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通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钓鱼的启示》【通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钓鱼的启示》说课【第一篇】
之二
泗港小学 唐莉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设计理念:
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学目标 :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
二、初读启示,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自读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学生先默读、自学,而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4、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
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爸爸)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2、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写体会。
3、汇报交流。
(1)“得意”
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再读句子。
(2)急切、不理解
读句子:“爸爸!为什么?”
(3)委屈、难受
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4)乞求(换个词)
(5)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
(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4、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5、分角色读对话,或者表演对话内容。
6、引导学生进行超文本对话,进一步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体会到父亲要求我遵守规定,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10、11节,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
2、投影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汇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读读这句话,有问题吗?
(2)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
4、小结:真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5、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做?
3、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五、布置作业 。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摘抄文中描写月色的优美词句。
3、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
29 钓鱼的启示
钓鱼 得意
急切
委屈
放鱼 乞求
无可奈何、恋恋不舍
获得启示
点评:
本文的教学,首先在设计上有所创新。抛开了以往逐段阅读的教学设计,努力建构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直接从学生学习的难点出发,以“我”获得的启示为突破口,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探究、感悟、解决。其次,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突显学生的认识活动。默读自学、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交流、进行超文本解读,这些丰富的形式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断深入,认识结果不断完善。
教后小记:
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一、强调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学习的难点,启发学生就“启示”提出疑问、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来解决问题。逐步解决学生的问题“放鱼是对的,不放就是错的,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可为什么我做起来却很难呢?”“为什么说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呢?”
二、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在学生讨论后,还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由于时间关系,还省去了联系实际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带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课堂。应该说,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含糊的,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授。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1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钓鱼的启示》【第二篇】
设计理念:
遵循新课标理念,根据年段目标和教材特点,充分发掘和利用课内外资源,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探究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质疑、研读、思考、发现及在品词、品句、品读中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及表达方法的学习实践,达到以读悟语,以读悟情、读写综合训练的有机统一,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特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学会“小心翼翼”“皎洁”“不容争辩”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和表达效果,在读、思、写、说中进行语言的综合训练。
3、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进行深入探究,体会“父亲”在道德抉择面前的态度及“我”践行道德的意义,受到道德规范的心灵净化,从中获得人生启示。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合作,质疑探究,品词、品句、品读等多种方式方法,深入研读课文的重点句段,感悟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书质疑,引发探究。
1、昨天我们学了生字,还学习了第一到第三自然段,了解了我和爸爸钓到大鲈鱼的经过,请大家有感情地把三个自然段读一读,把学过的课文复习一遍。
[读书是阅读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开课即读,大段地读,一方面有利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更重要的是,由上部分的欣喜情境,到下部分的情绪转化,易于引发学生生疑,使前后教学衔接紧密。]
2、师过渡:“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爸爸正像同学们所想象的那样,看到这么大,这么美的鲈鱼心情真是达到了欣喜若狂的程度。接下来,请大家自己读第4—9自然段。边读边想:这部分课文写了什么?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请大家在课文的句子下划一划,看谁的问题提得好。
3、质疑,交流。
学生质疑,教师帮助梳理归纳问题。(估计学生的疑问有:①为什么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②为什么父亲要对“我”说:“孩子,你得把它放湖里去”;③在四周安静,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一定要把鲈鱼放回湖里吗?)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读文后质疑,培养问题意识,以疑激趣,调动阅读和探究的欲望。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纳,既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一种思维方法的示范。]
二、释疑点拨,引导探究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次认真阅读课文的第4—9自然段,可以与人合作也可以自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自主的学习需要。既能树立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也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学法,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探究感悟,体会表达效果。
⑴ 出示句子:“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启发探究,感悟父亲的心理活动: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为什么看了“好一会”?此时他心里会想什么呢?
出示: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会想 ,他还会想。
⑵ 学生探究想象,补充填空,感悟父亲的内心活动。
⑶ 教师小结:这个时候父亲的内心也很矛盾。看到孩子钓到这么漂亮的鲈鱼,父亲的心里也很高兴,也舍不得放走鲈鱼。可是,父亲是个诚实的、严格遵守道德约定的人。对于这条在没到钓鱼时间里钓到的鲈鱼,父亲是不会带走的。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做一个遵守道德约定的人,他把目光转向了“我”,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全班齐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
[ 设计意图:激发想象,通过补充文本空白探究、感悟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和表达效果。在研读、思维、练说、交流的探究实践中体味父亲严格遵守道德规范的高尚品质和对孩子严格教育的良苦用心。]
⑷ 这句话中的“得”字可以换一种说法吗?(可换成;必须、要、一定要、非……不可)
[设计意图:联系语境,换词理解多意词,丰富语言积累。。]
⑸ 父亲会用怎样的语气对“我”说这句话呢?请你给句子中的括号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出示:“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爸爸( )说。
(相机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填词语的语气有感情地读读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严守道德的坚决态度。读后进行互评或自评。)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内容宽泛的填空设计训练,能充分地珍视学生独特的体念,读写交融:让他们从语气、神态、动作等方面展开想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描写更具体。然后,在品读训练中再三揣摩体会,以读悟语,以读悟情,读出“得”的力度,深刻感悟父亲的决心和态度。]
⑹ 小结学法,深入探究。
刚才的学习是抓住描写爸爸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通过质疑、换词、想象、朗读等方法探究、感悟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和它们的表达效果,体会到父亲遵守道德规范的品质和他教育“我”的良苦用心。(板书:……)下面请大家仔细默读下面两段话,注意带横线部分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描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把你体会到的,写在句子旁边。
出示课文第8、9自然段: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⑺ 学生默读课文、在文中眉批,同桌议议,再全班交流。(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品句,从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了解写作表达效果。采用眉批法,有利于独立读书思考,培养边读书边记下读书感悟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有效的语言综合运用训练方法之一。]
⑻ 回归文本,感情朗读第8、9自然段
4、关于放鱼的这个部分,我们可以怎样板书呢?(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概括内容。)
选择学生说到的合适词语师生合作完成板书,如:放掉大鱼 依依不舍
[设计意图:发散思维与语言训练,师生合作板书。]
三、学法迁移,自主探究。
1、这次钓鱼、放鱼的事,对文中的“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老师和你们合作读课文的最后部分。大家边读边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师生接读第10、11自然段)
2、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画出的句子。
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归纳,出示句子:
l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l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3、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探究感悟句子的深刻含义。
大家都认为这些是含义深刻的句子,请用上刚才总结的探究学习方法,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或生活中的例子来体会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可以选择小组合作探究,也可以自己独立思考。
[设计意图:由前面的指导方法到逐步放手用法,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实践中的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与文本、作者、同学、教师对话,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让他们在独立自主、互补共享的学习过程中,体会道德的价值,获得精神的升华,体验成功的喜悦。]
4、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这些句子。
5、总结:正是三十四年前父亲对我的严格要求,让“我”的一生得到了实践道德的勇气和力量,相信同学们学了课文后一定也能象作者那样获得实践道德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两句至理名言吧。(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6、最后一个部分板书该板什么呢?师生交流,合作完成板书。
板书:获得启示 终生实践
四、总结升华,探究实践。
1、出示名人名言师生一起朗读、积累。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2、学习了课文,你们能不能也有感而发写一句或改写一句有关道德的名言呢?
3、学生练笔。
4、,学生交流名言,师生共同评价。
4、总结语:让我们用自己写的名言作为座右铭,让它激励我们成长!
[设计意图:“感悟,积累,运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三步曲。在教学的最后环节适时地让学生读道德名言,仿写名言正是一个由学到用的内化、外化过程,也是一个语言的探究实践的过程,凸现了阅读教学积累运用、读写结合,熏陶感染的特性。]
板书设计
主板书:
13 钓鱼的启示
钓到大鱼 欣喜若狂 副板书(略)
放掉大鱼 依依不舍
获得启示 终生实践
《钓鱼的启示》【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1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
《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1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附板书设计
29、钓鱼的启示
我 父亲
钓鱼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听写生字词。
启示 抛(出去) 剧烈 小心翼翼 操纵 跳跃 挣扎 沮丧 纽约 抉择
曾经 实践 获得
(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一个字连词写2遍。)
(二)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
答题要点(1)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2)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一)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二)交流与指导:
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指导:刚满11岁那年,“我”在鲈鱼捕捞开禁之前2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是留下来还是放回湖里,是道德问题吗?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5、“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6、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导朗读这段话。
8、(课件显示)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如:
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附板书设计
28、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阿拉文库·》气和力量反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注重学习策略的学习和实践,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交流学习中也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学交流空间,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特点进行有重点的引导,使得学习过程有层次,有深度。
《钓鱼的启示》【第四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激趣
1、谈话: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词
易错音:沮 漪
易错形:距(拒) 纽(扭) 践(线) 挣(诤)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分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这一课的内容,今天我们细读本课。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
2、思考:
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鱼放回湖里去?父亲做得对不对?
3、学生默读课文,在书中画批。
4、分小组交流
5、教师小结:
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到湖中,是要让“我”从小养成守纪的习惯,父亲做得对,那么,“我”在今后的生活中还不断地遇到类似的事情,“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6、学生默读第10自然段,
思考:“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鱼指什么?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呢?
7、开展全班讨论。
8、教师点拨:这“鱼”就是面临道德抉择的各种诱惑。
9、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课文。
10、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1、板书:
得意 急切 争辩 哭 乞求 依依不舍
板书设计 :
钓鱼的启示
得意 急切 争辩 哭 乞求 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