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7524

【序言】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精编4篇”学习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和饮料吗?今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希望大家帮帮老师。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

(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2)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6、汇报算法

(1)243=72(元)722=144(元)

(2)2432

=(?)2

=(?)(元)

三、拓展应用

1、1547125861024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1+2+3+4+5+6+7+8+9()

012346789()

4、156836912

32+173(15+35)6

518710525

5、我每分大约打41个字

(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2)1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

(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杨树1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5倍。

(1)今年钟松树多少棵?

(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4篇《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一秘的价值所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整体感知:

长度计量单位,特别是用毫米测量比较小的物体长度,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对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认识是有帮助的。因为长度单位是抽象的,靠教师很难使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教学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手段,增加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形成表象,让学生在课堂多活动、多操作。同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二)能力点

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2、能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

(三)德育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3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3、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4、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做一做66页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毫米。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二)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板书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三)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书4、测量,做一做67页分米的认识思路与毫米的认识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两次认识,掌握4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三、巩固发展

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习十七第1题。分组练习

5、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蜡笔长6毫米。跳绳长2厘米。课桌高7米。粉笔长75分米。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吗?知道的请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教师出示课件,逐个出示图形) 全体学生齐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在这些图形中有一个图形和其它四个不一样,它是谁呢?

生1:圆。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

生1:圆没有角。

师:你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数学书上有角。

生:黑板上有角。

生: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请你用手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它们上面有角吗?

师:(出示课件:剪刀)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 (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师:(出示课件:钟面)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

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

师:(出示课件:红领巾)红领巾的角呢?

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二)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出示课件:从屏幕中的剪刀、三角板、闹钟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电脑闪烁出)。

2、观察角,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角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还有2条直直的线。

师:这些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边 { 板书:顶点 边(直直的线) } (尖)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巩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口算和笔算,及除法的验算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练习重点:

1、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解法

2、学会找到场景图中的隐含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难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解法笔算和验算

教学内容

一、基本题练习

1、做P5(1)。口算题。

直接写得数。(看那一小组做得最快)

选择几题,说说是怎样算的。

2、做P5(2)前两题。

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叫一位学生说说验算的方法。

3、做P5(3)

先算一算,填一填,再比一比。

提问:哪个组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多?

从这张表中,你还能看出什么?

先独立解决,再进行交流。

4、做P5(4)

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场景图,图中的隐含条件是每2个小朋友用一张课桌。

先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5、做P5(5)

提问:你准备怎样安排这三辆车的座位?

二、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课堂作业:P5(2)剩下两题。

四、课后作业(黑板上)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84÷4=77÷7=93÷3=66÷3=

2、48位学生去看电影,有4排座位,每排应该做多少人?

五、教学后记。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37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