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66800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4、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5、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比《颐和园》一文的写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教学难点: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朗读理解法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游览了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去一个新的自然风景区:东北大森林。(大屏幕出示大森林的配乐图片)东北大森林不但森林覆盖面积大,而且在森林中繁衍生息着400余种珍禽异兽,1000余种野生植物,是我国的一个巨大的宝库。今天,让我们去走进东北大森林,看看那里的动物和植物们吧!

二、欣赏大森林的美景。

(出示课件中的“课文初读”,让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

三、朗读课文。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名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随时纠正错误。

四、学习生字生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自己解决不了的询问同桌或查工具书。

2、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学完后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学习效果。(出示生字课件)

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浏览课文,思考: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东北大森林比作什么?

问题引导:1、这句话在哪一段?(齐读第一段)

2、你从这段中读出了作者对大森林什么样的感情?

3、你从哪几个词看出来?(相机点拨“沉浸”、“奇妙”的意思。)

六、总结:

东北大森林是奇妙的海洋,它奇妙在哪里呢?为什么会让人沉浸其中?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作者把东北大森林比作奇妙的海洋。。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品读四季的东北大森林各是一个怎样奇妙的海洋。我们先去看看冬季的东北大森林。(切换到冬季的画面。)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欣赏画面。

2、全班交流:冬天的大森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3、提出要求:这段中有没有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勾画出来,和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生默读交流)

4、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拨“飞舞”的妙处和比喻句的作用。

5、课件出示:冬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补充句子)

6、齐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冬天的大森林的奇妙。

三、学生自主学习,品读其它三段。

1、导语:冬天的大森林是如此奇妙,你还喜欢其它三个季节中哪个季节的大森林呢?带着你的喜欢,去读一读你喜欢的季节吧。(生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要求学生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

(1)这个季节的大森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这段中有没有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勾画出来,和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全班交流阅读感受,师相机点拨“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

4、课件出示:春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

夏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

秋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

(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补充以上三个句子。)

四、再次整体感知

刚才我们随着作者走过大森林奇妙的四季,让我们再欣赏一下这美丽的大森林吧。(播放课件)

五、总结

从东北的大森林回来,你觉得大森林美吗?但它只是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冰山一角。我们祖国还有更多美丽的地方需要大家用科学知识去发现、去探索。

六、布置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

2、观察春天的田野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1、上节课我们去东北大森林看了看,你觉得东北大森林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浏览课文,思考:本文是什么结构?

3、问题: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东北大森林的?

三、写作指导

1、回顾《颐和园》的写作顺序。(出示课件)

2、本文的写作顺序和《颐和园》一样吗?如果这篇课文和《颐和园》的写作顺序一样会怎么样?(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发言,师总结点拨:写景的文章采用什么写作顺序是由景物本身决定的。

4、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这段中,作者都是从哪些角度观察景物的?

5、学生发言,师总结点拨:⑴观察景物要多角度观察。⑵要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四、说一说,写一写

1、春天到了,田野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在田野里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把你的所看、所听、所闻、所想,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吧。让他听听你观察得细致不细致,想象丰富不丰富。

2、把你刚才所说的写下来吧。

3、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作品?(生朗读习作)

五、总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收获大不大?你收获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生发言)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小。徐霞客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长见识,还得多读书,多出去走走。愿大家都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板书设计:

17、东北大森林

冬天——树上白雪—熊————松鼠

春天——到处开花———蜜蜂—黑熊————小鹿————蚂蚁

夏天——浓雾弥漫—小鸟

秋天——松柏————山果————松鼠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生词的意思。

2.品析美的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产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师:生字词卡片,图片、课件或实物等。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秋天。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情景激趣。出示反映秋天的图片或反映秋景的课件,配以轻音乐伴奏下的画外音,初步感知秋景,激发孩子们对秋天的热爱。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2)齐读课题两遍。

(3)谈谈你读了课题后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读准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识情况,多种形式识记,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4.指名读诗,分组读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5.思考并回答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思考,看看自己从诗中知道了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都带来些什么,自己是否喜欢。

2.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节诗主要写了秋天里的什么景物,讲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总结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

一、品读重点诗句,感悟景物特点和秋天的美丽

1.再读全诗,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注意思考,也可旁批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小组交流、补充。

3.全班交流,鼓励补充、争辩。

4.你认为要怎样读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试读→组内读→抽代表读→点评→再试读→范读→齐读。

教师适时相机指导学生体会这些关键诗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秋天的美、诗句的美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除了课文中描写到的景物外,你还知道哪些景物也是秋天特有的?

2.找找描写秋景的文章读读。

3.推荐《秋色赋》。

四、作业

1.指导书写生字,注意扩词。

2.完成课后的“小练笔”,可引导学生先说后写。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桂子飘香

秋天-----果实成熟-----秋色迷人------喜爱之情

动物欢歌

黄叶飘落

2、三棵银杏树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抓住哪几个季节写银杏树的样子,以及

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来介绍它的特点。

3、进行读懂每句话,了解句与句联系的训练,弄清三棵银杏树各长在哪里。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的每句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2、品词品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比拟句的好处。

四、教具准备:

录像带、录像机、投影机、小黑板、银杏叶、简笔画

五、教学课时: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实物:银杏树叶)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2、引导学生释题。

3、简介银杏树和作者。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课文时思考下面问题)

1、课文是抓住哪几个季节介绍银杏树的样子?

2、课文是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介绍它的特点的?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四、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1、检查字词。

2、交流讨论思考题。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观看录像,初步感知银杏树生长的环境。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下面问题。

选词填空:

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

第一句讲屋后空地的()和周围的()。

(1)大小(2)环境(3)样子

第二句讲空地上有()。

(1)两棵银杏树(2)三棵银杏树

第三、四句讲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的'()和它们大致的()。

(1)环境(2)位置(3)样子

3、交流汇报:

4、弄清第一自然段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A、同桌讨论。根据以上选择填空,试用“先讲…接着讲…最后讲”的句式说出句子是怎样连起来的。

B、指名学生汇报。

C、根据以上句式来拼图。弄清三棵银杏树各长在哪里。

5、总结第一段的段意:(出示投影:选择正确的答案)

第一段讲:

(1)讲银杏树的生长环境。

(2)讲银杏树大致的样子。

(3)讲银杏树的生长环境和大致的样子。

6、品词品句,朗读训练。领会文中的情感。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大潮壮观的语句,交流研讨。再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去体会。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的壮

教学难点:

了解大潮的成因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大潮来时的壮观场面。

2。:多么奇特的景观啊,这节课,让我们走进钱塘江,一起来感受大潮的`成因吧!

二、走进钱塘江,感受大潮的壮观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7自然段。

2。技影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潮水的特点的?(形态、声音)

(2)课文怎样写大潮的声音、形态的变化?

①指名读课文第3,5、6自然段。

②出示句子:出示自制课件

潮头像一道白虹,白花簇簇,喷雪滚玉;又如咆哮的银龙,以排山倒海之浪涛的轰响越来越大,开初如林涛滚滚,接着便似虎啸狮吼,

a、学生反复朗读这两句话,说说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由远及近)

b、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潮来时,情景十分壮观)

c、这两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斗

(比喻。作者这些有色有声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越猛)

三、探究大潮的成因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7~11自然段。

2、讨论:这样独有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1)指名读课文第9、10自然段,勾画出有关语句。

(2)播放钱塘江潮头飞扬的图片。

(3)学生结合课前有关资料讨论、交流。

①是因为地球、太阳和月亮之间相互有吸引力,地球上的海水就会被

②是因为钱塘江人口处,江身小,江口大,像只大喇叭。

因为有这样独特的条件,所以形成了这样独有的奇观,所以称大潮为…。

四、全文

1、播放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观画面。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先写大潮的壮观,再写大潮的成因呢?

3、技影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进行观潮"现场直播。。

五、课堂

学完了课文,把自己的收获一下吧!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啧啧、溜号、挑剔、若无其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仓老师的重点语句。

3、学习记叙大仓老师的两件事情,重点品读描写大仓老师的语句,感受大仓老师有活力、幽默、真诚、正直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重点段落,对有关语句进行品读,深切感受大仓老师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有效开展读写结合,进行想像补白,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教学准备:

1、老师:相应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

(1)将课文读通读顺,查字典理解“溜号、挑剔、理会”。

(2)简要地写出关于大仓老师的两件事的内容。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今天,我们要去认识日本的一位姓大仓的老师,他是作者市太心目中最喜欢、最崇拜的老师。那么到底这位老师有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回忆一起去认识这位大仓老师。

2、揭示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分段读文,理清脉络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大仓老师的两件事。下面,老师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大仓老师的这两件事。

随机正音:“怦怦(pēng)直跳”、“紧绷(bēng)”、“拘谨(jǐn)”这几个字的读音。

2、简要地说说这两件事的主要内容随机板书:自我介绍对“俺”字的态度

三、学习第一件事,初步体会人物品质

1、小组合作写大仓老师的介绍当大仓老师第一次来到同学们中间,他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他的自我介绍有些与众不同,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的3-5小节,用“——”划出描写大仓老师的语句,然后四人一组为大仓老师写一段关于外貌、性格和品质特征的文字介绍。(①各自读文划句②小组交流句子③讨论文字介绍的构思④一人执笔)

2、交流介绍,并说说依据文中的哪些内容为大仓老师写介绍的。随机出示课文第3、4、5节中的相关句子要点;

(1)“大仓老师穿着一身制服,留着平头,只见他一下子跳上领操台,开始讲话。”——(外貌特征:一身制服,留着平头;性格特征:充满活力) 小结:课文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大仓老师充满活力。板书:有活力

(2)“我就是刚才介绍的大仓,名字叫大仓,可家里既没有大仓库,也没有小仓库,只有一间小板棚似的草房。”——(性格特征:风趣幽默)

(3)“家里很穷,是吃大麦饭长大的。”——(品质特征:真诚坦率) 小结:课文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大仓老师的幽默坦率。板书:幽默坦率

3、指导朗读

(1)这样一个幽默、真诚的老师,学生还是第一次碰到,怎么会不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想像自己就是大仓老师,带着真诚把这段自我介绍来读一读。

(2)谁愿意当一回大仓老师?(指名读、齐读)

(3)背一背。

4、出示第5节,引读,理解“啧啧”。这样独特的开场白,这样幽默而不失风度的老师,激起了同学们的好感,学生中(引读:马上响起一片啧啧的赞叹声),因为(引读:我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开场白)理解“啧啧”。学生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声?(生交流)

四、学习第二件事,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情,感受大仓老师的为人正直

1、大仓老师的一番开场白,在每个学生心中都荡起了涟漪,而和大仓老师的家境同样贫困的市太就更期待大仓老师的课了。所以他——(引读第6节)。

2、理解“溜号”。

3、自由读第二件事市太给自己规定:不溜号,用心听。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大仓老师的课上会有怎样的表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7-20节,用“﹏”划出描写“我”心情的语句,然后联系上下文说说“我”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4、交流,随机出示句子我也举起了手,却没有被叫到,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突然把右手高高地举起来:“还有,老师!”我的心紧张得怦怦直跳,五十名同学的眼光一下子落到我身上。我一鼓劲站了起来,清楚地大声回答:“俺!”在这讽刺般的笑声中,我头一次感到自己竟这么傻。然而说出去的话是收不回来的,我脸上发热,低着头坐在那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引读7-14节(生读“我”的表现)

7、“俺”这个答案让“我”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我尴尬得满脸通红。突然——(引读:有人站起来表示异议:“老师,川本老师说过,‘俺’是下等人讲的话,不能用。”)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认为“俺”这个字到底可不可以称为自己?(区分“俺”和“下等人”的意思)

8、了解大仓老师是怎样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的,体会人物品质。

(1)大仓老师知道“俺”当然可以称为自己,面对山本春美的异议,他的态度是怎样的?谁能够找到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若无其事)出示句子:大仓老师根本没理会春美,他若无其事地在黑板上添上一个格外大的“俺”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若无其事” A理解“若无其事” B联系“若无其事”,说说为什么用“理会”,而不用“理睬”

(3)大仓老师此时并没有说话,而是用自己的神情和行动支持了“我”的答案。那么这行动意味着什么呢?你们能替大仓老师说一说吗?选择一句或几句来交流。出示:大仓老师添上更大的“俺”字,好像在对市太说:“。”大仓老师添上更大的“俺”字,好像在对春美说:“。”大仓老师添上更大的“俺”字,好像在对同学说:“。” (生交流)

(4)指导朗读大仓老师用自己无声的行动支持了正确的答案,真是一位公平的好老师。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大仓老师的公平、公正吗?(指名读、齐读)

(5)尽管大仓老师肯定了“俺”这个答案,但春美可不罢休,他——(引读18节),大仓老师盯着春美的脸,沉默了一会儿,答道——(引读19节)出示句子:大仓老师盯着春美的脸,沉默了一会儿,答道:“现在不是在讨论可不可以用这个词。”他的声音不高,但是很有力,说罢便紧绷起了嘴唇。

(6)理解插叙小节的作用。大仓老师为什么会沉默?在那一刻他究竟在想什么?请同学们联系课文16节想一想。(春美家在当地很有权势,得罪了他家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经过一番内心斗争,大仓老师决定宁可自己有麻烦,也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生交流,随机理解“挑剔”)随机板书:正直

(7)指导读句大仓老师正如我们所想的,非常有力地对春美进行了指责,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大仓老师肯定而有力的回答再次震撼了同学们,令我们更加敬佩他了。请同学们带着敬佩的感情一起读这句话。

(8)引读21节大仓老师以自己的正直维护维护了“我”这个穷学生的自尊,使“我”不再害怕读书,难怪作者说(引读:连我这样生来就讨厌上学的人也开始感觉到上学的乐趣了。)

五、感悟大仓老师的品质

1、课文通过对大仓老师的语言、行为、神态的描写,使大仓老师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学习,你了解到大仓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了吗?

2、生交流

3、小结:这篇课文的作者木山捷平后来成为了日本的作家,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大仓老师的课。

教学反思:

《大仓老师》是1篇写人的文章,这篇课文记叙了大仓老师的两件事。一件事是他在开学典礼上的开场白,另一件事是讲述他上的一节语文课。从全文的字里行间表现出小作者非常敬佩、喜爱正直、正诚的大仓老师。全文文字朴实感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真诚正直的品质。教学时,我将多媒体课件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找句子,读句子,品句子让学生逐层深入地理解大仓老师所具备的令人感动的品质。课件给了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更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与热情。

1、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则更多的成了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转变了学习方式,教学的过程始终是平等对话的过程。

2、抓重点语句进行学法指导,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课堂上在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反映大仓老师正直的有关句子后,进行四步学法指导,即:读读句子;根据问题;联系上下文回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在学习中学生根据提示理解句子意思,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从而透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去领悟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现“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之中”。在学生小组学习交流过程中,我作适当点拨、指导,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肯定学生的理解,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理解到什么程度,不把教师的理解强加于学生。

3、创建和谐的对话场景,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在教学习过程中,我也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发表意见的权利还给学生,并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教师从课堂的“独白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激活者”。在课文内容分析完后,我对学生说: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感受到了大仓老师的人格魅力,相信同学们对上课初提出的两个问题一定有了深刻的认识吧!他的正直与真诚深深打动了市太,也打动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多好的一位老师,同学们对他肯定有许多话要说吧!然后媒体出示:大仓老师,我想对您说:_________。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126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