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5篇

网友发表时间 463072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一篇】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课本第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判断质数与合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二、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首先排除掉2的倍数,再排除掉3的倍数。提问:4的倍数还需不需要排除呢?(不用)接下来我们可以排除掉5、7的倍数,剩下的就是质数。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0以内质数表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

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先复习了因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再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而且还会作出正确判断。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3)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3)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板书:规则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像这样,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说出具体形状的一类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称它们为“不规则物体”。(板书:不)

5、现在这个魔方的体积是多少呢?(还是1000cm3)你是怎么想的?(板书:转化)

设计意图:我用正方体魔方引入,把本节课主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魔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体。再看,现在老师手中拿的这个芒果也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我们能直接把它转化成规则的物体吗?

那它的体积是多少,又该怎样求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有趣的测量,共同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新授

(一)测量芒果的体积

1、你想怎样测这个芒果的体积呢?(学生汇报)

2、桌面上,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量杯和一个长方体容器。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测量工具,能够很快地求出芒果的体积?为什么?(选择量杯,因为它有刻度)

3、这样做确实能比较快的求出芒果的体积,你来看(ppt演示)

量杯中装有一部分水,正好是300mL,这300mL指的是什么?(水的体积)

仔细观察,将芒果放入水中后,水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那么,现在的400mL指的是什么?(水和芒果的体积)

现在,你知道芒果的体积是多少吗?

100是芒果的体积,它也是什么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

4、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借助量杯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呢?(将芒果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则的芒果转化成了规则的圆柱体)

5、像刚才这样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排水法”。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实验:用量杯和水试一试、测一测芒果的体积。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明白应用转化的思想,可以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也就是测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

(二)测量石头的体积

1、现在老师也想进行一次测量,我想测的是这块石头的体积。

我应该选择什么工具来测量呢?为什么?(选择长方体容器,因为石头太大了)

2、用这个长方体容器怎样求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呢?在小组内和你的同伴说一说。(讨论后,学生汇报)

3、在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强调:要从里面测量)

出示数据:长25cm,宽18cm,水面高度8cm。慢慢将石头放入水中,观察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这样放行不行(竖着)?为什么?(石头没有完全浸入水中)

石头已经完全浸入水中,此时水面的高度是10cm

4、你能根据屏幕上显示的数据计算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学生动笔计算)

5、刚才,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测得了这块石头的体积。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将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则的石头转化成了规则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的基础,教师调换实验用品进行第二个实验,把量杯换为长方体容器来进一步探索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会很容易的探索出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可计算的长方体的体积,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适时强调,测量时要把石头完全浸入水中,才能应用转化的思想求体积。

6、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够测量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出示“溢出法”和“排水法”的逆运用)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7、其实,早在20xx多年前,大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曾经用过刚才同学们说到的方法帮助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出示“数学万花筒”,学生读。

(三)测量苹果醋瓶的体积

1、现在你们想不想亲自测量一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机会就在眼前,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瓶苹果醋。在大家动手之前,请你先猜猜看“这个瓶子的体积是多少?(净含量:260mL)

2、现在就动手来验证一下吧。将记录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中。

设计意图: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中“做”比“知道”更重要。数学活动课要把握好实践活动的时机,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动手。

3、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谁能来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这几次的实验,我们发现:不管是“排水法”还是“溢出法”,实际上都是在完成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什么呢?(将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转化”思想的实质。

三、质疑

看书页,对于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四、课堂练习

(一)填空

1、一个量杯水面刻度200mL,放入一个零件后,量杯水面刻度450mL,这个零件的体积是( )。

2、一个长方体容器装满水,底面长8dm,宽5dm,高3dm,放入一个不规则物体后,溢出30升的水,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 )。

3、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3分米,宽2分米,高5分米,里面装有水,水深3分米,如果把一块小长方体放入水中,小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上升的水的体积是( )。

练习目的:强化“转化”思想的实质。

(二)解决问题

第一组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4dm,宽2dm,放入一个石块后水面上升了,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的容器,棱长20厘米,现装有深度为5厘米的水。在放入一个物体后,水面上升到8厘米,放入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练习目的:通过对比练习,由直观到抽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益。

第二组

1、一个长方体容器,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将一块铁块放入容器中,装满水,再将铁块取出,这时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是6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有多大?

2、一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当放入一个长方体后,容器中溢出了48升水,已知长方体长8分米,宽2分米,求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棱长为15厘米的正方体容器内水深8厘米,浸入一个不规则的钢块后,水面上升到距容器口3厘米处,这个钢块的体积是多少?

练习目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五、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

2、生活中有许多不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它们转化成规则的物体来计算出体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我们用一种变通的方法去思考。

3、拓展练习:那么,你能想办法测出一粒黄豆的体积吗?(学生汇报)

一粒黄豆非常小,把它放入水中,我们很难看出水面的升高情况,也就很难算出它的体积。我们可以先测量出一定数量的黄豆的体积,再除以黄豆的数量,就能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了。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和要求

1. 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能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重点

1. 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2. 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难点

1 .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1 .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课本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什么是“合格率”。

师相机帮助学生理解“合格率”就是合格的箱数占检查的总箱数的百分之几。

2. 、想一想做一做

让学生自由开展讨论,鼓励学生尝试解决教材中的问题

甲牌的合格率: 43 ÷ 50 乙牌的'合格率: 52 ÷ 60

二、教学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1. 当学生在比的过程中,出现矛盾时,引导学生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然后在进行比较。

2. 练一练

将下面的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电脑显示)

3 、说一说

1. 请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如何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然后学生汇报

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写成百分数。

三、巩固练习

1 做一做教科书“试一试”

引导学生根据成活率的意义,独立解决。

2. 生活的百分数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求百分数的例子

比如,计算全班同学的出勤率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2021模板【第四篇】

教学内容:

书第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想一想、试一试第1、2题,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推导,使学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和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空: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计算:

(1)一个长方体盒子,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水池,它的底面积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质疑:猜测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2、师: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利用学具来操作。

(2)四人小组活动。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过程: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

(4)师:如果用分米作单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如果改用厘米作单位呢?

(5)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据学生回答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

师: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你还能想到什么?

据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

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师:关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你有什么想法?

(2)四人小组交流。

(3)抽生汇报,师注重引导学生表述准确、完整: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书第50页试一试第1题,独立完成。

2、书第51页试一试第2题,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比较。

3、书第51页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书第51页练一练第2题

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较合算。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5、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也可以换算成120立方分米。

6、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00(立方米)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厘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篇】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到体积与重量的关系。

2、知道单位体积的重量,体积与物体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3、会计算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的重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重量,体积与物体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这是两块同样的木料,你估计哪块更重一些呢?

师:其实这里的大小也就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关重量与体积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长方体木料。

(1)问:如何能知道1立方厘米这样木块的重量吗?

(2)交流。

(3)出示测量数据。

2、1立方分米、1立方米这种木料重多少克?是多少千克?

生:独立解答,交流。

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3、小结:

①同样的物体体积越大重量越大。

②1 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物体的重量统称为单位体积的'重量。

4、练习

①1立方米这种木料重700千克,仓库里堆放了39立方米这种木料,这些木料重多少千克?

②1立方米这种木料重700千克,一辆卡车一共装了这种木料,这些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这两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能够熟练解答关键要知道单位体积的重 量,体积与物体重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5、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只要比较两个木块的体积就能比较他们谁更重。给出数据:长方体长4分米、 宽3分米、高5分米,正方体棱长4分米。

生独立解答。

(三)巩固练习。

1、一块钢板长 米,宽 米,厚 米,每立方分米钢重 千克,这块钢板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2、一块正方体花岗岩,棱长是2分米,如果这块花岗岩重20千克,那么每立方分米石料重多少千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463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