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41516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数学教案【精彩4篇】”学习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人教版数学教案【第一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的定义及弧、弦、半圆、直径等相关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的学习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我国悠久的数学研究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熏陶;通过圆的完美性,让学生进行美的体验。

重点

与圆有关的概念

难点

圆的概念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1、举出生活中的圆的例子

2、圆既是 对称图形,

又是 对称图形。

3、圆的周长公式C= 圆的面积公式S=

(二)自主探究

1、圆的定义○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 ,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 .固定的端点O叫做 ,线段OA叫做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 ,读作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圆的。定义○2:到 的距离等于 的点的集合。

2、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 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 叫做直径

3、弧: 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 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 都叫做半圆

优弧: 半圆的弧叫做优弧。用 个点表示,如图中 叫做优弧

劣弧: 半圆的弧叫做劣弧。用 个点表示,如图中 叫做劣弧

等圆:能够 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等弧:能够 的弧叫做等弧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第二篇】

设计说明

“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加法的知识虽然简单,却对后面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共设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通过学生的实际演示(1名男同学和2名女同学走到一起)和课件演示(把1只黄纸鹤和2只红纸鹤放在一起),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观察画面,体会加法的含义。

通过观察教材上的气球图,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图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发散思维,理解加法的含义。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加法来表示的事例,增进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到加法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4.动手操作,巩固加法的含义。

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是看算式摆,再用学具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圆片或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会叠纸鹤吗?老师这里有几只纸鹤。(课件演示:1名男同学与2名女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黄纸鹤与2只红纸鹤放在一起)合起来能不能用一种简便的方法表示出来呢?试一试。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名男同学和2名女同学走到一起,1只黄纸鹤与2只红纸鹤放在一起合起来都是3,很自然地提出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1)自主探索,同桌相互说一说。

(2)提问:从刚才的方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3)教师强调:1名男同学与2名女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黄纸鹤和2只红纸鹤放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讲解边配以手势表示合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再配以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并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与人交流的意识。

2.学习加法算式。

(1)引导学生演示上面的活动,抽象出数1和数2。

师:上面的1名男同学我们可以用“1”来表示,2名女同学可以用“2”来表示。

(2)教师明确: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1+2等于几?“等于”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是等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

(4)教师小结,引出课题,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5以内的加法。(板书:加法)

(5)读一读加法算式。

①教师范读。

②同桌互读。

③指名读。

设计意图:由直观形象的演示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加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进一步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出示教材24页的气球图)

(1)看图,这幅图画了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3个红气球,1个绿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

(3)引导学生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4)学生明确:3+1=4。

(5)师生共同小结:把几样东西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4.发散思维,展开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能用3+1=4来表示的加法事例,师举例:有3朵小红花,1朵小黄花,合起来是4朵花,即3+1=4。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发散思维,列举事例。

(1)有3名男同学,1名女同学,合起来是4名同学,即3+1=4。

(2)有3块水果糖,1块奶糖,合起来是4块糖,即3+1=4。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得出3+1=4,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5.感受加法算式的多样化。(出示教材25页小松鼠玩耍图)

(1)看图,说明图意,根据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松鼠?

(3)小组之间讨论:应怎样列式计算?

(4)列出算式:3+2=5。

师:3加2等于5,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5)出示课堂活动卡,探究多种算法。

(6)师生评价。

师: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种算法,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理由是什么?

(学生介绍后,教师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语言表述,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这里不再是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渗透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人教版数学教案【第三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1亿的意义、建立数感。

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再来看看以一些用“亿”作单位的数。(课件出示:有关1亿的小资料生1: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生2:要画1亿个点,如果每秒钟画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大约要画3年2个多月。

生3:正常人的心脏一年约跳4200万次,那么,跳1亿次要多久?

100000000÷≈(年)

年就是2年零5个月。因此,正常人的心脏跳1亿次大约要2年零5个月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较大的数,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信息,就有以“万”、“亿”作单位的大数。你能想象并描述一下“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感受一下。

二、探究教案,经历过程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方案了解1亿有多大。首先选定你们小组需要什么东西。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们组想看看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

生2:我们组想看看1亿个小朋友占多大地方。

生3:我们组想知道1亿粒米有多少。

生4:我们小组想知道1亿个字有多少。

师:难道我们想知道1亿张纸的厚度就要真的拿来1亿张纸进行测量吗?真的要找来1亿个小朋友站一站吗?真的`需要这样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我们可以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进行试验、测量,然后就能以此为依据进行推测,得出结果。

师:这个办法不错,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你们的实验测量吧,然后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小组活动情况:

生:我们测量出100张纸约厚1厘米,那么1亿张纸的厚度就是100000000÷100=1000000(厘米)。

师:1亿张纸折叠起来高约10000米,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高8800多米,因此1亿张纸叠起来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生:我们实际在1平方米的地方站一站,以舒服、自然为度,发现1平方米内站4个小朋友。这样1亿个小朋友需要占100000000÷4=25000000(平方米)。

师:1亿个小朋友要占25000000平方米,相当于站满1000多所我们这样的乡镇小学。

生:我们测量了1克米,数一数发现1克米约有53粒,这样1000克米就有53000粒,1亿粒米就是100000000÷53000≈1887(千克)

师:1亿粒米大约2吨,我国有13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1天就要节约13亿粒米,约26吨,用载重量为4吨的货车运送,要运7次!因而,我们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积少成多、利国利民。

师:如果以一年365天来计算,若每天读5000个字,则1年可以读完1825000个字,那么读1亿个字要100000000÷≈55(年)。这就是说,一个人每天看5000个字,要坚持55年才有可能读完1亿个字。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今天,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初步感知了1亿有多大。把我们这节课知道的结果回去讲给家人听。简单地说,1亿是个很大的数字,如果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数字乘1亿,都会变成一个大数目;如果用除法来算,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我国的铁路运输密度居世界第一,但人均铁路长度却是世界上最短的,还不够一根烟长。最后,我们可以在网上寻找一些有关“亿”的数字。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我从广度(1亿个小朋友站多大面积)、深度(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1亿个字有多少)、多维度(1亿粒米的装载)设计了四个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对象都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但即便如此,学生们还是对1亿张纸叠起来大约有10000米高、1亿个小朋友可站25平方千米的面积、1亿粒米大约重2吨等概念难以获得实在的表象。

2.我课前从多种渠道收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以帮助学生建立生活周围的实体模型,让学生获悉:1亿张纸比珠穆朗玛峰还高,1亿个小朋友可站很大面积,1亿粒米要用多辆大车来运载,1亿个字要用毕生的时间来读。这样,就使概念由抽象到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 练习二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熟练的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算

教学用具:幻灯

教学过程:

一、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16-50÷25+8×2 116-(50÷25+8)×2

[116-950÷25+80]×2 (116-50)÷[(25+8)×2]

要求:

1、让学生划出运算顺序,同桌批改。

2、选择其中的两题进行计算。

3、反馈讲评

小结: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的结果就完全不同,因此在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二、根据要求添括号 改变式题的运算顺序。

30+120÷15-5×2

说出题目的运算顺序。

要求改变运算顺序:

1、-——÷——×——+

2、-——×——÷——+

3、÷——+——×——-

4、-——÷——+——×

5、+——÷——-——×

在反馈讲评时,着让学生说说添括号时的思考过程。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成综合算式

27+12 40×6

÷13 282-

50- 168÷

+26

讲评:你在列综合算式时有什么好方法?

四、应用题

1、文具三生产一种彩笔,60盒可以装720支,照这样计算,500盒可以装多少支?

60盒——720支 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500盒——? 支

讲评时 着重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意义。

改问题:3000支彩笔要装多少盒?

五、提高性练习

计算24点

课堂作业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2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