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3727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4篇”学习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人教版2021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篇】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综合利用物理杠杆知识、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2、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意见。

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物理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

掌握从物理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

问 属:在物理学中,有很多量之间的变化是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物理学中的问题,这也称为跨学科应用。下面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不变,电流I(安培)和电阻R(欧姆)成反比例,当电阻R=5欧姆时,电流I=2安培。

(1)求I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电流I=时,求电阻R的值。

设计意图:

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物理学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提高各学科相互之间的综合应用能力。

师生行为:

可由学生独立思考,领会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综合应用。

教师应给“学困生”一点物理学知识的引导。

师:从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看变量I与R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可设出其表达式,再由已知条件(I与R的一对对应值)得到字母系数k的值。

生:(1)解:设I=kR ∵R=5,I=2,于是

2=k5 ,所以k=10,∴I=10R 。

(2) 当I=时,R=10I= =20(欧姆)。

师:很好!“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动。”这是哪一位科学家的名言?这里蕴涵着什么 样的原理呢?

生:这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

师:是的。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定律”: 若两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反比于其重量,则杠杆平衡,通俗一点可以描述为;

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如下图)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例子。

二、讲授新课

活动2

小伟欲用撬棍橇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为1200牛顿和米。

(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米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

(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

设计意图:

物理学中的很多量之间的变化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因此,在这儿又一次借助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物理学中的问题,即跨学科综合应用。

师生行为:

先由学生根据“杠杆定律”解决上述问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揭示“杠杆乎衡”与“反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此活动中应重点关注:

①学生能否主动用“杠杆定律”中杠杆平衡的条件去理解实际问题,从而建立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②学生能否面对困难,认真思考,寻找解题的途径;

③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和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

师:“撬动石头”就意味着达到了“杠杆平衡”,因此可用“杠杆定律”来解决此问题。

生:解:(1)根据“杠杆定律” 有

Fl=1200×得F =600l

当l=时,F= =400.

因此,撬动石头至少需要400牛顿的力。

(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即不超过200牛,根据“杠杆定律”有

Fl=600,

l=600F 。

当F=400×12 =200时,

l=600200 =3.

=(米)

因此,若想用力不超过400牛顿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如长米。

生:也可用不等式来解,如下:

Fl=600,F=600l 。

而F≤400×12 =200时。

600l ≤200

l≥3.

所以≥=

即若想用力不超过400牛顿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米。

生:还可由函数图象,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求出。

师:很棒!请同学们下去亲自画出图象完成,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释:在我们使用橇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生:因为阻力和阻力臂不变,设动力臂为l,动力为F,阻力×阻力臂=k(常数且k>0),所以根据“杠杆定理”得Fl=k,即F=kl (k为常数且k>0)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k>O时,在第一象限F随l的增大而减小,即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师:其实反比例函数在实际运用中非常广泛。例如在解决经济预算问题中的应用。

活动3

问题:某地上年度电价为元,年用电量为1亿度,本年度计划将电价调至~元之间,经测算,若电价调至x元,则本年度新增用电量y(亿度)与()元成反比例。又当x=元时,y=(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每度电的成本价元,电价调至元,请你预算一下本年度电力部门的纯收人多少?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各部门,经常遇到经济预算等问题,有时关系到因素之间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往往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得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进而用函数关系式解决一个具体问题。

师生行为:

由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完成。

教师应给予“学困生”以一定的帮助。

生:解:(1)∵y与x -成反比例,

∴设y= (k≠0)。

把x=,y=代入y= ,得

=

解得k=,

∴y==15x-2

∴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15x-2

(2)根据题意,本年度电力部门的纯收入为

()(1+y)=(1+15x-2 )=(1+×5-2 )=×2=(亿元)

答:本年度的纯收人为亿元,

师生共析:

(1)由题目提供的信息知y与()之间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把看成一个变量,于是可设出表达式,再由题目的条件x=时,y=得出字母系数的值;

(2)纯收入=总收入-总成本。

三、巩固提高

活动4

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其体积y(m3)是密度ρ(kg/m3)的反比例函数,请根据下图中的已知条件求出当密度ρ= kg/m3时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V的值。

设计意图:

进一步体现物理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师生行为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师:若要求出ρ= kg/m3时,V的值,首先V和ρ的函数关系。

生:V和ρ的反比例函数关系为:V=990ρ 。

生:当ρ=/m3根据V=990ρ ,得

V=990ρ = =900(m3)。

所以当密度ρ=1. 1 kg/m3时二氧化碳气体的气体为900m3.

四、课时小结

活动5

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重点掌握利用函数关系解实际问题,首先列出函数关系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 析式,再根据解析式解得。

设计意图:

这种形式的小结,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机会,并为程度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从而使小结不流于形式而具有实效性。

师生行为:

学生可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交流收获, 然后由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

反比例函数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特别是为讨论物理中的一些量之间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用数学模型的解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浅显易懂,同时不仅要注意跨学科间的综合,而本学科知识间的整合也尤为重要,例如方程、不等式、函数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板书设计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三)

1、

2、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释:在我们使 用撬棍时,为什么动 力臂越长越省力?

设阻力为F1,阻力臂长为l1,所以F1×l1=k(k为常数且k>0)。动力和动力臂分别为F,l.则根据杠杆定理,

Fl=k 即F=kl (k>0且k为常数)。

由此可知F是l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k>0时,F随l的增大而减小。

活动与探究

学校准备在校园内修建一个矩形的绿化带,矩形的面积为定值,它的一边y与另一边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下图所示。

(1)绿化带面积是多少?你能写出这一函数表达式吗?

(2)完成下表,并回答问题:如果该绿化带的长不得超过40m,那么它的宽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x(m) 10 20 30 40

y(m)

过程:点A(40,10)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说明点A的横纵坐标满足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代入可求得反比例函数k的值。

结果:(1)绿化带面积为10×40=400(m2)

设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x ,

∵图象经过点A(40,10)把x=40,y=10代入,得10=k40 ,解得,k=400.

∴函数表达式为y=400x 。

(2)把x=10,20,30,40代入表达式中,求得y分别为40,20,403 ,10.从图中可以看出。若长不超过40m,则它的宽应大于等于10m。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第二篇】

Ⅰ、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2个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Ⅱ、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Ⅲ、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安排

1、准备课----------- 4课时;

2、位置---------- -------- 6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4、认识图形(一)------- 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5课时;

6、1—20各数的认识------ 10课时

7、认识钟表----------- 3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课时;

9、总复习---------------- 10课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最新【第三篇】

第六单元做鸟巢--图形与拼组

教学内容:

图形与拼组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将为进一步学-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变形和六边形。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拼组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3页。

教学目标:

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

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草、小树都发芽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出来活动了。(出示课件:春天的美丽景色:各种树木、花草,一些小鸟…)

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有三个小朋友出来踏青,看到了树上的小鸟飞来飞去,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二、出示信息:

这三个小朋友和同学们一样,都是爱护小鸟的好孩子,可是有的小鸟有家,有的小鸟没有家,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帮小鸟做鸟窝吧?

(一)出示长方体实物

1、怎样来做这个长方体的鸟窝呢?

2、集体交流:先要知道每个面的形状:上下前后都是长方形的。

3、什么是长方形呢?我们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特征。

4、小组活动:利用你手中的学具量一量、折一折。

1)用三角板量一量四个角

2)用直尺量一量四条边

5、把长方形折一折小结:长方形是长方体的一个面,是平面图形。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

(二)出示正方形实物

1、这是一个正方体的鸟窝,怎么做呢?

2、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每个面都是一样的正方形)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

1)用三角板量角,发现…

2)用直尺量四条边,发现…

4、小结:正方形是正方体的一个面,它是平面图形。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就给每条边起了共同的名字"边长"。

三、巩固练习

a)请你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b)在方格纸上设计一扇长方形的门和两扇正方形的窗

1)先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设计

对各种设计进行合理评价。

作业设计:

在白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他们的特点。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

课后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21【第四篇】

(一)创设情境:猜一猜,它是谁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齐答)喜欢,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观察物体。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我这里有一张小动物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呢?(出示一张小动物的背面图,学生很好奇,纷纷做出判断。)

生1:好像是鹅。

生2:是鸡。

师: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另一张照片。(出示小动物的侧面照片。)

生:是鸭子。

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出示小动物的正面照片。)

生:鸭子!猜对了!(学生很兴奋。)

师: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得对呢?

生1:背面不好认。

生2:从后面看不出特征。

生3:光看后面看不出是什么动物,看到它的侧面我就猜到是鸭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后面,侧面,前面。)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因为照相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拍到小动物的样子也就不一样。要想辨认它,就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观察小汽车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课前每组学生的桌上准备了一辆玩具小汽车。)

生1:我看到的是车的尾部。

师:哪些同学也是看到车尾?请站起来。(每组均有学生站起。)

生2:我看到的是车头。

生3:我看到的是车门和两个车轮。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下面我们和组内同学换座位观察一下好吗?

(学生很高兴地在小组内互换座位。)

师: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小汽车的哪个面?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小汽车进行了观察,(课件显示课本主题图)笑笑和淘气也在观察小汽车。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生1:淘气站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第一幅图是他看到的;笑笑站在车的侧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生2:第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因为他站在车后面,看到的是车尾;第二幅图是笑笑看到的,她站在车的侧面,看到车门。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1: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淘气站在车的后面,笑笑站在车的侧面。

生2: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汽车的形状也不一样。

师:刚才,我们坐在座位上观察了玩具小汽车的前面、侧面和后面,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把玩具小汽车拿起来,就可以从下面观察,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观察物体》。

师:你真会想办法!现在请小组长拿起玩具小汽车,其余同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车的底盘。

生2:我看到了车的四个轮子。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我坐的位置不同,看到车的形状也不同。

生2:我发现要看清玩具小汽车的样子,可以从它的前面、后面、侧面和下面去观察。

生3:观察的角度不一样,看到东西的形状也不一样。

师:对!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要看清物体的全貌,该怎么办?

生1:把几个面都看一看。

生2:可以转一圈看。

师:你们的办法都不错!

(三)应用拓展:小摄影师――连线――模拟――游戏

1、小摄影师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假如我们现在给一个同学照相,请同学们用手做相机,如果这个同学站的符合要求,你们就说"咔嚓",好不好?

(学生很兴奋,师请一男生上讲台,其他学生跃跃欲试。)

师:照侧面相。(男生侧面面向全体,其他学生举起双手,说"咔嚓"。)

师:正面相。(男生面向全体,其他学生举起双手,说"咔嚓"。)

2、看图连线

师:同学们摄影师当得不错,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2题,学生很顺利地说出准确答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点击连线。)

师:这两道题没有难住你们,有信心做下一道题吗?

3、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

师:各小组取出茶壶,要求把茶壶把正对黑板。请同学们坐在座位上认真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你看到的形状用一个动作表示出来。

(学生纷纷根据看到的茶壶形状,用肢体模仿。)

师:(问一生)你为什么这么做?

生:我看到茶壶把在左边,就左手叉腰;茶壶嘴在右边,右手就向右伸出去。

师:(问一生)你的动作怎么和他相反呢?

生:我看到的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我就向左伸左手,右手叉腰。

师:(指一生)你又为什么这么做呢?(模仿学生两手合十前伸的动作。)

生:我只能看到茶壶嘴,看不到茶壶把,我就这样做!(说完又做了双手合十向前伸的动作。)

师:同学们做的动作和回答都很精彩!淘气、笑笑也在观察茶壶。(课件显示第13页第3题)他们看到的各是哪幅图画,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再在书上连线。

(学生讨论后在书上连线,集体反馈、订正。)

4、游戏:看图找位置

师:同学们练习完成得很好,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个玩具和一个配套的信封。现在请各组小组长把玩具正面对着教室黑板在桌上放好,组里的每个成员都从信封里抽一张图片,当老师说"开始",你再看图片上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再迅速找到相应的位置。记住:不许转动玩具!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学生按要求放好玩具,抽出图片。"开始"的口令发出后,学生看图片,找相应的位置。学生找到位置后,各组汇报游戏情况。)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师: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10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