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编3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感受文中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和他们善良的性格。
2.初步认识课文倒叙的叙述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3.认识10各生字,会写12各生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第读文。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读书指导
1.解题。让学生看题,从问题中可以判断,这篇课文内容与松树有关。《那只松鼠》会写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读书。
2.自读课文。让学生御用多种方式来充分读书。通过独立读书,基本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我”捉了那只松鼠但又给放了。
3.理解课文。这篇课文叙述的顺序是倒叙。在学习时,课时先学第四---七自然段。最后归纳出这部分记叙的顺序:发现松鼠---捉松鼠---放松鼠。并按这样的顺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简单讲解倒叙方式。
二、情感深化
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听了女儿的话我为什么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从而去体会女儿本性的纯真、善良。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1.积累内化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用此的准确,生动。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2.识字写字
布置学生字学文前对本课的生字进行预习,初步认识这些生字。然后进行检查。检查的形式可以读卡片,也可以设计游戏来进行。
3.指导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4.迁移练习
结合课文结尾处的省略号,让学生去扩展想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
学习目标:
1、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2、认识十个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犹豫、忧郁、骤然、歧视等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理解一些词语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前测激趣
刚才同学们在进行晨会时,台上的同学讲完故事,台下便响起热烈的掌声,说说为什么给他们几位掌声?(请一个在台上讲故事的同学)你得到别人给你的掌声,心情怎么样,会怎么想?在什么场合下我们经常听到掌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课文:29 掌声(板书)
1、齐读课题。
2、说说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
过度:看来同学们心中的疑问还真多!下面同学们带着这些心中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完之后再把本课的生字认读,呆会儿老师会检查。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课文后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1) 出示小黑板A指名认读B齐认,C擦去拼音认
(2) 请同学说说这些生字在课文中所带出的一些词语
(3) 出示小黑板:学生齐读词语:
小儿麻痹症 姿势 落下了 残疾 情况 镇定
讲述 情绪 调来
a、讲解两个多音字:落调
b、解释小儿麻痹症
2、学生自由说你刚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3、随机讲读课文的重点段
(1)出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文静、胆小、自卑……)
如果用书上的一个词来概括,你会想到哪个词?
(2)随机板书忧郁,并请同学说说它的意思。
(3)课文中有一段中的英子与第一段中的英子截然不同表现,同学们找找是哪个自然段?这一段中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快乐、自信、爱与人交往、开朗……)
(4)练习朗读第一段与第四段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她一种自卑心理,所以语气要低沉缓慢一些,第四自然段要读出快乐自信的心理,所以要读得高兴,跳跃一点)
a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b、读后评议。
过渡:一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瞧,一对反义词同时出现在她的同学身上,是什么让她有如此大的转变,同学们学了课文2、3自然段便知道了。
4、学生默读课文,读后说说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5、老师随机讲解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
(1)英子为什么犹豫呢?这个时候她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紧张、自卑、痛苦)
(2)指导朗读这一句。(要读出那种难受,那种紧张的心理)
6、同学们为她鼓了几次掌?
7、第二次同学们是因为什么而鼓掌?
8、指名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
9、如果英子是我们中的一员,此时你想对她说什么?随机解释骤然。
(你真勇敢,你能行,我们相信你,你终于克服了自卑心理)
10、这一次掌声代表什么?(是对英子走上讲台的赞许,是对英子走出阴影的肯定和鼓励)
11、看插图: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描述这幅图。
12、这次响起掌声是因为什么?这次掌声代表了什么?(赞扬,也有鼓励)
13、从这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什么?(分小组交流,再汇报)
14、学生汇报。
(尊重、理解、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当别人身处困境时要给他们鼓励和帮助,帮助别人,自己也会体会到快乐……)
15、感情朗读2、3自然段
16、出示小黑板:
(老师这有一段英子长大后给作者的来信,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1)齐读
(2)联系全文:从英子的变化中,说说你会想到什么?或是有什么感受?
(随机讲解歧视的意思)
①站在英子的角度,作为英子应该正视自己的缺陷,反正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这何不快乐一点)
②我们对残疾人充满关爱,不能歧视,要多给他们鼓励与帮助)
过渡: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女孩,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并微笑面对以后的生活,这掌声所代表的是什么?(是一种爱)
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关爱,在生活中,爱还可能是什么?(学生自由说,说完之后,老师出示小诗让学生朗诵)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友善的讲话
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寒冷严冬的一杯热茶
爱是瓢泼大雨中的一把小花伞
爱是黑暗中的一支蜡烛
师:是呀,这个世界是由暧维系成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板书:
29 掌声
原先的英子:文静、默默、早早、最后不愿意(忧郁)
↓热烈的掌声(关爱)→受到鼓励、鼓起勇气
改变的英子:快乐 说笑 跳舞(开朗)
教学反思
1、在学生与本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当学生调积起已有的生活体验,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英子,像她那样去想一想的时候,学生便不再是他们自己了,他们便不知不觉中游离于文本之内,学生就具有了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觉得这样学生更好地把握住英子的性格特点,她能激发学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并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关爱他人的愿望。教学中,我有多处这样的设计:假如你是英子,你走上讲台前心里会想什么?当你听到掌声以后心里又会怎样想?假如你是台上的同学,你想对英子说什么?等等,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思考和朗读与文本能直接的对话,其实,这样的机会也是靠老师多给学生创造的。
2、重视朗读的指导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朗读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读书百遍”就能凑效的,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就起着“引路人”的作用。
在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两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并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出英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在第三自然段中,我注重指导学生该怎样读好英子犹豫的心里、英子激动的心情,以及英子那种感激的心里。我在教学中注重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自己寻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改变后的开心心情,真正地做到了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具有了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
中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直接给出解释,也不能让他们按字典解释照搬,而应结合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在课文中有几个这样的词语:犹豫,忧郁,歧视等。“犹豫”一词我在教学中结合后面的“慢吞吞”来理解,说明英子不愿意走上讲台,但是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做,因此拿不定主意。“忧郁”和“歧视”可以放在一起来指导这两个词虽然都是在课文的后半部分才出现,但含义在前半部分已经显露出来。例如第一自然段:“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其实就是英子忧郁的表现,而为什么英子会这么忧郁,起上讲台时又那么犹豫呢?就是因为英子很自卑,害怕同学们歧视她。在这样的语境下来理解“歧视”,学生就能知道这里“歧视”的意思是“看不起她”。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会相应的提高。
评课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整堂课都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需要出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良好氛围,让他们以小主人的身份讨论他的话应该怎样读,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说、读、演练中形成师生互动,学生在学中获得快乐,得到发展。
二、正确把握课文重点、难点,优化了课堂结构
语文课不像数学课那样层次清楚,条分缕析,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它融整体层次性的明确和相对的模糊性为一体,所以语文课特别需要认真设计课堂内容,明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老师讲起来才有所侧重,学生听起来才目标明确。《掌声》这堂课主要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对比,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对比,由浅入深,删繁就简,化整为零,从而使学生理解“掌声”的意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
三、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1)、课堂以“活”为原则,激活学生的思维,刘老师授课时不是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课堂上充满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刘老师在这堂课上自始至终都做到了这点。例如:学生的质疑问难,想像当时英子的想法,谈自己的看法,感受等等,无不体现一个“活”字,课文以朗读为主,朗读形式多种多样,有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以“新”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有终了,学习无穷尽,例如:教师设计的拓展练习,生活中哪些是爱,可以说是学生对教材的再认识,也是学生主动性的体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一些小小的不足之处,在一些细节方面还处理得不够好,有些话要说的浅一些,尽量能让学生更好一些。
总之,整堂课始终贯穿了自主、合作、创新这一些教学理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语文三年级上册选读第一课《不懂就要问》
1. 学习重点:
是了解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勤学好问的。
2、 学习难点是理解孙中山为什么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生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
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
3、指名分读课文正音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有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孙中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人小组全班交流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6、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1、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布置作业:
a、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b、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c、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D、把课文中你认为是最打动你的句子抄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