到的这些,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第二自然段,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草原的美?
2、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美。
PPT出示句子:“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①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草原非常辽阔。)
②指导学生理解“洒脱”。
“洒脱”可以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从那里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③指导朗读句子,读出草原的辽阔美。
3、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寂静”美。
PPT出示:“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①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草原非常寂静。)
②指导朗读句子,读出草原的寂静美。
(设计意图: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并通过感情朗读来升华学生对句意的体会。)
(三)品读悟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1、引语:草原风光旖旎,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让人难忘,车在辽阔的草原走了一百五十华里了,此时此刻,我们就要和蒙古同胞见面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为即将到来的见面而感到激动。)
2、体会“激动”。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作者的激动之情?
3、结合学生汇报指导学生重点体会以下句子:
①“河!”(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时的惊喜之情,因为有河附近就有人家,说明访问的目的地快到了。)
②“快了,快到了!”(短促的语气,强烈的语调,表达出作者想见到蒙古同胞的渴望之情。)
4、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
①思考: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哪个?(热情好客)
②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热情好客”
5、小组讨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根据学生汇报,老师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6、同学们试试看,如果在它们前面加些词语,是不是更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呢?
①PPT出示: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②这些词语应该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③根据学生汇报完善板书: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7、品读“热情迎接”,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你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感受到草原人们迎接客人的热情?
根据学生汇报,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以下句子。
①PPT出示:“忽然,像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从什么地方看出草原人们的热情?(男女老少都来迎接客人,而且人数众多,可见主人的热情。)
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比喻合适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前来迎接我们的队伍比作一条彩虹,形象地写出了迎接我们的队伍人数众多,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蜿蜒飞施在碧绿的草原上,就像一条美丽的彩虹。)
②“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来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可见主人的热情好客。)
③“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你从这句子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了迎接客人时激动场面。)
你能仿照这个句子来写一个场面描写的句子吗?(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深读悟情。请学生朗诵相关句子,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8、品读“激情相见”,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同学们能想像一下,他们相见又是怎样的情景吗?(引导学生大胆地对当时的情景展开想象)
②蒙古族语言我们听得懂吗?(听不懂。)这阻碍了我们的交流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
③感情朗读,读出相见时的激动、兴奋之情。
9、品读“盛情款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热情的草原人民用什么来款待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
②除了吃和喝的,还有什么?(唱歌,以歌助兴)
③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句子:“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进一步感受蒙汉两族浓厚的感情。
④有感情地朗读。
10、走进“尽情联欢”,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既热情好客,又能歌善舞,联欢节目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的。你知道他们有哪些联欢项目吗?(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
②ppt展示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相关图片。
课件:草原民族舞蹈
课件:草原人民套马
百度图:草原人民摔跤
③并随机指导学生理解:套马、摔跤是蒙古同胞最喜爱的民族传统节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同胞力与美的展示。
11、“深情话别”,感悟蒙汉情深。
①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两族人民愿意分离吗?
②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③此时的人民的心情正如这句诗所表达一样,(PPT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④学生朗诵这句诗句。
⑤轻声播放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引导学生谈话:
百度音乐盒:《蒙古人》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以五个“情”为抓手,组织学生通过品读,领悟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去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悟。
1、总结: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依依不舍是因为我们蒙汉兄弟情深;我们难舍难分是因我们蒙汉兄弟意长!我们团结是源于我们共同对祖国妈妈的爱!
2、集体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教学。
(设计意图:老师总结全文,回归课文主旨,并让学生伴着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在音乐的渲染下集体朗诵结尾诗句结束教学,升华感悟。)
(五)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草原的风景美、体会草原人民的人情美。教学时主要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句子的意思,并通过感情朗读来升华学生对句意的体会。在引导学生体会草原人民人情美时以五个“情”为抓手,组织学生通过品读,领悟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去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