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54062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汪伦》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喜欢哪一位诗人?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

课件(1):出示李白画像

4、学生交流资料。课件(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二、解题

1、看老师写课题。强调:赠板书:赠汪伦

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赠

2、一起读读课题,好吗?

3、解题:“赠”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

4、同学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来赠给汪伦呢?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

1、课件(3):出示古诗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座位交流交流,也可以待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指名读古诗。

(你读得很通顺、很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

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4、学生交流。在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吗?

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

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5、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

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四、再读古诗,感受诗情

1、过渡: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2、教师配乐讲故事,课件(4):出示故事

3、同学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体会李白与汪伦的这份深情厚谊。轻声读,带着感情读,在读中体会。

5、交流: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

深千尺:虚指,夸张的说法。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教师引导:同学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当平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件5:出示诗句)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在这十几天中,汪伦和李白会做些什么呢?(课件6:重新出现古诗)

教师介绍,深化故事内容:李白一生豪放,而汪伦也是豪爽之人,在这十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谈诗歌,一起吟诗作对,一起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过得非常愉快。

(3)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的用水深来比喻情深。

板书:水深情深

(4)同学们,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

(5)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

板书:更

(6)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正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谊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通过朗读把这样深厚的感情,表现出来?

(7)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6、过渡:李白与汪伦虽只相处了短短数日,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此时,站在船头,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7、有人说,豪放的李白不想伤感,便留下书信一封,想要不辞而别。可是想到当日与孟夫子一别,便十几年不能相见;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踪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与汪伦重逢的时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见汪伦一面啊!正在这时,李白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伴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此时的李白,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必定会有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1)教师指导:你们知道吗?可以踏而歌之的,必定是昂扬激越,或是轻松欢快的。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李白不禁又想起了……

(2)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谁来读读这一句,读出这种惊喜的语气?

(3)你们看,汪伦是多么理解李白的豪放性格啊!此时此刻,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李白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会对汪伦说些什么?汪伦又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同座位一个演李白,一个演汪伦,在下面说一说,好吗?(引导:抱拳相向,依依惜别)

(4)学生情境表演,指名两对学生表演。

8、同学们演的真好,你们从这薄薄的28个字中,悟出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真不简单。

9、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三读古诗:(配乐)

(1)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齐读)

(2)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齐读)

(3)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

五、扩展延伸

1、同学们,这番离情别意是那样的熟悉,望着踏歌赶来送行的汪伦,我们似乎又看见了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的吟唱……

(课件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

如果说李白对汪伦是以诗相赠,那么对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齐读)

2、我们又仿佛看见了李白送友人一直来到城外,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只好在马上和友人挥手告别,望着他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夕阳下……

(课件8:送友人诵读)

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这首诗中的友人虽已无从考证,但这首诗却流传至今。

(齐读)

3、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自古以来,离愁别绪就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描写友情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

(课件9:推荐阅读)

4、像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5、引导学生朗读、欣赏一组描写送别的诗作。

(1)诗人高适,在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身怀绝技却无人赏识的音乐家董兰庭……

(2)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3)今日分别,来日必会有重逢的一天,就像这原上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4)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即使远隔天涯,不也如同近邻一般吗?……

(5)元二是王维的朋友,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借一壶独酒,送友人西出阳关……

6、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

(1)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课件10:古诗)

(2)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背诵)

赠汪伦【第二篇】

电视上正播放着一个外国影片: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相继安静下来,老师走进教室布置了一个研究任务……放学了,几个孩子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讨论着如何分工完成老师布置的研究小课题……看到这样的片段,我忽然想起我这份还未构思好的教案。于是便有了把“探究”活动提前到课前、延伸到课后的想法。

赠汪伦(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积累,体味古诗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重点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2、体会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谊,能有感情地朗读。

3、会背诵、默写古诗,并尝试把古诗改写成100-200字的短文或写一首送别诗。

4、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重点、难点:

以自我探究及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深入理解古诗,体会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安排:

一、课前的前瞻性自我探究

课前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方式查阅古诗的写作背景,深刻地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查阅诗人有关情况,包括他的生平、经历、主要的成就等。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也可以到网上查找资料。

二、课内的小组合作探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教师注意指导读准音。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多少有关他的知识?

4、学生展示交流以上两个问题的探究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具体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有个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连忙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留别。

5、“赠”是什么意思?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1、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理解古诗的意思。(充分利用工具书,书本中的注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巡回关注每个小组的合作探究情况。

2、集体交流小组学习探究成果。

(1)、在说这整首诗的意思的时候,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

将欲行:就要出发了。闻:指听到。踏歌:用脚步打节拍,边走边唱。千尺:系虚指,极言潭水之深,是夸张的说法。(可以引导学生举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写法来帮助理解这一词) 不及:比不上。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我很快就要坐船离开这里了,忽燃听到岸上有人用脚步打着节拍,边走边唱的声音。虽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却比不上汪伦为我送行的情谊深。

(3)、一、二两句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主要写什么?(主要是叙事,展示一幅离别送行的画面。)

第二句诗用桃花潭来比喻汪伦的感情,以水深比喻情谊深。还用了夸张的写法。

(4)、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比喻、夸张为了说明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

3、小结

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珍视友情。)

②诗人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假如你和你的好友也要经历这样一次送别,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呢?

③利用多媒体,视听动画情境,配乐朗诵这首诗。

③游戏活动,再现情境。(让学生扮演李白和汪伦,进行配乐诗表演)

④背诵、默写古诗《赠汪伦》

(三)、了解其他类似的诗

1、这是一首什么诗?(送别诗)

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送别诗(附录二)

3、总结并提出课后延伸拓展练习的要求

三、课后的延伸性拓展练习

1、搜集李白的其它诗,与同学交流学习。

2、尝试把古诗改写成100-200字的短文或仿写一首送别诗。评出当代小李白。

附录一: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附录二:送别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高适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赠汪伦【第三篇】

教材内容及对象分析

《赠汪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六组课文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叙事抒情佳作。主要叙述李白离开桃花潭时,他的好友汪伦来送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这首小诗,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洋溢着浓郁的诗意。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能力,如朗读、理解等,但不同的学生对李白和汪伦之间友谊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谊”这个主题上产生共鸣呢?因而,我决定把抓住情感这个切入点作为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诗词的教学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或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 精读一首《赠汪伦》,拓展延伸一组送别诗,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3 懂得珍惜人间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大家知道,文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心灵独白。那么诗更是如此。所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所以,我把领会古诗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

诗歌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潜入诗词意境,陶冶情操。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预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同时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李白与汪伦的相关资料,整个教学过程就利用读、想、悟、诵、唱等方式来达成。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开课前,老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以前课内外背诵过的古诗题目,通过抢答比赛吟诵古诗,其中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都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那么,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1、在学生兴趣盎然抢答过后,自然引出对诗人李白的介绍:刚才我们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由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

2导入课题: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咱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

板书:赠汪伦,强调“赠”的读音应是平舌。生齐读课题。

3有谁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以前学过的古诗赠刘景文感知)那赠汪伦又是什么意思?

4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他们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对汪伦的了解。

5、接着,师出示多媒体,讲李白与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资源共享,相互交流资料,从而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他们真正地走近诗人,体验其人、其情,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古诗

1、 回忆学法:我们以前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古诗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文的学习步骤)

2、 今天咱们就继续用这个学法来学习这首古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范读,一边想想脑子里会出现什么画面?(师读后,学生用“我仿佛看到了……”的句式交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对诗歌的意境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能力,为以后的诗歌教学和写作打下基础。)

3、  生初读古诗,并注意提醒学生,在读的过程当中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就作个记号。并利用诗下面小枫叶啊,查字典啊,或与同学交流的方式读通课文。(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

(再通过展示读,师生对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等方式检查学习效果。)

4、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最好方式。在学生熟读了全诗后,引导学生质疑,并就学生所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四人小组结合资料与注释自学后汇报交流。目的在于培养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长远的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

5、检查自学情况:

⑴ 学生可能对文中“踏歌”一词较为陌生。解释“踏歌”并在师生之间做情景表演。

⑵ 表演过后,师提问:大家都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那,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别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不但把他送出家门,送出村口,送上船,而且还用这样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与汪伦的深厚情谊。(板书:情深)

⑶ 除了从踏歌相送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深情外,你还从哪些诗句看出他们那浓浓深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诗句(三、四句),并用多种方式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深情厚谊。

(4)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去,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在那短短的十几天里,他们过得非常愉快。然而,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正要离开的小船上,看着那幽深的潭水,更加触动了他的离别情怀。同学们,有谁知道桃花潭里的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到底有什么关系吗?(引导孩子感知水深喻情深)

(板书:水深——情深)

(5)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

(学生根据自己平时与好友,与亲人分别的经历,想象自己就是李白,老师是汪伦,述说对汪伦的情谊,进一步体会诗情。)

(6)是呀,纵然桃花潭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他的情谊深啊!这真是水深,情…… (更深)

板书:更

三。三诵古诗

此时,学生对古人的友谊已有了一定的体验,在此基础上,通过配乐引导他们三读古诗,再次将情感的体验推向高潮。

(1)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将要离岸的小船上,忽然看到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的心一定会为之感动,你会脱口而出……(一读古诗)

(2)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二读古诗)

(3)同学们,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白反复吟唱着感触之言,渐渐的远去了……(三读古诗,引导学生重复诵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诵读,让古诗的情感层层深入,达到读中悟情的效果。)

四,多元化诵读古诗

(1)同学们,你们听过歌曲《春晓》吗?(播放儿歌《春晓》)今天,我们也换一种朗读古诗的方法,你们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

(2)师用平仄韵味吟唱古诗。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的读诗的方法吗?你们想学吗?(欣赏并学唱儿歌古诗《赠汪伦》)并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

(设计意图: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多元化诵读古诗,激发孩子阅读记忆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五。拓展延伸 ,内化“情”

通过学习一首送别诗,可以延伸学习积累一组送别诗,达到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1、同学们,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自古以来,描写友情的诗作,数不胜数。像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2、引导学生朗读一组描写送别的诗作

(1)诗人高适在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身怀绝技却无人赏识的音乐家董兰庭,写下了千古佳作《别董大》

课件出示《别董大》(齐朗读)

(2)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王维借酒为他饯行,送友人西出阳关……

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齐朗读)

这组送别古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在一两周内完成背诵积累。

3、最后,师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齐声背诵全诗,达到复习巩固和情感升华的目的。不会背的学生,可以朗诵。

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一份美好的情感。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配乐齐背诵古诗《赠汪伦》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赠 汪 伦

水深——情更深

板书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能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这节课,我的板书尽量做到简洁,用最简洁、明确的词句概括体现诗句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赠汪伦》赏析【第四篇】

教学内容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教材解读

《赠汪伦》这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孩子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一定会与李白一路同行……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却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但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因而,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谊”这个主题上,找准一个情感释放的切入点是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能力: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学会想象诗境,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学会背诵古诗的多种方法。

3、情感态度: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诗导入,激发兴趣:

1.对诗。(《静夜思》、《秋浦歌》、《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2.介绍李白

(二)、自主备学,理解内容。

备学建议:

1、自主朗读,查找工具书,尝试了解诗意。

2、圈画批注,梳理问题。

(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写下来。

将自己读不懂的内容画出来。)

(三)、第一次分享:分享收获,汇报问题

指名读古诗。

你读懂了什么?告诉大家。

3、在备学过程中,你提出了哪些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适时整理并板书。

(四)、师生分享,二次备学:自主合作释疑,品悟诗意

(1)这些问题我们怎么才能解决呢?有什么好方法?(查资料)

(2)学生查资料,师巡视、帮助,分发教师准备的资料。

(3)找到相关资料来解决黑板上的问题了吗?

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交流)

(五)、全班分享:各抒己见,寻找共识。

(4)咱们先来看这几个问题。(圈画几个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问题。)

如:桃花潭在什么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踏歌”指什么?汪伦是个怎样的人?李白和汪伦是怎样结识的?

(5)刚才大家借助资料的阅读很快解决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只是帮助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还远远不够,要想真正读透这首诗,还要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让我们在已经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再来看余下的几个问题,能解决吗?

如:汪伦来送李白,为什么让李白出乎意料?

桃花潭真的深千尺吗?李白为什么赠诗给汪伦? ……

(6)读好整首诗。

(六)、资源分享,深化体悟:诗歌配画,体悟诗境

(1)欣赏诗配画

(2)你喜欢哪幅?能简要说说你的理由吗?

(七)、课堂实践,创意分享:内化体验,想象表演

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已经仿佛看到了汪伦和李白告别的情景。

想象一下,李白正要离开桃花潭,忽然听到岸上踏歌的声音。李白抬头一看,啊,是汪伦送行来了!李白和汪伦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同桌一人扮李白,一人扮汪伦,先相互说说。(同桌相互练习对话)

请同桌到前面表演。

(八)、总结升华,浓郁诗韵:

(1)汪伦十里踏歌相送(板书:送),李白感受真情,作诗相赠(板书:赠),这一“赠”一“送”(板书:→←),怎一个“情”字了得?[板书:情]

(2)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好这首诗

(九)自主作业,迁移拓展。

(1)自学其他的离别诗。

(2)如果有兴趣,建议同学们开展一次“离别”组诗欣赏会。朗诵这些古诗,谈谈自己对这些诗的见解或比较不同诗人写的离别诗风格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展开想象根据古诗的意境画上诗配画。

[板书设计]  zèng

赠 汪 伦

赠       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1154062